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释介质论文-曹东波,宋洋,黄雷

缓释介质论文-曹东波,宋洋,黄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缓释介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癌性疼痛,加味芍药甘草汤,硫酸吗啡缓释片,疼痛介质

缓释介质论文文献综述

曹东波,宋洋,黄雷[1](2018)在《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气血两虚证癌性疼痛疗效及对患者疼痛介质、炎症因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气血两虚证癌性疼痛(癌痛)应用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8例癌痛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2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口服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观察组联合口服加味甘草芍药汤治疗。记录比较两组疼痛缓解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疼痛介质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内皮素-1 (endothelin-1,ET-1),P物质(substance P,SP),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6,IL-6)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 6%,较对照组(76. 6%)明显升高(P <0. 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各疼痛介质(5-HT,PGE2,ET-1,SP)血清含量及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均明显减少(P <0. 05),血清IL-2浓度均明显增高(P <0. 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 <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5. 6%(10/64)较对照组23. 4%(15/64)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血两虚证癌痛应用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降低外周疼痛介质水平,调节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疗效显着,患者耐受性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8年24期)

[2](2016)在《亲水缓释骨架片配方于生物相关介质中的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www.colorcon.com.cn)目的这一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在符合美国药典专论要求的介质和符合美国药典溶出测定方法Ⅲ的生物相关(饱腹和空腹状态)介质中亲水缓释骨架片配方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盐酸普奈洛尔做为水溶性的模型药物。美多秀?(METHOCEL?)K15M Qb D样品做为控制释放速率的聚合物,其关键材料属性(CMA)包括聚合物(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梁福萍,尹莉芳[3](2015)在《致孔剂对拉莫叁嗪肠溶缓释片酸介质中释放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拉莫叁嗪肠溶缓释片在酸介质中释放度的影响。方法:湿法制粒制备亲水凝胶骨架片芯,EudragitL30D-55包衣,比较肠溶层中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拉莫叁嗪肠溶缓释片在酸介质释放度的影响。结果:拉莫叁嗪肠溶缓释片在酸介质中的释放度随致孔剂用量增加而增加,相同用量的致孔剂对拉莫叁嗪释放度的影响为:SDS>PVP k30>HPMC E5>PEG 400>乳糖、碳酸氢钠>PEG 400>乳糖。结论:不同致孔剂及其用量对拉莫叁嗪肠溶缓释片在酸介质中释放度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本实验采用SDS为优选致孔剂,释放效果较好,制备简单。(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5年17期)

贺绍珑,高春生,常新义,王玉丽,单利[4](2014)在《尼美舒利缓释片溶出介质筛选和释放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表面活性剂对尼美舒利缓释片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尼美舒利缓释片,并采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吐温80(Tween 80)制备尼美舒利胶束,考察缓冲液种类、表面活性剂类型、浓度和离子强度等对尼美舒利平衡溶解度的影响,探讨缓释骨架片体外释放机制。结果与结论在pH 1.2的盐酸溶液、水以及pH 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CTAB的增溶能力最强,SDS和Tween 80次之;在pH 9.0的Tris缓冲液中,CTAB浓度达到1%时,尼美舒利的平衡溶解度达到谷值。尼美舒利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的高低顺序和平衡溶解度的结果类似,且药物的释放速率与时间成正比。(本文来源于《军事医学》期刊2014年03期)

杨大龙,杨意波,卢定强,谢浩,严相平[5](2012)在《美乐托宁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美乐托宁缓释片,以国外上市制剂美乐托宁缓释片为参比制剂,考察自研制剂和参比制剂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体外释放行为的相似性及体外释药机制。方法:采用释放度测定法转篮法的装置进行体外释放实验,用HPLC法测定释放度,采用f2相似因子对2种制剂释放曲线的相似度进行评价,并进行释放行为模型的拟合。结果:在不同pH的释放介质中,自制制剂释放度曲线与参比制剂比较,f2相似因子均大于50;美乐托宁缓释片在4种释放介质中体外释药拟合模型更接近一级方程、Higuchi方程和Peppas方程。结论:参比制剂与自制制剂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一致,释放机制为扩散释药。(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2年14期)

