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起爆论文-王芳,周末,纪刘奇

定向起爆论文-王芳,周末,纪刘奇

导读:本文包含了定向起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定向多爆炸成型弹丸(MEFP),起爆方式,数值模拟,爆炸力学

定向起爆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周末,纪刘奇[1](2019)在《起爆方式对定向多爆炸成型弹丸成型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AUTODYN-3D数值仿真软件模拟了不同起爆方式对定向多爆炸成型弹丸成型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采用单点起爆时,弹丸的长径比最接近球形,但速度较低且飞散角较大;采用两点和叁点起爆时,随着起爆间距的增加,弹丸的速度增加、飞散角降低、长径比增加,叁点起爆大间距下有弹丸头部碎裂、长径比过大等问题;采用线起爆时弹丸速度最高,同时具有较好的飞散角和长径比。当采用两点起爆,起爆点间距为60~80 mm时,弹丸的综合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侯生超[2](2019)在《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目前局部战争中对空中目标实现精确打击和高效毁伤的需求,定向杀伤战斗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其能够使战斗部破片在目标方向上受控飞散,从而实现对空中目标的高效毁伤。本文针对定向战斗部的研究与设计中测试与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为战斗部的后续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测试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论文通过查阅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定向战斗部的性能参数及相关测试方法,对弹目交会阶段的弹目运动参数及引战配合效率,对战斗部的执行机构,做了理论研究,得到了战斗部预期功能和理论指标。并进一步设计了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方案。基于多点起爆控制的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方法,系统需要实现驱动战斗部的旋转与制动、定向战斗部相对于弹体的旋转方位测试、定向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探测、破片毁伤效果和冲击波超压毁伤效果评估等5方面功能,故测试系统设计由起爆控制电路、定向测试模块、定向测试干扰探测模块、破片速度测试系统和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等5个分系统组成。进一步开展了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的各分系统具体硬件设计,包括主控模块、角度传感器及振动测试传感器选型、电源模块、起爆控制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以及实现测控的下位机和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为验证上述设计的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的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用于定向测试和毁伤测试的两个试验平台,开展了试验研究。通过验证性试验及结果表明设计的综合测试系统基本实现定向控制、定向测试、定向干扰探测以及毁伤测试的预期功能。(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9-06-03)

洪晓文,李伟兵,李文彬,李瑞,郭腾飞[3](2018)在《展开角度及起爆位置对轴向展开式定向战斗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轴向展开式定向战斗部的毁伤效能,采用AUTODYN软件系统分析了展开角度及起爆位置对轴向展开式定向战斗部破片性能的影响,获得了战斗部轴向展开角度及起爆位置对形成破片质量分布、飞散速度及飞散角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前向爆炸成型弹丸(EFP)速度随轴向展开角增大而逐渐减小。而EFP长径比增加,翼径比为4.2左右,战斗部轴向展开角的增大可提高有效破片质量百分比,破片最大飞散速度出现在距起爆端约33.33%处,起爆位置在装药外侧时战斗部的有效破片百分比达67.57%;选取战斗部的轴向展开角度为60°左右,且起爆点位于最外侧,可实现轴向展开式定向战斗部定向与汇聚打击的高效毁伤功能。(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8年05期)

王峰,马涛,常昕,陈才,刘超瑾[4](2018)在《内定向斜井定方位定射角射孔技术用可测量方位的自旋转起爆装置研究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油田中后期薄层井、剩余油井、油水同层等复杂井开采常使用的定方位定射角射孔技术测量方位问题,设计开发出自旋转起爆装置,该装置通过旋转起爆机构与内定向斜井定方位定射角射孔器弹架相连,采用重力自定向技术,弹架与旋转起爆机构在射孔枪内自由旋转,通过陀螺仪测试旋转起爆机构中方位键的方位,测量整支弹架的方位。通过对比试验验证,自旋转起爆装置能够满足定方位定射角射孔技术中的方位测量要求,为内定向斜井定方位定射角射孔技术提供一套可测量方位的自旋转起爆装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8年01期)

