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移植论文-覃霞,罗成娟,王坚敏,罗长缨

二次移植论文-覃霞,罗成娟,王坚敏,罗长缨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移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植入失败,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二次移植论文文献综述

覃霞,罗成娟,王坚敏,罗长缨[1](2019)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二次移植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植入失败后行二次移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02年7月-2017年12月因allo-HSCT植入失败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二次移植的AA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283例AAA患儿行allo-HSCT,其中8例因植入失败行二次移植。2例为原发植入失败,6例为继发植入失败。6例在二次移植后14(10~26)天中性粒细胞植活,4例在二次移植后15.5(11~35)天血小板植活。1例在二次移植造血重建前死于感染,1例二次移植发生原发植入失败,5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位随访17个月,3例死于感染,5例长期生存(包括2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结论二次移植作为AAA患儿植入失败的挽救性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赵鹏,田军,崔先泉,张鲁伟,冯静静[2](2019)在《高致敏二次肾移植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肾移植手术技术进步、围术期处理不断完善,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显着提高,移植肾的中、短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并没有明显改善[1-2]。每年约有10%的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失功后,可选择透析或再次移植,从患者存活率、生活质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再次移植为最佳选(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肖艳丽,李代红[3](2019)在《预先脱敏治疗在高致敏二次肾移植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肾脏移植手术已经成为终末期肾脏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主要治疗方法,成为提高ESRD患者存活率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等待移植患者数量、移植次数的增加,大约30%的等待移植的患者由于既往多次输血史、反复妊娠、细菌或病毒感染、二次移植等其他高危因素,体内预存有一定数量的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成为致敏受者[1]。追溯二次或多次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发现患者术前的致敏状态严重影响移植肾的远期预后功能。根据移植前群体反应性抗(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徐晓东,曹艳超,李丹,靳健,颜霞[4](2019)在《一例重型再障合并口角炎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儿的集束化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对1例重型再障合并口角炎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儿的护理体会。根据患儿重型再障与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特点,以循证为导向,联合多学科团队模式,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案:实施全环境保护,评估患儿全身营养状况,口角炎创面面积,疼痛指数,以及破溃创面微生物的监测结果等,患儿的口角炎得到控制并愈合,成功转出层流室病房。(本文来源于《护士进修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窦古枫,王乐天,王颖,朱雄伟,李自强[5](2019)在《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二次气管插管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二次气管插管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在武警总医院实施原位肝移植治疗并于术后早期接受二次气管插管患者的病例资料,统计术后3个月内患者生存情况,按照术后3个月时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供肝等重要参数情况,将生存率作为因变量,对纳入的变量先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对生存率有显着影响的自变量。结果本组55例二次插管患者术后3个月时生存率为30.9%(17/55)。死亡组术前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 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分(U=52.00,P <0.001)、国际标准化比值(U=167.50,P <0.001)、血清总胆红素值(U=191.00,P=0.016)、肺部感染合并症发生率(χ~2=5.30,P=0.001)及腹水合并症发生率(χ~2=5.33, P=0.001)均显着高于生存组。年龄、术前血肌酐水平、门静脉血栓发生率、胸水发生率、肝移植手术时长和无肝期时长、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供肝热缺血时间和冷缺血时间等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肺部感染合并症与MELD评分(OR=6.157,P=0.042;OR=1.312,P <0.001)是影响二次插管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肝移植受者,术前MELD评分及肺部感染合并症是影响术后早期二次气管插管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积极控制肺部感染并努力降低MELD评分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本文来源于《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刘林峰,王增涛,王云鹏[6](2018)在《腹部皮瓣二次移植在拇指再造中的应用观察(附1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拇指再造时腹部皮瓣二次移植于拇趾甲皮瓣供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例右手拇、示、中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1年,要求行手指再造术患者,在行拇指再造时,切取拇趾甲皮瓣再造拇指,并将原拇指腹部皮瓣带血管游离,二次移植于拇趾甲皮瓣供区。观察再造拇指与足部供区皮瓣成活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未出现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再造拇指与足部供区皮瓣全部成活。随访15个月,再造拇指与足部供区皮瓣外形良好,再造拇指感觉正常,足部供区无皮肤磨损及破溃。结论拇指再造时腹部皮瓣二次移植于拇趾甲皮瓣供区,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8年48期)

李丹,郑洁蓉,孟凡珂,廖凯权,黄凯凯[7](2018)在《急性白血病移植后9.5年以粒细胞肉瘤第二次复发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血液恶性肿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可望达长期缓解并可能治愈。但移植后复发仍然是移植失败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主要为骨髓内复发,髓外复发(extramedullary relapse,EMR)发生率为0.65%~20%~([1-2])。粒细胞肉瘤(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期刊2018年24期)

