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元素论文-刘俊,胡金波

氟元素论文-刘俊,胡金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氟元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氟,萤石,含氟聚合物,含氟化合物

氟元素论文文献综述

刘俊,胡金波[1](2019)在《神奇的氟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氟原子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最强的电负性,氟原子的引入常常会给化合物带来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含氟化合物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医药和农药等各个领域。介绍了氟原子的基本性质、天然氟化物的存在形式、氟的工业应用、氟在医学方面的应用等。(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21期)

刘文新,张海丹,王准,郎宁[2](2019)在《燃煤锅炉中氟元素迁移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标准测量方法对某发电集团3台燃煤锅炉的入炉煤样、飞灰、底渣、脱硫浆液、石膏、净烟气中的氟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并根据氟元素迁移过程中的质量平衡关系,得到各环节中氟元素的富集比例和迁移规律,并得出结论:通过炉内燃烧和尾部烟气净化,燃煤机组的总脱氟效率可达到98.9%,大部分氟元素以固态形式富集在石膏产物中。(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9年09期)

臧洪敏,李倩[3](2019)在《让人又爱又恨的氟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氟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我们身体中也有它的身影。每个成年人体内含有2~3克氟,其中90%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血液中的含量只有0.04~0.4微克/升。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体可能必需,但有潜在毒性的微量元素"。人体内氟含量低会引起骨质疏松症,尤其是对中年女性而言;而摄入过量,可引起氟中毒,出现氟骨病、氟斑牙等症状。2008年,《南方周末》转载了《科学美国人》的一篇文章《危险的含氟牙膏》,由于里面的论点漏洞百出,现在网络上也很难找到原文,但它提出争议的观点"氟可以导致神经疾病、内分泌疾病甚至癌症"被不明真相的人屡屡"翻旧账",以致后来以讹传讹成"含氟牙膏致癌"。许多读者心中都有类似的疑问:为消除"氟中毒""氟骨病",国家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并付出了大量的工作。既然氟可引起中毒,为何还要推出"含氟牙膏"?(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期刊2019年08期)

崔晶[4](2019)在《制备优化及氟元素掺杂改性对V_2O_5-WO_3/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烟气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技术,虽然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日益成熟,但是在整个SCR脱硝体系中,催化剂的费用依然占据较大比例,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SCR脱硝系统的布置还要考虑除尘器与脱硫系统对其的影响,因而对于SCR脱硝技术的研究,SCR脱硝催化剂仍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本研究在考虑对NH3-SCR脱硝催化剂制备技术优化的同时,结合我国燃煤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转工况的特殊性,以开发具有高脱硝活性、强抗硫抗水性能的NH3-SCR脱硝催化剂为研究目标,从制备优化和催化剂改性两方面对V2O5-WO3/TiO2催化剂进行研究,以改善其中低温脱硝性能和抗硫抗水性能。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焙烧温度控制在500℃,采用超声波浸渍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将焙烧时间分别控制在5 h、4h、3h制备V2O5-WO3/TiO2催化剂样品,探究焙烧时间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时间的长短并不会改变载体TiO2的晶相结构,但会对催化剂的结晶度产生影响,其中焙烧时间为5h的催化剂晶体颗粒大小与活性组分分布更加均匀。同时几乎在整个活性测试过程中,焙烧时间为5 h的催化剂都表现出比焙烧时间为4 h与3 h制得的催化剂更优的脱硝活性与脱硝稳定性。(2)针对钒钛系催化剂目前仍存在的起活温度高且易中毒失活的特性,采用叁因素混合水平正交实验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V2O5-WO3/TiO2脱硝催化剂,考察不同V前驱体(乙酰丙酮氧钒、偏钒酸铵)、W的不同添加方式(W做助剂,W既做载体又充当助剂)、不同制备方法(超声波浸渍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乙酰丙酮氧钒为V前驱体增强了活性组分V与载体TiO2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增大了活性组分与载体间的分散度。超声波浸渍法与共沉淀法制备的V2O5-WO3/TiO2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更利于气体在催化剂表面及内部的吸附与扩散。其中以乙酰丙酮氧钒为V前驱体,W既做载体又充当助剂的方式制备出的V2O5-WO3/TiO2催化剂具有更优的脱硝性能,并在300 ℃以上的测试温度区间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硫抗水中毒性能,同时在350℃连续96 h的稳定性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脱硝稳定性和抗硫抗水中毒稳定性。(3)以开发具有低起活温度、高脱硝活性和强抗硫抗水中毒性能的中低温NH3-SCR脱硝催化剂为研究目标,对V2O5-WO3/TiO2催化剂进行氟元素掺杂改性。通过叁因素混合水平正交实验,考察了不同F源(氟钛酸铵、氟化铵)、不同F掺杂载体的制备方式(超声波浸渍法制备F-TiO2载体、溶胶凝胶法制备F-TiO2载体与超声波浸渍法制备F-WO3/TiO2载体)和不同V前驱体(乙酰丙酮氧钒、偏钒酸铵)对氟元素掺杂改性V2O5-WO3/TiO2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从而探索对V2O5-WO3/TiO2催化剂进行氟元素掺杂改性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催化剂的中低温抗硫抗水中毒能力进行探究,同时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氟元素掺杂增加了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氧的数量,同时促进了还原态V物种与还原态W物种的生成;超声波浸渍法制备F-WO3/TiO2载体有助于促进NH3与V=O在Lewis酸位上的结合;与氟钛酸铵作为F源相比,氟化铵作为F源掺杂进入到TiO2晶格中的氟离子数量更多。其中以氟化铵为F源,以超声波浸渍法制备F-WO3/TiO2载体,以乙酰丙酮氧钒为V前驱体制备出的F掺杂V2O5-WO3/TiO2催化剂表现出了最优的中低温脱硝性能,其在150~300℃的温度范围内,脱硝活性能稳定维持在90%以上,同时在200℃与250℃的稳定性测试与抗硫抗水性能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脱硝稳定性与较强的抗硫抗水中毒能力。(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玮,王学求,张必敏,聂兰仕,刘汉粮[5](2019)在《老挝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进展——以氟元素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地球化学填图在世界上具有领先优势,老挝国家尺度1∶100万地球化学填图覆盖了老挝全境约23万km~2,分析了69种元素,填补了老挝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的空白,为老挝基础地质、矿产开发、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保障。此次研究表明,老挝氟含量在(21~2 717)×10~(-6),氟含量背景值(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是271×10~(-6)和302×10~(-6)。老挝氟含量总体表现为北部较高,南部相对较低,其背景值明显低于我国水系沉积物中氟含量和土壤环境背景值;老挝全境共圈定了8处氟地球化学异常,面积达到地球化学省规模的有5处。(本文来源于《桂林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覃波,吴新根,邱爽[6](2019)在《牦牛坪稀土矿冶炼过程中的氟元素走向与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牦牛坪稀土矿冶炼过程的系统考察,以氟元素做为特征因子,按照稀土冶炼流程研究氟的走向与分布,形成氟碳铈稀土矿冶炼过程氟平衡图。牦牛坪稀土矿中的氟元素主要分布于除氟渣(约85%)、焙烧烟粉尘(约10%)以及微量分布于各类溶液和废水中。(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5-15)

