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边界论文-王庆,姚俊,谭文禄,潘惠惠

周期性边界论文-王庆,姚俊,谭文禄,潘惠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周期性边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细观模型,周期性边界条件,过约束

周期性边界论文文献综述

王庆,姚俊,谭文禄,潘惠惠[1](2019)在《改进的复合材料细观模型周期性边界条件施加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降温法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过程中容易产生反向应变的问题,在细观模型中增加参考节点,提出了通过位移约束方程的方式来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并利用矩阵的秩来消除过约束问题。通过数值算例与降温法进行对比,发现位移法能避免细观模型产生反向应变的现象。该方法对研究计算多尺度方法中细观模型的边界条件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9期)

孟凡康,褚琦,王朔,巩云坤,胡仿聪[2](2019)在《周期性边界条件下PCM填充墙体空间分布形式的传热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充分发挥定量相变材料在填充墙体中的作用,在相同体积含量和周期性边界条件下以4种空间分布形式相变材料(PCM)填充墙体为研究对象,采用enthalpy-porosity法,讨论PCM填充墙体不同空间分布形式对墙体内/外壁面温度波幅、热流密度、温度延迟等参数的影响,并得出:1)4种形式墙体内部各点温度按照一定振幅随时间周期性波动,由内向外依次呈幂函数形式变化,且同一时刻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呈周期性波动;2)并非全部分散PCM层都能发挥相变蓄热作用,需在设计之初进行室内/外环境、墙体热工性能、PCM层布置位置的综合考量;3)随着分散程度的加剧,墙体内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波幅越小,延迟时间越长。(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曹廷[3](2019)在《分子模拟中周期性边界条件对扩散计算修正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设备的迅速发展,利用计算机,运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物质的运动方式和微观结构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一般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来消除边界效应,并且为了方便起见,一般用立方体模拟盒子进行模拟计算。但是研究发现,在使用立方模拟盒子进行模拟时,周期性边界条件的存在会导致计算得到的扩散系数比无限大体系的扩散系数小,所以模拟计算的结果在与实验比较之前需要进行一个修正,并且针对不同形状的模拟盒子进行扩散计算时具有不同的修正系数。本文由流体力学理论入手,推导出了相应的修正公式,并且通过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氩原子在不同情况下的扩散,对得到的修正公式的合理性进行验证。通过理论计算发现,立方体模拟盒叁条主对称轴方向的扩散修正系数相等,都等于2.873。但是针对长方体模拟盒,沿着短边方向的扩散系数总是大于沿长边的扩散系数,并且有时在长方体模拟盒中模拟得到的扩散系数比无限大体系的扩散系数还要大,这说明此时的修正系数是一个负值。为了解释这一特殊现象,我们分析了扩散粒子周围流体的流动模型,发现扩散修正系数的正负与流体漩涡是否呈现出穿越整个体系的整体环绕态势有关。另外,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除了常见的立方体和长方体,还有两种特殊形状的模拟盒子可以使用:截角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由于它们同样可以铺满整个空间而没有空隙,并且比立方盒子更加接近于球形的性质,所以这两种模拟盒子经常被应用于模拟生物分子相关的液体结构。本文首次对截角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模拟盒子的扩散进行修正并得到了相应的修正系数,通过模拟计算叁种不同密度下的氩原子体系,验证了推导出的修正公式以及修正系数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4-02)

黄叶飞,徐磊,刘杰,荆帅召,周昌巧[4](2019)在《基于ABAQUS的水工混凝土细观分析周期性边界条件自动施加》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混凝土计算均匀化的研究工作中,与Dirichlet和Neuman边界条件相比,周期性边界条件因其计算结果精度高的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对于水工混凝土而言,其细观数值模型结构复杂,单元节点众多,使得周期性边界条件的施加成为一个难题.为此,本文基于周期性边界条件理论以及有限元计算软件平台ABAQUS,提出了水工混凝土细观分析周期性边界条件自动施加方法.最后,在3种不同工况下,使用本文方法对混凝土细观数值模型施加周期性边界条件.结果表明,3种工况下,混凝土数值模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均符合周期性边界条件的特征,即位移连续和应力连续,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周期性边界条件自动施加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蔡永桥,黎峻材,吴小平,漆家弋,刘宇豪[5](2018)在《基于周期性边界条件的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湿气增压是气田低压高含水开发阶段的常规工艺,由于湿气中溶解盐的存在,现场离心压缩机叶轮结盐问题突出,有必要开展其内部多相流动耦合研究。传统的离心压缩机叶轮内部流动研究通常是对整个叶轮进行网格划分,计算负荷大,多相流动研究难以实现,且无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以Eckardt叶轮为研究对象,采用周期性边界条件以单个流道为计算区域,对叶轮内部流动情况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周期性边界条件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叶轮内部的实际流动情况,如二次流分布、射流尾迹的产生与发展等,因而为后续研究叶轮内部复杂流动耦合问题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油气储运》期刊2018年08期)

