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论文-罗兵,韩永笑,张淇鑫,郭浩,李红梅

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论文-罗兵,韩永笑,张淇鑫,郭浩,李红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稻,UDP-N-乙酰葡萄糖胺酰基转移酶基因,RNA干扰,脂质A

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论文文献综述

罗兵,韩永笑,张淇鑫,郭浩,李红梅[1](2018)在《水稻UDP-N-乙酰葡萄糖胺酰基转移酶基因(OsLpxA)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脂多糖由O-抗原,核心多糖和脂质A叁部分组成,脂质A是细菌内毒素活性的根源。植物脂多糖与细菌脂多糖组成基本相似,但不具有微生物脂多糖的高毒性。目前,对植物脂多糖的合成机制缺乏最基本的认识,因此研究植物脂多糖的合成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作者在水稻基因组中发现一个含有大肠杆菌Ec Lpx A功能结构域的基因,命名为OsLpxA,该基因催化水稻脂质A合成的第一步反应。本研究用水稻(Oryza sativa subsp.Japonica)苗期的叶片为材料,提取总RNA并以此为模板,用反转录PCR扩增OsLpxA基因的si RNA靶序列,并将其连接到表达载体p TCK303上,构建了RNA干扰载体p TCK303-OsLpxA-RNAi。将该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共获得59株具有潮霉素抗性的转化苗。然后利用潮霉素的特异性引物对全部抗性苗进行PCR检测,其中有38株转化苗呈阳性,表明潮霉素标记基因已整合到了水稻的基因组中。最后,利用定量PCR检测38株阳性苗中OsLpxA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其中27株阳性苗中导入的OsLpxA基因RNA干扰结构成功地降低了目的基因的表达。该结果为后续对OsLpxA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8年16期)

李斌峰,向正凯,熊飞,王华斌,严宝国[2](2018)在《β1,3-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β1,3-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3(β1,3-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3,B3GNT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在线TCGA数据库分析B3GNT3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及22例正常肺组织中B3GNT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3GNT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组织中B3GNT3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3GNT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种族、TNM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B3GNT3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B3GNT3低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B3GNT3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高低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本文来源于《肿瘤防治研究》期刊2018年08期)

苏敏君,席晓薇,张佳荣,李双弟,孙云燕[3](2016)在《N-乙酰葡萄糖胺-6-转磺酶(CHST2)和岩藻糖基转移酶7(FucT-VII)在输卵管上皮的表达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输卵管上皮内N-乙酰葡萄糖胺-6-转磺酶(CHST2)和岩藻糖基转移酶7(Fuc T-VII)表达与输卵管妊娠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的方法,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的输卵管胚囊着床部位组织(EP-2组,n=23),输卵管胚囊着床旁部位组织(EP-1组,n=23),正常输卵管组织(CT组,n=16)的CHST2和Fuc T-VII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输卵管妊娠胚囊着床部位CHST2和Fuc T-VII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方法检测CHST2 m RNA和Fuc T-VII m RNA在输卵管妊娠胚囊着床部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选择素与其配体相结合的机制可能参与了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生殖与避孕》期刊2016年12期)

张桥[4](2016)在《O-linked β-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对TET双加氧酶家族的不同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TET双加氧酶家族(TET1/2/3)能将5-甲基胞嘧啶(5mC)氧化为5-羟甲基胞嘧啶(5hmC),为DNA主动去甲基化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机制。然而在细胞内TET家族蛋白是如何被调控的仍然不清楚。在该研究中,我们发现0-连接的b-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转移酶(OGT)不仅是TET3的主要结合蛋白,也可以调控TET3的亚细胞定位和酶活性。OGT能催化TET3发生O-GlcNAc糖基化修饰(O-GlcNAcylation)并促进TET3出核转运,最终抑制由TET3催化的5hmC生成。尽管TET1和TET2也能与OGT相互作用并被其催化发生0-连接的乙酰葡萄糖胺修饰,但是他们的亚细胞定位以及酶活性都不受OGT影响。进一步表明,葡萄糖代谢可以调控TET3的亚细胞定位和其0-linked β-N-乙酰葡萄糖胺修饰。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OGT对TET双加氧酶家族有着不同的调控的方式,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表明葡萄糖代谢影响着表观遗传修饰。(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6-03-01)

