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变异论文-邹心雨,张卓栋,吴梦瑶,万缘强

尺度变异论文-邹心雨,张卓栋,吴梦瑶,万缘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尺度变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壤机械组成,坡面尺度,空间变异,土壤质地

尺度变异论文文献综述

邹心雨,张卓栋,吴梦瑶,万缘强[1](2019)在《河北坝上地区坡面尺度土壤机械组成的空间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机械组成是土壤重要的性质之一,其空间变异研究主要在大尺度开展,小尺度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却较少受到关注。本研究采用吸管法测定河北坝上地区坡面尺度32个采样点6个深度的土壤机械组成,利用地统计与GIS相结合方法分析土壤机械组成的叁维空间变异,探究坡面尺度土壤机械组成空间变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坡面尺度土壤各粒级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凸坡、坡上和坡中的砂粒含量较高,粉粒、黏粒则与之相反。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砂粒含量波动增加,粉粒含量波动下降,黏粒含量则比较稳定,且土壤机械组成空间变异性有增强趋势。研究坡共存在黏壤土等5种土壤质地类型。坡型和坡位是影响土壤机械组成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该尺度存在与大尺度相当数量的土壤质地类型,表明小尺度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质地的空间变异信息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昭,罗小波,高阳华,叶勤玉,王书敏[2](2019)在《基于半变异函数的重庆市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建模及多尺度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对理解城市地表温度空间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半变异函数构建城市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以2013年6月16日的Landsat 8为数据源,以重庆为研究区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空间尺度下重庆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均呈现指数模型分布特征;②在30 m空间尺度下,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空间结构引起,但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比为0.45,呈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表明该尺度下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不可忽略;③从空间尺度(30~1500 m)整体变化上看,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空间结构引起,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块金值(C_0)、偏基台值(C)、基台值(C_0+C)以及块基比(C_0/(C_0+C))逐渐减小,表明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逐渐减弱但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变程(A)逐渐增大,表示空间自相关性范围逐渐扩大;④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比为0.23~0.46,呈现出波动变化,这是因为地表温度在像元内部也存在空间异质性。空间结构引起的空间变异相对平缓,这是因为空间尺度的变化不会改变地形结构;⑤从尺度域来看,基台值与块金值在尺度域(690 m,1500 m)内呈现出较大幅度波动变化状态,且变化趋势相似,表明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的变化与随机因素有较大关联。综上所述,分析地表温度空间结构需要选取合适的空间尺度,尺度较小时,容易受到随机因素干扰,从而影响地表温度在空间结构上的空间变异性;尺度较大时,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较弱且变化不稳定。(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贺泽帅,张大治[3](2019)在《基于地统计学柠条豆象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am.)在西北荒漠地区不仅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而且也是重要的饲用经济植物。柠条豆象(Kytorrhinus immixtus)是柠条种子的主要害虫,该物种有一些寄生性天敌。格局与过程是生态学的重要范式,过程产生格局,格局作用于过程。若要正确理解格局与过程的关系就必须认识到其依赖于尺度的特点,即尺度效应。本论文在宁夏盐池高沙窝选择荒漠景观下人工种植的样地面积为200×200m的柠条林地,照10m×10m的小样方,在每个小样方内随机摘取30枚柠条豆荚(重复3次)。进行室内剥检及人工饲养实验,统计柠条豆象数量,并计算为害率。基于地统计学,在20×20m至200×200m共19个面积梯度下,研究不同尺度下柠条豆象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通过对地统计学中的块金值、变程与基台值随取样尺度变化研究,结果发现,19个取样尺度下柠条豆象种群数量表现出较高的空间相关性,且在19个尺度下均呈聚集分布。随取样尺度的增大,块金值C_0有增大趋势,基台值C随取样尺度先增加后减小,表明柠条豆象虫口密度随取样尺度变化先增加后减小,在80×80m时为最大值,随机程度C_0/C明显增大,变程a也有增大的趋势,在190×190m时最大,为195.771m,表明在较大的取样尺度下,柠条豆象数量有更好的空间相关性。在随着取样面积的增大,柠条豆象数量的变程也随之增大,因此柠条豆象数量在空间上呈现尺度效应。(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期刊2019-07-18)

