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引发论文-汪锐

可见光引发论文-汪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可见光引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多组分,氧气催化,可见光促进

可见光引发论文文献综述

汪锐[1](2019)在《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可见光促进的含氟嘧啶及叁嗪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可见光是一种含量丰富、绿色无污染和可再生的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最理想及绿色的能源之一。因此,对于可见光在合成中的应用成为21世纪化学家一直追求不变的主题。目前对可见光的利用,从发生机制看大致分为叁种类型:(1)、光氧化还原催化反应。(2)、能量转移反应。(3)、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反应。电子给―受体复合物也叫电荷转移复合物,往往发生在缺电子的电子受体和富电子的电子给体之间。相比于光氧化还原催化反应,利用电子给受体复合物为媒介,可见光促进的有机合成反应将会是更加绿色、经济,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从对可见光促进的,基于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光反应的绿色、可持续合成特点出发,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可见光促进的、电子给―受体复合物为媒介的手段,再通过多组分及氧气催化的方法,实现了含氟的嘧啶及叁嗪等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进一步的应用。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六章内容:第一章简单的介绍了构建杂环骨架的重要性及可见光参与反应的类型。主要归纳总结了电子给―受体复合物的形成、特点以及基于电子给―受体复合物为媒介的光合成反应,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选题依据。第二章和第叁章发展了利用可见光促进的,基于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媒介的多组分反应。使用烯醇负离子作为电子给体,多氟烷基碘为电子受体,在外加不同的亲核试剂的条件下,一锅叁组分分别合成了含多氟烷基的四取代烯烃和四取代嘧啶。第四章在第二、叁章研究的基础上,将烯醇负离子换成双胍负离子,利用上述机制,与多氟烷基碘,成功实现了6-多氟烷基均叁嗪的合成。此反应过程包含了C、N自由基复合,分子内亲核取代及6π电环合、芳构化过程。第五章发展了一种光和氧气促进的自由基C(sp~3)―N(sp~2)交叉偶联:合成N~2-多氟烷基酰基胍。该反应在叁元电荷转移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中,涉及连续的能量转移和电子转移,并且论证了氧气在反应过程中起到“电子梭”的作用。第六章总结了论文主要观点并指出不足之处,并对基于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在合成上的应用作出展望,以及所合成的化合物在材料领域潜在的应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赵汉斌[2](2019)在《可见光可引发氧化吲哚芳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讯 (赵汉斌)英国皇家化学会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化学科学》近日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夏成峰研究员课题组完成的可见光反应在化学合成中应用的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在无过渡金属催化剂下,采用可见光引发的氧化吲哚芳基化反应。氧化吲哚是众多具有生(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2-20)

李世杰,闫飞,王景芸,周明东[3](2018)在《可见光条件下光敏剂引发的Aza-Henry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3-甲氧基噻吨酮,并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3-甲氧基噻吨酮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其在可见光范围内的紫色光(380nm)附近有吸收,是一种可见光光敏剂。将该光敏剂应用于2-苯基-1,2,3,4-四氢异喹啉和硝基甲烷的Aza-Henry反应中,在紫色LED光照射的条件下,摩尔分数为5%的光敏剂使反应在6h内产物的分离产率为84%。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光催化的Aza-Henry反应机理,光敏剂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能量转移产生单线态氧,单线态氧促进Aza-Henry反应的进行。(本文来源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王印典,赵长稳,马育红,杨万泰[4](2018)在《可见光引发的活性接枝聚合及其生物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活性光接枝聚合具有步骤简单、反应活化能低、反应时间/区域易于控制的特点,是表面改性的重要方法。与紫外光引发体系相比,可见光辐照反应条件更加温和、副反应少、对生物活性物质无损害,在生物相关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多年的研究基础,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材料表面工程研究室近年来开发了基于硫杂蒽酮衍生物的可见光引发表面活性接枝新方法。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方法涉及的反应机理及其在酶固定化、生物芯片及细胞包覆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前景予以展望。(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5期)