毕传林[5](2014)在《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的活性位点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连接的氮乙酰葡萄糖胺修饰(O-GlcNAc),是一种在真核细胞中普遍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是在1984年由Torres和Hart发现的。O-GlcNAc修饰是通过OGT和OGA这一对酶来实现的,OGT的作用是将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通过β-构型O-连接的糖苷键形式连接到目的蛋白的丝氨酸(Ser)或苏氨酸(Thr)的羟基上;而OGA的作用则是去除GlcNAc修饰。目前,已经发现超过3000种蛋白质上存在O-GlcNAc修饰,细胞中几乎所有的生物学功能都有它的参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均检测到O-GlcNAc修饰水平的异常,包括肿瘤、糖尿病、以及神经性的退行性疾病等。O-GlcNAc修饰与磷酸化修饰很相似,然而二者也存在很大差异,磷酸化是由几百种的激酶和磷酸酶来共同调控的,而生命体内只有两种基因来调控O-GlcNAc修饰:OGT和OGA。而且,关于OGT的酶活性位点确定仍然存在争议。在先前的研究证明OGT的H498和H558位点可能是OGT的活性催化位点,K898位点可能是一个与UDP-GlcNAc结合相关的位点,此外,D523和R637可能与OGT与底物的结合相关。这些研究均使用人工合成的肽段作为底物进行OGT活性的检测。然而,上述位点是否在OGT催化不同的全长蛋白质底物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是不清楚。本文构建了野生型和一系列突变型OGT的表达载体并进行重组表达,采用全长CKⅡ和Sp1重组蛋白作为底物进行OGT活性检测,从而对OGT的活性和功能位点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构建了一系列的OGT突变体:OGT-H498A,OGT-H558A,OGT-H498A/558A,OGT-D523A,OGT-R637A和OGT-K898A,并分别将它们和野生型OGT在pMAL-c2X表达系统中重组表达。接着,本文构建了底物蛋白CKⅡ的表达载体pET30a–CKⅡ,并将它和pET30a-Sp1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之后,本文构建了OGT及其一系列突变体与底物蛋白CKⅡ和Sp1的共表达菌株,并通过IPTG诱导使OGT及其靶蛋白在共表达体系中成功表达。最后,我们通过检测共表达系统中底物蛋白的O-GlcNAc修饰水平反应OGT活性。结果显示OGT的H498A/H558A双突变体无活性,而其余的突变体均能检测出活性。由于共表达体系需要诱导表达较长的时间,并且很难控制酶与底物蛋白的量,容易导致过度反应从而影响酶活检测的准确性。因此,我们又进行了体外O-GlcNAc修饰实验。利用重组OGT蛋白在体外对重组底物蛋白进行O-GlcNAc修饰并利用免疫印迹检测修饰水平。体外糖基化修饰实验结果表明,野生型的OGT和D523突变的OGT能检测能对底物蛋白进行有效的修饰,而且D523A突变可以提升OGT的活性。综上所述,本文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了一系列OGT的突变体,构建了OGT底物蛋白CKⅡ的表达载体,并将它们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构建了野生型OGT和其突变体与底物蛋白Sp1、CKⅡ的共表达菌株;利用共表达体系和体外实验检测了OGT的活性。实验表明,同时突变OGT的H498和H558位点可以导致OGT活性的丧失,而突变OGT的D523位点对能促进OGT活性。本文为OGT的活性位点和OGT的催化机制研究提供了线索。(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5-27)

胡晓,巩新,唱韶红,何建勇,吴军[6](2012)在《拟南芥甘露糖苷酶Ⅰ和人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Ⅰ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肠杆菌中分别重组表达拟南芥甘露糖苷酶Ⅰ(ATMDSI)和人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I(HsGnTI),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为基因表达鉴定提供检测抗体。方法:用PCR方法克隆ATMDSI、HsGnTI基因片段,连接至pBV220表达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DH5α,获得表达菌株,通过42℃升温诱导表达,制备纯化ATMDSI和HsGnTI;纯化的蛋白以80μg/kg的剂量免疫大耳白兔,经3次免疫后,采集血清制备其相应的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ATMDSI和HsGnTI基因片段,并构建了其相应的原核表达载体pBV220-ATMDSI、pBV220-HsGnTI,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重组ATMDSI和HsGnTI,SDS-PAGE分析显示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5.3×103和46.9×103,与理论值一致;用纯化的蛋白免疫大耳白兔后制备了抗ATMDSI、HsGnTI多克隆抗体,Western印迹结果证明该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获得了特异性较高的抗ATMDSI、HsGnTI多克隆抗体血清,为甘露糖苷酶Ⅰ和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Ⅰ的研究提供了检测抗体。(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讯》期刊2012年06期)

