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骨井论文-杨睿月

鱼骨井论文-杨睿月

导读:本文包含了鱼骨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煤层气,鱼骨井,连续油管,割缝筛管

鱼骨井论文文献综述

杨睿月[1](2017)在《煤层气鱼骨井钻完井一体化方法研究与产能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鱼骨井是一种开采煤层气的有效方法。基于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煤层气钻完井成本高、井壁易坍塌、单井产量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油管带筛管喷射侧钻鱼骨井”新型钻完井一体化方法,旨在实现一趟管柱完成喷射侧钻和割缝筛管完井,从而缩短施工周期、节约钻完井成本、有效防止煤层坍塌,并且通过设计井型结构和钻进方向,达到有效沟通煤层气的割理系统、扩大泄气面积、提高排水采气效率的目的;为优化该新型鱼骨井的钻完井方法,提出了一套结合喷射钻井、筛管完井以及产能优化的施工方案。首先,通过四类室内实验:连续油管带筛管过转向器管柱摩阻测试、直旋混合射流钻头破岩、连续油管带筛管双重管柱岩屑运移、新型材料的割缝筛管强度测试,验证和分析该钻完井一体化方法的可行性,优化工具参数和施工条件。其次,采用“节点分析离散裂缝法”建立煤层气中多尺度复杂缝网、气水两相流动半解析解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气体吸附解吸、扩散、应力敏感性等煤层气特征,裂缝系统中气、水两相流采用迭代校正相对渗透率模型,可以显式表征不同几何形状的大裂缝及与大裂缝相交的割理系统,而将与大裂缝不相交的割理和微小尺度裂缝隐式处理。然后,通过等效流通能力,采用“嵌入式离散裂缝法”建立鱼骨井气水两相流动模型,基于我国山西沁水盆地南部沁端区块的现场生产数据,对鱼骨井的分支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和优化设计。同时,通过模拟复杂几何形状的分支井,包括井眼迂曲、不等长、不等径等形状以及与天然裂缝的沟通程度,研究了非平面结构的鱼骨井对气、水产能的影响,提出鱼骨井的最优钻进方向。最后将钻完井工艺设计与气水产能相结合,采用基于NSGA-II(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对煤层气鱼骨井的工具、工艺参数和井型结构进行了优化,编制了一套“连续油管带筛管”喷射侧钻鱼骨井钻完井一体化设计的施工方案和参数优选总结表,钻、完井工程师可以通过查阅此表进行现场施工。本文针对提出的新型钻完井一体化方法,建立了一种跨学科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结果可望为完井工程师进行新型鱼骨井设计提供一种较为便捷、可靠的优化评价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徐洪玲[2](2015)在《油藏非均质性对鱼骨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藏非均质性对鱼骨井蒸汽吞吐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反映了非均质性的分布规律.考虑鱼骨井与沉积相带、物源方向的不同位置和方向关系,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物源方向和相带分布对鱼骨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规律,从而选取最佳布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若鱼骨井走向与物源方向平行,鱼骨井落入的相带物性越好,其蒸汽吞吐生产效果越好.鱼骨井落入主河道时的累积产油量高于鱼骨井落入河间砂坝及薄层砂的情况;2若鱼骨井走向与物源方向垂直,鱼骨井穿越相带的排列次序对鱼骨井蒸汽吞吐生产效果有显着影响.水平段中点落入主河道时的累积产油量高于水平段中点落入河间砂坝和薄层砂情况;而当水平段中点落入河间砂坝时的累积产油量明显低于水平段中点落入主河道和薄层砂的情况.(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屈亚光,安桂荣,耿艳宏,耿站立,张鹏[3](2014)在《潜山裂缝性油藏鱼骨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鱼骨井是多分支井的一种。裂缝性油藏中鱼骨井能沟通更多裂缝,增加与油藏的接触面积,提高油藏的渗流能力。针对某一裂缝性油藏,筛选出影响鱼骨井开发效果的井身结构参数。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9个试验方案,根据试验方案建立相应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基于初期产能、累产油等开发指标,采用直观分析方法,得出影响鱼骨井开发效果的各井型参数的重要程度和最优的参数组合。四个影响因素显着程度依次是主井筒长度、分支间距、分支长度、分支角度;并通过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方法验证了相应的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4年06期)

王铁臣[4](2013)在《鱼骨井完井方法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油田开发增产的需求和钻完井技术的发展,利用鱼骨井技术实现底成本下提高单井油气产量逐渐被应用。鱼骨井完井工艺的关键是各分支井眼是否下入完井管柱,通过对鱼骨井完井方法阐述,对比指出了各种完井方式的优缺点,为实现鱼骨井安全快速钻完井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3年21期)

顾少华,刘月田,吴成霞,范乐宾,李贻勇[5](2012)在《潜山油藏鱼骨井优化设计及产能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质岩潜山裂缝性油藏具有储层低渗、非均质性强、高角度裂缝发育等特点。鱼骨井能够增大与油藏接触面积,提高裂缝钻遇率,有效改善潜山类油藏开发效果。但受井型结构及储层影响,其产能变化复杂,现有方法难以预测。针对该问题,基于数理统计原理,对实际潜山油藏进行储层建模。在模型中实施不同井型结构的鱼骨井数值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极差分析研究鱼骨井井身结构对产能的影响。对实验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并完成预测。经检验,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对比精度约为90%,符合预测要求,证明该理论方法及研究结果有效,在实际油藏研究中具有适用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33期)