肖浦[5](2018)在《可见光敏感多功能光聚合引发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介绍可见光敏感多功能光聚合引发体系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2018第十九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期刊2018-09-13)

宁春花,韩俊,金圣,俞洲弘[6](2018)在《含罗丹明B树枝状可见光引发剂光聚合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二胺(EDA)、叁羟甲基丙烷叁丙烯酸酯(TMPTA)和罗丹明B(RHDB)为原料,合成了含罗丹明B树枝状聚(胺-酯)(PAE-RHDB)。研究PAE-RHDB的可见光引发聚合。结果表明,PAE-RHDB可引发丙烯酸类单体,如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AA)。当单体∶引发剂∶助引发剂的质量比分别为50∶1∶3,50∶2∶10和50∶2∶20时,引发60 min,AM、MMA和AA的转化率和黏均分子量最高,分别为62.71%,40.03%,38.22%和2.17×105,8.52×105,1.28×105。增大AM与引发剂的质量比,AM交联成凝胶。当单体∶引发剂∶助引发剂质量比为500∶1∶3时,凝胶性能最优,成胶率为42.37%,吸水率为764.92%。(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8年08期)

王冠[7](2018)在《可见光引发可控活性聚合固定化酶与包覆细胞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酶的固定化和细胞的包覆可以显着地增强酶和细胞的稳定性,有效改善其环境耐受性,大幅降低使用成本并拓展其适用范围,因此在工业、能源、医药以及生命科学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常规自由基聚合的酶固定化和细胞包覆方法普遍存在高温、紫外辐照、氧化剂等苛刻条件,导致酶和细胞的大量失活,因此亟需开发新型且温和的聚合方法,在保持酶或细胞活性的前提下实现酶固定化或细胞包覆。可见光作为一种温和的自由基聚合引发方式,具有辐照能量低、生物相容性好、对氧气的耐受性好、可低温反应等优点,非常适合于酶和细胞存在下的聚合反应。基于此背景,本论文开展了可见光引发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用于酶的固定化和细胞包覆的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开发了可见光反相乳液聚合包埋固定化酶的新方法。以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和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为可见光引发剂体系,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为聚合单体,在LED灯的照射下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实现了木瓜蛋白酶的包埋固定化。首先探究了在LED灯照射下,以液体石蜡为油相,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为水相,ITX/EDAB为引发剂,PEGDA为聚合单体的反相乳液聚合规律及聚合动力学特征,证明了 ITX/EDAB引发可见光反相乳液聚合的可行性。随后,将木瓜蛋白酶溶解于PBS溶液中作为水相,并以液体石蜡作为油相,ITX/EDAB作为引发剂,PEGDA作为聚合单体,在LED灯照射下通过反相乳液聚合实现木瓜蛋白酶的原位包埋固定化。通过红外分析(FTIR)和荧光标记法证明了木瓜蛋白酶的成功包埋且包埋率达90%以上。最后,以酪蛋白作为酶催化反应底物表征木瓜蛋白酶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包埋后的木瓜蛋白酶依然可以有效地催化底物酪蛋白的分解,酶活性回收为67%。包埋木瓜蛋白酶的耐热性得到了显着提升,在70 ℃下放置2 h后依然可以保持54%的初始活性,而游离木瓜蛋白酶仅剩14%左右的初始活性。此外,包埋木瓜蛋白酶表现出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在第10次利用时仍保留了 61%的初始活性。