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硒与恶性肿瘤

微量元素硒与恶性肿瘤

一、微量元素硒与恶性肿瘤(论文文献综述)

雷蕊[1](2021)在《恩施地区硒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分析恩施地区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血硒的含量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硒的含量,从而探讨恩施地区硒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选择恩施州中心医院2020年0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经内镜下组织活检证实为结直肠癌并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癌组织的患者共64例,收集所有患者的术前清晨空腹全血、术后经病理科确认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并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另随机抽取同期恩施州中心医院体检中心行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的健康人员7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清晨空腹全血,并收集对照组人员的一般资料。在本研究中,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员全血硒含量以及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硒含量,用于研究硒元素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和意义。结果:本研究测得结直肠癌患者的血硒含量(85.61±13.26μg/L)较健康对照人员(109.87±31.40μg/L)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硒含量(70.26±9.76μg/L)较癌旁正常组织(86.43±6.08μg/L)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期、II期、III期结直肠癌患者血硒含量分别为101.21±7.53μg/L、88.17±6.17μg/L、71.52±6.69μg/L,I期、II期、III期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硒含量分别为82.03±6.73μg/L、70.87±5.73μg/L、61.49±5.90μg/L,较I、II期患者相比III期患者血硒及癌组织硒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分化结直肠癌患者血硒及癌组织硒含量均略低于中分化结直肠癌患者,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患者血硒及癌组织硒含量与肿瘤分期、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患者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对血硒水平与是否患有结直肠癌做ROC工作曲线分析,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高硒组和低硒组,校正吸烟、饮酒、年龄等混杂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硒组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是低硒组的0.333倍(95%CI:0.0120.091,P<0.05)。结论:硒水平降低可能与恩施地区结直肠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高血硒是结直肠癌的保护性因素,血硒水平可能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测因子;肿瘤分期高及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血硒及组织硒含量明显降低,推测硒水平降低可能与结直肠癌的进展呈负相关关系。

龙晓娟,徐成东,于石成,王琦琦,胡跃华,李俊琦,向祥龙,石佳欣[2](2020)在《广义相加模型在硒与癌症死亡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了解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壤中的硒含量与15种癌症死亡之间的关系,为应用微量元素防治癌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癌症死亡调查数据、医疗卫生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指标,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医疗卫生资源和社会经济指标进行降维处理。采用SAS 9.4中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壤硒含量、社会经济、医疗卫生资源等指标与癌症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资源指标降维可以获得2个公因子,分别代表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资源,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93.22%。广义相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胃癌的完整模型和没有土壤硒含量非参数部分的模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食管癌、胃癌之外的其他癌症,完整模型和没有土壤硒含量非参数部分的模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参数部分光滑成分效应图显示,土壤硒含量与15种癌症死亡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且随着土壤硒含量增加,15种癌症的非参数部分光滑成分呈现6种复杂的变化类型,分别为类似"N"型、"V"型、"И"型、"M"型、"倒U"型和"W"型。其中,土壤硒含量与食管癌、胃癌死亡之间呈现类似"N"型的非线性关系。结论应关注土壤硒含量与食管癌、胃癌死亡的地区差异,并进一步研究硒与食管癌、胃癌之间的因果关系,加强硒在癌症防治方面的应用。

