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弹性阻尼器论文-刘继新,保其长,潘鹏,王涛,赵刚

黏弹性阻尼器论文-刘继新,保其长,潘鹏,王涛,赵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黏弹性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黏弹性阻尼器,BV模型,位移相关性,非线性时程分析

黏弹性阻尼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继新,保其长,潘鹏,王涛,赵刚[1](2019)在《壁式黏弹性阻尼器的Bilinear-Viscous力学模型及其减震效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黏弹性阻尼器的传统Kelvin力学模型仅考虑其频率相关性,但拟静力试验发现在大应变幅值下,黏弹性阻尼器的滞回特性存在显着的位移相关性。提出Bilinear-Viscous(BV)模型可同时表征壁式黏弹性阻尼器的频率相关性和位移相关性。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该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普适性。以某10层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从屈服模式、变形和耗能多个方面对比了BV模型和传统Kelvin模型对于减震框架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V模型的减震框架地震响应强于采用传统Kelvin模型的减震框架,说明BV模型可偏保守地估计结构地震响应。(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7期)

洪成,罗操,刘凯,黎起胜[2](2019)在《新型粘弹性阻尼器在既有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新型粘弹性阻尼器的耗能特点,以某6层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通过选择合适的3条地震波(观测波2条,人工波1条)对该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后对增设新型粘弹性阻尼器的加固结构和原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设该新型粘弹性阻尼器加固后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均能得到有效控制。(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修长,丁泉惠,王勇,王森,华宏星[3](2019)在《发射段阻尼环对飞轮轮体振动放大的黏弹性阻尼动力吸振抑振机理分析和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轮在发射段由于受到安装界面的振动与冲击,会发生振动放大现象,为抑制该振动放大,工程界提出了采用阻尼环的抑制方式。但是针对阻尼环抑振机理的研究显见公开文献发表。针对此问题,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理论模型,对发射段飞轮轮体振动放大机制和阻尼环抑振机理进行了分析;为了优化黏弹性阻尼参数,建立了飞轮-阻尼环的等效多自由度模型,给出了最优阻尼的表达式。结果表明,飞轮结构的"拍动振型模态"是其在发射段的轴向共振放大模态,导致轮体结构发生挠性大变形;阻尼环能够有效减小飞轮挠性变形的机理主要有两个:一是阻尼环的某阶模态与飞轮结构"拍动振型模态"相互作用,阻尼环充当动力吸振器;二是通过黏弹性阻尼耗能。对安装阻尼环的飞轮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频响函数对比验证了所揭示的机理。(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9期)

谭蔚,陈晓宇,孟国龙,曾万川,樊显涛[4](2019)在《粘弹性阻尼器在联合塔器中的减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土木建筑领域应用广泛的粘弹性阻尼器用于联合塔器,以期减振。设计了联合塔器小试实验模型,得出了附加刚度对联合塔器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影响规律,与单塔相比,联合塔器固有频率增大70%以上,阻尼比显着增加;同时建立了等效有限元模型,以共振振幅和共振频率为主要判定准则,探究粘弹性阻尼器参数和安装高度对联合塔器减振效果的影响规律,与单塔相比,安装粘弹性阻尼器的联合塔器共振振幅可减小70%以上。(本文来源于《化工机械》期刊2019年02期)

李创第,柏大炼,葛新广,刘鹏[5](2019)在《隔震结构系统线性黏弹性液体阻尼器非平稳响应分析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线性黏弹性阻尼器抗震动力可靠度分析法和基于反应谱的模态迭加抗震设计法,对隔震系统线性黏弹性液体阻尼器时域瞬态响应的模态迭加解析解和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最一般的线性黏弹性阻尼器的积分型分析模型,用非对称微分积分方程组实现设置线性黏弹性液体阻尼器的隔震结构系统的时域非扩阶建模;采用传递矩阵法,直接获得隔震结构系统及其一般线性黏弹性液体阻尼器在任意激励和非零初始条件下时域瞬态响应的非扩阶模态迭加解析解;应用此解析解和快速虚拟激励法,建立隔震系统及其线性黏弹性液体阻尼器在均匀与非均匀调幅滤过白噪声非平稳地震激励下的非平稳响应分析法。所获得的时域瞬态响应解析解以及所建立的一般非平稳随机地震响应分析法,将为建立整体隔震系统各构件抗震动力可靠度和基于反应谱的模态迭加抗震设计法提供分析路径。(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2期)

盖盼盼,徐赵东,吕令毅,黄兴淮,戴军[6](2019)在《黏弹性阻尼隔振系统动力分析与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研究具有频率依赖性的黏弹性阻尼隔振系统的动力特性及优化设计。引入分数阶导数开尔文模型建立能够考虑黏弹性阻尼材料频率依赖性的隔振系统数学模型;提出无量纲黏弹性影响系数,基于泰勒级数求解特征方程,得到激励频率影响下的隔振系统自振频率和等效阻尼比;最后,优化弹性单元与黏弹性单元的刚度比,实现隔振系统在宽频带和峰值频率下的较优隔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具有同等静态刚度的线性隔振系统,黏弹性阻尼隔振系统具有更高的阻尼比,较宽的隔振曲线放大区,相对较高的自振频率;可通过优化弹性单元与黏弹性单元的刚度比获得较优的系统隔振效率,最优数值取决于隔振目标。(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01期)