本研究首次实现可见光反相乳液聚合原位固定化酶,相比于紫外光作为聚合引发方式,采用可见光引发聚合包埋固定化酶的活性高出21%,优势明显,为酶和细胞的原位包埋提供了新思路。2.通过可见光活性接枝聚合方法实现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的分隔固定化。首先,将β-葡萄糖苷酶溶解于PBS缓冲溶液中作为水相,并以液体石蜡为油相,ITX/EDAB为引发剂,PEGDA为聚合单体,在LED灯的照射下引发反相乳液聚合实现β-葡萄糖苷酶的包埋固定化。随后,借助于包埋有β-葡萄糖苷酶的交联PEG微球表面的ITX半频哪醇休眠种(ITXSP),在LED灯照射下基于ITXSP的可逆钝化反应引发丙烯酸的接枝聚合,制备出发状(hairy)微球。最后,通过化学结合的方法实现纤维素酶在聚丙烯酸链上的固定化。通过X射线电子衍射能谱(XPS)、紫外光谱分析和FTIR对ITXSP的再引发能力以及丙烯酸的接枝聚合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ITXSP可以成功再引发丙烯酸接枝聚合,并且该接枝聚合属于可控/活性接枝聚合。以对硝基苯酚葡萄糖苷为酶催化分解底物表征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在接枝聚合完成后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仍然保留87%的初始活性。在进一步固定化纤维素酶后,所组成的双酶固定化体系充分发挥了二者的协同作用。在催化滤纸降解过程中,相比于单独固定化纤维素酶,双酶体系在催化滤纸分解48 h时,葡萄糖的产率至少提高了 15%。以催化分解可溶性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和不可溶性纤维素(滤纸)表征双酶固定化体系的重复利用性,结果显示在催化CMC水解10批次之后依然可以保留75%的初始活性;在催化纤维素分解5批次以后依然可以达到53%的初始活性。该方法实现了两种酶的分隔固定化,并证明了两种固定化酶的协同作用,展现出该方法在生物医学以及生物传感器等领域的价值。3.利用可见光活性接枝聚合实现细胞表面厚度可控聚合物层的构建。首先,通过静电作用将聚乙烯亚胺(PEI)吸附于酵母细胞表面。随后,利用羧基和氨基作用,将水溶性引发剂硫杂蒽酮儿茶酚-O'O-二乙酸(TX-Ct)偶合在细胞表面,构建TX-Ct/PEI引发体系。最后,在LED灯的照射下,以PEGDA为聚合单体,实现酵母细胞表面引发聚合形成聚合物壳层。以TX-Ct/PEI为引发剂,可见光照射引发PEGDA溶液聚合体系的聚合行为研究表明该聚合属于可控/活性自由基聚合。透射电镜照片显示细胞外接枝层厚度为20-55 nm,并且接枝层厚度可以通过调节接枝时间实现可控。酵母细胞活性测试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保留细胞的活性(>85%)。通过延长接枝聚合时间、增加单体浓度和光照强度可以增强对酵母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并提高包覆细胞对溶壁酶的抵抗能力。当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细胞模板时,同样实现了单细胞的包覆。该方法实现了单细胞表面的可控/活性接枝交联聚合,成功制备出厚度可控的聚合物壳层,为实现单细胞分析以及细胞传感器等应用提供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8-06-01)

董晓庆,李治全,刘仁,刘晓亚[8](2018)在《基于光致脱羧的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光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是光固化材料研发中的重要内容。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2-硫杂蒽酮乙酸四苯基磷酸盐(TXP),该引发剂以硫杂蒽酮为生色团,通过光致脱羧反应产生活性自由基,进而引发聚合反应。利用核磁和高分辨率质谱对TXP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光解及电子自旋共振捕获等方法研究了其光致脱羧反应。光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在可见光源照射下,这种单组分光引发剂能高效引发巯基-烯类单体的聚合反应,具有一定的应用的前景。(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8年03期)

