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资产倍率法论文-蔡曙晓

净资产倍率法论文-蔡曙晓

导读:本文包含了净资产倍率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上市公司经营,国有股减持,统计分析,如净

净资产倍率法论文文献综述

蔡曙晓[1](2002)在《用净资产倍率淘金B股》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开年以来,B股经历了补跌行情。有分析认为这是B股对A股面临国有股减持大环境下的市场反映。但基于短中期市场的B股相对投资价值问题,我们仍然可以以净资产倍率来帮助投资(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02-01-28)

宋剑峰[2](2000)在《净资产倍率、市盈率与公司的成长性——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借助于Edwards Bell Ohlson模型阐述了P/B与P/E的涵义。P/B是预期超额报酬的函数 ,P/E决定于预期超额报酬与当期超额报酬的相对大小。预期超额报酬与当期超额报酬的大小不同 ,P/B与P/E存在不同的组合。由于P/B只与预期的超额报酬有关 ,而与当期的超额报酬无关 ,所以与P/E相比 ,P/B是一个能更好预示公司未来成长性的指标。由于当期ROE只传递了部分与预测未来ROE有关的信息 ,所以财务分析师需要获取与预测未来ROE有关的进一步信息 ,以提高预测的精度。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数据基本上支持这些结论 ,这表明中国股市已经具有一定的使用会计数据和作出理性预期的能力 ,但和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 ,中国股市的上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期刊2000年08期)

陆宇峰[3](1999)在《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的投资决策有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迅猛发展的中国证券市场为国内的资本市场会计研究提供了良好素材,实证分析之风方兴未艾,成果不断涌现,本文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息有用性的进一步探讨。已有国内研究认为市场对会计信息有反应,但市场是怎样反应的?我国证券市场上的公开会计信息怎样体现它们的投资决策有用性?本文选择“帐面净资产”和“会计盈余”数据作为公开会计信息的代表,运用“费森—奥尔森估值模型”分析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的性质,并用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1994–98年股价数据和1993–97年年度报告会计数据检验这两个比率的投资决策有用性,以求较深入地回答上述问题。本文内容分为八节,安排如下:第一节“导言”,说明选题由来、研究目的和全文结构;第二节“文献综述”,介绍对理解本文有帮助的背景资料和与本文研究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文献;第叁节“研究模型”,从费森—奥尔森基本模型推导至本文需应用的理论公式;第四节“研究假设”,明确本文研究应检验的目标;第五节“研究方法”,简介本文运用的分组、构建零价格投资组合的规则;第六节“样本选择”,说明所用数据来源、选样原则、样本量,并进行描述性统计;第七节“研究结果”,展示数据处理结果,并进行比较、分析与解释;第八节“结论”,概括研究结论,并分析本研究的局限及可进行的后续研究;最后附“参考文献”。本文介绍了费森—奥尔森模型的产生背景和在资本市场研究中的作用,从模型推导出公司净资产倍率(P/B)、市盈率(P/E)与未来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ROE)及盈利增长率的关系,分别以1993及1994年为考察基年,用我国上市公司股价数据和年报中会计数据进行了检验,证明了假设一:“净资产倍率高预示着未来的净资产收益率高”,及假设二:“市盈率高预示着未来的赢利增长率高”,意味着市场对会计信息的反应方向是正确的,说明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已能对公开会计信息有基本的把握并运用于投资决策中。接着分析了不同净资产倍率、市盈率组合的公司未来会计指标特点,发现高市盈率类公司的未来赢利能力远比低市盈率类公司稳定,同时认为在我国,按市盈率指标对上市公司进行分类(本文来源于《上海财经大学》期刊1999-04-01)

净资产倍率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借助于Edwards Bell Ohlson模型阐述了P/B与P/E的涵义。P/B是预期超额报酬的函数 ,P/E决定于预期超额报酬与当期超额报酬的相对大小。预期超额报酬与当期超额报酬的大小不同 ,P/B与P/E存在不同的组合。由于P/B只与预期的超额报酬有关 ,而与当期的超额报酬无关 ,所以与P/E相比 ,P/B是一个能更好预示公司未来成长性的指标。由于当期ROE只传递了部分与预测未来ROE有关的信息 ,所以财务分析师需要获取与预测未来ROE有关的进一步信息 ,以提高预测的精度。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数据基本上支持这些结论 ,这表明中国股市已经具有一定的使用会计数据和作出理性预期的能力 ,但和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 ,中国股市的上述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净资产倍率法论文参考文献

[1].蔡曙晓.用净资产倍率淘金B股[N].中国证券报.2002

[2].宋剑峰.净资产倍率、市盈率与公司的成长性——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0

[3].陆宇峰.净资产倍率和市盈率的投资决策有用性[D].上海财经大学.1999

标签:;  ;  ;  ;  

净资产倍率法论文-蔡曙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