陈婷[3](2020)在《食管鳞癌患者血硒与血清miR-203a-3p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患者血中硒与mi R-203a-3p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消化内科及肿瘤科收治的33例食管鳞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外周血及相关临床病例资料。采用电化学分析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分别检测血硒水平和血清mi R-203a-3p表达情况,比较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血硒水平与mi R-203a-3p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并评估mi R-203a-3p在食管鳞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硒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液中含量为(1.138±0.323)ug/ml,低于健康对照组(1.577±0.459)ug/m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含量高低与食管鳞癌分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肿瘤生长部位以及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mi R-203a-3p表达水平为(1.271±0.595),显着低于健康对照组(2.454±0.85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分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呈负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以及食管癌生长部位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硒含量和血清mi R-203a-3p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无明显相关性(r=-0.131,P=0.468);对mi R-203a-3p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显示,血清mi R-203a-3p表达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95%CI:0.8140.967);当临界值取1.880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9%和75.8%。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硒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低血硒水平可能是食管鳞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食管鳞癌患者血清mi R-203a-3p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健康对照者,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存在负相关性,mi R-203a-3p为食管鳞癌的抑癌基因,可作为食管鳞癌诊断及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食管鳞癌患者血硒水平与血清mi R-203a-3p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李星雨[4](2020)在《补硒对低硒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Hs-CRP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早发2型糖尿病(Early-onset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EOT2DM)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与血清硒(Selenium,Se)水平的关系,补硒对低硒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1.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2型糖尿病人128例为研究组,其中72例早发2型糖尿病(EOT2DM)为A组,56例晚发2型糖尿病(LOT2DM)为B组,同期52例体检中心健康人为对照组C组,共180例。A组血硒低于100.15ug/L的42例分为A1组和A2组各21例,其中A1组予以补硒酵母片100ug/d持续12周。2.检测各组血清硒、Hs-CRP、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计算HOMA-IR,比较各组指标的差异性;分析血清硒、Hs-CRP与HOMA-IR、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的相关性。3.以血清硒为检验变量,EOT2DM、LOT2DM为状态变量,绘制血清硒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为血清硒预测EOT2DM、LOT2DM发病风险的预测价值。4.比较A1、A2组治疗前后及组间血清硒、Hs-CRP、HOMA-IR、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1.与C组比较:A、B组血清硒水平下降、Hs-CRP水平升高、糖尿病家族史、超重或肥胖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B组比较:A组血清硒水平下降、Hs-CRP水平升高、糖尿病家族史及超重或肥胖发生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血清硒与Hs-CRP、HOMA-IR呈负相关(P<0.05);Hs-CRP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4.以血清硒为检验变量,EOT2DM、LOT2DM为状态变量,绘制血清硒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07(P<0.05)、0.657(P<0.05),血清硒对EOT2DM发病风险更有预测价值。5.A1、A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Hs-CRP、HOMA-IR、FPG、FINS、HbA1c、TG、TC、LDL-C均降低,且降低幅度A1>A2(P<0.05)。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血硒水平低于健康人,而其中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硒更低。2.低硒可作为预测早发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因子。3.补硒有助于减轻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增强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糖脂代谢紊乱。4.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较晚发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明显的家族性倾向及更高的超重或肥胖发生率。

王继,周光华[5](2019)在《微量元素硒与肿瘤放疗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近年来,硒在肿瘤防治方面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在肿瘤放疗领域的研究提示,微量元素硒能提高恶性肿瘤对放疗的敏感性,降低放疗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从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对微量元素硒与肿瘤放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欣[6](2019)在《叶面施硒对不同葡萄果实品质和叶片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取样品种为87-1(父母本不详)、森田尼无核(Gold×Q25-6)、夕阳红(沈阳玫瑰×巨峰),通过外源施用硒肥,浓度设为17g/L、20g/L、23 g/L、26g/L进行叶面喷施,对其含硒量、果实内在和外观品质、叶片光和特性等进行检测,研究适合不同葡萄生长的最佳喷施浓度和时期。研究结果如下:(1)叶面施用外源硒可明显的增加葡萄中的含硒量,但不同品种的富集能力存在差别。87-1、森田尼无核在硒浓度为20g/L时,果实硒含量分别为42.10μKg/kg、14.50μg/kg达到本试验的最优效果。而夕阳红在17g/L时,就已达到最大值14.30μg/kg。(2)在相同的硒浓度处理下,不同的葡萄具有不同的硒富集和转化能力。三种葡萄中,87-1葡萄对于硒的富集转化能力最强,其次为森田尼无核,最差为夕阳红。(3)叶面施用外源硒后,可不同程度的提高葡萄的果实品质,喷硒后三种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糖酸比、VC、单宁、花青素等果实品质均得到显着提高,同时增加葡萄产量。87-1、森田尼无核在20g/L处理下,果实内在品质为本实验最优,夕阳红则在23g/L处理下,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处理。(4)外源施用硒肥能够明显促进87-1、森田尼无核、夕阳红叶片叶绿素的合成,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同时降低胞间CO2浓度。(5)综合分析三种葡萄的果实硒含量、果实品质、叶片光合特性,得出87-1和森田尼无核的最佳硒浓度为20 g/L,夕阳红的最佳硒浓度为17 g/L。

