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磁性能论文-蒋达国,叶媛秀

导磁性能论文-蒋达国,叶媛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Fe_(78)Si_9B_(13)合金,退火,环氧封装,软磁性能

导磁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蒋达国,叶媛秀[1](2016)在《环氧树脂封装对Fe_(78)Si_9B_(13)非晶磁芯恒导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Fe_(78)Si_9B_(13)合金带材,绕制成环型磁芯,将磁芯经450℃×100min部分晶化退火处理后用环氧树脂封装,再研究环氧树脂封装对其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装后非晶磁芯的起始磁导率μ、饱和磁感应强度Bs、电感Ls和感应电动势E减小;矫顽力Hc和磁滞损耗Pu增大;品质因数Q基本不变。环氧树脂封装前后,随频率的升高,非晶磁芯的电感Ls基本不变,而品质因数Q增大;感应电动势E随励磁电流I的增加而增大。非晶磁芯的磁化曲线、磁滞回线和损耗曲线的形状与封装前相似。(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6年12期)

蒋达国[2](2016)在《FeSiB-La非晶磁芯的恒导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FeSiB-La非晶带材,绕制成环形磁芯,再将磁芯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SiB-La非晶磁芯的初始磁导率μi、饱和磁感应强度Bs、矫顽力Hc和电感Ls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退火温度升高到400℃时,其综合软磁性能最佳;当退火温度达到450℃时,静态磁化曲线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即呈现出恒导磁特性。(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于忠淇,刘英,王玉英[3](2015)在《奥氏体不锈钢两种温度下冷加工导磁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同一批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在不同的季节进行卷板作业,发现卷制后的筒体产生了不同的导磁性能。通过金相显微镜、铁素体测定仪对低温条件下卷板前后材料的微观组织变化及铁素体含量进行了分析,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对其导磁性能进行测试,采用Ansoft有限元分析软件建模讨论了其产生不同导磁性后对筒体表面磁场的影响,最终联系实际提出了消除筒体导磁性的方案。(本文来源于《工程与试验》期刊2015年04期)

吴晓荣,李德仁,李准,卢志超[4](2015)在《Ni对FeCuNbSiB纳米晶合金恒导磁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成分为Fe73.5Cu1Nb3Si15.5B7(at%)和Fe74-xNixCu1Nb3Si15B7(x=1,3)、Fe76-xNixCu1Nb3Si11B9(x=5、7、10、15)的非晶合金带材卷绕成环形铁芯,分别进行普通热处理和磁场热处理后检测铁芯磁性能。结果表明,随合金中Ni含量的增加,铁芯磁导率明显降低,可达到1.2k;交流损耗值比Fe73.5Cu1Nb3Si15.5B7合金铁芯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添加Ni元素后,铁芯抗直流性能明显改善,这是由于合金的磁畴结构发生了细化,感生磁各向异性增强而引起的。(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5年04期)

赵辉,朱正吼,梁晓丽,胡琴[5](2014)在《带气隙Fe_(78)Si_9B_(13)磁芯的恒导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切气隙后Fe78Si9B13磁芯在大直流磁场条件下的磁性能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并引入了"气隙比"概念,得到不同气隙比Fe78Si9B13磁芯的等效磁导率随外加直流磁场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气隙比是影响磁芯在直流磁场条件下等效磁导率和Hj值的关键因素;在相同气隙比情况下,热处理工艺和磁芯结构对Fe78Si9B13磁芯在大磁场条件下的等效磁导率和Hj值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与气隙比相关。当气隙比分别为1%,3%和5%,Fe78Si9B13磁芯的等效磁导率和Hj值参考值分别为155,6 500、87,8 500、65和10 500A/m。研究结果对滤波电感磁芯设计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4年22期)