马冉,刘洪斌,武伟[4](2019)在《流域尺度下地形属性对土壤质地类型变异的影响——以重庆市彭水县一小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流域尺度下地形属性对土壤质地类型变异的影响,以西南地区重庆市彭水县的一个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成土母质和地形因子,运用分类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模型,对研究区1165个样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土母质和地形因子均对土壤质地类型有重要影响,相对重要性较高的因子排序:成土母质(PAR)>风效应(WindEff)>地形湿度指数(SAGATWI);不同母质、不同质地之间地形因子存在显着差异,风效应(WindEff)和漫射辐射(DiffuseIns)分别是奥陶系和志留系母质条件下影响土壤质地分类的相对重要性最高的地形因子;流域尺度CART模型解释率为86.3%,说明CART模型对土壤质地分类精度高。研究表明,基于成土母质和地形因子构建的模型解释效果好,影响显着,可为该地区土壤利用区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宗生,邱坤艳,祝慧娜,卓文飞,韩科[5](2019)在《田块尺度污染农田土壤铅、镉和砷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铅冶炼污染区田块尺度下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污染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意义,在某冶炼厂附近一面积为4800 m2的农田用网格法采集120个0~20 cm土样,测定样品镉、铅和砷含量。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中存在砷、镉和铅的积累。从平均污染指数来看,以镉的积累程度最大,铅次之、砷最小。土壤全镉含量的变化范围为1.10~3.84 mg kg-1,镉含量处于1.10~2.27 mg kg-1之间的样品占97.50%。从重金属空间分布上看,镉和铅含量的空间分布有较高的一致性,均是研究区北部和南部含量较高,中间区域含量较低。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镉和铅含量之间存在显着正相关(P <0.01)。根据土壤铅含量计算稳定铅时所用普通过磷酸钙的用量范围为0.312~0.419 kg m-2,平均值为0.367 kg m-2。根据其他研究者得到的土壤全镉含量与小麦籽粒镉含量的相关方程计算,不同方程得到的小麦籽粒镉含量结果有很大差异,较可信的小麦籽粒镉含量变化范围为0.095~0.814 mg kg-1。采样区中部为小麦籽粒镉含量较低且铅稳定剂需要量较低区域。以上结果表明,研究区田块尺度下土壤镉含量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且土壤镉含量的空间变异导致小麦籽粒镉含量可能存在较大的空间变异。(本文来源于《土壤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贺泽帅[6](2019)在《宁夏荒漠区柠条种实害虫-天敌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 Lam.)在西北荒漠地区不仅是重要的防风固沙植物,而且也是重要的饲用经济植物。柠条豆象(Kytorrhinus immimtus)、柠条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和柠条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neocaraganae)是朽柠条种子的主要害虫。格局与过程是生态学的重要范式,过程产生格局,格局作用于过程。若要正确理解格局与过程的关系就必须认识到其依赖于尺度的特点,即尺度效应。尺度效应是景观生态学中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在宁夏盐池高沙窝选择荒漠景观下人工种植的柠条林地,样地面积200×200m,按照l0m×10m的小样方,在每个小样方内随机摘取30枚柠条豆荚(重复3次)。进行室内剥检及人工饲养实验,统计柠条种实害虫数、寄生性天敌、豆荚、豆粒的受害率等,在20×20m至200×200m共19个面积梯度下,研究随着取样尺度的变化,柠条种实害虫数、为害率、寄生性天敌多样性变化的规律,探讨柠条种实害虫、寄生性天敌的空间尺度效应。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1)柠条种实害虫数量及为害率的空间变异具有显着的尺度效应通过建立19个面积梯度,对柠条种实害虫数量及为害率拟合建立了与取样尺度的函数关系,结果发现,柠条豆象的数量及为害率随取样尺度增加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在10000m2时数量及为害率最低。柠条豆荚螟的数量及为害率随取样尺度的变化变化不明显,数量分布较为聚集。柠条种子小蜂的数量及为害率随取样尺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5000m2时最大。(2)柠条种实害虫的天敌多样性及物种数的空间变异具有显着的尺度效应。在19个面积梯度下,利用种-面积关系中的幂函数模型、对数函数模型和逻辑斯蒂模型分别进行种-面积关系拟合,并利用AIC(赤池信息准则)值对拟合结果进行最优模型检验,结果发现逻辑斯蒂模型的AIC值最低,为最优模型,在随面积增大的过程中,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逐渐增大,且在5000m2时物种数最大,说明柠条种实害虫寄生性天敌对尺度的变化有依赖性。(3)柠条种实害虫-天敌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显着的尺度效应基于地统计学,研究不同尺度下柠条种实害虫-天敌的空间变异及分布格局,通过对地统计学中的块金值、变程与基台值随取样尺度变化研究,发现柠条豆象数量、柠条种子小蜂数量、叁种柠条种实害虫数量及柠条种实害虫的寄生性天敌数量呈现显着尺度效应,柠条豆荚螟数量对尺度依赖性较小。柠条种实害虫-天敌具有一定的尺度效应,其空间随取样尺度的变化而变化,且寄生性天敌对叁种种实害虫均有一定的追随效应。(本文来源于《宁夏大学》期刊2019-04-01)