刘寒冬[7](2019)在《Se及GSH-Px含量在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肝损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实验对青海地区人群中健康正常人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体内硒元素(Selenium,Se)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体内Se及GSH-Px的含量与肝功能、肝纤维化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明确影响Se及GSH-Px的含量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新收住病例并确诊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共62例,并选取同期住院患者健康家属及门诊健康体检者共20例,对这82例患者及健康者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抽取血清样本,分别测定血清中Se及GSH-Px的水平,并收集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入院后临床病例资料,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e及GSH-Px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青海地区不同民族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Se及GSH-Px含量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汉族Se及GSH-Px含量明显高于回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Se及GSH-Px含量高于回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略高于藏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青海地区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e及GSH-Px含量明显高于失代偿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青海地区不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Se及GSH-Px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各个等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e主要影响因素为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而GSH-Px含量的主要影响素为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B,Apo-B)、白蛋白(Albumin,AL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结论:(1).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Se及GSH-Px含量较低,且不同民族间Se及GSH-Px含量不同,由高到低依次为汉族、藏族、回族。(2).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Se及GSH-Px含量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肝功能受损程度有关,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越重Se及GSH-Px含量越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程度越重Se及GSH-Px含量越低。(3).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e含量的可能影响因素为TC及PT,而GSH-Px含量的可能影响素为Apo-B、ALB、Apo-A1、APTT。

吐尼沙汗·阿布都热依木[8](2016)在《维吾尔族宫颈癌与血清叶酸、铁、锌、铜、镉、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研究维吾尔族妇女血清中微量元素铁、铜、锌、镉、硒及叶酸含量,探讨血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与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HPV感染、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关系以及宫颈癌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323例维吾尔族妇女血清标本中的六种元素含量,分析宫颈高级别病变和HPV感染的保护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1.通过对323例留取血标本人群进行人口学特征比较,年龄、文化程度、初婚年龄、初娩年龄、产次及分娩地点等因素与HPV阳性组和阴性组之间,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HPV阳性者血清中的硒和叶酸含量相对于HPV阴性者较低,其p值和χ2值分别为p=0.01,χ2=22.452和p=0.033和χ2=8.752。3.病例组(CIN II+)血清中的硒(p<0.001,χ2=21.336)、锌(p=0.041,χ2=19.613)和叶酸(p=0.000,χ2=22.816)含量相对于对照组较低,而铜含量高于对照组(p=0.043,χ2=12.715)。结论:1.维吾尔族妇女HPV感染与血清中的硒和叶酸含量有一定的关系,血清中高含量的硒和叶酸是HPV感染的保护因素,与其余微量元素并无明确关系。2.当地维吾尔族妇女血清中高铜状态可能是CIN II+的危险因素,而血清中高含量硒、锌及叶酸是其保护因素。3.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妇女补充适量的微量元素硒和叶酸等元素,合理调节其在体内的含量可能有利于HPV感染的消除和宫颈病变的防治。

孙秀梅,任野平[9](2015)在《微量元素硒与慢性肾脏病》文中提出硒(Se)是一种非金属的化学元素,也是人体生命活动中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现今已经应用于临床的主要作用有:抗氧化、抗突变、促进致癌物的体内灭活、抗细胞的增殖、增强机体免疫力等[1]。其中,硒的抗氧化作用受到广泛关注。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相伴而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导致各种心、脑、肾慢性病患者及恶性肿瘤患者数目不断增长,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生率亦逐年增加,需要透析的患者数量也不断