胡琴[6](2014)在《Fe_(78)Si_9B_(13)非晶带材磁芯恒导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78Si9B13非晶合金由于优异的软磁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元件中,电子元件的小型化使得电路中的磁性元件也越来越趋于小型化。但是大多数滤波电感等器件工作在大电流下,磁芯极易饱和,需制备大体积的磁芯才能满足要求。因此如何提高电感磁芯的直流迭加特性,减少这类器件的体积、重量成为磁性元器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以Fe78Si9B13非晶合金带材为研究对象。首先较系统研究了影响Fe78Si9B13非晶磁芯恒导磁性能的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了实例设计;其次对Fe78Si9B13非晶磁芯在不同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后采用永磁预磁化技术大大提高了大电流下开气隙Fe78Si9B13非晶磁芯直流迭加特性,取得了创造性成果。研究结果表明,磁芯气隙大小、退火温度和工作温度等是影响Fe78Si9B13非晶磁芯直流迭加特性的主要因素。磁芯在350~440℃之间退火处理时,具有最优异的直流迭加特性,退火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恶化磁芯的直流迭加特性,磁芯的工作温度高于50℃时,磁芯的有效磁导率随环境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Fe78Si9B13非晶磁芯放置在不同环境下进行腐蚀试验,其中在自来水环境中耐腐蚀性最差,磁芯表面颜色变化明显,其软磁性能下降很大,磁芯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s由1.47T下降到1.38T,剩余磁感应强度Br由0.95T下降到0.85T,起始磁导率μi由5.33k下降到3.96k,下降了25.7%,所以磁芯应用时,有必要对其进行封装处理。永磁体放置在磁芯的气隙中不会恶化Fe78Si9B13非晶磁芯的有效磁导率,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永磁体的表磁越大,永磁偏置磁芯的直流迭加特性越好,永磁体的表磁一定时,磁芯的气隙越大,永磁预磁化效果越不明显,磁芯的直流迭加特性曲线向右偏移的越少,且永磁偏置磁芯的直流迭加特性受频率的影响大于传统磁芯,与频率f=1kHz下相比,在25kHz、100kHz下,传统磁芯的有效磁导率分别下降了2.1%,6.4%,永磁偏置磁芯的有效磁导率分别下降了7.4%,26.3%。永磁偏置磁芯的直流迭加特性曲线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永磁体在多次使用后没有发生退磁现象,永磁预磁化技术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利用永磁预磁化技术改善Fe78Si9B13非晶磁芯的直流迭加特性的方案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4-05-23)

林莘,史可鉴,徐建源[7](2013)在《材料的导磁性能对永磁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永磁机构操作性能,研究材料的导磁性能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笔者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永磁机构电、磁、机械耦合场数学模型,求解泊松方程、电压方程及运动方程来研究其操动过程。在求解中,分别计算并分析了静铁心采用硅钢片及电工纯铁时永磁机构各参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结果显示,采用硅钢片的永磁机构具有较好的速度特性及较小的能耗。研制并测试了静铁心采用硅钢片的永磁机构样机,给出了速度曲线及激磁电流波形。与仿真结果比较,表明所得结论准确可靠。(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3年07期)

刘文祎[8](2013)在《强永磁场不同导磁性能材料磁力光整加工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应用于特殊环境中零部件的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体现在力学特性和形貌平整度。传统加工方法的单一化无法同时达到对产品高质量、高效率的满足。磁力光整加工是将磁场中结合的磁磨粒以微切削方式进行表面移除借此获得光整的工艺方法,所得表面既无变质层也无微细裂纹。而实际中仍存在技术无法大规模应用、加工时效偏低、表面质量偏差、磨料无法回收等诸多难题。为尽快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基于铣床XK7136C改造适用于平面光整的磁力装置,并对球形磨料的磁光整过程进行理论分析,选用不同导磁性能材料:非导磁材料304不锈钢和导磁材料718模具钢进行试验研究和参数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球形磨料磁力光整机理简析文章首先从球形磁性磨粒在磁场中的受力出发,对加工中起主要切削作用的磨粒及产生的研磨压力进行分析,随后采用公式推导。提出磁光整加工过程是在机械、化学和电化学、残余压应力共同作用下完成。重点阐述了新型球形磨料特有的微刃等高性,静态有效磨刃数较多的两大特性,发现两个特性是提升工件加工效率、获得优质表面质量的重要因素。2.临界速度与磨刷刚性问题探讨磨粒在加工时速度不可无限增大,太大易导致磨粒飞出加工区域,造成研磨能力降低。因此加工中存在一临界速度,通过公式推导得知,可改变式中相应因素来降低磨粒飞出加工区域现象的发生。并且阐述了由磨粒结合而成的研磨刷刚性问题,公式表明研磨刷的刚度与磁场强度、磨粒直径及作用空隙相关。可为之后进行的试验加工起到理论分析作用。3.磁极设计与仿真基于数控铣床XK7136C改造成适合磁力光整加工的装置,采用稀土钕铁硼代替原有电磁线圈,提出将磁极设计成锥形形状,这样做可减少磁极两侧部位漏磁量。选用电磁仿真软件Ansoft对磁极的锥度进行仿真,并在最佳锥度基础上,对磁极是否开槽、开槽形状及槽深宽度比均进行了模拟,进一步通过仿真验证设计磁极的可行性。4.对非导磁材料304不锈钢和导磁材料718模具钢进行磁力光整试验探讨选用新型球形磨料对在食品及磨具行业中有广泛应用,并具有代表的非导磁材料304不锈钢及导磁材料718模具钢进行试验研究。分析了在恒定磁场、相同加工时间内主轴转速、加工间隙、磨粒粒径和磨料填充量四因素对各自材料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曲线图。最后选用正交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优化。总结得到加工两材料的最佳研磨组合,随进行加工验证,并取得良好加工效果,这对磁力光整技术的拓展和与实际相结合起到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理工大学》期刊2013-04-20)

