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体飞行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变体飞行器,纵向模型,增强学习,飞行控制
变体飞行器论文文献综述
闫斌斌,李勇,戴沛,邢慕增[1](2019)在《基于增强学习的变体飞行器自适应变体策略与飞行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体飞行器能根据飞行环境和飞行任务的需要,相应地改变外形,从而始终保持最优的飞行状态,以满足在大飞行包线下执行多种任务的要求。以具有多种翼型的Firebee无人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DATCOM计算气动数据,并展开气动分析。之后,基于增强学习理论,提出一种新型的变体飞行器翼型自适应控制方法。该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变体飞行器在多任务状态下保持最优性能的需要,并且设计的高度子系统的叁回路法向过载控制器和速度子系统的滑模控制器可以确保飞行器在变体过程中保持稳定,并且跟踪误差较小。(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雄雄,宋言明,孟凡勇,孙广开,祝连庆[2](2019)在《变体飞行器柔性复合蒙皮植入式光纤形状传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体飞行器变形机翼气动外形监测需求,提出一种植入式柔性复合蒙皮形状光纤传感方法。通过将光纤光栅传感器植入硅胶薄层,并与聚氯乙烯薄片组成复合蒙皮。建立柔性蒙皮形状传感系统,采用光纤传感解调系统,实验测得不同翼型下柔性蒙皮中光纤光栅反射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计算出柔性蒙皮弯曲曲率,并重建出柔性蒙皮变形叁维形状;采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完成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复合蒙皮变形光纤传感测量与数字摄影测试误差小于4.62%,光纤传感灵敏度达到245.5 pm/m-1。验证了植入式光纤传感方法的有效性,为变体飞行器变形机翼气动外形监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李宇阳[3](2019)在《面向变体飞行器应用的双压电迭堆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材料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输出力大等优点,在变体飞行器、分布式机载液压系统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及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面向变体飞行器驱动装置轻质、紧凑的应用需求,在调研国内外关于变体作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研制了双压电迭堆复合驱动的电静液作动器,对其进行理论建模分析与实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变体飞行器的数字样机,对该作动器应用于变体飞行器驱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与验证。首先,根据压电迭堆的输出特性及嵌套结构的原理设计了轻质、紧凑型双压电迭堆复合驱动电-机执行器,并在国内外智能材料驱动泵配流阀研究基础上,提出无阀型配流双压电迭堆驱动泵及其电静液作动器设计方案。考虑到便于开展无阀配流特性的全面研究,其无阀锥形管尺寸可随研究需求改变;其次,双压电迭堆复合驱动电-机执行器作为作动器的动力元件,其电-机转换输出性能直接决定作动器流量的大小与精度,因此对其滞环及输出特性进行仿真与实验研究。基于非对称Maxwell模型及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电-机转换的率相关迟滞模型,仿真模型可较准确的描述执行器输出位移;对执行器的输出性能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迭堆轴向尺寸最大为20mm时,输入电压峰-峰值140V时输出位移超过40μm,且在600Hz时位移仅衰减7.1%,高频输出性能好;再次,对无阀电静液作动器的机-液转换过程进行理论建模与仿真分析,通过数值对比分析得出,锥形管处的局部液阻对作动器的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峰-峰值120V、蓄能器偏压0.6MPa时,作动器的最大峰值流量为0.386L/min,峰值频率为400Hz,但无阀作动器的带载能力相对较弱,应用于变体飞行器驱动有一定的难度;鉴于以上研究,为进一步提升作动器带载能力,研制了双压电迭堆驱动的被动阀作动器物理样机,实验测得其峰值流量为1.08L/min,峰值频率为400Hz,带载能力超过12Kg,理论上可作为变体飞行器的驱动;最后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各变体飞行器的变体方式,并结合本文作动器的性能特点,拟选定可变展弦比机翼为变体方案。以被动阀作动器作为驱动源搭建机翼数字样机,并在仿真中从铰链阻尼、变形速度和承载叁个方面,论证被动阀作动器驱动可变展弦比机翼变形的可行性。由仿真结果可知,在一定的边界条件下被动阀作动器可为飞行器变形提供足够的动力与变形范围。论文的主要创新工作:基于渐缩与渐扩管双向液阻差异性原理,提出一种无阀片单向配流结构;基于圆筒压电迭堆嵌套复合驱动位移扩大原理,提出一种双压电迭堆复合驱动电-机执行器,进一步将两者结合构建出双压电无阀电静液作动器,研究了作动器的流量特性,具有体积小、无配流阀运动部件等特点。(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9-03-01)