闫燕飞[6](2017)在《通过不同长度流向狭缝周期性吹气实现湍流边界层减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的是流向狭缝周期性吹气的主动控制方式控制平板湍流边界层。通过对比不同长度的流向狭缝的控制效果,得到最佳控制长度。在具备一定工程可行性的前提下,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激励器,在原有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增加流向狭缝的长度至35mm和50mm。实验采用热线风速仪,分别测量激励器在下游x~+=3 3.3位置的局部最大减阻,在最佳参数控制下,测量不同激励器沿下游的控制范围。研究发现,在相同的流量条件下,控制频率越大,局部(指下游x~+=3 3.3处)控制效果越好。在控制频率达到300Hz时,减阻达到70%左右。叁个激励器都如此。在最佳控制参数下,对激励器下游的阻力恢复状况进行了测量。实验前期设计的激励器的展向狭缝为11条,35mm激励器沿下游控制范围为x~+=3 5 0;狭缝长度为5 0 m m激励器的控制范围为x~+=4 6 7,与原有展向狭缝数量为9条的2 0 m m的槽沿下游控制范围相同。后期重新加工激励器,将20mm、35mm、50mm激励器狭缝的展向数量增加到31条。在出口速度相同的条件下,用相同的控制频率(300Hz)重新对阻力沿下游的恢复情况进行测量。测量发现,狭缝的展向数量对狭缝长度为20mm的激励器沿下游的控制范围无影响。对狭缝长度为35mm的激励器,增加狭缝展向数量,使各个点当地局部减阻明显提高,而且控制范围增加至激励器下游x~+=6 0 0。说明3 5 m m激励器狭缝的展向数量的提高对减阻率及控制范围都有较好的影响。对狭缝长度为50mm的激励器,增加狭缝的展向数量,不仅没有增大激励器下游的控制范围,且使激励器下游x~+=3 3.3至x~+=2 6 7处的局部减阻小幅度降低,并且在阻力恢复到0后继续出现小范围增阻现象。因此得出结论,对狭缝长度为50mm的激励器,增加流向槽的展向数量并不利于局部减阻率及减阻沿激励器下游控制范围的提高。实验还对狭缝长度为20mm的激励器在不同流量情况下,对其沿下游的阻力恢复情况进行了测量,实验发现,流量降低会使当地局部减阻降低,但不影响控制范围。(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12-01)

宋怀涛,吴则琪,李森,魏晓鸽,张单[7](2017)在《周期性边界下有限体积法与有限单元法导热问题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比分析周期性边界条件下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单元法导热问题,根据导热热平衡方程,建立了二维非稳态导热积分与微分方程,引入周期性非稳态对流换热边界条件,并利用变量分离法对导热温度进行了拆分,转换了问题的求解形式,然后运用新的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单元法分别对拆分方程建立了求解数学模型。对比分析有限单元法和有限体积法其计算结果系数完全相同。利用新的有限体积法代取有限单元能够避免建立泛函和变分计算,简化了计算过程,同时能够使方程更加直观易懂,该方法为解决周期性边界条件数值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推广了有限体积法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决策探索(中)》期刊2017年08期)

胡伟[8](2017)在《周期性边界条件模型下拉曼光谱的理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与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能够提供界面分子的"指纹信息",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界面的构型识别中。界面的构型识别需要理论模拟与实验观测的紧密结合,而理论模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如何建立完善、精确的"界面结构—光谱"关系。理论上,通常采用金属团簇模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来模拟SERS和TERS光谱。然而,由于团簇模型中的金属原子的个数有限,很难准确地反映出表面或者纳米颗粒的能带结构,由此建立的"界面结构—光谱"关系并不准确,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真实反映SERS和TERS光谱行为。周期性边界条件模型下的平板模型通过引入平移对称性,有效地弥补了这个缺陷。该工作中运用位移矢量法发展一套准解析方法用以计算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分子的拉曼强度[1-4]。其主要思想为通过计算解析的波恩有效电荷对电场强度的一阶偏微分得到特定频率的拉曼强度。此准解析方法在正确描述金属界面或者纳米颗粒的电子结构基础上,提供可靠的SERS和TERS光谱。应用此方法,我们设计了不同电极距离下的4-4'联嘧啶分子结,理论模拟SERS光谱并与实验光谱相比较,重现了力学可控劈裂法实验条件下,分子结构型的演化过程。另外,我们研究了氯苯异腈在不同金属表面的吸附构型以及SERS光谱,通过与实验观测相比较,建立了更加可靠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光谱"关系,为解释实验现象,识别界面构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九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7-07-18)