姜敏凤,陈文智[9](2010)在《退火态Fe-Si-B非晶合金恒导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退火Fe78Si9B13非晶合金部分晶化后的恒导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Fe78Si9B13非晶态铁基合金,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和退火时间的延长,晶化相逐渐增多。在适当温度经一定的时间退火后,初始磁导率和最大磁导率均逐渐减小,磁化曲线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即合金呈现恒导磁特性。这种特性是由于表面晶化引起的体积收缩,给内部未晶化层施加了压应力,导致内部的磁畴横向排列,使合金产生恒导磁现象。(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0年12期)

冯海伟[10](2009)在《磁性磨粒的制备及其导磁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是利用磁性磨粒在磁场作用下所产生的研磨压力,以及工件和磁极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对工件表面光整加工的一种新工艺。作为磨具的磁性磨粒是一种平均直径大约为150μm的粒状体,由磁化率大的铁粉和磨削能力强的碳化硅或氧化铝粉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复合体,因此它兼有磁化性能和磨削能力。影响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质量和效率的因素有加工区域磁感应强度,工件材质,前道工序的表面粗糙度值,加工间隙,加工时间,磁性磨粒的粒径、成分配比、导磁性能、饱和磁感应强度、填充量、松装密度等。本论文对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机理、加工工艺、磁性磨粒的导磁性能及应用,以及其制备方法等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论文采用理论分析,实验测试,数值计算和建模等方法,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系统研究磁性磨粒光整加工工艺的影响因素及相关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1、提出一种新的粘结剂方案,并为后续大量的实验研究制备了各种质量配比的磁性磨粒。2、采用不同粘结剂的磁性磨粒,以及粘结和烧结磁性磨粒分别进行加工实验,分析其对加工质量的不同影响。3、提出了两种确定磁性磨粒导磁性能的方法。以粘结磁性磨粒为例,研究了磁性磨粒的质量配比、粒度大小等参数对其饱和磁感应强度的影响,得到磁性磨粒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将为磁场发生装置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4、以粘结磁性磨粒为例,研究了磁性磨粒的松装密度,建立了松装密度和粒度的关系模型,为确定磁性磨粒松装密度的大体范围奠定了理论基础。5、以粘结磁性磨粒为例,在填充量和质量配比不同的情况下,对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加工效果进行了实验分析。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磁性磨粒的制备工艺、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光整加工的工艺参数,旨在掌握其规律并最终应用到生产实际中去,进一步提高磁性磨粒光整加工的质量,推动磁性磨粒光整加工技术的研究,提高我国光整加工技术的水平,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导磁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FeSiB-La非晶带材,绕制成环形磁芯,再将磁芯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软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FeSiB-La非晶磁芯的初始磁导率μi、饱和磁感应强度Bs、矫顽力Hc和电感Ls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退火温度升高到400℃时,其综合软磁性能最佳;当退火温度达到450℃时,静态磁化曲线呈现出一定的线性关系,即呈现出恒导磁特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磁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蒋达国,叶媛秀.环氧树脂封装对Fe_(78)Si_9B_(13)非晶磁芯恒导磁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6

[2].蒋达国.FeSiB-La非晶磁芯的恒导磁性能研究[J].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于忠淇,刘英,王玉英.奥氏体不锈钢两种温度下冷加工导磁性能的研究[J].工程与试验.2015

[4].吴晓荣,李德仁,李准,卢志超.Ni对FeCuNbSiB纳米晶合金恒导磁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5

[5].赵辉,朱正吼,梁晓丽,胡琴.带气隙Fe_(78)Si_9B_(13)磁芯的恒导磁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14

[6].胡琴.Fe_(78)Si_9B_(13)非晶带材磁芯恒导磁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4

[7].林莘,史可鉴,徐建源.材料的导磁性能对永磁机构动态特性的影响[J].高压电器.2013

[8].刘文祎.强永磁场不同导磁性能材料磁力光整加工试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

[9].姜敏凤,陈文智.退火态Fe-Si-B非晶合金恒导磁性能研究[J].金属热处理.2010

[10].冯海伟.磁性磨粒的制备及其导磁性能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

标签:;  ;  ;  ;  

导磁性能论文-蒋达国,叶媛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