梁小辉,王青,董朝阳[4](2019)在《基于切换系统的变体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体飞行器变形过程的控制问题,将切换系统理论与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理论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切换系统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变体飞行器纵向短周期线性切换模型,描述了飞行器的整个变形过程;然后,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律,抑制了各类干扰和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实现了切换系统对参考模型的良好跟踪;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依赖驻留时间(MDDT)的切换控制律,保证了变体飞行器在变形切换过程中的稳定性,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证明了本文方法最终一致有界。仿真验证表明,在存在外部干扰和各类不确定性的情况下,本文方法能保证飞行器在变形过程中精确跟踪参考模型,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储培,倪昆,程林,张庆振[5](2018)在《基于反步滑模的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鲁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在气动构型变化过程中的姿态稳定控制问题,提出一种将反步法和滑模控制相结合的鲁棒姿态控制方法。首先采用凯恩方法建立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姿态运动方程,基于反步法设计思想选取Lyapunov函数,回馈递推设计滑模控制律,保证标称状态下的渐进稳定。考虑到模型误差和外界干扰影响,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对系统总扰动进行动态观测并在控制器中实时补偿。最后进行仿真验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相比传统极点配置方法具有更好的姿态跟踪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8期)
路遥,董朝阳,王青,刘扬[6](2018)在《存在整数约束的分布式驱动变体飞行器控制分配》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类含有整数控制约束的分布式驱动变体飞行器在线控制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的求解策略.首先,考虑到指令分配误差以及作动器的损耗,将飞行器在线作动器控制分配问题表示为一类整数规划问题.然后,设计改进的布谷鸟搜索算法求解作动器的控制指令,采用Tent混沌映射初始化种群、自适应的步长控制量等措施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最后,将提出的控制分配方法应用于一类新型操纵面飞行器,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理论与应用》期刊2018年08期)
刘正华,温暖,祝令谱[7](2018)在《变体飞行器有限时间收敛LPV鲁棒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类翼展可变的飞行器模型为对象,研究了一种针对参数不确定的线性变参数(linear parameter varying,LPV)系统的滑模变结构鲁棒控制问题。首先,通过Jacobian线性化和模型张量积转化将变体过程中的非线性模型最终简化为多胞体LPV系统。然后将鲁棒滑模控制技术拓展到此LPV模型中,给出了以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为形式的降阶滑动模态的存在性及鲁棒稳定性定理,以此为基础所设计的参数依赖的趋近律控制器能够使具有不匹配不确定性的LPV系统在有限时间内收敛至滑模切换面。仿真结果表明,上述滑模控制器在模型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能够保证变体过程的全局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夏川,董朝阳,程昊宇,王青,王昭磊[8](2018)在《变体飞行器有限时间切换H_∞跟踪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体飞行器变形过程中的跟踪控制问题,基于切换线性变参数控制理论建立了变体飞行器模型。为了抑制变形过程中控制器切换和不确定性的影响,保证闭环系统有限时间有界同时满足指定的H_∞性能指标,基于模态依赖平均驻留时间方法和多Lyapunov函数方法,提出一种切换有限时间H_∞跟踪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并分析了系统的有限时间鲁棒稳定性,通过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得到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使飞行器系统准确跟踪指令,且对于控制器切换和不确定性具有鲁棒性,降低了控制器设计的保守性。(本文来源于《兵工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袁亮[9](2018)在《变体飞行器栖落机动轨迹优化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器栖落机动是受自然界中鸟类栖落过程的启发,通过迅速拉大飞行器攻角,利用大迎角姿态产生高阻力,从而实现快速减速并精准着陆的飞行过程。