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群论文-王巍,乌云塔娜,格根塔娜,刘连发,田宗民

血清群论文-王巍,乌云塔娜,格根塔娜,刘连发,田宗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血清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杀性巴氏杆菌,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血清群

血清群论文文献综述

王巍,乌云塔娜,格根塔娜,刘连发,田宗民[1](2019)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时有发生。为了解呼伦贝尔市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流行状况,通过建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以羊病变组织为研究对象,对呼伦贝尔市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荚膜血清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应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找到针对本地区流行株的敏感药物。结果显示:从采集的35份病羊肺组织病料中,分离出12株B群、9株D群多杀性巴氏杆菌,未分离出其他血清群;分离菌株对青霉素、链霉素耐药率最高,对氯霉素、四环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流行的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以B群、D群为主,且分离菌株对青霉素、链霉素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需指导和监管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本研究查清了本地区流行的优势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群,找到了针对性敏感药物,这为该市羊巴氏杆菌病防控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也对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流行病学监测和基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检疫》期刊2019年09期)

李臻鹏,卢昕,逄波,阚飙[2](2019)在《霍乱弧菌O1血清群产毒株重复基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霍乱弧菌O1血清群产毒株基因组中重复基因数量分布、多样性及两种生物型中重复基因的差异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00株引起第6次和第7次大流行的O1群古典型和埃尔托型生物型菌株,使用BLAST和MCL等软件分析重复基因数量分布及两种生物型差异的重复基因;使用序列两两平均距离作为多样性的度量方法分析重复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在两种生物型之间存在遗传多样性差异的重复基因。结果每株菌平均包含242.63个同源基因簇,其中每株埃尔托型和古典型菌株分别平均包含244.85和209.74个。筛选到13个在埃尔托生物型与古典生物型之间拷贝数存在显着差异同源基因簇,功能主要包括阴离子、氨基酸等物质的转运、定位、跨膜转运等。对存在重复基因的同源基因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在两种生物型之间多样性存在差异的同源基因簇50个,这些基因簇的功能主要包括阴离子、氨基酸、有机底物等转运、定植、底物特异的跨膜转运活性等。结论霍乱弧菌重复基因的进化有一定的功能倾向性,其特征解析对于理解其基因组适应性进化、菌株多样性及两种生物型基因组差异进化提供了新依据。(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9年06期)

郝民,王恒伟,宋衍燕,刘丹[3](2018)在《北京市朝阳区2008年-2016年健康人群不同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抗生素体外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血清群分布特征和对抗生素敏感性变化趋势。方法 2008年-2016年脑膜炎奈瑟菌血清型别鉴定,纸片扩散法、E-test浓度梯度扩散法,进行11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和分析。结果 75株Nm菌株中B群44.0%(33/75)、NG群17.3%(13/75)、A群14.7(11/75)、Y群9.3%(7/75)、W135群9.3%(7/75)、C群4.0%(3/75)和X群1.3%(1/75)。75株菌美罗培南、阿奇霉素、米诺环素、头孢曲松均敏感;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萘啶酸、氯霉素、利福平、青霉素耐药率依次为96.0%、80.0%、76.0%、13.3%、10.7%、2.67%。氨苄西林敏感率为88.0%(66/75),中介率为12.0%(9/75)。不同年份、不同血清群菌株对11种抗生素耐药程度不同,出现多重耐药性,叁重耐药率为53.3%。结论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B群携带率最高,NG群占一定比例;对磺胺类和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性下降,出现耐药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8年15期)