周罡[7](2012)在《亚洲玉米螟乙酰葡萄糖胺水解酶(OfOGA)和转移酶(OfOGT)的基因克隆与重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O-GlcNAc修饰是一种动态可逆的蛋白质糖基化修饰作用,参与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生理功能。这种仅连接一个β-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到靶蛋白的过程是由两种酶来实现的:即β-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负责将GlcNAc连接到靶蛋白丝氨酸或苏氨酸羟基上,和β-N-乙酰葡萄糖胺水解酶(OGA)负责去GlcNAc化。本研究以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为对象,旨在获得农业害虫亚洲玉米螟乙酰葡萄糖胺水解酶(OfOGA)和转移酶(OfOGT)基因,实现它们的重组表达,为研究昆虫中O-GlcNAc修饰作用提供基础。论文工作获得了如下结果:(一)亚洲玉米螟OfOGA基因克隆将已报导的昆虫乙酰葡萄糖胺水解酶(OGA)进行序列比对,根据比对结果,选取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亚洲玉米螟五龄幼虫中获得OfOGA cDNA全序列,其长度为3541bp,其中5’-非编码区的长度为241bp,编码区的长度为3165bp,编码1055个氨基酸,3’-非编码区的长度为132bp, GeneBank登录号为JQ666007;(二)亚洲玉米螟OfOGA基因的重组表达、纯化及酶学性质表征OfOGA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 plysS中获得重组菌。经IPTG诱导得到了带有6个组氨酸标签的重组酶,并利用Ni-NTA Agarose亲和柱进行了纯化。OfOGA的理论分子量为118kDa,预测等电点pI为5.12;而在变性条件下,SDS-PAGE显示其分子量约为130kDa;以pNP-GlcNAc为底物时,重组OfOGA的酶催化最适pH为5.5,最适温度为55℃。(叁)亚洲玉米螟OfOGT基因的克隆与重组表达将已报导的昆虫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进行序列比对,根据比对结果,选取高度保守序列设计引物,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亚洲玉米螟五龄幼虫中获得OfOGT基因编码区,其长度为3177bp,编码1058个氨基酸。利用ProtParam软件预测OfOGT其分子量大小约为118kDa,等电点为6.31。将OfOGT基因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入大肠杆菌宿主BL21(DE3) plysS进行重组表达,通过SDS-PAGE得到大小约为118kDa的可溶蛋白。(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09-01)

张欢欢,张学尧,刘晓健,马恩波,张建珍[8](2012)在《飞蝗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飞蝗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glucosamine-6-phosphate-N-acetyltransferase,GNA)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为探讨飞蝗表皮几丁质的合成机制及研发新型绿色环保杀虫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飞蝗EST数据库中搜索GNA的cDNA序列,并与其它物种GNA序列进行同源比较;设计飞蝗GNA特异性表达引物,分析5龄第2天不同组织样品间的表达差异及5龄第1天至第7天表皮中GNA表达量的变化;构建pET-28a(+)蛋白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菌株中表达GNA重组蛋白,Ni柱亲和纯化重组蛋白并分析重组蛋白的酶学活性;通过RNA干扰研究GNA的生物学功能。【结果】飞蝗GNA与其它物种GNA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很高,结合底物GlcN6P的氨基酸残基完全一致,说明不同物种间GNA非常保守;飞蝗GNA组织特异性分析显示其在表皮、脂肪体及肌肉中表达量较高;飞蝗5龄表皮的发育变化表明,GNA在刚蜕皮后的表达量最高,之后逐步降低;飞蝗GNA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菌株中成功表达,经过Ni-NTA柱纯化得到单一目的条带,酶学特性研究表明飞蝗GNA重组蛋白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7—50℃,最适pH为8.0—9.5;测定了飞蝗重组GNA的Km值,当D-GlcN6P的浓度为200μmol.L-1时,Acetyl-CoA的Km=133.60μmol.L-1;当Acetyl-CoA的浓度为200μmol.L-1时,D-GlcN6P的Km=42.43μmol.L-1;飞蝗GNA的RNA干扰结果显示,GNA的表达能够被有效沉默,但蜕皮及发育未受影响。【结论】飞蝗GNA与其它物种的GNA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很高;用该序列原核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的活性;飞蝗GNA被干扰后未观察到对飞蝗蜕皮及发育产生影响,推测存在N-乙酰葡萄糖胺激酶(GlcNAc kinase)补救途径催化产生GNA的底物N-乙酰葡萄糖胺-6-磷酸(GlcNAc6P),用于几丁质的合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2年12期)