王曙光,王林,邵振中,陆小平,杭夏清[6](2011)在《复方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中烟酸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烟酸的释放度,分析其在体外的释放行为。方法用UV法测定自制与进口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在四种不同介质中的烟酸释放情况,并对其释放模型和f2相似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自制和进口缓释片的烟酸体外释放度符合Ritger-Peppas方程,在四种介质中方程拟合的n值均在0.45~0.89之间,说明该药物释放是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共同作用的。与参比制剂相比,自制缓释片在水、0.1 mol/L盐酸、pH4.5醋酸盐缓冲液及pH 6.8磷酸盐缓冲液释放介质中,f2值分别为67.59、80.24、67.27和65.57,均大于50。结论自制制剂与进口制剂的缓释部分体外释放行为相似。(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警戒》期刊2011年10期)

邵超,沈黎[7](2011)在《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介质处理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释放介质处理方式对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的影响。方法对不同生产企业的叁批布洛芬缓释胶囊,考察了煮沸、超声、减压抽滤叁种不同脱气方式对释放度的影响;对煮沸法配制释放介质,考察了放置时间对释放度的影响。结果释放介质脱气方式和放置时间,对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有较大影响。结论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度检查,释放介质应使用煮沸法脱气,快速降温。(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1年09期)

周卫,谢浩,严相平,丁逸梅[8](2011)在《阿昔洛韦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阿昔洛韦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的体外释药特性。方法:以转篮法进行溶出度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54nm波长下测定阿昔洛韦缓释片在4种释放介质即0.1mol·L-1盐酸液、pH6.8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和由0.1mol·L-1盐酸液(前2h)与pH6.8磷酸盐缓冲液(2h后)组成的替换介质中的12h内的释放度,并进行释放行为模型的拟合。结果:阿昔洛韦缓释片在盐酸液中的释放速度最快,但12h时4种介质中阿昔洛韦皆释放完全;阿昔洛韦在4种介质中体外释药拟合模型更接近Higu-chi方程和Peppas方程。结论:阿昔洛韦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均具有缓释性,释放机制主要为扩散释药。(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1年21期)

赵稚薇[9](2011)在《磁性纳米复合介质介导的脑胶质瘤缓释磁感应热化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磁性纳米复合介质作为恶性脑胶质瘤热疗联合缓释化疗治疗介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材料制备探究了性质良好的磁性介质的制备方法。动物实验验证磁性纳米复合介质的安全性,以及其联合热疗和缓释化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防止肿瘤的复发。研究方法:1.磁性纳米颗粒和多烯紫杉醇纳米缓释微球的制备: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纳米磁流体,在其表面包裹二氧化硅,并对其进行氨基硅烷修饰。透射电镜、红外光谱、振动样品磁强计、热重分析等对其进行理化表征;溶剂挥发法制备多烯紫杉醇PLGA纳米缓释微球,高效液相、扫描电镜、对其进行理化表征。2.动物实验验证磁性纳米复合介质磁感应热化疗的疗效:建立裸鼠皮下U251肿瘤模型,分组,分别于瘤内注射磁流体、药物缓释微球和磁性纳米复合介质。43℃磁感应热20min。治疗后观察各组肿瘤生长情况,观察治疗是否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和复发并延长生存期。记录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用共沉淀法制备裸磁流体,经二氧化硅包裹后,其分散性十分良好,电镜结果显示颗粒表面有一层膜包被。氨基硅烷修饰后,红外光谱结果显示有氨基的特征峰。经过修饰的磁性纳米颗粒,在交变磁场下具有良好的升温效果,且温度随着纳米颗粒含量及磁场强度增加而升高。所有磁性纳米颗粒均具有超顺磁性。透射电镜观察其分散性较好。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纳米载药微球,磁感应加热能促进载药微球药物的释放。磁性纳米复合介质包括磁性纳米颗粒和载药微球,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可以使磁性纳米颗粒和载药微球相连。透射电镜结果显示磁性纳米颗粒附着在微球表面。2.将脑胶质瘤细胞悬液打入裸鼠皮下作为种鼠,将种鼠肿瘤移植至其它裸鼠皮下,成功建立裸鼠皮下肿瘤模型。单纯磁流体组用于观察磁性纳米复合介质的安全性,结果显示纳米复合介质对机体没有毒性。热疗组和热化疗组定期进行热疗,每次43℃,20min,均观察到肿瘤消退的现象,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意义。热化疗组热疗后的效果好于热疗组,其肿瘤复发率较热疗组低。化疗组和缓释化疗组治疗效果不明显,但缓释化疗组肿瘤生长较化疗组慢。研究结论:磁性纳米复合介质在交变磁场下可实现升温,其理化性质良好,可以满足临床治疗的参数要求。同时,复合介质有药物缓释作用,可实现热疗与缓释化疗的联合使用,达到了化疗增敏和热化疗协同的效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磁性纳米复合介质通过热疗和缓释化疗作用对肿瘤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磁性纳米复合介质可以作为理想的热化疗联合载体,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1-05-01)