杨恒,肖雷,李占鸿,孟锦昕,杨振兴[4](2018)在《2012—2016年中国南方地区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的分离与序列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从牛、羊监控动物群中,对流行于我国的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PALV)进行分离、鉴定与序列特征分析,明确我国流行毒株与国外毒株之间的关系。自监控动物采集的PALV阳性血液接种BHK-2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对所分离PALV毒株的Seg-7与Seg-2基因节段进行扩增、测序与序列分析;通过高分辨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不同血清型PALV代表毒株基因组的"电泳带型"特征;通过免疫荧光与中和试验分析不同血清型PALV的阳性血清之间的交叉反应特性与中和活性。试验结果如下:2012—2016年,在云南、广西、广东共计分离出19株PALV;Seg-2与Seg-7测序与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毒株分属Chuzan virus(CHUV)、D’Aguilar virus(DAV)与Bunyip Creek virus(BCV)叁种血清型,不同血清型毒株均与日本毒株具有最近的亲缘关系,而与澳洲、非洲毒株亲缘关系较远。病毒基因组电泳结果显示PALV基因组呈现"3-3-4"的电泳带型特征。免疫荧光结果显示针对CHUV的多克隆抗体可使感染CHUV、DAV与BCV的BHK-21细胞呈现特异性荧光。血清学中和试验显示,CHUV、DAV与BCV叁种病毒的阳性血清之间无交叉中和保护作用。本研究报道了2012—2016年中国PALV的分离与Seg-2、Seg-7序列特征,并首次报道了PALV的DAV与BCV两种血清型病毒在我国的分离,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掌握我国PALV的分布与遗传特征,为诊断试剂的开发、流行病学调查与致病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牛桓彩,吴杨,舒高林,高进玺[5](2018)在《北京市昌平区2016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携带状况、血清群及药物敏感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2016年北京市昌平区健康人群中脑膜炎奈瑟菌的携带率和血清群分布,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参照《流行性脑脑膜炎奈瑟菌诊断标准》WS 295—2008进行菌株分离及鉴定,用PCR法对菌株进行血清分群,用K-B纸片法对菌株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实验,对分离的其他口腔细菌进行16SrRNA测序鉴定。结果收集2016年昌平区2016年9—10月健康人群咽拭子共计252份,分离得到11株(4.37%)脑膜炎奈瑟菌(Nm):属于4个血清群,依次为B群(6株),W135群(3株),C群(1株),X群(1株);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美罗培南,利福平完全敏感(100.00%),对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完全耐药(100.00%);27.27%的菌株对四环素耐药,54.55%的菌株对头孢西丁耐药,36.36%的菌株对阿奇霉素不敏感。结论昌平区健康人群携带脑膜炎奈瑟菌以B群为主,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安莎霉素类药物敏感,对氟喹诺酮类,磺胺类耐药,并出现对大环内酯类药物不敏感菌株。(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8年02期)

黎宗强,施开创,李凤梅,王海清,张珍[6](2016)在《鸡源致病性沙门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血清群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沙门菌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和血清群之间的关系,对血清型鉴定为B群和D群的29株鸡源致病性沙门菌,采用ATB VET药敏试剂条法对19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应用PCR对这些抗菌药物19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9株沙门菌分离株中,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00%),耐药率超过50%的还有磺胺甲恶唑(82.76%)、链霉素(75.86%)、恶喹酸(75.86%)、氟甲喹(65.52%)、恩诺沙星(55.17%)、四环素(55.17%)、阿莫西林(51.72%),而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多黏菌素E没有出现耐药性。所有29个分离株至少对6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以6重~7重耐药为主(占51.73%),最高可达14重耐药(占3.45%)。所检测的19种耐药基因中,共检测到14种耐药基因,其中blaTEM检出率最高(100%),检出率超过40%的还有aadA1(62.07%)、Sul2(62.07%)、Sul3(51.72%)、tetA(48.28%)、qnrA(44.83%),而blaPSE、aadA2、tetG、tetM、tetX未能检出。所有29个分离株至少携带2种耐药基因,以携带4种~6种耐药基因为主(占79.31%),最多者携带10种耐药基因(占3.45%)。B血清群和D血清群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率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广西鸡源致病性沙门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非常普遍,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检出率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群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6年03期)

刘英,陈红,李沛丽,马青,王定明[7](2015)在《贵州省钩端螺旋体血清群特异性PCR鉴定结果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血清群特异性PCR技术了解贵州省近年钩端螺旋体(钩体)流行菌群,为贵州省钩体病的防控提供技术手段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致病性钩体特异性PCR方法(G1/G2-PCR)对来自贵州省近年的钩体分离菌株进行鉴定,进一步应用基于致病性钩体O抗原基因的血清群特异性PCR(O-PCR)对贵州省近年的58株钩体分离株进行血清群鉴定,并采用显微凝集试验(MAT)对O-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G1/G2-PCR检测结果显示58株菌株均为致病性钩体,O-PCR将58株致病性钩体菌株鉴定为黄疸出血群,与传统的MAT法鉴定结果一致。结论 O-PCR技术可作为我省钩体快速分群鉴定可靠的实验室诊断技术手段,贵州省近年的钩体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5年12期)