顾问,郭雪君,丁涛[9](2011)在《哮喘大鼠beta-1,3-N-乙酰葡萄糖氨基转移酶的表达和调节性T细胞》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Notch信号通路高度保守且广泛存在。编码β1,3-N-乙酰葡萄糖氨基转移酶的基因是Fringe,它的作用是糖基化修饰Notch受体的胞外部分。哺乳动物有叁种Fringe,Lunatic fringe(Lfng)、Radical Fringe(Rfng)和Manic Fringe(Mfng)。Fringe对Notch受体的糖基化修饰直接调节配体诱导的Notch信号通路,所以Fringe对Notch信号传导十分重要。调节性T细胞(Tregs)是区(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9-15)

顾问,郭雪君,丁涛[10](2011)在《哮喘大鼠β1,3-N-乙酰葡萄糖氨基转移酶的表达与Tregs》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大鼠肺CD4~+T细胞β1,3-N-乙酰葡萄糖氨基转移酶的表达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一些相关指标,探讨Fringe基因、Tregs与哮喘发病的关系。Notch信号通路高度保守广泛存在。编码β1,3-N-乙酰葡萄糖氨基转移酶的基因是Fringe,它的作用是糖基化修饰Notch受体的胞外部分。哺乳动物有叁种Fringe,Lunatic fringe(Lfng)、Radical Fringe(Rfng)和Manic Fringe(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1-09-15)

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β1,3-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3(β1,3-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3,B3GNT3)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在线TCGA数据库分析B3GNT3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NSCLC组织及22例正常肺组织中B3GNT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B3GNT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组织中B3GNT3基因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3GNT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种族、TNM分期均无明显关系(P>0.05)。B3GNT3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B3GNT3低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B3GNT3蛋白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其表达高低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论文参考文献

[1].罗兵,韩永笑,张淇鑫,郭浩,李红梅.水稻UDP-N-乙酰葡萄糖胺酰基转移酶基因(OsLpxA)RNA干扰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J].分子植物育种.2018

[2].李斌峰,向正凯,熊飞,王华斌,严宝国.β1,3-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研究.2018

[3].苏敏君,席晓薇,张佳荣,李双弟,孙云燕.N-乙酰葡萄糖胺-6-转磺酶(CHST2)和岩藻糖基转移酶7(FucT-VII)在输卵管上皮的表达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J].生殖与避孕.2016

[4].张桥.O-linkedβ-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对TET双加氧酶家族的不同调控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5].毕传林.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OGT)的活性位点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6].胡晓,巩新,唱韶红,何建勇,吴军.拟南芥甘露糖苷酶Ⅰ和人N-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Ⅰ的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制备[J].生物技术通讯.2012

[7].周罡.亚洲玉米螟乙酰葡萄糖胺水解酶(OfOGA)和转移酶(OfOGT)的基因克隆与重组表达[D].大连理工大学.2012

[8].张欢欢,张学尧,刘晓健,马恩波,张建珍.飞蝗葡萄糖胺-6-磷酸-N-乙酰转移酶的特性及生物学功能[J].中国农业科学.2012

[9].顾问,郭雪君,丁涛.哮喘大鼠beta-1,3-N-乙酰葡萄糖氨基转移酶的表达和调节性T细胞[C].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10].顾问,郭雪君,丁涛.哮喘大鼠β1,3-N-乙酰葡萄糖氨基转移酶的表达与Tregs[C].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1

标签:;  ;  ;  ;  

乙酰葡萄糖胺转移酶论文-罗兵,韩永笑,张淇鑫,郭浩,李红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