王钰雷[10](2015)在《硒结合蛋白1抑制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并介导亚硒酸钠的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硒结合蛋白1(Selenium-binding protein 1;SBP1)在肿瘤组织或肿瘤细胞中显着下调或者缺失,提示SBP1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但是迄今为止SBP1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我们在这一部分中系统地研究了SBP1在人膀胱癌组织以及细胞系中的蛋白表达情况,并阐述了SBP1抑制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机制。首先,我们发现,与SBP1在其他肿瘤组织和细胞表达情况一致,SBP1在人膀胱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蛋白表达明显下调或缺失,而且SBP1也能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p21是介导SBP1发挥抑癌作用的关键下游分子:SBP1通过抑制转录因子c-Jun和STAT1转录活性,解除这两者转录因子对p2l转录的抑制作用,从而促进p21蛋白的表达,继而致使恶性肿瘤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最终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此外,我们也发现MMP2介导了SBP1抑制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SBP1能明显上调AUF1蛋白表达,而AUF1可以通过结合MMP2-3’-UTR上的ARE元件促进MMP2 mRNA降解,从而抑制MMP2的蛋白表达,最终实现SBP1对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抑制。总而言之,我们的发现在分子水平系统地阐述了SBP1抑制肿瘤细胞恶性表型的机制,并提示SBP1可作为在肿瘤治疗中的一个新的靶点。硒是一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理剂量(纳摩尔级别)的硒对哺乳动物细胞并无明显细胞毒性,可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在超营养剂量(微摩尔水平)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而且细胞毒作用具有高度选择性,即同样剂量的硒对恶性肿瘤细胞和化疗药物耐受的细胞比对正常细胞更具杀伤作用。但是硒的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的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我们在这一部分首先检测了两种不同类别的含硒蛋白一—硒结合蛋白1(Selenium-binding protein 1; SBP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lutathione peroxidase 1; GPX1)在乳腺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系统地阐述了SBP1和GPX1在亚硒酸钠(Selenite)诱导的肿瘤特异性的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机制。我们发现SBP1和GPX1在乳腺组织包括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earson r=-0.4347,P=0.0338),提示SBP1在肿瘤组织中的下调可能与GPX1的高表达相关。此外,在肿瘤细胞中过表达GPX1蛋白明显地促进硒的细胞毒作用,而这一作用依赖于SBP1蛋白的下调,提示SBPI可能是介导细胞对硒毒性敏感性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进一步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和耐表阿霉素细胞中SBP1的下调明显地促进亚硒酸钠诱导的活性氧水平升高,从而促进细胞发生氧化应激,进而引起细胞凋亡。机制研究中发现,应用小干扰分子siRNA下调SBP1的表达能够上升胞外GSH水平,而GSH可以与胞外亚硒酸钠反应,促进胞外亚硒酸钠的代谢并增强细胞对硒的摄取能力,从而促进硒的细胞毒作用。进一步证实SBP1蛋白的表达水平是影响细胞对硒毒性敏感性的一个独立的决定因素。总之,我们首次从SBP1表达水平的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对超营养剂量硒毒性更敏感的机制,解释了硒毒性对肿瘤细胞和耐药肿瘤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原因,为超营养剂量硒在临床上治疗肿瘤的应用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

二、微量元素硒与恶性肿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微量元素硒与恶性肿瘤(论文提纲范文)

(1)恩施地区硒与结直肠癌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硒与硒蛋白P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广义相加模型在硒与癌症死亡关系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指标定义
    1.3 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社会经济和医疗卫生资源的因子得分
    2.2 Poisson分布GAM模型偏差分析结果
    2.3 15种癌症的非参数部分光滑成分效应图
3 讨论

(3)食管鳞癌患者血硒与血清miR-203a-3p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4)补硒对低硒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Hs-CRP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剔除标准
        2.1.4 问卷调查
        2.1.5 知情同意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
        2.2.2 试验药物及注意事项
        2.2.3 观察指标
        2.2.4 标本采集及检验
    2.3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各组间基本资料比较
    3.2 各组间一般临床指标比较
    3.3 各组间实验室指标比较
    3.4 各组间主要观察指标比较
    3.5 血清硒、HS-CRP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3.5.1 血清硒、HS-CRP与一般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
        3.5.2 血清硒、HS-CRP与生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3.5.3 主要指标间相关性分析
    3.6 血清硒诊断EOT2DM、LOT2DM的预测价值分析
    3.7 A_1、A_2组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
        3.7.1 A_1、A_2组生化指标治疗前后、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3.7.2 A_1、A_2组主要指标治疗前后、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5)微量元素硒与肿瘤放疗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硒能提高放疗敏感性
    1.1 改善氧合状态
    1.2 诱导细胞凋亡
    1.3 调节细胞周期
    1.4 抑制损伤修复
2 硒能降低放疗不良反应
3 硒的毒性和用法
4 结 语

