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极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短电弧加工,套料加工,电加工特性
电极头论文文献综述
柴辉[1](2019)在《短电弧套料加工电极头和电加工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机械方法在加工难加工材料时存在刀具切削温度升高,刀具磨损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刀具的使用寿命,深孔套料加工难度就更大。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加工方法。短电弧加工技术是一种非传统的加工方法,特别适合加工特硬、超强、高韧性等难加工材料。因而将短电弧加工技术运用到深孔套料中可以为难加工材料的深孔套料加工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针对所研究的课题查询了有关特种加工技术的资料,并结合电弧形成的理论对短电弧加工的机理进行分析和研究。主要对电极结构进行二维和叁维设计并对齿形电极进行限元热仿真分析,选择不同结构的电极在相同参数条件下对沉淀硬化型不锈钢(0Cr17Ni4Cu4Nb)进行短电弧套料加工试验,试验发现齿形电极的加工效果最好。利用齿形电极电极对钛合金TC4,镍基高温合金In625进行电加工参数和非电加工参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放电电压以及进给量的增大,放电间隙减小的时候,工件材料的去除率以及电极的损耗率会增加,在相同参数条件下,齿形石墨电极对钛合金TC4的去除率要高于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625。通过对短电弧加工后镍基高温合金In625,沉淀硬化型不锈钢(0Cr17Ni4Cu4Nb)的表层组织以及硬度进行检测与分析,确定出材料的基体组织基本稳定,热影响区域厚度较小,对后续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通过电弧法进行难加工材料的深孔套料加工具有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期刊2019-05-30)
吴敏,曹彪,杨凯,曾家铨,管景凯[2](2019)在《不同控制模式下漆包线电极头的烧损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试验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漆包线电极头在不同控制模式下电极烧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获取点焊过程电参数信息,结合电极头焊接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对过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焊接过程中,控制模式对电极头的寿命和烧损过程影响较大,电极头电阻变化与电极烧损过程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电阻曲线的拐点时间反映出电极头进入不同烧损阶段。电极头电阻值的改变会导致产热量的变化,使得不同控制模式电极头烧损速度差异较大。(本文来源于《焊接》期刊2019年03期)
朱燕青,王轶炜,岑铁,代宝贵[3](2016)在《基于轨迹的电焊电极头损坏程度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涉及汽车工业及设备制造领域,设计了一种检测电焊电极头损坏程度的装置。综合了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模组,针孔光电传感器,使得电极头检测精确度得到提高,并实现了数据的在线传递。(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6年02期)
康丽齐,于菲[4](2014)在《电阻点焊电极头形式对高强不锈钢焊点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不同电极头形式对SUS301L系列高强不锈钢焊点强度及表面凹痕深度的影响,采用直径、材质、强度均相同的3种不同形式的点焊电极头,用相同的点焊参数和点焊设备分别完成4组点焊试验,对其中3组进行拉伸试验,1组进行宏观金相试验,以分析焊件的拉伸强度、焊核直径和缩孔缺陷。试验结果表明,SR100 mm的电极头是城轨车辆生产中进行不锈钢点焊时可采用的最佳电极头形式。(本文来源于《工程机械》期刊2014年02期)
康丽齐,于菲[5](2013)在《电阻点焊电极头形式对高强不锈钢焊点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叁种点焊电极头进行了研究,电极头的直径、材质、强度均相同,电极头形式不同,两种球面电极,球面尺寸分别是R100mm和R50mm,一种平面电极,用相同的点焊参数和点焊设备,对不同形式的点焊电极头完成四组点焊试验,其中叁组进行拉伸试验,一组进行宏观金相试验,对拉伸强度、焊核直径、缩孔缺陷的分析,分析了不同的电极头形式对高强不锈钢焊点强度及表面凹痕深度的影响,试验出了生产SUS301L系列高强不锈钢材质车辆的电阻点焊的最佳的电极头形式。(本文来源于《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3-09-26)
徐祥建[6](2012)在《电阻点焊电极头磨损程度的监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阻点焊具有能量集中、变形小、生产效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等特点,使其成为轿车车身装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连接方法。在点焊过程中,电极发生磨损是不可避免的,当电极磨损程度不大时,对焊点质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当磨损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严重影响焊点的质量,甚至造成焊件被烧穿。电极磨损主要表现为电极端面形态的变化。而焊点压痕是电极头在工件表面上,由热、力、电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焊点压痕的形状特征可间接地反映电极头端面的状态。