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导管论文-赵凯,杨军,颜克华

双腔导管论文-赵凯,杨军,颜克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腔导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肺通气,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封堵器,血流动力学

双腔导管论文文献综述

赵凯,杨军,颜克华[1](2019)在《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椎相关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椎相关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4例胸椎相关手术患者,随机抽取32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支气管封堵器,其余32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对比两组的通气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O_2、PaCO_2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前,两组的MAP、HR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观察组的MAP、HR值分别为(157.3±21.3)mmHg、(96.8±16.3)次/min,对照组分别为(147.2±19.3)mmHg、(88.3±8.1)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萎陷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通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支气管封堵器进行单肺通气临床效果显着,无明显的不良反应,血流动力学稳定,有较为广泛的使用范围,对咽喉的损伤较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当代医学》期刊2019年31期)

刘雨田[2](2019)在《两种导管(Univent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Univent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定需接受单肺通气的全麻患者86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按照导管使用差异进行分组,分对照组(43例,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研究组(43例,应用Univent管),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操作时间、气道压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较对照组短,气道压力较对照组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3.96%)(P<0.05)。结论:在全麻单肺通气操作中,不同导管选择会影响患者插管操作情况和安全性,其中Univent管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更便于操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本文来源于《中外女性健康研究》期刊2019年21期)

吕淑宁,谢瑾棣,应鑫涛[3](2019)在《临床护理减少双腔导管置管血液净化患者不良反应作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减少双腔导管置管血液净化患者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进行双腔导管置管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对常规组,所有患者随机均分纳入两组中,研究组患者在置管期间采取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仅实施普通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的不良反应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研究组患者置管期间采取护理干预之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显着低于仅实行普通护理模式的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净化患者在留置双腔静脉导管期间应用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提高患者实施置管治疗期间的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0期)

吴乳琴[4](2019)在《双腔深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积液引流的常见问题与护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引流应用于双腔深静脉导管常见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引流患者88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资料,分析双腔深静脉导管应用常见问题。结果 88例患者中,有27例引流中出现导管堵塞、渗漏、脱落及感染等问题,发生率为30. 68%。结论胸腔积液应用双腔深静脉导管引流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较多,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制定个体化的护理对策,可减少引流过程中不良反应,促进疾病的快速康复。(本文来源于《护理实践与研究》期刊2019年19期)

张书娟,管文娟,杨东[5](2019)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集束化管理应用于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系统化研究。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200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患者行基础性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发生几率、非计划性拔管几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经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护理满意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管理能降低中心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改进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40期)

弓胜凯,艾英,应亮,方建超[6](2019)在《可视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可视支气管堵塞器(EBB)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VDLT)插管在胸科手术中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效果及对气道炎症应激反应的比较。方法选择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VDLT插管和EBB插管。比较两组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导管移位率,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前(T0)、插管即刻(气管导管主套囊过声门的时间)(T_1)、插管定位成功即刻(T_2)和插管定位成功后5 min(T3)时引起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和插管前后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应激水平的变化,并进行对比,以及比较单肺通气后两组不同时间点肺萎陷的程度。结果 EBB组插管时间比VDLT组短,在T1和T2时刻,两组的HR和MA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T3时刻,两组患者炎症应激水平(NE、Cor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DLT组定位时间快于EBB组;两组导管移位率、纤维支气管镜(FOB)使用率、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肺萎陷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BB插管时间快、定位准确、插管刺激小,术中持续气道可视化管理方便,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内镜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王明亚,许挺,李民[7](2019)在《可视化技术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腔气管导管(double lumen tubes,DLT)可快速可靠地实现肺隔离,减少肺损伤,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1]。但DLT直径较大,容易遮挡操作者视线,且其前端容易弯曲,在插管过程中相比于单腔气管导管更易对患者的口咽造成损伤[2],使DLT插管成为一项偏难的技术[3]。临床上最常用的普(本文来源于《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王本奇,赵振儒,王馨,胡杰,彭印明[8](2019)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诊治的拟行全身麻醉单肺通气下行胸科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插管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插管前后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结果两组的单肺通气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插管尝试次数少于对照组(P <0.05)。两组插管后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 <0.05)。两组插管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β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P <0.05),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小(P <0.05)。观察组术后24 h声嘶及术后24 h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临床效果好,且对应激反应的刺激较弱。(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王敏[9](2019)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6例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病例,病例的选取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1.30%,对照组(65.22%),研究组患者的导管应用时间为(24.31±6.23)d,对照组患者的导管应用时间为(36.52±5.34)d,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存在显着统计学意义。结论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本文来源于《智慧健康》期刊2019年20期)

刘丽[10](2019)在《临床护理路径在临时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临时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6月-2016年6月临时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导管使用时间为(34.8±9.6)天,对照组为(26.4±8.5)天,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护理满意度为91.3%,对照组分别为21.7%和73.9%,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时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运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干预效果确切、可靠,值得大力推广及实施。(本文来源于《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双腔导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Univent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定需接受单肺通气的全麻患者86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按照导管使用差异进行分组,分对照组(43例,应用双腔支气管导管)、研究组(43例,应用Univent管),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操作时间、气道压力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插管时间、声门暴露时间较对照组短,气道压力较对照组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3.96%)(P<0.05)。结论:在全麻单肺通气操作中,不同导管选择会影响患者插管操作情况和安全性,其中Univent管较双腔支气管导管更便于操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腔导管论文参考文献

[1].赵凯,杨军,颜克华.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椎相关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J].当代医学.2019

[2].刘雨田.两种导管(Univent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单肺通气的临床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吕淑宁,谢瑾棣,应鑫涛.临床护理减少双腔导管置管血液净化患者不良反应作用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4].吴乳琴.双腔深静脉导管应用于胸腔积液引流的常见问题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

[5].张书娟,管文娟,杨东.集束化护理管理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

[6].弓胜凯,艾英,应亮,方建超.可视支气管堵塞器插管和可视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9

[7].王明亚,许挺,李民.可视化技术在双腔气管导管插管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9

[8].王本奇,赵振儒,王馨,胡杰,彭印明.胸部CT指导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对患者应激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

[9].王敏.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应用效果分析[J].智慧健康.2019

[10].刘丽.临床护理路径在临时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9

标签:;  ;  ;  ;  

双腔导管论文-赵凯,杨军,颜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