(6)叶面施硒对不同葡萄果实品质和叶片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硒的发现与研究
    1.2 硒的分布
        1.2.1 硒的在自然界的分布
        1.2.2 硒在我国的分布
    1.3 硒的生物学功能
        1.3.1 硒在植物体内的吸收、转化以及分布情况
        1.3.2 硒对植物叶绿素合成代谢的影响
        1.3.3 硒对植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1.3.4 硒对植物抗逆性的影响
        1.3.5 硒与植物机体内重金属的相互作用
        1.3.6 硒的抗氧化作用
    1.4 硒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1.4.1 硒的抗癌作用
        1.4.2 硒与心血管疾病
        1.4.3 硒与眼病
        1.4.4 硒的其他医疗功效
    1.5 富硒食品的应用前景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样品采集与处理
    2.5 测定项目与方法
        2.5.1 葡萄果实生物学性状的调查
        2.5.2 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2.5.3 葡萄果实可溶性总糖的测定
        2.5.4 葡萄果实可滴定酸的测定
        2.5.5 葡萄果实单宁的测定
        2.5.6 葡萄果实维生素C的测定
        2.5.7 葡萄果实花青素的测定
        2.5.8 葡萄果实还原糖的测定
        2.5.9 葡萄叶片叶绿素的测定
        2.5.10 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测定
    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3.1.1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3.1.2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果实含硒量的影响
        3.1.3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3.1.4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可溶性总糖的影响
        3.1.5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可滴定酸的影响
        3.1.6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糖酸比的影响
        3.1.7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单宁的影响
        3.1.8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VC的影响
        3.1.9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花青素的影响
        3.1.10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还原糖的影响
    3.2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不同葡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2.1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2.3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4 讨论
    4.1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含硒量的分析
    4.2 不同葡萄品种最适硒浓度参考标准
    4.3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分析
    4.4 叶面施用外源硒对葡萄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分析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Se及GSH-Px含量在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肝损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和方法
    2.1 一般资料
        2.1.1 研究对象
    2.2 标本采集
        2.2.1 血清收集
        2.2.2 病例资料收集
        2.2.3 GSH-Px样本处理
        2.2.4 Se样本处理
    2.3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乙肝后肝硬化组和健康对照组Se及 GSH-Px分析结果
    3.3 Se的单因素分析
        3.3.1 性别
        3.3.2 年龄
        3.3.3 民族
        3.3.4 分期
        3.3.5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3.3.6 血型
    3.4 GSH-Px的单因素分析
        3.4.1 性别
        3.4.2 年龄
        3.4.3 民族
        3.4.4 分期
        3.4.5 肝功能Child-Pugh分级
        3.4.6 血型
    3.5 Se及 GSH-Px的线性相关分析
        3.5.1 Se及 GSH-Px
        3.5.2 Se的相关因素分析
        3.5.3 GSH-Px的相关因素分析
    3.6 Se及 GSH-Px线性回归分析
        3.6.1 Se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6.2 GSH-Px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维吾尔族宫颈癌与血清叶酸、铁、锌、铜、镉、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内容与方法
        2.1 样本收集
        2.2 筛查程序
        2.3 主要仪器和试剂
        2.4 实验方法
    3 质量控制
        3.1 现场调查
        3.2 知情同意书
        3.3 检测及诊断
    4 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微量元素硒与慢性肾脏病(论文提纲范文)

1 CKD、PD、HD患者体内硒水平的变化
2 CKD 患者体内低硒水平对甲状腺功能及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2.1 甲状腺硒含量
    2.2 甲状腺激素的水平的变化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0)硒结合蛋白1抑制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并介导亚硒酸钠的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第一部分 硒结合蛋白1(SBP1)在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中的作用和机制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硒结合蛋白1(SBP1)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3.2 硒结合蛋白1(SBP1)抑制恶性肿瘤细胞迁移侵袭的机制研究
    4 讨论
第二部分 硒结合蛋白1(SBP1)在亚硒酸钠介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和机制
    5 材料和方法
        5.1 材料
        5.2 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硒结合蛋白1(SBP1)在硒细胞毒性中的作用
        6.2 硒结合蛋白1(SBP1)表达水平影响细胞对硒毒性敏感性的机制
    7 讨论
    8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微量元素硒与恶性肿瘤(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施地区硒与结直肠癌的关系[D]. 雷蕊.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广义相加模型在硒与癌症死亡关系研究中的应用[J]. 龙晓娟,徐成东,于石成,王琦琦,胡跃华,李俊琦,向祥龙,石佳欣.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0(10)
  • [3]食管鳞癌患者血硒与血清miR-203a-3p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陈婷.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4]补硒对低硒早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Hs-CRP的影响[D]. 李星雨.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微量元素硒与肿瘤放疗的研究进展[J]. 王继,周光华. 实用肿瘤杂志, 2019(03)
  • [6]叶面施硒对不同葡萄果实品质和叶片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D]. 张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7]Se及GSH-Px含量在青海地区乙肝后肝硬化肝损害患者中的临床意义[D]. 刘寒冬. 青海大学, 2019(04)
  • [8]维吾尔族宫颈癌与血清叶酸、铁、锌、铜、镉、硒含量的相关性研究[D]. 吐尼沙汗·阿布都热依木. 新疆医科大学, 2016(09)
  • [9]微量元素硒与慢性肾脏病[J]. 孙秀梅,任野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15(05)
  • [10]硒结合蛋白1抑制肿瘤细胞恶性表型并介导亚硒酸钠的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的机制研究[D]. 王钰雷. 武汉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微量元素硒与恶性肿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