张鹏,凡凤仙[9](2017)在《基于OpenFOAM的周期性管内流动边界处理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开源计算流体力学软件OpenFOAM中不同周期性边界条件处理方法的适用性,针对圆管内泊肃叶流动,分别在mapped,cyclicAMI,cyclic fan边界条件下开展数值模拟,对模拟得到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边界条件设置下,数值模拟得到的速度分布均与解析解吻合,其中mapped和cyclicAMI边界条件下的数值解非常接近,且与解析解吻合更好;采用mapped边界能够得到与解析解符合的压力场,采用cyclic fan边界时在模拟区域进、出口存在很大的压力梯度,采用cyclicAMI边界得到的压力则恒为0.基于此,探讨了mapped边界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对计算网格的敏感性.研究发现:随着径向网格数目的增加,速度的计算精度先迅速提高而后趋于稳定;边界层层数的增加能够有效提高近壁区速度的计算精度;数值模拟时径向网格数目采用16个以上为宜,边界层层数不宜少于3层.(本文来源于《上海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胡伟[10](2017)在《周期性边界条件模型下拉曼光谱的理论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与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能够提供界面分子的"指纹信息",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在界面的构型识别中。界面的构型识别需要理论模拟与实验观测的紧密结合,而理论模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如何建立完善、精确的"界面结构一光谱"关系。理论上,通常采用金属团簇模型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来模拟SERS和TERS光谱。然而,由于团簇模型中的金属原子的个数有限,很难准确地反映出表面或者纳米颗粒的能带结构,由此建立的"界面结构一光谱"关系并不准确,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真实反映SERS和TERS光谱行为。周期性边界条件模型下的平板模型通过引入平移对称性,有效地弥补了这个缺陷。该工作中运用位移矢量法发展一套准解析方法用以计算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分子的拉曼强度[1-4]。其主要思想为通过计算解析的波恩有效电荷对电场强度的一阶偏微分得到特定频率的拉曼强度。此准解析方法在正确描述金属界面或者纳米颗粒的电子结构基础上,提供可靠的SERS和TERS光谱。应用此方法,我们设计了不同电极距离下的4-4'联嘧啶分子结,理论模拟SERS光谱并与实验光谱相比较,重现了力学可控劈裂法实验条件下,分子结构型的演化过程。另外,我们研究了氯苯异腈在不同金属表面的吸附构型以及SERS光谱,通过与实验观测相比较,建立了更加可靠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光谱"关系,为解释实验现象,识别界面构型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报告集》期刊2017-06-08)

周期性边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充分发挥定量相变材料在填充墙体中的作用,在相同体积含量和周期性边界条件下以4种空间分布形式相变材料(PCM)填充墙体为研究对象,采用enthalpy-porosity法,讨论PCM填充墙体不同空间分布形式对墙体内/外壁面温度波幅、热流密度、温度延迟等参数的影响,并得出:1)4种形式墙体内部各点温度按照一定振幅随时间周期性波动,由内向外依次呈幂函数形式变化,且同一时刻墙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呈周期性波动;2)并非全部分散PCM层都能发挥相变蓄热作用,需在设计之初进行室内/外环境、墙体热工性能、PCM层布置位置的综合考量;3)随着分散程度的加剧,墙体内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波幅越小,延迟时间越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周期性边界论文参考文献

[1].王庆,姚俊,谭文禄,潘惠惠.改进的复合材料细观模型周期性边界条件施加方法[J].山西建筑.2019

[2].孟凡康,褚琦,王朔,巩云坤,胡仿聪.周期性边界条件下PCM填充墙体空间分布形式的传热影响[J].太阳能学报.2019

[3].曹廷.分子模拟中周期性边界条件对扩散计算修正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9

[4].黄叶飞,徐磊,刘杰,荆帅召,周昌巧.基于ABAQUS的水工混凝土细观分析周期性边界条件自动施加[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蔡永桥,黎峻材,吴小平,漆家弋,刘宇豪.基于周期性边界条件的Eckardt叶轮数值计算[J].油气储运.2018

[6].闫燕飞.通过不同长度流向狭缝周期性吹气实现湍流边界层减阻[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7].宋怀涛,吴则琪,李森,魏晓鸽,张单.周期性边界下有限体积法与有限单元法导热问题对比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7

[8].胡伟.周期性边界条件模型下拉曼光谱的理论模拟[C].2017年第九届全国青年计算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17

[9].张鹏,凡凤仙.基于OpenFOAM的周期性管内流动边界处理方法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7

[10].胡伟.周期性边界条件模型下拉曼光谱的理论模拟[C].第十叁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报告集.2017

标签:;  ;  ;  ;  

周期性边界论文-王庆,姚俊,谭文禄,潘惠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