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损伤论文-陆东裕

药物性肝损伤论文-陆东裕

导读:本文包含了药物性肝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药学服务模式

药物性肝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陆东裕[1](2019)在《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药学服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DILI的相关因素,总结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优化思路。方法将2015年12月~2018年3月收治的675例接受临床药学服务的患者纳入此次回顾性分析,整理其引发DILI的药物种类及比例,并按照DILI发生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发生组、未发生组,计算其DILI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归纳影响DIL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总结临床药学服务模式优化思路。结果 675例患者中,共有43例发生DILI,发生率为6.37%,导致DILI的药物以中药为主,其次为抗结核药,分别占44.19%、27.91%。43例DILI患者初次给药至DILI时间以0~4周为主,其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发力、纳差等,肝细胞损伤型DILI占全部患者的88.37%,轻度DILI者占69.7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示,BMI≥24 kg/m2、吸烟史、饮酒史、既往肝病史、HBsAg阳性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均为导致DILI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某院DILI发生率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中药、抗结核药等药物发生DILI;虽然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基于多种危险因素优化的临床药学服务仍具有实施的必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2期)

郑蓓,张美玲,冯频频,李功华[2](2019)在《1例舒尼替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药学监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舒尼替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的方法,提高临床药师药学监护能力。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患者服用舒尼替尼后出现急性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对肝损伤进行分型及严重程度判断,协助医师制订治疗措施。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意见和建议,患者肝损伤逐渐好转。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与医师协作,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药学治疗,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高了药学监护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22期)

张纳博,王茜,张一昕,刘晨旭,韩雪[3](2019)在《解毒护肝方经PPARs信号通路激活抗炎系统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解毒护肝方对药物性肝损伤大鼠炎性因子以及肝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mRNA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保肝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水飞蓟宾胶囊)组(44.1 mg·kg~(-1))和解毒护肝方高剂量组(63 g·kg~(-1))、中剂量组(31.5 g·kg~(-1))、低剂量组(15.75 g·kg~(-1)),采用灌服对乙酰氨基酚(APAP)复制药物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予相应剂量药物干预,连续给药30 d。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直接胆红素(DBIL)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脂氧合酶(5-LOX)、白叁烯B4(LTB4)、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采用q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PPARα mRNA和PPARγ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ST、ALT、DBIL、ALB、 TNFα、LTB4和5-LOX的含量显着升高(P<0.05,P<0.01),PPARα mRNA表达显着下调(P<0.01),PPARγ mRNA表达显着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解毒护肝方低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AST、ALT和DBIL含量(P<0.05),解毒护肝方中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血清AST、ALT和5-LOX含量(P<0.01,P<0.05),解毒护肝方的各剂量组均能上调PPARα mRNA的表达(P<0.05,P<0.01),下调PPARγ mRNA的表达(P<0.01)。结论解毒护肝方对APAP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调节PPARα、PPARγ参与抗炎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11期)

徐杰,张一杨,马玉,贾云鹏,杜莹[4](2019)在《SIRT1及炎性细胞因子在不同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在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致人肝细胞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传代培养人正常肝细胞HL-7702细胞,分为3组:INH组、RFP组、PZA组。各组再分为以下几个亚组:空白对照组、药物组、药物+SIRT1激动剂组、激动剂对照组、药物+SIRT1抑制剂组和抑制剂对照组。采用赖氏法检测每组细胞培养液中ALT、AST含量;实时PCR法检测肝细胞中SIRT1、NF-κB p65、IL-6、TNF-α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T1、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IL-6、TNF-a蛋白表达。结果与其空白对照组比较,INH、RFP、PZA组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均P <0.05);INH组NF-κB p65、IL-6及TNF-α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均P <0.05)。INH与SIRT1激动剂联用可抑制NF-κB p65、IL-6及TNF-αmRNA与蛋白表达(均P <0.05);与SIRT1抑制剂联用则使NF-κB p65、IL-6及TNF-αm RNA与蛋白表达升高(均P <0.05);与SIRT1激动剂对照组和SIRT1抑制剂对照组比较,RFP、PZA组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均P> 0.05)。结论 SIRT1参与INH致人肝损伤的机制是通过作用于NF-κB p65信号通路进而影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来实现的,推测SIRT1通过调控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参与RFP、PZA致人肝细胞损伤的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郑旭锋,祝洋俊,吴慧[5](2019)在《解毒益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因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目前临床抗结核治疗尽管效果显着,但却易引发急性肝损伤~([1])。如不给予及时有效干预则可致肝损伤加重,进而影响患者预后。目前临床对于确诊为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何时停药成为影响预后的关键,美国胸科协会建议,不管患者是否存在临床症状,当患者血清ALT水平超出正常水平5倍时需及时停药,同时加强监测~([2])。迄今临床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伤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主要以对症、保肝治疗为主,但效果不够理想。近(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韩笑,刘晓菲,王圆圆,李斐斐[6](2019)在《乳腺癌化疗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认识防治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通过分析1例乳腺癌化疗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病情及治疗方案,结合指南和文献分析患者出现肝损伤的原因,协助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并进行全程药学服务及出院用药教育。结果 /结论经过系统的保肝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肝功降到正常范围,对临床用药起到了提示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3期)

