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论文-仇杰,谢勇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论文-仇杰,谢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GRACE评分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论文文献综述

仇杰,谢勇[1](2019)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GRACE评分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是近年发现的一种与心血管疾病预后相关的炎性指标,而明确其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GRACE评分的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识别NSTEMI高危患者。目的分析MHR与NSTEMI患者GRACE评分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NSTEMI患者116例,根据入院时GRACE评分分为低危组(GRACE评分≤108分,n=37)、中危组(GRACE评分为109~140分,n=45)及高危组(GRACE评分>140分,n=34)。比较叁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MHR与NSTEMI患者GRAC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NSTEMI患者GRACE评分危险分层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以评价MHR对NSTEMI患者GRACE评分高危的预测价值。结果 (1)叁组患者男性比例、高血压发生率、吸烟率、收缩压、淋巴细胞计数(LYM)、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白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发生率、心率、Killip分级≥Ⅱ级者所占比例、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单核细胞计数(MON)、中性粒细胞计数(NEU)、MH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Cr)、D-二聚体及脑钠肽(B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HR与NSTEMI患者GRACE评分呈正相关(rs=0.54,P<0.01)。(3)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82,95%CI(1.101,1.268)〕、糖尿病〔OR=3.702,95%CI(1.004,13.639)〕、Killip分级≥Ⅱ级〔OR=74.626,95%CI(8.726,638.230)〕、MHR〔OR=1.226,95%CI(1.091,1.378)〕是NSTEMI患者GRACE评分危险分层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ROC曲线显示,MHR预测NSTEMI患者GRACE评分高危的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17,0.953)〕,最佳截断值为20.23,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84.1%。结论 MHR与NSTEMI患者GRACE评分呈正相关,是NSTEMI患者GRACE评分危险分层的影响因素,且对NSTEMI患者GRACE评分高危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NSTEMI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的新型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雷倩,魏宝柱[2](2019)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64例。房颤复发定义为消融3个月后发生持续30 s以上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根据消融术前的MHR水平将患者分为MHR≤0.54组和MHR>0.54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房颤复发的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9±7.7)月,期间共53例(32.3%)患者复发。MHR>0.54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为43.9%(36/82),而MHR≤0.54组患者为20.7%(1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MHR水平与房颤病程、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HR(HR=1.62,95%CI:1.13~2.13;P<0.01)、左房内径(HR=1.40,95%CI:1.05~1.86;P=0.021)和早期复发(HR=2.13,95%CI:1.25~3.63;P<0.01)是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前的MHR水平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房颤复发的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戴烨烨[3](2019)在《肺结核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和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hs-CRP/ALB)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临床研究。方法 95例活动性肺结核进行了痰液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检查。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免疫比浊法等分析了95例活动性肺结核和8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HDL-C、IL-6、hs-CRP/ALB比值和PCT水平并进行了对比性研究。受试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 curve)评估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结果 9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为94.74%。9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HDL-C、IL-6、hs-CRP/ALB比值和PCT水平较80例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L-C、IL-6、hs-CRP/ALB比值和PCT临界值确定后,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14、0.913、0.845和0.871,均具有评估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并以血清IL-6为最佳。结论血清HDL-C、IL-6、hs-CRP/ALB比值和PCT是诊断活动性肺结核的有价值辅助诊断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郝瑞潇,巫嘉陵[4](2019)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小动脉闭塞型卒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而被人们广泛关注。卒中所导致的经济负担及功能障碍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卒中可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事件约占所有卒中事件的87%~([1])。其中,相较于大动脉闭塞型卒中所带来的急性致残性功能障碍,小动脉闭塞型(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卒中常因其临床症状较轻被患者及其家属忽视。然而,反复多次小卒中复发所导致的远期不良预后(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郭玉洁,黄晓晨,董晟祺,苑林宏[5](2019)在《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比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会导致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和患MCI风险增加》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非痴呆老年人循环胆固醇水平与认知能力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式,抽取1754名年龄在65岁到75岁之间的成年人。按照循环胆固醇水平不同,将参与者分为四组,比较组间的认知差异。探讨不同循环胆固醇水平受试者认知的性别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胆固醇水平与MCI风险的关系。结果血清TC Q4水平(> 5.64 mmol/L)的MoCA评分最低,命名和抽象能力较差。LDL-cQ4水平(> 3.42 mmol/L)的受试者在视觉和执行力、语言、记忆和延迟回忆能力以及MoCA评分方面均最高(P <0.05)。将受试者按性别分组后,LDL-c对认知的影响在女性受试者中稳定存在。HDL-c水平升高与认知能力下降相对应;在HDL-cQ4水平(≥1.61 mmol/L)的受试者中,语言、抽象、记忆、延迟回忆能力和MoCA评分最低(P <0.01),女性受试者尤为明显。HDL/LDL比值与视觉、执行、语言、抽象、记忆、延迟回忆能力、MoCA总分呈负相关(P <0.05)。回归分析显示,TC、HDL-c和HDL/LDL比值的升高预示着MCI风险的增加,在女性受试者中表现尤为明显。结论数据表明,高TC(≥5.64 mmol/L)和HDL-c(≥1.61 mmol/L)水平预示认知能力下降,女性受试者中尤为显着;而LDL-c水平轻度升高(≥3.42 mmol/L,但<3.73 mmol/L)可能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有正向影响。(本文来源于《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09-20)

