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子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葱种子,人工老化,稀土铈,活性氧
种子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东,张凤兰,郝丽珍,杨忠仁,王佳琪[1](2019)在《人工老化对沙葱种子中活性氧与超微弱发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工老化和Ce~(3+)浸种后再人工老化的沙葱种子为试材,对种子活力、电导率、呼吸速率、活性氧和超微弱发光等指标进行了研究,探讨Ce~(3+)浸种对沙葱老化种子活性氧与超微弱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Ce~(3+)1处理下,沙葱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和胚根长分别比ck_1高4%、0.042和1.64 cm,表明Ce~(3+)有助于提高种子活力及促进胚根的伸长;在老化程度较低的情况下,Ce~(3+)前处理对沙葱种子电解质外渗有一定缓解作用;活性氧在老化15 h前,Ce~(3+)处理的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低于ck;Ce~(3+)比ck的超微弱发光强度高,Ce~(3+)1和Ce~(3+)0的超微弱发光强度差异不显着,Ce~(3+)0显着高于Ce~(3+)2、Ce~(3+)3和Ce~(3+)4的超微弱发光强度。超微弱发光与胚根长、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过氧化氢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表明超微弱发光强度随活性氧的变化而变化。在种子的加速老化过程中,Ce~(3+)处理可调控活性氧的增加,减缓老化对细胞损伤,维持细胞功能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10期)
刘升,张嘉男,贾宁,方梅,邓康[2](2019)在《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活性成分分析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及含量测定,并探索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LC-MS分析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在HPLC优化条件下用标准品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MTT法和ELISA试剂盒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2、IL-4生成的影响,以及总黄酮对肝脏KCs细胞的增殖和NO、NOS含量的影响;运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和血清溶血素HC_(50)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黄豆黄素和穗花杉双黄酮,其中,芒柄花素含量高达52.48%,其次为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含量为11.20%。在2.5~100μg/mL总黄酮作用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在20μg/mL时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IL-2的分泌量分别高达217.62%和159.661 p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在40μg/mL时,脾淋巴细胞IL-4的分泌量高达149.274 pg/mL,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KCs细胞的增殖及NO和NOS分泌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60μg/mL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Cs细胞增殖率达67.77%,NO和NOS的分泌量分别达180.106和29.942μmol/L(P<0.01)。此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明显促进小鼠体内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增加。综上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和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相关免疫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与释放等都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9期)
王浩,葛佳茗,金红,张亭亭,檀鑫榕[3](2019)在《铜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不同浓度铜对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的影响,以及对幼苗体内抗氧化因子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对幼苗生长、DPPH自由基、ABTS、羟基自由基有抑制现象,而且随着铜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加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期刊2019年26期)
陈莉,刘连涛,马彤彤,江丹,孙红春[4](2019)在《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及萌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土壤盐渍化严重影响了棉花种子萌发,褪黑素(Melatonin, MT)对种子萌发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外源褪黑素对棉花种子萌发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影响,明确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的调控效应。【方法】以国欣棉9号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温室进行试验。设置不同褪黑素浓度(0、10、20、50、100μmol·L~(-1))处理,研究了盐胁迫(150 mmol·L~(-1)NaCl)下棉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变化。