刘琛,李元,李燕华,温玉全[5](2017)在《偏心起爆方式对棱柱形定向战斗部破片飞散规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起爆方式对棱柱形定向战斗部破片飞散规律的影响,采用LS-DYNA软件模拟研究了六棱柱定向战斗部分别用面偏心一线、面偏心两线、面偏心叁线、棱偏心一线及棱偏心两线起爆时的破片飞散速度、破片方向角,结果表明,偏心起爆可以明显提高定向区域内的破片飞散速度,且破片束基本分布在25°左右的径向范围内,棱偏心两线同步起爆时,对目标方位破片最大飞散速度增益可达29.73%,采用棱偏心两线序贯延时起爆可使轴向方向角改变量达6.77°。(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7年01期)

李元,李艳华,刘琛,温玉全[6](2016)在《爆轰波定向战斗部起爆参数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优化爆轰波定向战斗部的性能,研究了不同的偏心起爆形式。利用试验验证过的流体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了偏心一线起爆不同起爆点数、偏心两线不同夹角和偏心叁线不同夹角等对战斗部破片速度、飞散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本研究对象,在一条起爆线上布置4个起爆点是足够的;对于偏心两线起爆,两线之间夹角60°可在定向侧产生最高的速度增益,达38.37%;同样对于偏心叁线起爆,夹角45°时的破片速度增益最大,达39.36%。定向方向的破片速度增益是爆轰到破片的传播距离(时间)和爆轰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含能材料》期刊2016年09期)