在飞行器进入栖落机动末段时,飞行器处于低速、大迎角的运动状态,传统舵面气动效率极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姿态操纵。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飞行器中加入变体结构进行辅助操纵的解决方案。本文以一种可改变主翼位置的变体无人机为对象,对该变体无人机栖落机动的纵向运动进行了建模、轨迹优化与控制研究。首先,进行室内飞行实验,通过运动捕捉系统测量获得飞行数据。依据实验数据,结合平板气动理论建立了变体无人机的气动模型,并在该气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变体无人机的纵向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广义伪谱优化软件(GPOPS)对所建立的变体无人机模型进行栖落过程轨迹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固定翼无人机相比,变体部件能够显着提高无人机的姿态操纵效率,从而改善无人机栖落机动性能。随后,以得到的最优轨迹为参考轨迹,设计了时变最优控制器来进行飞行器的轨迹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飞行器在偏离初始位置较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跟踪轨迹。变体结构也改善了飞行器的姿态操纵能力。最后,构建了变体无人机栖落机动飞行实验平台,并进行了栖落机动飞行实验。研制了一种可改变主翼位置的变体无人机,设计了栖落机动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架构,并进行了栖落机动飞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栖落机动闭环控制较开环控制落点精度更高,同时变体部件能够有效进行飞行器的姿态调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8-03-01)
温暖,刘正华,祝令谱,孙扬[10](2017)在《深度强化学习在变体飞行器自主外形优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策略,研究了一类变体飞行器外形自主优化问题。以一种抽象化的变体飞行器为对象,给出其外形变化公式与最优外形函数等。结合深度学习与确定性策略梯度强化学习,设计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DPG)学习步骤,使飞行器经过训练学习后具有较高的自主性和环境适应性,提高其在战场上的生存、应变和攻击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训练过程收敛较快,训练好的深度网络参数可以使飞行器在整个飞行任务过程中达到最优气动外形。(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变体飞行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变体飞行器变形机翼气动外形监测需求,提出一种植入式柔性复合蒙皮形状光纤传感方法。通过将光纤光栅传感器植入硅胶薄层,并与聚氯乙烯薄片组成复合蒙皮。建立柔性蒙皮形状传感系统,采用光纤传感解调系统,实验测得不同翼型下柔性蒙皮中光纤光栅反射谱特征及其变化规律;计算出柔性蒙皮弯曲曲率,并重建出柔性蒙皮变形叁维形状;采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完成对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复合蒙皮变形光纤传感测量与数字摄影测试误差小于4.62%,光纤传感灵敏度达到245.5 pm/m-1。验证了植入式光纤传感方法的有效性,为变体飞行器变形机翼气动外形监测提供了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体飞行器论文参考文献
[1].闫斌斌,李勇,戴沛,邢慕增.基于增强学习的变体飞行器自适应变体策略与飞行控制方法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9
[2].张雄雄,宋言明,孟凡勇,孙广开,祝连庆.变体飞行器柔性复合蒙皮植入式光纤形状传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3].李宇阳.面向变体飞行器应用的双压电迭堆驱动电静液作动器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
[4].梁小辉,王青,董朝阳.基于切换系统的变体飞行器鲁棒自适应控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9
[5].储培,倪昆,程林,张庆振.基于反步滑模的高超声速变体飞行器鲁棒控制[J].计算机仿真.2018
[6].路遥,董朝阳,王青,刘扬.存在整数约束的分布式驱动变体飞行器控制分配[J].控制理论与应用.2018
[7].刘正华,温暖,祝令谱.变体飞行器有限时间收敛LPV鲁棒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8
[8].夏川,董朝阳,程昊宇,王青,王昭磊.变体飞行器有限时间切换H_∞跟踪控制[J].兵工学报.2018
[9].袁亮.变体飞行器栖落机动轨迹优化与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
[10].温暖,刘正华,祝令谱,孙扬.深度强化学习在变体飞行器自主外形优化中的应用[J].宇航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