【结果】盐胁迫下棉花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均明显下降,SOD、POD、CAT活性显着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低浓度褪黑素(10、20μmol·L~(-1))处理提高了棉花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了种子胚根伸长,增加了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高浓度(50、100μmol·L~(-1))褪黑素处理抑制了种子萌发,降低种子萌发后的生物量。低浓度褪黑素(10、20μmol·L~(-1))处理提高了棉花种子的SOD、POD、CAT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减轻了盐胁迫对种子的过氧化伤害。【结论】低浓度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提高了种子耐盐性,而高浓度褪黑素对棉花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20μmol·L~(-1)褪黑素为盐胁迫下调控棉花种子萌发的适宜浓度。(本文来源于《棉花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卢小锋,林鹏程,訾佳辰,樊晓娜[5](2019)在《印楝种子中柠檬苦素类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胶柱色谱、Pharm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HPLC色谱对印楝干燥种子95%乙醇提取物中的柠檬苦素类化合物进行分离纯化,并运用波谱方法对所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得到15个该类化合物:nimbocinol(1),17β-hydroxynimbocinol(2),1α,3α,7α-triacetylvilasinin(3),7α-benzoyltrichilinin(4),1,3-diacetyl-7-tigloyl-12-hydroxyvilasinin(5),3-deacetylsalannin(6),1-O-acetyl-1-detigloylsalannin (7),2'(R),3'-dihydrosalannin (8),2'(S),3'-dihydrosalannin (9),2,3-dihydronimbolide (10),6-homodesacetylnimbin (11),gedunin (12),7-deacetyl-7-epi-dihydrogedunin (13),7-deacetoxy-7α-hydroxygedunin(14)和nimbinene(15)。化合物7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4,8,9,13和14为首次从印楝属中分离得到。在体外抗菌活性筛选中,化合物2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具有一定抑制活性,MIC分别为32,128 mg·L~(-1)。化合物10对表皮葡萄球菌有中等抑制活性,MIC为64 mg·L~(-1)。化合物11对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MIC为128 mg·L~(-1)。化合物15对绿脓杆菌有一定抑菌活性,MIC为128 mg·L~(-1)。(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宋光梅,徐莹,张卓群,陈宇飞,贾梦瑱[6](2019)在《非寄主和寄主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非寄主和寄主种子分泌物中抗病信号分子,通过显微观察,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离体接种法对不同种子分泌物处理后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的游动孢子数、孢子囊数、游动孢子释放后残留的空囊数、成囊和未成囊的游动孢子数、萌发和未萌发的胞囊数、菌落直径、卵孢子数进行测量,并计算抑制率,明确非寄主菜豆和寄主大豆抗病品种、感病品种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趋化性、生长发育和侵袭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非寄主菜豆种子分泌物不吸引大豆疫霉游动孢子,显着抑制大豆疫霉孢子囊形成、胞囊萌发和卵孢子产生,抑制率依次为97.3%、73.0%和17.5%,然后溶解胞囊,最终导致游动孢子对下胚轴侵袭力降低,抑制率为67.1%。寄主大豆种子分泌物能吸引大豆疫霉游动孢子,感病品种种子分泌物吸引力高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生长发育无显着影响,但促进大豆疫霉游动孢子侵袭力;抗病品种种子分泌物显着抑制大豆疫霉孢子囊形成、胞囊萌发和卵孢子产生,抑制率依次为86.6%、34.3%和12.8%,然后溶解胞囊,但作用强度小于非寄主菜豆种子分泌物,最终导致游动孢子对下胚轴的侵袭力降低,抑制率为24.2%。表明非寄主菜豆和寄主大豆抗病品种的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有抑菌活性,大豆疫霉的非寄主和寄主抗病性与种子分泌物有关。(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影,张跃华,缪天琳,王长宝[7](2019)在《低温处理对缬草种子萌发与生理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温度梯度(0℃、5℃和10℃)及不同处理时间(10d、20d和30d)对缬草种子萌发及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30d条件下发芽率为39.7%,且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0℃10d和0℃20d条件下发芽率仅分别为13.3%和19.3%,种子中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酶相对较低。在同等低温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的活性也越高。低温处理能有效的提高缬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不同处理会造成缬草种子发芽指标和酶活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9年04期)