李元[7](2016)在《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若干理论与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战斗部毁伤功能的实现高度依赖于引战配合效率和起爆系统功能。本研究利用数值模拟、理论推导和靶场试验等方法,对战斗部定向毁伤所涉及的引战配合、起爆方位控制及定向战斗部设计优化所涉及的破片速度理论、毁伤效能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的研究成果有:(1)基于一维等熵流体理论和Gurney公式,建立了求解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破片速度分布的新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依靠试验确定未知参数,具有理论封闭性。(2)提出了研究多点同步起爆偏差对战斗部威力影响的方法,得到了起爆方式和战斗部结构对毁伤威力的影响、延时起爆对破片飞散方向影响的总体认识,为定向战斗部设计提供了参考。(3)设计了基于含能逻辑开关的混合异步与门,并以此为模块采用共用输入端的方法设计了六分位爆炸逻辑网络;设计了一入多出柔性线同步起爆网络,并提出了一种评估其爆轰波输出同步性的方法;将所设计的爆炸逻辑网络和柔性同步起爆网络集成装配组成了偏心定向起爆系统试验样机。(4)提出了利用激光束螺旋布置来测量弹体转速的方法,建立了考虑目标方位和弹体旋转的定向战斗部引战配合算法,可为定向战斗部其他引信体制的引战配合问题提供重要借鉴。(5)设计了圆柱形和六棱柱形战斗部原理样弹,试验结合仿真研究了偏心多点起爆时战斗部的威力增益情况,结果表明偏心两线起爆可提高圆柱战斗部破片速度30.6%、穿孔密度6.47%,可提高棱柱战斗部破片速度27.71%、穿孔密度34.09%;数值模拟研究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6)研究了定向战斗部毁伤概率的计算方法,结合目标易损性分析,给出了棱柱和圆柱形定向战斗部在不同弹目距离下的毁伤概率。(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韩克华,周俊,任西,褚恩义[8](2016)在《引信电子安全定向多点起爆控制电路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定向起爆系统由于大量使用常规火工品以及独立的机械保险装置而带来的安全性,可靠性,不可检测性以及体积和重量较大等问题,提出直列式引信电子安全定向多点起爆控制电路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电子安全控制电路双路冗余设计方法,对八方位高压起爆单元进行控制,不仅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并且克服了常规的机械保险装置在装到战斗部之前不能检查以及体积和重量较大的不足。经对软件仿真和电路测试,直列式引信电子安全定向多点起爆控制电路符合设计要求,软件功能设计合理,电路工作性能稳定,能可靠地对多点高压起爆单元进行控制,实现定向多点起爆控制功能。(本文来源于《控制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徐孝彬,张合[9](2016)在《脉冲激光周向探测最佳定向起爆技术(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常规弹药最佳定向起爆要求,针对弹目交会环境,建立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单次和二次扫描最佳起爆延时模型和最佳起爆方位角模型.运用Matlab对模型参量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探测方位角、弹目间距和目标俯仰角对最佳起爆延时和起爆方位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激光扫描到单次目标时,最佳起爆延时随弹目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探测方位角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最佳起爆延时的变化范围在0~20ms之间;当脉冲激光周向探测系统扫描到二次目标时,在大部分时间内最佳起爆延时时间为0ms;在非零区域内,最佳起爆延时随弹目之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随探测方位角的增大先变大后变小.(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曲大伟,王团盟[10](2015)在《影响鱼雷定向战斗部威力的偏心起爆仿真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定向起爆技术可大幅提高鱼雷战斗部的能量利用率,加大对大中型舰船目标的毁伤。基于此,对重型鱼雷定向战斗部缩比样机在3种不同起爆方式下,在相同测点处的冲击波超压进行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战斗部3点偏心起爆方式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在一定范围内,在目标方向上较中心起爆方式有所增强,偏心距愈大,冲击波超压增强幅度愈大。因此,3点偏心起爆可作为重型鱼雷定向战斗部优先选择的起爆方式。该文的研究将为优化重型鱼雷战斗部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鱼雷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定向起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目前局部战争中对空中目标实现精确打击和高效毁伤的需求,定向杀伤战斗部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关注,其能够使战斗部破片在目标方向上受控飞散,从而实现对空中目标的高效毁伤。本文针对定向战斗部的研究与设计中测试与控制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为战斗部的后续研究与工程应用的测试系统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论文通过查阅调研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定向战斗部的性能参数及相关测试方法,对弹目交会阶段的弹目运动参数及引战配合效率,对战斗部的执行机构,做了理论研究,得到了战斗部预期功能和理论指标。并进一步设计了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方案。基于多点起爆控制的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方法,系统需要实现驱动战斗部的旋转与制动、定向战斗部相对于弹体的旋转方位测试、定向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探测、破片毁伤效果和冲击波超压毁伤效果评估等5方面功能,故测试系统设计由起爆控制电路、定向测试模块、定向测试干扰探测模块、破片速度测试系统和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等5个分系统组成。进一步开展了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的各分系统具体硬件设计,包括主控模块、角度传感器及振动测试传感器选型、电源模块、起爆控制电路设计和信号处理电路设计,以及实现测控的下位机和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为验证上述设计的定向毁伤综合测试系统的可行性,设计并搭建了用于定向测试和毁伤测试的两个试验平台,开展了试验研究。通过验证性试验及结果表明设计的综合测试系统基本实现定向控制、定向测试、定向干扰探测以及毁伤测试的预期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定向起爆论文参考文献

[1].王芳,周末,纪刘奇.起爆方式对定向多爆炸成型弹丸成型性能的影响[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9

[2].侯生超.多点起爆控制定向毁伤综合测试技术[D].中北大学.2019

[3].洪晓文,李伟兵,李文彬,李瑞,郭腾飞.展开角度及起爆位置对轴向展开式定向战斗部性能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8

[4].王峰,马涛,常昕,陈才,刘超瑾.内定向斜井定方位定射角射孔技术用可测量方位的自旋转起爆装置研究与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8

[5].刘琛,李元,李燕华,温玉全.偏心起爆方式对棱柱形定向战斗部破片飞散规律的影响[J].含能材料.2017

[6].李元,李艳华,刘琛,温玉全.爆轰波定向战斗部起爆参数研究(英文)[J].含能材料.2016

[7].李元.偏心起爆定向战斗部若干理论与技术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8].韩克华,周俊,任西,褚恩义.引信电子安全定向多点起爆控制电路设计[J].控制工程.2016

[9].徐孝彬,张合.脉冲激光周向探测最佳定向起爆技术(英文)[J].光子学报.2016

[10].曲大伟,王团盟.影响鱼雷定向战斗部威力的偏心起爆仿真与试验[J].鱼雷技术.2015

标签:;  ;  ;  ;  

定向起爆论文-王芳,周末,纪刘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