王光祖[9](2018)在《可见光引发激发态钯催化的生物质基平台分子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质作为当前唯一可再生的有机碳资源,具有分布广、储量大、环境友好等优点,必将成为后化石经济时代液体燃料和有机化学品的主要原料。其中,烷基羧酸及烷基醇作为重要的生物质基平台分子,其转化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在本论文中,我们通过简单的脱水以及卤化的方式将烷基羧酸和烷基醇转变为烷基羧酸酯以及烷基卤代烃等亲电试剂,并通过光引发激发态Pd催化的方法,在温和条件下实现了其进一步高效转化。在论文的第一章中我们综述了生物质能源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提出利用光催化的方式促进生物质基平台分子转化的策略。然而已报道的光催化反应存在光催化剂制备复杂、价格昂贵且反应类型单一等缺点。因此,我们提出发展新型光引发激发态过渡金属催化方法,提升反应催化效率,丰富反应转化类型。作为合成化学中构建C-C键的重要手段,Heck反应在在药物分子及中间体的合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烷基Heck反应,尤其是非活化叁级烷基卤代烃的Heck反应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论文的第二章中我们利用光引发激发态Pd催化的方法,实现了烷基溴的Heck反应,攻克了这一历史性挑战。此外,通过紫外光谱吸收实验,我们确定了激发态钯的存在,并发现配体在反应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发现,我们进一步将该体系应用于烷基羧酸这一来源广、廉价易得的生物质基平台分子的的转化中。因此,在论文的第叁章中我们进一步研究了光引发激发态Pd催化的脱羧Heck反应,在温和的条件实现了一级、二级、叁级烷基羧酸以及氨基酸的脱羧Heck反应,为烷基Heck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杂环类结构是大部分药物分子的骨架结构,通过对其后修饰往往可以有效的改善药物分子的生理活性以及代谢稳定性。为了进一步提升该反应体系的应用价值,我们在论文的第四章中研究了光引发激发态Pd催化的杂环芳烃的C-H烷基化反应。该反应在温和的条件实现了二级、叁级非活化烷基溴的C-H烷基化,为杂环的修饰提供了一条新颖且高效的方法。通过这叁方面的研究,我们实现了光促进激发态Pd催化的烷基羧酸以及烷基醇衍生物的高效转化,合成了众多具有高附加值的有机化学中间体。此外,我们还首次研究了 Pd的激发态催化属性,突破了传统基态Pd催化性质的局限,为今后Pd催化的研究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8-05-08)

[10](2017)在《可见光引发的无金属的惰性键选择性官能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Angew.Chem.,Int.Ed.2017,56,12619~12623烷氧自由基是化学与生物研究中重要的活性中间体,然而传统条件下产生烷氧自由基需要加热、强氧化剂、紫外光照射等剧烈反应条件.近年来烷氧自由基被发现可以在温和的可见光氧化还原条件下产生,然而目前仍需要使用重金属光催化剂,对于药物合成、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的应用带来了困难.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7年12期)

可见光引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讯 (赵汉斌)英国皇家化学会国际化学领域权威期刊《化学科学》近日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夏成峰研究员课题组完成的可见光反应在化学合成中应用的研究成果,首次报道了在无过渡金属催化剂下,采用可见光引发的氧化吲哚芳基化反应。氧化吲哚是众多具有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可见光引发论文参考文献

[1].汪锐.电子给—受体复合物引发的可见光促进的含氟嘧啶及叁嗪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赵汉斌.可见光可引发氧化吲哚芳基化反应[N].科技日报.2019

[3].李世杰,闫飞,王景芸,周明东.可见光条件下光敏剂引发的Aza-Henry反应[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18

[4].王印典,赵长稳,马育红,杨万泰.可见光引发的活性接枝聚合及其生物应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5].肖浦.可见光敏感多功能光聚合引发体系[C].2018第十九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报告集.2018

[6].宁春花,韩俊,金圣,俞洲弘.含罗丹明B树枝状可见光引发剂光聚合性能[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8

[7].王冠.可见光引发可控活性聚合固定化酶与包覆细胞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

[8].董晓庆,李治全,刘仁,刘晓亚.基于光致脱羧的单组分可见光引发剂的合成及其光化学性能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8

[9].王光祖.可见光引发激发态钯催化的生物质基平台分子反应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

[10]..可见光引发的无金属的惰性键选择性官能化研究[J].有机化学.2017

标签:;  ;  ;  ;  

可见光引发论文-汪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