刘孝平,邹雨珂,刘路,余生玲,邓颖[8](2019)在《不同品种罗望子果肉和种子多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不同品种罗望子的果肉和种子多糖进行提取、结构鉴定及抗氧化活性测定,考察罗望子品种和部位间的多糖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为罗望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单糖组成对马蹄酸角(酸型罗望子)和米易酸角(甜型罗望子)的果肉和种子多糖纯度及结构进行评价,并测定4种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基(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还原能力。【结果】甜型和酸型两种罗望子的果肉多糖均为酸性杂多糖,种子多糖主要由葡萄糖、木糖和半乳糖组成,果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组成,其中甜型罗望子果肉多糖比酸型罗望子多糖含有更高比例的葡萄糖。两种果肉多糖在质量浓度为3 mg/mL时,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50.00%,强于两种种子多糖;酸型罗望子种子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略强于甜型罗望子种子多糖。4种多糖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均较弱。【结论】罗望子果肉和种子多糖的结构组成和抗氧化活性在品种间差异较小,其果肉多糖是一种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在食品与医药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阎世江,翟海翔,张治家[9](2019)在《臭氧对黄瓜种子发芽及活性成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臭氧对蔬菜种子发芽的影响及影响的准确浓度,以黄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臭氧浓度来探明臭氧对蔬菜种子发芽及活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 mg·L~(-1)、40 mg·L~(-1)臭氧处理对黄瓜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种子的发芽率、CAT和淀粉酶的活性以及呼吸速率均有提高。40 mg·L~(-1)臭氧处理效果最好。研究表明,低浓度臭氧处理促进蔬菜种子发芽,而高浓度臭氧处理明显抑制其发芽。(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7期)
汪少敏,周红海,胡铁军[10](2019)在《碘元素对提高水稻种子活性及发芽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碘元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的作用,设置8个浓度的碘溶液对常规早籼稻品种中早39进行引发处理。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碘溶液(浓度为0.0001%~0.001%)能够显着提高水稻种子的活性、提早发芽时间、提高种子萌发的同步性和发芽率。本结果为后续研究碘元素对水稻种子引发的作用机理以及对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稻米》期刊2019年04期)
种子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研究旨在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对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析及含量测定,并探索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LC-MS分析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在HPLC优化条件下用标准品对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MTT法和ELISA试剂盒检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IL-2、IL-4生成的影响,以及总黄酮对肝脏KCs细胞的增殖和NO、NOS含量的影响;运用定量溶血分光光度法和血清溶血素HC_(50)测定法检测不同浓度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中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黄豆黄素和穗花杉双黄酮,其中,芒柄花素含量高达52.48%,其次为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含量为11.20%。在2.5~100μg/mL总黄酮作用下,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在20μg/mL时脾淋巴细胞增殖率和IL-2的分泌量分别高达217.62%和159.661 pg/m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着(P<0.01);在40μg/mL时,脾淋巴细胞IL-4的分泌量高达149.274 pg/mL,极显着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KCs细胞的增殖及NO和NOS分泌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60μg/mL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KCs细胞增殖率达67.77%,NO和NOS的分泌量分别达180.106和29.942μmol/L(P<0.01)。此外,沙冬青种子总黄酮能明显促进小鼠体内抗体生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增加。综上表明,沙冬青种子总黄酮主要活性成分为芒柄花素和7,3’-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沙冬青种子总黄酮对小鼠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相关免疫细胞因子和抗体的产生与释放等都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子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东,张凤兰,郝丽珍,杨忠仁,王佳琪.人工老化对沙葱种子中活性氧与超微弱发光的影响[J].种子.2019
[2].刘升,张嘉男,贾宁,方梅,邓康.沙冬青种子总黄酮活性成分分析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9
[3].王浩,葛佳茗,金红,张亭亭,檀鑫榕.铜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体内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河南农业.2019
[4].陈莉,刘连涛,马彤彤,江丹,孙红春.褪黑素对盐胁迫下棉花种子抗氧化酶活性及萌发的影响[J].棉花学报.2019
[5].卢小锋,林鹏程,訾佳辰,樊晓娜.印楝种子中柠檬苦素类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9
[6].宋光梅,徐莹,张卓群,陈宇飞,贾梦瑱.非寄主和寄主种子分泌物对大豆疫霉活性的影响[J].植物保护学报.2019
[7].张影,张跃华,缪天琳,王长宝.低温处理对缬草种子萌发与生理活性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19
[8].刘孝平,邹雨珂,刘路,余生玲,邓颖.不同品种罗望子果肉和种子多糖结构及抗氧化活性比较[J].南方农业学报.2019
[9].阎世江,翟海翔,张治家.臭氧对黄瓜种子发芽及活性成分的影响[J].种子.2019
[10].汪少敏,周红海,胡铁军.碘元素对提高水稻种子活性及发芽率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