杨丽虎,刘鑫,宋献方[7](2019)在《岔巴沟流域降雨不同时间尺度的空间变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13个雨量站2004—2006年5 min降雨数据资料,分析了流域2 h、6 h、24 h、3 d、7 d、月和年(5—10月)等7个时间尺度的降雨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曹坪雨量站为代表的单站5—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0%以上,其中7—8月以中雨和大雨、暴雨为主,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80%。②不同时间尺度降雨量的空间变异程度不同,2、6、24 h最大降雨量的变异系数C_V分别为0.27~0.93、0.06~0.81、0.06~0.69,呈减小趋势;3 d到7 d尺度上C_V值并非一直减小;月降雨的C_V以6月最大,年(5—10月)降雨量的C_V为0.05~0.11。③暴雨中心在2004年、2005年分布在流域上游,2006年则移至下游。降雨量的空间变异性随着丰水年水汽运移强度增大及降雨量增大而减小,局地性降雨尤其是局地暴雨是引起空间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9年03期)

刘伟,郜允兵,周艳兵,潘瑜春,戴华阳[8](2019)在《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多尺度分析——以北京顺义土壤Cd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异性及其空间结构特征,对2007年北京市顺义区农田土壤采样数据中Cd含量进行多尺度分析,采用半方差分析法和尺度方差分析法定量刻画了土壤Cd空间变异的空间等级结构和特征尺度。结果表明:顺义区土壤Cd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4.9%,达到中等强度变异,土壤Cd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存在空间多尺度结构,3.5、9.6 km左右为土壤Cd的两个特征尺度,其在小尺度上受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大尺度上主要受土壤类型的影响。多尺度分析方法可定量化解析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有效识别不同尺度上的主导因素。(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朱妍雯,姚景昆[9](2019)在《心率变异信号的多尺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心率变异信号(HRV)综合反映了脑神经、中枢神经和呼吸等生理活动,包含了大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重要信息,即便没有确定扰动的影响,HRV信号仍具有高度不平稳性,存在非线性动力学特征,对于临床上心脏活动状态评估和疾病诊断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对HRV信号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主要采用单一维度和尺度的分析方法,很难完全表征HRV信号对应的非线性生理机制。本文以健康人和心脏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尺度相关Lyapunov指数(SDLE)和多尺度多重分形分析(MSMF)刻画HRV信号的多尺度混沌特性和分形特性两个方面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HRV信号是一个动力学过程,心脏病人HRV信号的混沌特性指数比健康人的高,分形特性指数比健康人的低,表明健康人的心脏对内外环境刺激有更强的适应性和可变性,而且利用多尺度分析比单一分析更加准确。该研究对于进一步解析HRV信号非线性特性的生理学意义有着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9年02期)

