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洛夫论文-章红雨

凯洛夫论文-章红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凯洛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凯洛夫,《教育学》,理论空白,新中国,师范院校,人教社,着名教育学家,立德,翻译出版,中国教师

凯洛夫论文文献综述

章红雨[1](2019)在《凯洛夫《教育学》:填补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理论空白》一文中研究指出“如果教师对自己的事业毫无热情,只抱应付的态度,他就不可能有什么成绩……教师本人必须对自己的工作表现得积极、热情,有浓厚的兴趣。”这是苏联教育界代表人物之一伊·阿·凯洛夫(1893—1978)在其主编的《教育学》中的话。凯洛夫为中国教师知晓,主(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06-10)

王晔[2](2017)在《一个瑞典大诗人的中国想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平滑的林语堂”1954年,瑞典数一数二的出版社伯尼尔斯出版了瑞典翻译家卡尔·松代尔由英文译出的林语堂小说《朱门》,瑞典文版书名为《血红的门:来自那遥远国度的浪漫故事》。同年8月27日,瑞典《每日新闻》刊登了瑞典经典雅文化代表、作家和诗人贡纳尔(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7-07-10)

曾茗[3](2016)在《“新概念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我国新课程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以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王策叁教授为代表,关于知识观、课程改革方向和课程理论基础的学术之争也日渐激烈。正确认识和理解以"新概念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为代表的新课程理念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关系,既是化解"钟王之争"的关键要素,又是明确我国课程改革方向,建立课程理论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ARGYMBAEVA,ASEL(阿西丽)[4](2016)在《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被引入中国之后,一度引起了学者们的巨大关注和兴趣。本书是第一部有关教育理论的书籍,书中的观点、方法完全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这本书可以称之为"着作",也比较适合中国。回顾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一些社会制度,《教育学》的内容比较容易被中国的学者们所接受的,当时也被学者们广泛地学习。凯洛夫的《教育学》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本论文中将重新回顾被引进的《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通过本文的研究,更想为大家展示出凯洛夫《教育学》在引进过程中的所具备的一些需要让人熟知的特点,更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以后相关研究做点微薄的贡献。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自从被引入中国之后,被中国的教育机构及教育家们广为传播和学习。从而,也对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方面:首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发展中的指导地位。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教育方面,共产党人不仅运用马克思的教育理念建立了各类学校,提高广大人民的知识素养,而且,也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提高工人和农民的觉悟。在这一时期,教育学家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教育观点分析出现在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并将其充分地思考和论证,从而阐述出属于自己的教育理念。其次,促进了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科学化的探索与构建。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都能看到,当时的每位教师手中,几乎人手一本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这本书当时已然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权威。同时教育部也将这本书作为一部指导性的教学大纲。再次,结合自身特点,批判地对待。凯洛夫《教育学》自引入中国之后,要将其运用自如,必须要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把握好度,一定要先弄清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同时也要结合特有的文化和背景,在整体上加以深入的认识,从而可以使得在教育发展路程中少走点弯路。最后,教育原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适当地将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所讲述的七个原则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从而,为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增砖添瓦,使教育功能发挥到极致。(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6-04-01)

和学新,田尊道[5](2015)在《论凯洛夫教育学中国化的经验及其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其中国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兴起、批判和深入发展叁个阶段。凯洛夫教育学之所以能够在中国迅速确立地位并产生持续的长期影响,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凯洛夫教育学本身的科学性、时代性、操作性等是内在因素,政治因素起了关键性的决定作用,文化因素在深层次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苏联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家和中国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则是其中国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凯洛夫教育学中国化的经验启示我们,学习借鉴国外教育理论思想,要杜绝运动式学习,要对引入理论进行系统化深入研究,要把握引入理论与中国文化的契合性。(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6期)

