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渣叶论文-谢彩玲,林静曼,赵斌,刘敬

布渣叶论文-谢彩玲,林静曼,赵斌,刘敬

导读:本文包含了布渣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布渣叶,ICP-MS,无机元素,含量测定

布渣叶论文文献综述

谢彩玲,林静曼,赵斌,刘敬[1](2019)在《ICP-MS测定布渣叶无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布渣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10批布渣叶样品中28个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评价。结果:主成分分析提取了6个主因子,得出布渣叶的特征元素为56Fe、57Fe、Ti、Be、Ba、Ga;聚类分析将10批布渣叶样品聚为3大类,无机元素在不同布渣叶样品中存在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布渣叶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是分析布渣叶中无机元素含量的有效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15期)

张初梅,何卓儒,林爽,潘天玲,袁旭江[2](2019)在《布渣叶糖基转移酶MpUGT1基因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UGT催化的糖基转移反应对合成黄酮苷类至关重要。为探究影响布渣叶黄酮苷生物合成的糖基转移酶,本研究参考布渣叶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对布渣叶中的UDP-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yltransferase, UGT)基因MpUGT1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并通过在线服务器分析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MpUGT1基因在布渣叶的芽、叶、枝、果、花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得到的布渣叶MpUGT1基因,其cDNA全长为1 397 bp,ORF 1 377 bp,编码458个氨基酸,GenBank登陆号为KY652922。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质分子式为C2324H3643N603O671S18,相对分子质量为51 kD,理论等电点(PI)为5.99,不稳定系数为43.81,亲水性系数为-0.105。该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域,含有UDP-葡萄糖醛酸/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家族保守结构域,不含信号肽,定位于叶绿体。RT-qPCR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pUGT1在芽、叶、枝、果、花中均有表达,且叶的表达量最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Mp UGT1与同科植物黄麻、长蒴黄麻等同源UGT的相似度最高,均达到了约80%;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布渣叶黄酮苷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期刊2019年05期)

陈雪婷,徐文杰,李智勇[3](2018)在《酶解法辅助提取布渣叶总黄酮的工艺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酶解法辅助提取布渣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方法:以总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法,分别考察酶种类、酶用量、p H值、酶解时间及乙醇浓度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纤维素酶∶果胶酶=1∶1)用量1%,乙醇浓度60%,酶解1h,总黄酮提取率为20. 90%,较未经酶解法提高了4. 85%。结论:优选的工艺简单高效,为布渣叶总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湖南中医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岳春华,张初梅,林爽,黄奕辉,李坤平[4](2018)在《布渣叶查耳酮合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克隆布渣叶查耳酮合酶基因(Mp CHS)全长c DNA,并对其在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片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方法以布渣叶叶片总RNA逆转录合成c DNA为模板,根据其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引物序列,PCR扩增Mp CHS基因全长c DNA,经质粒连接、转化、扩培,挑选阳性克隆测序、分析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对Mp CHS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得到Mp CHS基因全长c DNA(Gen Bank:KY472608)。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开放阅读框为1 176 bp,编码含391个氨基酸的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2 700,理论等电点6.11,具有CHS家族蛋白3个保守的功能活性位点(165 C、304 H和337 N)和特征多肽标签序列RLMMYQQGCFAGGTVLR和GVLFGFGPGL。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Mp CHS与可可、陆地棉等木本植物的亲缘关系比较近。RT-q PCR结果表明,Mp CHS基因在不同部位均有表达,在叶片中的表达量随着生长过程逐步降低。结论首次克隆得到Mp CHS基因,并分析了Mp CHS基因在布渣叶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片中的表达模式,为Mp CHS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解析布渣叶黄酮类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17期)

邓仙梅,李汉成,甘柯林,赵斌[5](2018)在《MIR指纹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鉴别布渣叶及其不同极性部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快速鉴别布渣叶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分析方法。方法:利用MIR采集布渣叶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对其红外光谱图进行结构特征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鉴别研究。结果:布渣叶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的红外光谱图很相似,但采用MIR指纹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仍可快速地区分出布渣叶及其不同极性部位。结论:红外指纹图谱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可快速、客观、准确地鉴别出布渣叶及其不同极性部位。(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8年16期)