杜鹏程[8](2015)在《霍乱弧菌不同血清群可移动基因元件的特点和进化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根据O抗原的不同,目前已发现200余个血清群,目前只有01和0139血清群导致霍乱暴发流行。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子为霍乱毒素,由丝状噬菌体CTXφ所携带的毒素基因编码。其他主要的可移动基因元件包括VSP-Ⅰ/Ⅱ、VPⅠ-Ⅰ/Ⅱ等,与第七次大流行菌株有密切关系。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分离的部分流行菌株中还发现了一个和耐药性密切相关的SXT元件。这些元件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在细菌间进行传递,使受体菌获得新的功能和性状,是病原菌进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分析霍乱弧菌基因组中的可移动元件,对理解霍乱弧菌菌群构成和进化、致病菌株的产生及耐药机制等均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建立了根据GC含量和比较基因组学差异进行基因组岛预测和识别的方法,对不同血清群的霍乱弧菌中可移动元件的分布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我们使用PERL语言编写程序,建立了基于GC含量差异识别基因组岛的分析方法。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BLAST软件,建立了可移动基因元件的比较分析流程。以上分析方法和流程均实现了对大量基因组数据的快速并行分析。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下载了截止至2014年12月已公布的178个霍乱弧菌的基因组序列,包括O1血清群114株,0139血清群4株,非01非0139血清群50株,以及另外血清群未确定的10株。以霍乱弧菌O1群El Tor生物型菌株N16961作为参考,分析得到其他基因组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在全基因组水平上进行了进化分析。通过对已有血清群的脂多糖合成wbe基因簇的测序数据进行整理,获得了 O1、0139、022、05、08、037、0108和其它非O1非0139菌株的共13条wbe序列。根据同源基因的分布,对所有wbe序列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聚类分析,分析得到了各个血清群wbe的特异序列。通过基因组岛分析共得到13213个基因组岛,发现O1血清群流行株、非流行株和非O1非0139菌株具有不同的基因组岛频谱。在178个霍乱弧菌基因组上进行了 VSP-Ⅰ的序列搜索和变异分析,发现01群第七次大流行菌株以及0139血清群产毒菌株中均携带VSP-Ⅰ,变异为单核昔酸变异特征;在非O1非0139霍乱弧菌和其他弧菌属的部分菌株中也发现了 VSP-Ⅰ序列,变异为插入缺失的特征,相对于第七次大流行菌株共存在7个插入片段。进行了 SXT序列搜索,发现有65.2%的菌株具有该类结构。其中01群92株,0139群3株,其他血清群21株。进化分析显示01和0139群霍乱弧菌携带的SXT聚集为一簇,而非01非0139菌株携带的SXT在进化关系上位于01/0 139群与其他属细菌之间,提示非01非0139菌株可能在01和0139菌株获得SXT的过程中发挥了传递作用。在5株01非流行霍乱弧菌和14株其他血清群菌株中发现存在TTSS2基因簇,不同菌株中存在两种Ⅲ型分泌系统TTSS2序列,其来源可能不同。通过加入8株副溶血弧菌的TTSS2 一起进行相似性分析,分为TTSS2a、TTSS2b和TTSS2c叁组,霍乱弧菌携带的TTSS2来自TTSS2b和TTSS2c。我们的分析显示霍乱弧菌基因组中存在大量基因组岛结构,可能是具有水平转移能力的元件。各血清群wbe序列差异较大,存在广泛重组,是导致霍乱弧菌血清群众多的关键因素;VSP-Ⅰ/Ⅱ在其他血清群霍乱弧菌和其他弧菌中存在,不是第七次大流行克隆群的特异性序列;TTSS是部分非01非0139霍乱弧菌的重要致病因子,我们的分析显示不同菌株可从不同的来源通过水平转移获得。非01非0139群霍乱弧菌可能在01和0139群通过水平转移获得SXT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5-05-01)

