骨髓增生异常论文-邱硕人,陈宁萍,曹蕾,王彪,陆星羽

骨髓增生异常论文-邱硕人,陈宁萍,曹蕾,王彪,陆星羽

导读:本文包含了骨髓增生异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地西他滨,小剂量,皮下注射

骨髓增生异常论文文献综述

邱硕人,陈宁萍,曹蕾,王彪,陆星羽[1](2019)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地西他滨治疗的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皮下注射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0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给予预见性护理,随访4年。结果 30例患者完成8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其中3例高危患者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均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皮下注射超小剂量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小。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正确掌握药物基本知识,重视患者心理状态,规范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合理用药,对不良反应给予及时有效的对症处理,是疗程顺利实施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护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万程尧,李惠群,吴文琪,邓东红,程鹏[2](2019)在《GATA6和TFF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GATA6和TFF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GATA6和TFF1在23例初发MDS患者(病例组)和14例健康供者(对照组)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MDS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运用KOBAS在线分析软件对其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ATA6和TFF1在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 01);相关分析显示,GATA6表达水平和患者血小板计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 429,P=0. 041),与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及染色体异常无明显相关关系(P>0. 05);TFF1表达水平和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以及染色体异常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 05);GO功能分析显示,GATA6和TFF1均与调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关。结论:GATA6和TFF1在MDS患者骨髓中表达明显下调,并且有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参与了MDS的发生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何例南,陈琦[3](2019)在《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主要特点为髓系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造血功能衰竭、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病态造血、无效造血等,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几率高达30%[1~2]。MDS患者自然病程差异极大,总体预后差且生存期短,需个体化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将MDS分为相对高危组和相对低危组。相对高危组治疗包括化疗、去甲基化药物(Hypometh-ylating Agents, HMAs)、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抑制等,以达到延缓疾病进展、治愈(本文来源于《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期刊2019年11期)

蓳雅梅,周斌[4](2019)在《环形铁粒幼细胞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预后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环形铁粒幼细胞(RS)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海宁市中医院确诊为MDS的1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以RS占有核红细胞比例<15%者为非RS增高MDS(MDS RS-)组,以核红细胞比例≥15%者为RS增高MDS(MDS RS+)组;以骨髓原始细胞计数<5%分为低原始细胞非RS增高MDS(MDS—LBRS-)组、低原始细胞RS增高MDS组(MDS—LBRS+),以骨髓原始细胞计数≥5%分为非RS增高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 RSRS-)组、RS增高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 RS+)组。对各组患儿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染色体核型、基因检测分析,并进行随访,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儿的生存情况。结果 MDS RS+组的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MDS 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885、4.277、14.499,均P<0.001);MDS—LBRS+组的年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MDS—LB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67、7.208、16.790,均P<0.05);RAEB RS+组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RAEB 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0,P=0.001)。与MDS RS-组相比,MDS RS+组红系增生程度、巨幼变阳性率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011、4.214,均P<0.05);与MDS—LBRS-组相比,MDS—LBRS+组的红系增生程度、巨幼变阳性率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31、7.439,均P<0.05);与RAEB RS-组比较,RAEB RS+组的红系增生活跃,阳性率明显高于RAEB R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35,P=0.012),而在核型分布上较差(Z=-3.499,P<0.001)。MDS-LBRS+组基因突变率均明显高于MDS—LB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435、5.743,均P<0.05)。与非RS增高组相比,伴RS增高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更短,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S对MDS患儿预后有独立意义。结论 RS影响MDS患儿的生存预后,可能与红系造血、发病年龄、基因突变有密切联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周庆兵,王洪志,王德秀,朱千赜,杨秀鹏[5](2019)在《以雄黄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病态造血患者的远期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雄黄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病态造血(MDS-MLD)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8月至2015年4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收治的MDS-MLD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青黄散(雄黄、青黛)、健脾补肾汤药治疗36个月及以上,以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为观察指标,评价治疗前后血液学改善情况,并比较不同遗传学分型疗效。结果:130例患者完全缓解、血液学进步、稳定、疾病进展分别为18例(13.84%)、80例(61.54%)、24例(18.46%)、8例(6.15%);130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细胞ANC、Hb及PLT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叁系血细胞疗效比较,Hb与ANC、Hb与PLT血液学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而ANC与PLT血液学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遗传学分型血液学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雄黄为主方案能改善MDS-MLD外周血象,对红系改善更为明显。(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唐旭东,张路,杨秀鹏,唐玉凤,王德秀[6](2019)在《定量PCR检测TRAF3通路基因变化在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MUTZ-1)在明雄黄和靛玉红(青黛提取物)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通路基因的变化,揭示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机制。[方法] MUTZ-1培养,按A组为空白对照,B组为雄黄组(浓度1μmol/L),C组为雄黄(浓度1μmol/L)+低剂量靛玉红(浓度0.05μmol/L)组,D组为雄黄(浓度1μmol/L)+高剂量靛玉红(浓度50μmol/L)组等4组进行处理,定量PCR检测IFN-γ、TRAF3、白介素-10(IL-10)、IRF3、RIP、GAPDH基因。[结果] TRAF3基因在B组表达较低,在C和D组表达较高,B、C和D组皆低于A组(P<0.05)。RIP基因在B组表达较高,在C和D组表达较低,B、C和D组皆高于A组(P<0.05)。IRF3基因在B和C组表达较低,在D组表达较高,B、C和D组皆低于A组(P<0.05)。IL-10基因在C组表达较高,在B组次之,在D组表达较低,B、C和D组皆低于A组(P<0.05)。IFN-γ在D组表达较高,在C组次之,在B组较低,D组高于A组(P<0.05)。[结论]青黄散(明雄黄和靛玉红的组合)在青黛浓度较低时可以引起RIP基因表达增加,TRAF3、IRF3、IL-10、IFN-γ基因表达减低,在青黛浓度较高时可以引起RIP、IFN-γ基因表达增加,IRF3、TRAF3、IL-10基因表达减低,都可以促进机体产生IFN-γ,增强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随着青黛浓度增加,IFN-γ基因继续上调,IL-10继续下调,NK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继续增强。所以,未来可能通过调整青黛溶液的浓度,影响MUTZ-1人细胞株的TRAF3及其信号通路,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9年11期)