卢佳姝[7](2019)在《保肝药预防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用药合理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保肝药在预防抗肿瘤药物肝损伤患者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肿瘤患者80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肿瘤患者未经药师干预服用保肝药,观察组在临床药师干预后服用保肝药,对比两组临床保肝药使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保肝药不合理预防性使用率显着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肝损伤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保肝药进行预防肝损伤治疗,需要在临床药师的干预下服用保肝药,降低患者肝损伤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合理用药占比率,能够有效预防患者肝损伤现象,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处方药》期刊2019年11期)

杨雪[8](2019)在《药物性肝损伤诊疗中应注意啥》一文中研究指出对DILI的特异质含义认识不足药物性肝损伤(DILI)现已成为急性肝损伤的最常见原因。临床DILI多是在推荐剂量下发生的个体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的特异质反应(IDILI)。IDILI发生多具不可预测性,且缺乏简便、客观、特异的诊断指标和特效治疗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报》期刊2019-11-11)

王艳梅[9](2019)在《前列地尔联合保肝药物治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前列地尔联合保肝药物治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便利选取2016年6月—2019年1月在该院接受肝损伤治疗的患者62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保肝药物(甘草酸二胺)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谷氨酰转肽酶(GG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0,P<0.05);治疗后两组的GGT、ALT及TBIL等肝功能指标水平和TNF-α、IL-8等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6.45%低于对照组的9.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20,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保肝药物对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有显着的提升,能更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及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19年31期)

金银鹏,王皙,傅青春[10](2019)在《药物性肝损伤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细胞外囊泡》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性肝损伤(DILI)可致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迄今仍缺乏敏感、特异的诊断标记物。如何早期识别并干预,及时更改用药方案以避免持续性肝损伤,具有重大临床意义。目前临床常用肝损伤指标如血清ALT、AST等对DILI的诊断缺乏特异性,且在肝组织损伤较重时才有所变化,蛋白质组学、代谢(本文来源于《肝脏》期刊2019年10期)

药物性肝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的方法,提高临床药师药学监护能力。方法临床药师对1例患者服用舒尼替尼后出现急性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对肝损伤进行分型及严重程度判断,协助医师制订治疗措施。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的意见和建议,患者肝损伤逐渐好转。结论临床药师通过与医师协作,对患者实施个体化药学治疗,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提高了药学监护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药物性肝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陆东裕.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药学服务探讨[J].中国处方药.2019

[2].郑蓓,张美玲,冯频频,李功华.1例舒尼替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药学监护[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3].张纳博,王茜,张一昕,刘晨旭,韩雪.解毒护肝方经PPARs信号通路激活抗炎系统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4].徐杰,张一杨,马玉,贾云鹏,杜莹.SIRT1及炎性细胞因子在不同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9

[5].郑旭锋,祝洋俊,吴慧.解毒益肝汤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对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9

[6].韩笑,刘晓菲,王圆圆,李斐斐.乳腺癌化疗致药物性肝损伤1例[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7].卢佳姝.保肝药预防抗肿瘤药物肝损伤的用药合理性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9

[8].杨雪.药物性肝损伤诊疗中应注意啥[N].中国医药报.2019

[9].王艳梅.前列地尔联合保肝药物治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9

[10].金银鹏,王皙,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细胞外囊泡[J].肝脏.2019

标签:;  ;  ;  ;  

药物性肝损伤论文-陆东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