顾文欢,刘月田[6](2012)在《稠油油藏鱼骨井蒸汽吞吐注采参数正交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鱼骨井能够有效增加油层的裸露面积、提高油藏动用程度、扩大蒸汽波及体积,最终提高油藏采收率。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是注采参数综合作用的结果。选取注汽干度、注汽速度、注汽压力、焖井时间、周期注汽量和最大排液量6个注采参数并考虑注汽干度、注汽速度、注汽压力之间的交互影响进行研究,采用直观分析法和方差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最优的蒸汽吞吐注采参数组合,依据各因素对累积油汽比的影响显着性进行排序。研究表明,交互作用对累积油汽比的影响并不显着。正交数值试验的结果可为现场鱼骨井蒸汽吞吐注采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油气井测试》期刊2012年04期)

孙明,杨银山,朱红宇,王莉[7](2012)在《鱼骨井井型参数对开发动态指标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鱼骨井技术采油能够有效增加生产井与油层接触面积,改善油藏开发效果,但受鱼骨井井型参数及注采井网等因素的影响,油井见水时间、含水变化与含水上升速度等开发指标难以预测。基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采用直井注水鱼骨井采油的注采井网模式对水驱开发动态指标的影响,描述了采用该种注采井网组合的水驱流线分布、压力场分布以及含水上升规律,对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2年02期)

陈阳,熊友明,陈宗毅,徐家年,张林[8](2012)在《裸眼系列完井方式下鱼骨井产量模型求解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向鱼骨井完井方案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参考依据,建立了鱼骨井产量稳态耦合模型,以裸眼系列完井方式为核心内容,以微元段法为求解手段,定量阐述完井筛管对耦合流动过程的影响,得到了鱼骨井流压分布剖面和流率分布剖面。经分析认识到,完井筛管管外环形空间储层砂堆积层产生的渗流附加压降影响了油藏渗流,井筒流压和流率分布剖面相对于裸眼完井整体下降,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储层砂粒度中值和筛管挡砂精度,同时也受到渗流干扰作用的局部控制;完井筛管尺寸、管壁质量交换效应以及基管孔眼参数影响了井筒管流,使得全生产井段井筒流压分布剖面相对于裸眼完井更加陡峭。通过与经典产量解析模型对比计算,证明了本文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石油钻采工艺》期刊2012年01期)

孙明,杨志冬,马艳君,韩铭毅[9](2011)在《直井-鱼骨井混合注采井网水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鱼骨井能够增大井筒与油藏接触面积,有效改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效果。但受井型结构及井网等因素的影响,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如见水时间难以确定,含水上升速度较快等。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采用直井注水、鱼骨井采油井网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绘制了油藏中鱼骨井的水驱流线分布以及含水变化图版,总结出直井-鱼骨井混合注采井网开采的含水上升规律,对实际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1年05期)

范乐宾,刘月田,顾少华,顾文欢,廖恒杰[10](2011)在《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鱼骨井由于能增加泄油面积而提高油井产能,因此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由于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结构的影响规律非常复杂,常规求解鱼骨井产能的解析方法中很少考虑油藏各向异性的影响。为此,采用将各向异性地层中鱼骨井等价到各向同性地层中的方法,建立了鱼骨井在平面各向异性地层中的结构变化模型。并据此讨论了两种特殊情况下,各向异性强度对鱼骨井结构的影响规律:鱼骨井主井筒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平行时,主井筒长度最小,分支角之和最大;鱼骨井主井筒与最大渗透率方向垂直时,主井筒长度最大,分支角之和最小;各向异性强度越大,对于鱼骨井长度越有利,但对鱼骨井分支角之和的不利空间区域越大;分支角越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长度的影响越大。(本文来源于《石油钻探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鱼骨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藏非均质性对鱼骨井蒸汽吞吐效果产生明显影响,沉积微相的展布规律反映了非均质性的分布规律.考虑鱼骨井与沉积相带、物源方向的不同位置和方向关系,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物源方向和相带分布对鱼骨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规律,从而选取最佳布井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若鱼骨井走向与物源方向平行,鱼骨井落入的相带物性越好,其蒸汽吞吐生产效果越好.鱼骨井落入主河道时的累积产油量高于鱼骨井落入河间砂坝及薄层砂的情况;2若鱼骨井走向与物源方向垂直,鱼骨井穿越相带的排列次序对鱼骨井蒸汽吞吐生产效果有显着影响.水平段中点落入主河道时的累积产油量高于水平段中点落入河间砂坝和薄层砂情况;而当水平段中点落入河间砂坝时的累积产油量明显低于水平段中点落入主河道和薄层砂的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鱼骨井论文参考文献

[1].杨睿月.煤层气鱼骨井钻完井一体化方法研究与产能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2].徐洪玲.油藏非均质性对鱼骨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J].河南科学.2015

[3].屈亚光,安桂荣,耿艳宏,耿站立,张鹏.潜山裂缝性油藏鱼骨井开发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

[4].王铁臣.鱼骨井完井方法选择[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

[5].顾少华,刘月田,吴成霞,范乐宾,李贻勇.潜山油藏鱼骨井优化设计及产能预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6].顾文欢,刘月田.稠油油藏鱼骨井蒸汽吞吐注采参数正交优化设计[J].油气井测试.2012

[7].孙明,杨银山,朱红宇,王莉.鱼骨井井型参数对开发动态指标影响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2

[8].陈阳,熊友明,陈宗毅,徐家年,张林.裸眼系列完井方式下鱼骨井产量模型求解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2012

[9].孙明,杨志冬,马艳君,韩铭毅.直井-鱼骨井混合注采井网水驱特征[J].新疆石油地质.2011

[10].范乐宾,刘月田,顾少华,顾文欢,廖恒杰.油藏各向异性对鱼骨井结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11

标签:;  ;  ;  ;  

鱼骨井论文-杨睿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