王雪,甄璟然,孙正怡,郁琦,邓成艳[8](2018)在《囊胚期胚胎二次冷冻复苏移植1例的出生结局和儿童发育情况随访》一文中研究指出囊胚玻璃化冷冻能够很好地保存胚胎,但是二次冷冻的安全性还有待于商榷。本文旨在分析囊胚二次玻璃化冷冻复苏移植后的出生结局和儿童发育情况。此患者在我中心常规促排卵后玻璃化冷冻2枚囊胚,新鲜移植未孕,进行冷冻胚胎复苏移植,移植前一日当日解冻胚胎,移植日患者突发急性阑尾炎不能移植,在患者知情同意前提下再次冷冻保存,6个月后患者再次行复苏胚胎移植,成功妊娠,足月后分娩一健康女婴。记录女婴出生状况并随访至12岁。此女婴足月分娩,体长52cm,体重3 550g,儿童期体格发育正常,智力发育正常。因此认为囊胚二次冷冻后胚胎仍可能具有较好的种植潜能和发育潜能,但此病例仅为个例报道,临床工作中仍应尽可能避免胚胎的反复冻融。(本文来源于《生殖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许万紫,曹海龙,王东进[9](2018)在《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行非体外循环下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实施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与特点。方法我院自2014年7月~2016年3月共实施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实施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使用普通肋骨撑开器,经左第五肋间进胸。从心尖部逐渐向心包内游离,分离原有初次手术造成的粘连面。合理暴露靶血管并判断选取远端吻合区域,使用大隐静脉或者小隐静脉作为血管桥,游离下肺韧带,侧壁钳夹取降主动脉为近端吻合口,从而进行二次冠脉血运重建。结果 2例均成功实施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远端吻合口2~3个,平均手术时间182分钟。无住院死亡病例。目前随访尚无死亡及并发症报道。结论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实施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某些二次开胸的冠心病病人是安全实用的选择,非体外循环方式下进行此类手术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临床外科杂志》期刊2018年11期)

张竞文,孙燕玲,李旭东[10](2018)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的二次移植策略。方法 1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年11月接受供者为其胞妹的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血清病、肝静脉闭塞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首次移植后32 d行供者为其父亲的挽救性二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前未进行预处理化学药物治疗(化疗),采用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方案为基础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2 d白细胞植入,术后67 d血小板植入。血清病、败血症及肝静脉闭塞症治愈,器官功能改善。但移植后第18个月,即2017年6月,患者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植入失败患者二次移植前不进行预处理化疗,采用PTCy预防GVHD有望获得成功植入。(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8年06期)

二次移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新型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肾移植手术技术进步、围术期处理不断完善,肾移植手术的成功率得到显着提高,移植肾的中、短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但移植肾长期存活率并没有明显改善[1-2]。每年约有10%的受者移植肾功能丧失。移植肾失功后,可选择透析或再次移植,从患者存活率、生活质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比较,再次移植为最佳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移植论文参考文献

[1].覃霞,罗成娟,王坚敏,罗长缨.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二次移植疗效分析[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9

[2].赵鹏,田军,崔先泉,张鲁伟,冯静静.高致敏二次肾移植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9

[3].肖艳丽,李代红.预先脱敏治疗在高致敏二次肾移植中的研究进展[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9

[4].徐晓东,曹艳超,李丹,靳健,颜霞.一例重型再障合并口角炎行二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儿的集束化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9

[5].窦古枫,王乐天,王颖,朱雄伟,李自强.影响肝移植术后早期二次气管插管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9

[6].刘林峰,王增涛,王云鹏.腹部皮瓣二次移植在拇指再造中的应用观察(附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18

[7].李丹,郑洁蓉,孟凡珂,廖凯权,黄凯凯.急性白血病移植后9.5年以粒细胞肉瘤第二次复发一例[J].海南医学.2018

[8].王雪,甄璟然,孙正怡,郁琦,邓成艳.囊胚期胚胎二次冷冻复苏移植1例的出生结局和儿童发育情况随访[J].生殖医学杂志.2018

[9].许万紫,曹海龙,王东进.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进行非体外循环下二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运用[J].临床外科杂志.2018

[10].张竞文,孙燕玲,李旭东.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策略[J].器官移植.2018

标签:;  ;  ;  

二次移植论文-覃霞,罗成娟,王坚敏,罗长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