房晓俊,周云[7](2019)在《设计参数对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力学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铅芯边距、铅芯直径、剪切钢板与约束钢板厚度比、复合黏弹性层中薄钢板与黏弹性层厚度比以及剪切模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给出各设计参数的建议值.方法采用ABAQUS软件建立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的有限元模型;然后对15组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进行参数分析,研究不同设计参数对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给出各设计参数的取值建议.结果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表现出良好的耗能能力.各设计参数对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力学性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铅芯直径显着影响屈服荷载、屈服位移、最大阻尼力和等效黏滞阻尼比,对屈服后刚度具有较大影响;铅芯边距和剪切钢板与约束钢板厚度比主要影响屈服位移,而铅芯直径、剪切模量主要影响屈服后刚度;薄钢板与黏弹性层厚度比和钢材类型对力学性能影响较小.结论铅芯宜对称布置在复合黏弹性层外侧,铅芯边距取1~1. 5倍的铅芯直径;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需求的屈服承载力可由铅芯直径大小确定;剪切钢板与约束钢板厚度比取1. 00~2. 00,且剪切钢板厚度宜取0. 8倍的复合黏弹性层厚度;薄钢板与黏弹性层厚度比取0. 4~0. 8,且优先取较小值;宜选用低硬度的黏弹性材料和强度高的钢材以保证阻尼器正常工作,发挥其稳定的耗能能力.(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封雨捷,刘涛,孙继玮[8](2019)在《粘弹性阻尼器耗能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粘弹性阻尼器在抗震结构中应用广泛,其耗能性是衡量抗震性能的重要指标。分析各类粘弹性阻尼器耗能性能的试验,发现环境温度、内部温度、应变幅值、激励频率、粘弹性材料等因素会对阻尼器的耗能性能造成影响,在设计时,需重点关注这些因素。(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02期)

房晓俊,周云[9](2018)在《复杂受力状态下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受到剪力、轴力、弯矩及其组合等复杂作用。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复杂受力状态下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纯剪切受力与复杂受力条件下,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的滞回曲线基本重合,最大阻尼力和等效黏滞阻尼比基本不变,不影响阻尼器的耗能和应力分布;轴力作用对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可忽略其影响;弯矩作用主要影响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的屈服位移和屈服荷载,其中正向弯矩作用能够促使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提前进入屈服耗能,负向弯矩作用则延迟阻尼器的屈服。(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姚堃,钱江[10](2018)在《考虑频率相关性粘弹性阻尼器减震高压电气设备结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粘弹性材料的耗能能力往往受到加载频率的影响,然而对减震结构进行地震动响应分析时鲜有考虑该影响因素。地震动荷载中往往包含复杂的频率成分,若能考虑频率的影响效应,将使数值仿真更加符合实际。基于广义Maxwell模型的粘弹性本构关系,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包含粘弹性阻尼减震垫高压电气设备结构模型,计算减震结构在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响应,与等效弹簧阻尼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表明阻尼材料的频率相关性对减震系统地震响应存在一定的影响,幅值约为12%,且影响性态与地震波卓越周期有关。(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2期)

黏弹性阻尼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新型粘弹性阻尼器的耗能特点,以某6层既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分析对象,通过选择合适的3条地震波(观测波2条,人工波1条)对该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最后对增设新型粘弹性阻尼器的加固结构和原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设该新型粘弹性阻尼器加固后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均能得到有效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黏弹性阻尼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继新,保其长,潘鹏,王涛,赵刚.壁式黏弹性阻尼器的Bilinear-Viscous力学模型及其减震效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9

[2].洪成,罗操,刘凯,黎起胜.新型粘弹性阻尼器在既有结构抗震加固中的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

[3].黄修长,丁泉惠,王勇,王森,华宏星.发射段阻尼环对飞轮轮体振动放大的黏弹性阻尼动力吸振抑振机理分析和实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4].谭蔚,陈晓宇,孟国龙,曾万川,樊显涛.粘弹性阻尼器在联合塔器中的减振研究[J].化工机械.2019

[5].李创第,柏大炼,葛新广,刘鹏.隔震结构系统线性黏弹性液体阻尼器非平稳响应分析法[J].振动与冲击.2019

[6].盖盼盼,徐赵东,吕令毅,黄兴淮,戴军.黏弹性阻尼隔振系统动力分析与优化设计[J].振动与冲击.2019

[7].房晓俊,周云.设计参数对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力学性能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封雨捷,刘涛,孙继玮.粘弹性阻尼器耗能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山西建筑.2019

[9].房晓俊,周云.复杂受力状态下铅黏弹性连梁阻尼器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10].姚堃,钱江.考虑频率相关性粘弹性阻尼器减震高压电气设备结构性能分析[J].建筑结构.2018

标签:;  ;  ;  ;  

黏弹性阻尼器论文-刘继新,保其长,潘鹏,王涛,赵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