蓝荣伟,刘民哲,邓丽丽,徐丽,毛伟成[9](2014)在《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以及血清群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来宾市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的带菌状况,揭示优势菌群,评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风险,为制定流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将调查对象分为5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至少调查200人。每个调查对象采集1份咽拭子,共采集1311份咽拭子进行Nm分离培养和血清群鉴定。结果2011年,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率为8.54%,其中B群占31.25%,W135群占15.18%,C群占1.79%,A群、X群、Y群各占0.89%,不可分群占49.11%;青年人带菌率高于少年儿童,男性带菌率高于女性。同年来宾市发生的3例流脑均为W135群。结论来宾市健康人群Nm带菌以不可分群菌株为主,可分群菌株中以B群和W135群为优势菌群;W135群为来宾市流脑的主要流行菌群,应在继续推行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Meningococcal Vacune,MenV)接种的同时,加强W135群MenV的接种,以期有效预防控制流脑疫情。(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4年05期)

包芳珍,黄世旺,方叶珍,金轶卉,邵景莺[10](2014)在《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耐热直接溶血素及耐药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分布,耐热直接溶血素携带情况及耐药性状况。方法利用血清凝集试验进行血清群检测;利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耐热直接溶血素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11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肠道门诊分离株血清群以O3和O4为主,水产品分离株无优势血清群。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肠道门诊分离株耐热直接溶血素检出率均达90%以上,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ν=1,P=0.86)。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分离株耐热直接溶血素检出率为0。62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氯霉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100%敏感。结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和肠道门诊分离株与水产品分离株的血清群和耐热直接溶血素存在较大差异。抗生素首选氯霉素、四环素和复方磺胺甲恶唑。(本文来源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血清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霍乱弧菌O1血清群产毒株基因组中重复基因数量分布、多样性及两种生物型中重复基因的差异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00株引起第6次和第7次大流行的O1群古典型和埃尔托型生物型菌株,使用BLAST和MCL等软件分析重复基因数量分布及两种生物型差异的重复基因;使用序列两两平均距离作为多样性的度量方法分析重复基因的遗传多样性以及在两种生物型之间存在遗传多样性差异的重复基因。结果每株菌平均包含242.63个同源基因簇,其中每株埃尔托型和古典型菌株分别平均包含244.85和209.74个。筛选到13个在埃尔托生物型与古典生物型之间拷贝数存在显着差异同源基因簇,功能主要包括阴离子、氨基酸等物质的转运、定位、跨膜转运等。对存在重复基因的同源基因簇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在两种生物型之间多样性存在差异的同源基因簇50个,这些基因簇的功能主要包括阴离子、氨基酸、有机底物等转运、定植、底物特异的跨膜转运活性等。结论霍乱弧菌重复基因的进化有一定的功能倾向性,其特征解析对于理解其基因组适应性进化、菌株多样性及两种生物型基因组差异进化提供了新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清群论文参考文献

[1].王巍,乌云塔娜,格根塔娜,刘连发,田宗民.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羊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19

[2].李臻鹏,卢昕,逄波,阚飙.霍乱弧菌O1血清群产毒株重复基因分析[J].疾病监测.2019

[3].郝民,王恒伟,宋衍燕,刘丹.北京市朝阳区2008年-2016年健康人群不同血清群脑膜炎奈瑟菌抗生素体外敏感性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

[4].杨恒,肖雷,李占鸿,孟锦昕,杨振兴.2012—2016年中国南方地区帕利亚姆血清群病毒的分离与序列特征分析[J].畜牧兽医学报.2018

[5].牛桓彩,吴杨,舒高林,高进玺.北京市昌平区2016年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携带状况、血清群及药物敏感性[J].江苏预防医学.2018

[6].黎宗强,施开创,李凤梅,王海清,张珍.鸡源致病性沙门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血清群的相关性研究[J].动物医学进展.2016

[7].刘英,陈红,李沛丽,马青,王定明.贵州省钩端螺旋体血清群特异性PCR鉴定结果与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

[8].杜鹏程.霍乱弧菌不同血清群可移动基因元件的特点和进化关系分析[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

[9].蓝荣伟,刘民哲,邓丽丽,徐丽,毛伟成.健康人群脑膜炎奈瑟菌带菌率以及血清群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

[10].包芳珍,黄世旺,方叶珍,金轶卉,邵景莺.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血清群耐热直接溶血素及耐药性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4

标签:;  ;  ;  ;  

血清群论文-王巍,乌云塔娜,格根塔娜,刘连发,田宗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