孙富民[7](2018)在《山西省石炭-二迭纪主采煤层中氟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煤所含微量元素中,氟是丰度较高的少数几种元素之一,也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元素之一。通过系统的收集勘探钻孔资料及对煤矿样品测试分析,研究了山西省六大煤田石炭-二迭纪主采煤层中氟的含量和分布特征,总结出山西省高氟煤的主要分布区域,为实现煤炭资源绿色开采提供必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地质》期刊2018年08期)

吕庆阶[8](2018)在《利弊双存的氟元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尊敬的人类朋友,你们好,我叫氟,元素符号为F,对于人类朋友来说,我是利弊双存的自然元素。我在地壳中的克拉克值为660×10~(-6),我的阴离子F~-电负性为4,离子半径为1.33?。我的F~-的电负性超过O~(2-),故我在参与作用的地球化学体系中,可以排挤并代替氧而与某些亲氧元素结合,如氟盐NaF、萤石CaF_2、氟磷灰石Ca_5(PO_4)_3F、冰晶石Na_3AlF_6、氟镁石(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8年07期)

李景玮[9](2017)在《氟元素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氟元素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指的是含氟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分子材料中含氟的添加剂以及含氟的高分子化合物。含氟高分子材料同时具备高分子材料以及有机氟化物的特点,如C-F键的主链骨架稳定,特异的表面性能,优良的光、电性能,N-F键的键能高且处于亚稳态。关于氟元素在高分子材料中应用的文献很多,但都不系统且年代久远,而本文即概述近几年来含氟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发展历程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现状。(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7年08期)

温冰涛,种衍学,朱中蛟,李明,刘涛[10](2016)在《食物中金属及氟元素含量与大骨节病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食物中重金属及氟元素含量与大骨节病的关系,为有效减少大骨节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山东省滕州市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的食物样品,检测其中的重金属及氟元素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病区玉米中Cu、Zn、Pb、As、Cr的含量均显着高于非病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高粱中Mn、Cu、Cr、Zn、As含量显着高于非病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区玉米及高粱中氟元素含量均显着低于非病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区与非病区食物中多种重金属元素水平有升高表现,氟元素呈较低水平,Cu、Cr、Zn及氟元素与大骨节病发病存在显着关系,对于大骨节病患者可减少Cu、Cr等重金属含量较高的食物的摄入量,并适当补充氟元素,以有效防治大骨节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氟元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标准测量方法对某发电集团3台燃煤锅炉的入炉煤样、飞灰、底渣、脱硫浆液、石膏、净烟气中的氟元素含量进行测试,并根据氟元素迁移过程中的质量平衡关系,得到各环节中氟元素的富集比例和迁移规律,并得出结论:通过炉内燃烧和尾部烟气净化,燃煤机组的总脱氟效率可达到98.9%,大部分氟元素以固态形式富集在石膏产物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氟元素论文参考文献

[1].刘俊,胡金波.神奇的氟元素[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2].刘文新,张海丹,王准,郎宁.燃煤锅炉中氟元素迁移规律研究[J].浙江电力.2019

[3].臧洪敏,李倩.让人又爱又恨的氟元素[J].家庭医学.2019

[4].崔晶.制备优化及氟元素掺杂改性对V_2O_5-WO_3/TiO_2催化剂脱硝性能影响的研究[D].广西大学.2019

[5].王玮,王学求,张必敏,聂兰仕,刘汉粮.老挝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进展——以氟元素为例[J].桂林理工大学学报.2019

[6].覃波,吴新根,邱爽.牦牛坪稀土矿冶炼过程中的氟元素走向与分布研究[C].第九届国际稀土开发与应用研讨会暨2019中国稀土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7].孙富民.山西省石炭-二迭纪主采煤层中氟元素的含量与分布特征[J].中国煤炭地质.2018

[8].吕庆阶.利弊双存的氟元素[J].南方国土资源.2018

[9].李景玮.氟元素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应用[J].当代化工研究.2017

[10].温冰涛,种衍学,朱中蛟,李明,刘涛.食物中金属及氟元素含量与大骨节病的关系研究[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

标签:;  ;  ;  ;  

氟元素论文-刘俊,胡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