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热制冷性能论文-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

集热制冷性能论文-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集热制冷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太阳能,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制冷系统,氨水工质

集热制冷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1](2019)在《太阳能集热器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增强制冷系统的季节适应性,提出一种中温太阳能驱动的氨水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抛物面槽式太阳能集热器(parabolic trough solar collector, PTSC)驱动的氨水单效吸收式制冷系统为对象,根据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平衡方程,在工程求解器(engineering equation solver, EES)下,分别建立太阳能集热器模型和制冷系统模型,并对系统的关键参数进行计算。从制冷量、精馏热和系统能效比(COP)叁方面分析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蒸发器出口温度和精馏器出口质量分数对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冷量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降低;精馏热及COP随系统低压的升高而增加;蒸发器的出口温度升高时,制冷量和COP均有增加;当精馏器出口氨的质量分数为0.977~0.999,COP在氨水质量分数为0.992时出现最大值。研究结果为太阳能驱动单级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周强强,李鹏程,高才[2](2019)在《辐照强度对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复合系统热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一种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solar heating-radiative cooling,SHRC)复合系统,结合典型气象年数据,研究了太阳辐照强度变化对系统热效率η和总热损失系数U_L的影响规律;建立了SHRC复合系统的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辐照强度下的系统热效率,与实验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3.97%;在此基础上对6个不同典型气候类型代表城市的全年太阳能集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得热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堪培拉(4 048.73 MJ/m~2)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纽约(2 791.34 MJ/m~2)。研究结果有利于综合评估和比较不同气候类型地区全年SHRC复合系统热性能,进一步对系统性能较差的季节或地区提出了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7期)

郭超[3](2017)在《基站显热制冷空调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焓差实验研究了应用于通信基站的显热制冷空调的性能随制冷剂充注量和膨胀阀开度的变化规律,并应用卡尔波斯判别法判定空调表冷器的运行工况。充注量从1 000 g逐次增加300 g至2 500 g,膨胀阀开度变化6次,结果表明,空调在稳态运行时的制冷量和COP随充注量和膨胀阀开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存在制冷性能最佳的充注量和膨胀阀开度组合值,表冷器始终处于干工况运行。(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交流大会文集》期刊2017-10-18)

陈银龙[4](2017)在《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对喷射制冷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清洁能源的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太阳能与住宅建筑的结合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的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可以利用低品位热源等优点,其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对太阳辐射强度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周期波动性势必引起集热系统集热特性的变化,进而影响喷射制冷系统的性能。为了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本课题采用热力计算和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了太阳能热源与喷射制冷系统性能的耦合关联研究,主要工作如下:首先,基于热力学基础,推导出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各部件(火用)损失的计算公式,通过对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中各部件的(火用)损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系统中,集热器的(火用)损失所占的比重最大,占系统总(火用)损的74%~79%,喷射器(火用)损占系统(火用)损的比例仅次于集热器,占系统总(火用)损的10%左右,发生器(火用)损占系统总(火用)损的比例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从3.24%增加到10.96%,蒸发器、冷凝器、工质泵这叁个部件的(火用)损失占总(火用)损的比例均为1.5%左右,节流阀的(火用)损所占的比例最小,占整个系统(火用)损的0.4%左右。其次,搭建了太阳能集热测试实验台,对集热水箱水量、循环流量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水箱水量为200L、400L、600L时,循环流量分别为10L/min、13L/min、15L/min时,水箱一天的水温增幅最大;水箱温度在一天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呈逐渐上升趋势,水箱水量为200L时水温上升幅度最大,最高温度可达85℃左右,600L时水温上升幅度最小;系统瞬时效率随着时刻的推移在某一区间上下波动,其波动的幅度与太阳辐射值的波动幅度相同,随着循环流量的增加,系统瞬时效率均呈增加的趋势。水箱水量为200L、400L、600L,循环流量分别为8L/min、13L/min、15L/min时,系统的平均瞬时效率达到最大值,最大平均瞬时效率分别为60.1%、63.5%、74%;最后,结合上述实验研究和课题组前期建立的喷射制冷系统热力学计算程序,对不同集热参数下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COP和制冷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箱水量为200L时,循环流量为10L/min时,系统COP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0.37;水箱水量为400L时,循环流量为13L/min时,系统制冷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22MJ。(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期刊2017-03-01)

崔明辉,孟德志,夏昌浩,王鑫,倪成名[5](2017)在《基于MATLAB改进的相变蓄热集热器在太阳能制冷系统中的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太阳能制冷系统的性能参数,建立了集热蓄热一体化集热器模型,以进行应用计算。基于TRNSYS与MATLAB软件联合模拟运行的无辅助热源的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分别对采用传统集热器的系统和采用改进后的相变蓄热集热器的系统的各部分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对集热器的效率、系统制冷量和性能系数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在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中,采用改进后的相变蓄热集热器,与传统的集热器相比,其集热效率提高约7.62%,系统制冷量增加约9.99%,系统的COP增加约23.60%。本模型能较好地应用于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模拟。(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科技》期刊2017年01期)

郭超[6](2016)在《基站显热制冷空调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焓差法实验探究了应用于基站机房的显热制冷空调的性能随制冷剂充注量和膨胀阀开度的变化规律,并应用卡尔波斯判别法判定空调表冷器的运行工况。结果表明,空调在稳态运行时的制冷量和COP随充注量和膨胀阀开度的增加先增加而减小,存在制冷性能最佳的充注量和膨胀阀开度组合值,表冷器始终处于干工况运行。研究结果可为基站显热制冷空调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勘测与设计》期刊2016年04期)