李红兵,刘鹏,郭辉辉,李柏林,马鸿兰[6](2019)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阵发性房颤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的新指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阵发性房颤患者冷冻消融术前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值(M/H)对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首次应用冷冻消融术完成肺静脉即刻完全隔离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27例,根据房颤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评估两组背景资料及M/H值与房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61.51±9.74)岁,其中女性56例(44.09%),在随访12个月后,共有37例患者发生房颤复发。术前M/H(OR=1.382,95%CI:1.152-1.659, P=0.001)是阵发性房颤冷冻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当房颤冷冻消融术前M/H值大于8.59时,其对房颤术后复发预测的敏感性是67.6%,特异性是63.3%。结论术前M/H是阵发性房颤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前M/H值越高,其术后复发的风险越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梁明月,赵会民[7](2019)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诊断高血压并发无症状脑梗死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onocyte/HDL-C ratio,MHR)与高血压并发无症状脑梗死(asympto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影响,分析其应用于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病区住院的349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分为高血压并发ACI组138例(ACI组),未并发ACI组211例(NACI组)。收集血常规、血脂、肾功能、颈动脉超声等检验检查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高血压患者中各影响因素预测ACI的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男性比例、高血压病程、颈动脉斑块比例、吸烟比例、饮酒比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MHR、血肌酐、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加、颈动脉斑块形成、MHR及血肌酐升高是高血压并发ACI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MHR、年龄、血肌酐及颈动脉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69、0.65及0.655(P <0.001),其中MHR的预测价值最高,当分界值取10.29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和63.0%。结论 MHR与高血压并发ACI密切相关,是高血压发生ACI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以作为风险筛查参考指标。(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6期)