曾英坚,彭国蕊,姜建泽,刘凡,吴欣平[7](2019)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青黄散临床疗效及对QOL评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青黄散临床疗效及对生活质量(QO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5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青黄散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外周血象、免疫功能及QOL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5.421,P<0.05);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血红蛋白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小板、血红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免疫功能各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进行青黄散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改善免疫功能和外血象,有利于病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31期)

郭莉,吴志敏,王继芳,任荣香,魏秀丽[8](2019)在《地西他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地西他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应用效果,探讨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该院治疗的MDS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地西他滨治疗,记录其疗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地西他滨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90例患者总体疗效中,完全缓解10例(11.11%),部分缓解12例(13.33%),骨髓完全缓解8例(8.89%),血液学改善17例(18.89%);按照预后情况分组比较疗效发现,预后中间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骨髓完全缓解、血液学改变例数与预后不良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重度贫血、有无粒细胞缺乏、有无血小板减少、有无多系细胞系减少患者之间的治疗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血细胞减少、多系细胞系减少是地西他滨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地西他滨治疗MDS疗效较佳,但发病时血细胞减少和多系细胞系减少或可对疗效产生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吴萸,朱光荣,沈群[9](2019)在《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DF-1及PD-1/PD-L1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程序性死亡因子-1配体(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江苏省中医院接受地西他滨联合化疗治疗的25例MDS患者,分为中危组和高危组,缓解组和未缓解组。采用qPCR技术检测外周血与骨髓单个核细胞PD-1、PD-L1、SDF-1 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治疗后,中危组与高危组PD-1和PD-L1 mRNA相对表达量均较治疗前显着升高(均P<0. 05)。缓解组PD-1、PD-L1和SDF-1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低于未缓解组(均P<0. 05)。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可显着上调PD-1/PD-L1表达,SDF-1、PD-1/PD-L1高表达可能是导致地西他滨耐药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殷仁斌,王世岩,陈珍珠,任伟丹,徐海元[10](2019)在《伴中性粒细胞植入巨核细胞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性,55岁。面黄、乏力、心慌、胸闷1月余,加重伴发热9天入院。血常规:白细胞 1.11×10~9/L,血红蛋白99 g/L,血小板180×10~9/L。彩超示脾肿大,肋下30 mm;右心房增大,叁尖瓣轻-中度返流。胃镜示食管炎,糜烂性胃炎。丙肝-RNA4.96×10~5 IU/ml。病理检查镜检:①骨髓细胞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明显,可见较多分叶过多核(5~14个)(图1)、细胞质中颗粒增多增粗粒细胞;红系细胞少见,成(本文来源于《诊断病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骨髓增生异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GATA6和TFF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GATA6和TFF1在23例初发MDS患者(病例组)和14例健康供者(对照组)骨髓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MDS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运用KOBAS在线分析软件对其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转导通路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ATA6和TFF1在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 01);相关分析显示,GATA6表达水平和患者血小板计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 429,P=0. 041),与患者骨髓原始细胞及染色体异常无明显相关关系(P>0. 05);TFF1表达水平和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以及染色体异常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 05);GO功能分析显示,GATA6和TFF1均与调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有关。结论:GATA6和TFF1在MDS患者骨髓中表达明显下调,并且有可能通过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参与了MDS的发生发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骨髓增生异常论文参考文献

[1].邱硕人,陈宁萍,曹蕾,王彪,陆星羽.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地西他滨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9

[2].万程尧,李惠群,吴文琪,邓东红,程鹏.GATA6和TFF1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3].何例南,陈琦.去甲基化药物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

[4].蓳雅梅,周斌.环形铁粒幼细胞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预后的价值[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9

[5].周庆兵,王洪志,王德秀,朱千赜,杨秀鹏.以雄黄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多系病态造血患者的远期疗效[J].世界中医药.2019

[6].唐旭东,张路,杨秀鹏,唐玉凤,王德秀.定量PCR检测TRAF3通路基因变化在青黄散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机制[J].天津中医药.2019

[7].曾英坚,彭国蕊,姜建泽,刘凡,吴欣平.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应用青黄散临床疗效及对QOL评分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9

[8].郭莉,吴志敏,王继芳,任荣香,魏秀丽.地西他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应用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19

[9].吴萸,朱光荣,沈群.地西他滨联合化疗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DF-1及PD-1/PD-L1表达的影响[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9

[10].殷仁斌,王世岩,陈珍珠,任伟丹,徐海元.伴中性粒细胞植入巨核细胞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9

标签:;  ;  ;  ;  

骨髓增生异常论文-邱硕人,陈宁萍,曹蕾,王彪,陆星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