林启凰,张娜,余亚选,陈仲巍,纪美茹[6](2018)在《布渣叶多酚的提取工艺初探及其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醇为浸提溶剂,以多酚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布渣叶多酚,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探讨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及料液比对布渣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利用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抗氧化检测模型和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别评价了最优提取工艺下布渣叶多酚的抗氧化与抗炎活性。结果表明,布渣叶多酚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80℃、乙醇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60min,在此条件下,布渣叶多酚提取率达到(75.4±0.56)mg·g~(-1)。提取得到的布渣叶多酚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是一种极具保健价值的天然提取物。(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何卓儒[7](2018)在《布渣叶ACGs对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渣叶(Microcos paniculata)是药食两用植物,可用作传统中药复方和中草药凉茶的主要原料之一。在报道的布渣叶所含化学成分中,黄酮类成分是布渣叶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其中,布渣叶的芹菜素碳苷(apigenin C-glycosides,ACGs)种类较多且含量较大,可作为布渣叶的活性部位加以研究。目前,尚未有相关报道对布渣叶ACGs进行定量分析及药效机制研究。本研究旨在将布渣叶ACGs进行提取分离及定性定量分析,以布渣叶ACGs作为活性部位,探究其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干预作用,继而运用代谢组学手段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具体实验内容及结果如下:(1)对布渣叶ACGs部位采用柱层析结合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布渣叶ACGs进行定性分析,与对照品的色谱及质谱数据进行比较,一共鉴定了7种芹菜素碳苷:维采宁-2、异夏佛塔苷、夏佛塔苷、维采宁-1、牡荆苷、异牡荆苷以及异佛莱心苷。利用HPLC对布渣叶ACGs的7种芹菜素碳苷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布渣叶ACGs所含的7种芹菜素碳苷约占ACGs的60.83%,为ACGs的主要成分。(2)采用小鼠热板法模型、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扭体模型等经典模型快速便捷地对布渣叶ACGs的镇痛抗炎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布渣叶ACGs不能延长小鼠的热阈值,不具有中枢性镇痛的药效,但能够显着性地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以及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表明布渣叶ACGs(10-40 mg/kg)具有显着的外周镇痛及抗急性非特异性炎症的效果。(3)建立LPS诱导的小鼠ALI模型,通过肺组织形态学观察,测定预示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及肺部炎症的常见指标,如肺干湿重比、中性粒细胞数量、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等,结果表明布渣叶ACGs能够显着地抑制LPS引起的小鼠肺微血管通透性的增加以及肺部炎症反应,对LPS诱导的小鼠ALI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此外,不同剂量的布渣叶ACGs干预LPS诱导的小鼠ALI的药效强度有所不同,大体上呈现出一定的药物剂量依赖性。(4)在药效学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对照组、LPS组及布渣叶ACGs(40 mg/kg)小鼠的血清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根据多元统计分析的结果,综合筛选得到了LPS组和ACGs小鼠血清之间的30个差异代谢物,并将其导入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数据库进行分子网络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布渣叶ACGs(40 mg/kg)对LPS诱导小鼠ALI的干预作用可能与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s)信号转导通路及线粒体凋亡通路有关。(5)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对照组、LPS组及布渣叶ACGs(40 mg/kg)小鼠肺脏中MAPKs信号转导通路以及线粒体凋亡通路上的关键性蛋白分子,结果表明布渣叶ACGs(40 mg/kg)能够显着性地抑制LPS激活的TLR4受体以及ERK和JNK分子的磷酸化,表明布渣叶ACGs(40 mg/kg)能够通过抑制TLR4-MAPKs信号转导通路,缓解了LPS引起的肺部炎症反应,从而干预了LPS诱导的小鼠ALI。另一方面,布渣叶ACGs(40 mg/kg)能够显着性降低Bax以及cl-caspase-3的含量,同时升高Bcl-2的含量,表明布渣叶ACGs(40 mg/kg)能够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通路,减少了LPS引起的肺细胞凋亡,从而干预了LPS诱导的小鼠ALI。综上所述,本研究对布渣叶ACGs中60.83%的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在建立LPS诱导的小鼠ALI模型的基础上,探讨并验证了布渣叶ACGs对LPS诱导的小鼠ALI的干预作用及其核心抗炎机制,不仅为ALI的治疗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也为布渣叶ACGs的医药应用及开发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8-03-30)

刘敬,邓仙梅,赵斌,林仕燕[8](2018)在《MIR指纹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鉴别布渣叶和鸡蛋花》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一种准确鉴别鸡蛋花和布渣叶红外光谱图的方法。[方法]利用MIR分别采集鸡蛋花和布渣叶样品的红外指纹光谱图,选取指纹区信息作为观测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鉴别。[结果]MIR指纹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可根据MIR光谱信息明显地将鸡蛋花和布渣叶鉴别出来。[结论]MIR指纹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客观、准确、快速,可应用于鉴别归属不同药材的红外光谱图。(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6期)