文中以评判电极头的磨损程度为目标,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Vector Machine, SVM),以焊点压痕的表面图像为信息源,对电极头磨损程度的预测开展了以下的研究工作:1)搭建了以激光位移传感器、专用测量装置、计算机等为核心的电极头磨损程度测量系统。探索了一种网格化的多点多次测量电极头端面状态的方法,其测得的高度值h可表示电极头端面的状况。通过对其与对应位置的新电极头端面高度值的比较,其结果表明了随着焊接个数的增加,电极头端面高度的变化越大,即表明了电极头磨损程度也越大。由于电极头端面高度的变化值Δh可以反映电极头磨损程度的状况,因而,提取了电极头端面平均高度变化值ΔH即平均球面下降量用于表征电极头的实际磨损程度。2)搭建了焊点图像采集装置,确保在同一条件下获取焊点压痕的表面图像。对采集的焊点图像进行灰度和直方图的分析,采用迭代法和OSTU法对焊点的表面数字图像进行分割,结果表明了采用迭代法分割可得到较满意的二值图像;基于焊点表面图像提取了能够反映电极头磨损程度的特征参量中心圆面积S0、与中心圆紧邻的一环面积S_1、电极头与工件的直接接触区面积S、中心圆面积S0与接触区面积S的面积变化率K1,其中S_0、S、K_1与电极头平均球面下降量ΔH相关性比较大,可以作为预测电极头磨损程度的特征参量。3)建立了以焊点压痕表面图像的特征参量(S_0、S、K_1)作为输入向量,以实际测定的电极头平均球面下降量ΔH作为目标向量的电极头磨损程度的SVM预测模型。所建模型的回归预测结果的相关系数达到0.9907,均方误差为0.0238,表明了采用焊点压痕特征参数可以监测电极头磨损导致的球面下降量,建立的SVM预测模型能够实现电极头磨损程度的评估。(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2-04-19)
徐欣,王波[7](2007)在《电火花成形机主轴电极头的流固耦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火花成形机主轴电极头在回退、直至完全离开工作液的过程中,会受到工作液对其表面产生的阻力作用。研究主轴电极头所受的液体阻力,为主轴支承件的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详实可靠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07年04期)
罗爱辉,张旭强,张延松,陈关龙[8](2007)在《电阻点焊电极头冷却对流换热数值模拟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阻点焊是在汽车车身装配过程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焊接工艺,点焊工艺过程的效率依赖于电极头的寿命,而电极头水冷效果的好坏与连续工况下电极头的寿命直接相关。围绕电阻点焊工艺过程中冷却水的冷却作用问题,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真实地模拟了电极头冷却腔内流体流动的情况,并对冷却水作用和电极头对流换热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电极头水冷效果,延长电极头寿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陈启旸,谢贵华,樊红[9](1999)在《右室心内膜起搏术中电极头定位特殊处理51例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永久性右室。O内膜起搏术中电极头的定位,传统上要求在右室心尖部[fi,但我们在19ffi~lop年的285例手术中,由于以下原因(①反复送管电极头仍不能达心尖部;②电极头在心尖部时腔内心电图及起搏阈值不理想心电极头至心尖部时反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④抢救病(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4期)
徐耀[10](1999)在《一种改型电极头的设计和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轻零件表面的焊点压痕坑,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设计了新型下电极头,有效地改善了零件表面状态(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与材料》期刊1999年04期)
电极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试验为基础,深入分析了漆包线电极头在不同控制模式下电极烧损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获取点焊过程电参数信息,结合电极头焊接过程中的物理现象,对过程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焊接过程中,控制模式对电极头的寿命和烧损过程影响较大,电极头电阻变化与电极烧损过程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电阻曲线的拐点时间反映出电极头进入不同烧损阶段。电极头电阻值的改变会导致产热量的变化,使得不同控制模式电极头烧损速度差异较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极头论文参考文献
[1].柴辉.短电弧套料加工电极头和电加工参数的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
[2].吴敏,曹彪,杨凯,曾家铨,管景凯.不同控制模式下漆包线电极头的烧损规律[J].焊接.2019
[3].朱燕青,王轶炜,岑铁,代宝贵.基于轨迹的电焊电极头损坏程度检测技术[J].时代农机.2016
[4].康丽齐,于菲.电阻点焊电极头形式对高强不锈钢焊点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J].工程机械.2014
[5].康丽齐,于菲.电阻点焊电极头形式对高强不锈钢焊点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C].第八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3
[6].徐祥建.电阻点焊电极头磨损程度的监测[D].兰州理工大学.2012
[7].徐欣,王波.电火花成形机主轴电极头的流固耦合分析[J].电加工与模具.2007
[8].罗爱辉,张旭强,张延松,陈关龙.电阻点焊电极头冷却对流换热数值模拟与分析[J].焊接学报.2007
[9].陈启旸,谢贵华,樊红.右室心内膜起搏术中电极头定位特殊处理51例效果分析[J].遵义医学院学报.1999
[10].徐耀.一种改型电极头的设计和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