刘伟,郜允兵,潘瑜春[10](2018)在《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多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的特征尺度是确定适宜采样尺度的重要参考依据。采用尺度方差分析方法,并辅以半方差函数,对北京市顺义区农田土壤中砷(As)含量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多尺度分析,其中半方差函数分析了土壤As含量的空间等级结构,尺度方差则识别了土壤As含量空间变异的特征尺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中As含量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存在空间多尺度结构。2. 4、9. 6 km左右为土壤As含量的特征尺度。在2. 4 km尺度上,土地利用、河流以及畜禽养殖对土壤As含量的空间异质性影响较大;在9. 6 km尺度上,土壤As含量的空间异质性受控于土壤质地等自然因素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3期)

尺度变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对理解城市地表温度空间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地表温度,基于半变异函数构建城市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模型,并进一步分析不同空间尺度下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以2013年6月16日的Landsat 8为数据源,以重庆为研究区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空间尺度下重庆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均呈现指数模型分布特征;②在30 m空间尺度下,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主要是由空间结构引起,但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比为0.45,呈现出明显的块金效应,表明该尺度下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不可忽略;③从空间尺度(30~1500 m)整体变化上看,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主要由空间结构引起,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随着空间尺度增大,块金值(C_0)、偏基台值(C)、基台值(C_0+C)以及块基比(C_0/(C_0+C))逐渐减小,表明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逐渐减弱但空间自相关性逐渐增强。变程(A)逐渐增大,表示空间自相关性范围逐渐扩大;④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占比为0.23~0.46,呈现出波动变化,这是因为地表温度在像元内部也存在空间异质性。空间结构引起的空间变异相对平缓,这是因为空间尺度的变化不会改变地形结构;⑤从尺度域来看,基台值与块金值在尺度域(690 m,1500 m)内呈现出较大幅度波动变化状态,且变化趋势相似,表明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的变化与随机因素有较大关联。综上所述,分析地表温度空间结构需要选取合适的空间尺度,尺度较小时,容易受到随机因素干扰,从而影响地表温度在空间结构上的空间变异性;尺度较大时,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较弱且变化不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尺度变异论文参考文献

[1].邹心雨,张卓栋,吴梦瑶,万缘强.河北坝上地区坡面尺度土壤机械组成的空间变异[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9

[2].陈昭,罗小波,高阳华,叶勤玉,王书敏.基于半变异函数的重庆市地表温度空间异质性建模及多尺度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9

[3].贺泽帅,张大治.基于地统计学柠条豆象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分析[C].第八届中国西部动物学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汇编.2019

[4].马冉,刘洪斌,武伟.流域尺度下地形属性对土壤质地类型变异的影响——以重庆市彭水县一小流域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5].赵宗生,邱坤艳,祝慧娜,卓文飞,韩科.田块尺度污染农田土壤铅、镉和砷含量的空间变异及其对土地利用的启示[J].土壤通报.2019

[6].贺泽帅.宁夏荒漠区柠条种实害虫-天敌空间变异的尺度效应分析[D].宁夏大学.2019

[7].杨丽虎,刘鑫,宋献方.岔巴沟流域降雨不同时间尺度的空间变异特征[J].人民黄河.2019

[8].刘伟,郜允兵,周艳兵,潘瑜春,戴华阳.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多尺度分析——以北京顺义土壤Cd为例[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9].朱妍雯,姚景昆.心率变异信号的多尺度分析[J].电子测试.2019

[10].刘伟,郜允兵,潘瑜春.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变异多尺度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标签:;  ;  ;  ;  

尺度变异论文-邹心雨,张卓栋,吴梦瑶,万缘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