裴嵘军[6](2015)在《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原因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凯洛夫教育学自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一直影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这从一定程度上缘于其与我国文化和教育特征相契合:国家本位的教育目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教师主导适应我国国民个体意识的发展现状;教授知识符合国人对教育的普遍理解。然而,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凯洛夫教育学在一定程度上却给我国基础教育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即过于注重知识教学导致基础教育价值歧化;教师"集权"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学生自由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适应文化发展趋势,在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上做出变通,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来源于《教育理论与实践》期刊2015年17期)

侯怀银,史慧敏[7](2015)在《凯洛夫主编《教育学》的中国面孔》一文中研究指出凯洛夫主编《教育学》在中国主要有叁幅面孔:教育学教材的模板、资产阶级教育学、一本苏联的教育学教材。在分析叁幅面孔表现的基础上,探究了呈现此面孔的原因,揭示了其影响和启示。(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与文化》期刊2015年02期)

刘古平[8](2014)在《且看凯洛夫的“全面发展”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钟启泉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在题为《教育话题混乱,源自缺乏常识》访谈中说:"我们的儿童研究领域是受凯洛夫教育理论负面影响的重灾区,原因非常好笑,因为凯洛夫的政敌是一位儿童研究专家,所以儿童研究就成了当时苏联的资产阶级伪科学,我们就这样把历史的偶然完完整整地继承了下来。"钟启泉先生这一段话是对苏联教育理论的误解,这种误解并非今天才有,钟先生并(本文来源于《中国西部》期刊2014年36期)

程亮[9](2014)在《邹凯单杠并腿马凯洛夫动作的运动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邹凯完成单杠并腿马凯洛夫动作的运动学特点。方法:采用叁维录像解析法对201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中邹凯完成的该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邹凯较好完成并腿马凯洛夫动作,特别是向前回环阶段以及腾空阶段的撒手时刻,完成相对出色,但是其他技术环节还有些瑕疵。结论:对邹凯该进行技术诊断,就符合体操规则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部分建立运动学技术模型,论证其中运用到的生物力学原理,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提供关于邹凯的技术参考数据,也为其他运动员改进技术,同时丰富单杠运动技术理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文佳[10](2014)在《论凯洛夫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少数民族汉语精读课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新疆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中,汉语教学一直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上。针对新疆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状况和国家政策要求,汉语课程的学科研究正在展开,教学改革也在逐步深化。由于对汉语零基础的少数民族而言,汉语课程属于基础教育,强调认识论和课堂教学的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课程改革依然适用。本文以凯洛夫的教学论为指导,以少数民族汉语精读课程为例,对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讨论,以促进少数民族汉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来源于《新疆职业教育研究》期刊2014年02期)

凯洛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平滑的林语堂”1954年,瑞典数一数二的出版社伯尼尔斯出版了瑞典翻译家卡尔·松代尔由英文译出的林语堂小说《朱门》,瑞典文版书名为《血红的门:来自那遥远国度的浪漫故事》。同年8月27日,瑞典《每日新闻》刊登了瑞典经典雅文化代表、作家和诗人贡纳尔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凯洛夫论文参考文献

[1].章红雨.凯洛夫《教育学》:填补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理论空白[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2].王晔.一个瑞典大诗人的中国想象[N].文艺报.2017

[3].曾茗.“新概念课程理念”“概念重建运动”与学习凯洛夫教育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4].ARGYMBAEVA,ASEL(阿西丽).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D].兰州交通大学.2016

[5].和学新,田尊道.论凯洛夫教育学中国化的经验及其启示[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6].裴嵘军.凯洛夫教育学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影响原因与反思[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

[7].侯怀银,史慧敏.凯洛夫主编《教育学》的中国面孔[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

[8].刘古平.且看凯洛夫的“全面发展”观[J].中国西部.2014

[9].程亮.邹凯单杠并腿马凯洛夫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

[10].文佳.论凯洛夫教育理论指导下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少数民族汉语精读课程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

标签:;  ;  ;  ;  ;  ;  ;  ;  ;  ;  

凯洛夫论文-章红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