顾志鹏,李华,蒋丽阳,杨超,翟天亮[10](2009)在《不同分散介质对壳聚糖载药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壳聚糖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目前已经成为制备缓释和控释制剂十分理想的天然高分子材料,且壳聚糖微球作为药物缓释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观察液体石蜡和苯甲酸乙酯作为分散介质对壳聚糖载药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于2008-03/07在四川大学逸夫楼实验室完成。材料:壳聚糖(Mw=6.5×105,脱乙酰度80%)为上海卡博试剂有限公司产品;四环素医用级为武汉天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方法:配制2%醋酸溶解的壳聚糖溶液,置于水浴中搅拌乳化一段时间,再加入配好的壳聚糖溶液继续搅拌一段时间后加入交联剂戊二醛搅拌反应交联,制得用液体石蜡和苯甲酸乙酯作为分散介质的载药壳聚糖微球。主要观察指标:利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观察粒径形态、大小及其体外释药的特性。结果:以石蜡为分散介质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5.574μm,载药率为38.7%,包封率为78.3%,有效释放时间37d;以苯甲酸乙酯为分散介质的微球平均粒径为254μm,载药率为30.7%,包封率为72.8%,有效释放时间15d。结论:石蜡作为分散介质分散效果更好,粒径大小更符合要求,载药率和包封率高,释放时间长,但苯甲酸乙酯作为分散介质合成后分离更容易些。(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09年21期)

缓释介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www.colorcon.com.cn)目的这一研究的目的是测定在符合美国药典专论要求的介质和符合美国药典溶出测定方法Ⅲ的生物相关(饱腹和空腹状态)介质中亲水缓释骨架片配方变化对稳定性的影响。盐酸普奈洛尔做为水溶性的模型药物。美多秀?(METHOCEL?)K15M Qb D样品做为控制释放速率的聚合物,其关键材料属性(CMA)包括聚合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缓释介质论文参考文献

[1].曹东波,宋洋,黄雷.加味芍药甘草汤联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气血两虚证癌性疼痛疗效及对患者疼痛介质、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

[2]..亲水缓释骨架片配方于生物相关介质中的药物释放性能的研究[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6

[3].梁福萍,尹莉芳.致孔剂对拉莫叁嗪肠溶缓释片酸介质中释放度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15

[4].贺绍珑,高春生,常新义,王玉丽,单利.尼美舒利缓释片溶出介质筛选和释放机制的研究[J].军事医学.2014

[5].杨大龙,杨意波,卢定强,谢浩,严相平.美乐托宁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试验[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2

[6].王曙光,王林,邵振中,陆小平,杭夏清.复方辛伐他汀烟酸缓释片中烟酸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1

[7].邵超,沈黎.布洛芬缓释胶囊释放介质处理方式研究[J].安徽医药.2011

[8].周卫,谢浩,严相平,丁逸梅.阿昔洛韦缓释片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研究[J].中国药房.2011

[9].赵稚薇.磁性纳米复合介质介导的脑胶质瘤缓释磁感应热化疗[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10].顾志鹏,李华,蒋丽阳,杨超,翟天亮.不同分散介质对壳聚糖载药微球缓释性能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

标签:;  ;  ;  ;  

缓释介质论文-曹东波,宋洋,黄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