陈秋谷,孙冬梅,江洁怡,毕晓黎,李养学[9](2018)在《布渣叶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和5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布渣叶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布渣叶中阿魏酸、牡荆苷、异牡荆苷、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和水仙苷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Kinetex~XB-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5%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2 nm;柱温为30℃;流速为0.8 m L/min。结果:建立了分离度和重现性较好的布渣叶HPLC指纹色谱图,相似度均在0.900以上;标定37个共有色谱峰;5种指标成分中阿魏酸在2.048~20.480μg/m L、牡荆苷在4.494~44.940μg/m L、异牡荆苷在16.020~80.100μg/m L、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在12.816~89.712μg/m L、水仙苷在117.800~265.0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2%、98.76%、96.94%、97.47%、99.53%。14批布渣叶样品中阿魏酸含量为0.178~0.250 mg/g、牡荆苷含量为0.173~0.617 mg/g、异牡荆苷含量为0.446~1.247 mg/g、山柰酚-3-O-β-D-芸香糖苷含量为0.967~2.727 mg/g、水仙苷含量为2.803~5.872 mg/g。结论:所建立的布渣叶HPLC指纹图谱和5种指标成分定量测定分析方法简单、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以有效地综合评价布渣叶的质量。(本文来源于《中药材》期刊2018年02期)

李坤平,林爽,张初梅,潘天玲,袁旭江[10](2018)在《布渣叶黄烷酮-2-羟化酶基因cDNA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从布渣叶中克隆黄酮碳苷合成途径关键酶黄烷酮-2-羟化酶(flavanone 2-hydroxylase,F2H)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方法根据布渣叶转录组数据中注释为F2H的Unigene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法扩增Mp F2H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基于在线工具对c 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依据F2H序列,设计特异引物,采用RT-q PCR方法对其在芽、叶、枝、花、果等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Mp F2H基因ORF全长为1 557 bp(Genbank登录号KY652921),编码51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54 500,理论等电点5.49,含有信号肽,不含跨膜域,可能定位于叶绿体。同时,Mp F2H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叶中表达量最高,在枝和花中表达量最低。结论 Mp F2H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差异较大。克隆了Mp F2H基因c DNA,构建了其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Mp F2H,为Mp F2H基因的原核表达和功能验证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草药》期刊2018年01期)

布渣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UGT催化的糖基转移反应对合成黄酮苷类至关重要。为探究影响布渣叶黄酮苷生物合成的糖基转移酶,本研究参考布渣叶转录组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法对布渣叶中的UDP-葡萄糖基转移酶(UDP-glucosyltransferase, UGT)基因MpUGT1的编码区进行克隆,并通过在线服务器分析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学特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MpUGT1基因在布渣叶的芽、叶、枝、果、花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本研究克隆得到的布渣叶MpUGT1基因,其cDNA全长为1 397 bp,ORF 1 377 bp,编码458个氨基酸,GenBank登陆号为KY652922。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质分子式为C2324H3643N603O671S18,相对分子质量为51 kD,理论等电点(PI)为5.99,不稳定系数为43.81,亲水性系数为-0.105。该蛋白没有跨膜结构域,含有UDP-葡萄糖醛酸/UDP-葡萄糖基转移酶家族保守结构域,不含信号肽,定位于叶绿体。RT-qPCR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MpUGT1在芽、叶、枝、果、花中均有表达,且叶的表达量最高。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Mp UGT1与同科植物黄麻、长蒴黄麻等同源UGT的相似度最高,均达到了约80%;上述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布渣叶黄酮苷生物合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渣叶论文参考文献

[1].谢彩玲,林静曼,赵斌,刘敬.ICP-MS测定布渣叶无机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9

[2].张初梅,何卓儒,林爽,潘天玲,袁旭江.布渣叶糖基转移酶MpUGT1基因cDNA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

[3].陈雪婷,徐文杰,李智勇.酶解法辅助提取布渣叶总黄酮的工艺优选[J].湖南中医杂志.2018

[4].岳春华,张初梅,林爽,黄奕辉,李坤平.布渣叶查耳酮合酶基因全长cDNA克隆及其表达模式分析[J].中草药.2018

[5].邓仙梅,李汉成,甘柯林,赵斌.MIR指纹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鉴别布渣叶及其不同极性部位[J].中医药导报.2018

[6].林启凰,张娜,余亚选,陈仲巍,纪美茹.布渣叶多酚的提取工艺初探及其活性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8

[7].何卓儒.布渣叶ACGs对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8

[8].刘敬,邓仙梅,赵斌,林仕燕.MIR指纹结合主成分分析法鉴别布渣叶和鸡蛋花[J].安徽农业科学.2018

[9].陈秋谷,孙冬梅,江洁怡,毕晓黎,李养学.布渣叶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和5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J].中药材.2018

[10].李坤平,林爽,张初梅,潘天玲,袁旭江.布渣叶黄烷酮-2-羟化酶基因cDNA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J].中草药.2018

标签:;  ;  ;  ;  

布渣叶论文-谢彩玲,林静曼,赵斌,刘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