胡名科,裴刚,郑仁春,夏立军,季杰[7](2016)在《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复合表面及其试制与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可以兼顾太阳能集热和辐射制冷的光谱选择性复合表面,其在太阳辐射波段(0.2~3.0μm)和辐射制冷"大气窗口"波段(8.0~13.0μm)具有高吸收(发射)率,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余波段(3.0~8.0μm、13.0~25.0μm)具有低吸收(发射)率。笔者初步实现该复合表面的制备,对样品进行光谱测试表明其在太阳辐射波段和"大气窗口"波段的平均吸收(发射)率分别为0.92和0.80,其余波段平均吸收(发射)率为0.55,具有一定的光谱选择性。通过实例计算,对该复合表面与单独太阳能集热表面、单独辐射制冷表面和理想复合表面之间在太阳能集热效率、辐射制冷平衡温度和辐射制冷功率等关键性能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郭超[8](2015)在《基站用显热制冷空调的性能计算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冷空调设备的迅速发展及普及使用,空调系统己逐步成为世界上能量消耗最多的系统之一,对空调的节能降耗已成为研究热点问题。节流装置与制冷剂充注量的匹配对空调能耗有较大影响,本文通过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分析基站用显热制冷空调的热力膨胀阀开度、毛细管长度和充注量的变化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风冷式显热制冷空调是一种制冷量为400W的机柜专用空调器,本文对机柜专用空调器的制冷部件建立稳态模型。其中压缩机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冷凝器、蒸发器和螺旋状毛细管采用分布参数模型,通过顺序模块法依次求解各模型,并分析了不同毛细管长度和制冷剂充注量对空调制冷量和COP的影响。结果表明存在毛细管长度和充注量的最佳匹配值使制冷量和COP最优,最佳匹配值为毛细管长度0.14m、充注量120g。优化后的制冷量和COP相比毛细管长度为0.2m,充注量为160g的空调样机制冷量和COP提升了5.3%和8.8%。在焓差实验室测试了空调样机的性能参数,并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实验值与计算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43%,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结果可为机柜专用空调的产品设计和性能预测提供指导。通过实验研究了制冷量为5500W的水冷式显热制冷空调的不同膨胀阀开度和制冷剂充注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膨胀阀开度不变的情况下,制冷量随充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变化范围为2000W~5500W,并得出不同膨胀阀开度情况下的最佳充注量不同。当膨胀阀开度为最大开度的1/6且充注量为1900g时,系统性能最优。通过卡尔波斯判别法判定空调表冷器均处于干工况运行。本实验结果可为样机的优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27)

姜忠磊,赵孝保,王若琳,张敏,王丽丽[9](2014)在《进口空气状态参数对带热管回热制冷除湿系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热管除湿系统的除湿性能实验研究,控制入口空气状态即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量3个关键因素下进行除湿量测试,得到了热管除湿机单位功率除湿量随进口空气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增加而增加,随着空气流量的增加,单位功率除湿量有最大值的试验结果.实验研究了热管充液率为0%、15%和30%工况下的热管除湿性能,发现热管充液率为0%、15%时的除湿量比充液率为30%时高36%~42%.(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期刊2014年02期)

韩崇巍,季杰,何伟,裴刚[10](2010)在《采用抛物面槽聚焦集热器的太阳能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采用抛物面槽聚焦集热器(PTC)的太阳能双效LiBr/H_2O吸收式制冷系统的理论模型,对其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运行温度对系统总效率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PTC在高温工作条件下具有非常高的集热效率;运行温度为173.5℃时,系统总效率最高,达到0.8250;与采用复合抛物面聚焦集热器(CPC)和高效真空管集热器(ETC)相比,采用PTC的太阳能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最佳的系统性能;相同条件下,选用PTC时集热面积最小,但由于PTC的价格很高,导致系统成本很高。(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集热制冷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针对一种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solar heating-radiative cooling,SHRC)复合系统,结合典型气象年数据,研究了太阳辐照强度变化对系统热效率η和总热损失系数U_L的影响规律;建立了SHRC复合系统的物理模型,模拟了不同辐照强度下的系统热效率,与实验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3.97%;在此基础上对6个不同典型气候类型代表城市的全年太阳能集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年得热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堪培拉(4 048.73 MJ/m~2)和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纽约(2 791.34 MJ/m~2)。研究结果有利于综合评估和比较不同气候类型地区全年SHRC复合系统热性能,进一步对系统性能较差的季节或地区提出了改进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集热制冷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太阳能集热器驱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性能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9

[2].周强强,李鹏程,高才.辐照强度对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复合系统热性能影响的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郭超.基站显热制冷空调性能实验研究[C].第七届全国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技术交流大会文集.2017

[4].陈银龙.热管式太阳能集热对喷射制冷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7

[5].崔明辉,孟德志,夏昌浩,王鑫,倪成名.基于MATLAB改进的相变蓄热集热器在太阳能制冷系统中的性能分析[J].河北工业科技.2017

[6].郭超.基站显热制冷空调性能实验研究[J].铁道勘测与设计.2016

[7].胡名科,裴刚,郑仁春,夏立军,季杰.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复合表面及其试制与性能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6

[8].郭超.基站用显热制冷空调的性能计算与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

[9].姜忠磊,赵孝保,王若琳,张敏,王丽丽.进口空气状态参数对带热管回热制冷除湿系统性能的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14

[10].韩崇巍,季杰,何伟,裴刚.采用抛物面槽聚焦集热器的太阳能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0

标签:;  ;  ;  ;  

集热制冷性能论文-王彤彤,孙嘉楠,张涛,于泽庭,殷纪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