王林玉,韩坤强,管生,李振东[8](2019)在《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内复发与TC/HDL-C比值的关系。方法利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氧化应激水平临床观察研究(Study on Oxidative Stres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SOS-Stroke)数据库的360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90 d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人群中有231例(6.40%)患者90 d卒中复发,多因素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02,95%CI 1.00~1.03,P=0.011)、糖尿病史(OR 1.44,95%CI 1.00~2.07,P=0.048)是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住院期间服用降脂药物(OR 0.60,95%CI 0.40~0.90,P=0.012)则是卒中复发的保护因素,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TC/HDL-C比值不是卒中复发的预测因素。结论 TC/HDL-C比值不能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90 d内复发的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孙苗苗,曹立瀛,孙卫东,刘希宁,崔皓哲[9](2019)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新发胆石症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15年12月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87 891人的体检资料,并纳入统计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观察对象依据HDL-C四分位数分为4组,计算各组胆石症的发病密度,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各组胆石症的累积发病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HDL-C水平对新发胆石症的影响。结果 4组观察对象的临床特征比较:性别、年龄、BMI、LDL-C、HDL-C、FBG、hs-CRP、TG、TC、高血压病、糖尿病、饮酒、吸烟及体育锻炼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在平均(8. 19±0. 85)年的随访期间,新发胆石症2881例,各组的胆石症发病密度分别为4. 36/千人年、3. 81/千人年、3. 96/千人年、3. 90/千人年,各组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6. 49%、6. 01%、6. 36%、6. 16%,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 34,P <0. 05)。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校正了可能存在的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与HDL-C第1分位数组相比,第2、3、4分位数组影响胆石症发病的风险比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 84(0. 75~0. 93)、0. 86(0. 78~0. 96)、0. 78(0. 70~0. 86)(P for trend <0. 05)。结论血清高水平HDL-C是新发胆石症的独立保护因素,胆石症发病风险随着HDL-C的升高而降低。(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程小兵,陈燕,罗娟娟,杨玉雯,单其俊[10](2019)在《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01-2018-10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患者共268例。根据RDW值,将所纳入患者分为4组:组1(RDW<13.2%)65例,组2(13.2%≤RDW<14.15%)70例,组3(14.15%≤RDW<16%)71例,组4(RDW≥16%)62例。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对HDL-C与RDW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Logistic回归分析RDW的预测因素。结果:血清HDL-C水平与RDW呈显着负相关(r=-0.55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DL-C(OR=0.904,95%CI:0.876~0.934)、血红蛋白(OR=0.898,95%CI:0.439~0.8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OR=1.300,95%CI:1.007~1.817)和Gensini评分(OR=1.024,95%CI:1.009~1.039)是RDW的预测因子。结论:血清HDL-C水平与RDW呈负相关,且血清HDL-C水平是RDW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临床心血管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导管消融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64例。房颤复发定义为消融3个月后发生持续30 s以上的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根据消融术前的MHR水平将患者分为MHR≤0.54组和MHR>0.54组,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影响房颤复发的因素。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9±7.7)月,期间共53例(32.3%)患者复发。MHR>0.54组患者的房颤复发率为43.9%(36/82),而MHR≤0.54组患者为20.7%(17/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MHR水平与房颤病程、左房内径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HR(HR=1.62,95%CI:1.13~2.13;P<0.01)、左房内径(HR=1.40,95%CI:1.05~1.86;P=0.021)和早期复发(HR=2.13,95%CI:1.25~3.63;P<0.01)是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前的MHR水平与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房颤复发的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论文参考文献

[1].仇杰,谢勇.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GRACE评分的关系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

[2].雷倩,魏宝柱.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3].戴烨烨.肺结核患者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介素-6、高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和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4].郝瑞潇,巫嘉陵.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小动脉闭塞型卒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9

[5].郭玉洁,黄晓晨,董晟祺,苑林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比值、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会导致老年人认知能力下降和患MCI风险增加[C].营养研究与临床实践——第十四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暨第十一届亚太临床营养大会、第二届全球华人营养科学家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6].李红兵,刘鹏,郭辉辉,李柏林,马鸿兰.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预测阵发性房颤冷冻消融术后复发的新指标[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9

[7].梁明月,赵会民.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诊断高血压并发无症状脑梗死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19

[8].王林玉,韩坤强,管生,李振东.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缺血性卒中复发关系研究[J].中国卒中杂志.2019

[9].孙苗苗,曹立瀛,孙卫东,刘希宁,崔皓哲.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新发胆石症的关系[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10].程小兵,陈燕,罗娟娟,杨玉雯,单其俊.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红细胞分布宽度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9

标签:;  ;  ;  ;  ;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论文-仇杰,谢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