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微絮凝论文-刘圣,娄华君,王秋阳,娄俊鹏,丛麟

二次微絮凝论文-刘圣,娄华君,王秋阳,娄俊鹏,丛麟

导读:本文包含了二次微絮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工程学,低温低浊,叁卤甲烷生成势,二次微絮凝

二次微絮凝论文文献综述

刘圣,娄华君,王秋阳,娄俊鹏,丛麟[1](2014)在《二次微絮凝与常规絮凝的对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石家庄某水库低温低浊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物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分级和有机物化学极性分级技术从分子水平的变化对原水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析,并测定了其各组分质量分数与叁卤甲烷生成势的相关性,获得了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去除率较低的原因,同时进行了二次微絮凝和常规絮凝的混凝试验,考察了水体浊度、Zeta电位、抽滤时间、颗粒数和有机物等各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二次微絮凝比常规絮凝有更强的混凝去除效果,当聚合氯化铝PAC总投加量为13 mg/L、絮凝时间为3 min时,滤后水浊度可达到0.1 NTU以下。二次微絮凝不但改变了胶体的Zeta电位,增加了絮凝效果,而且提高了对有机物和颗粒数的去除率,抽滤时间也相应缩短。(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龚淑艳,郑君,王晓红,宋庆原[2](2014)在《二次微絮凝工艺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生产工艺现状,天津塘沽中法供水有限公司所辖水厂采用二次微絮凝工艺,在原有加药方式基础上增加了沉淀后二次投药点,以期改善过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FeCl3作为二次微絮凝混凝剂,在投加量为4~6 mg/L的条件下能保证出厂水浊度≤0.2 NTU。在实际应用中,二次微絮凝工艺可使滤后水浊度降低40%,同时制水药剂单耗较一次加药方式可降低18%左右。由于该絮凝方式对滤池的运行周期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滤池运行及反冲洗优化管理,以保持水质稳定。(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4年01期)

孔宇[3](2011)在《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净水工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苏州某水厂工程,介绍了二次强化微絮凝过滤的机理、主要设计参数及设计要点,对于以微污染湖、库水为水源的水厂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1年24期)

陈有军,李涛,王东升,杨敏,杨杨[4](2011)在《两种混凝剂的二次微絮凝过滤效果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过滤效果,开展了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PAC和FeCl3对沉后水进行二次微絮凝可以显着降低滤后水中的颗粒数量,有利于提高滤后水水质,并且在适宜的投药量条件下不会造成过滤水头明显增加,且滤后水中的残余铝和残余铁含量均可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不会对滤后水水质造成影响。综合各项指标,PAC比FeCl3更适宜作为二次微絮凝的投加药剂。(本文来源于《供水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熊跃国[5](2011)在《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提高过滤效果,开展了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作为微絮凝剂,可以明显改善过滤效果,PAM投量为0.01 mg/L,微絮凝时间为2 min条件下,出水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率增加了6.6%,5.6%和6.2%。滤池的水头损失增长规律与常规过滤工艺基本相同。初滤水浊度明显降低,相比于未进行二次微絮凝的滤池而言成熟期可以缩短为30 min~40 min左右。(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1年20期)

齐玉玲,黄晓东,张金松,全继萍[6](2005)在《二次微絮凝改善过滤效果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过滤效果,开展了沉后水的二次微絮凝过滤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PAC)投量为 0. 2mg/L、微絮凝时间为 2~4min时,可确保滤后水浊度<0. 1NTU的目标值。二次微絮凝过滤不仅解决了初滤水浊度偏高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率,同时滤后水的铝含量没有升高,过滤水头损失也没有明显的增加。(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5年02期)

二次微絮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生产工艺现状,天津塘沽中法供水有限公司所辖水厂采用二次微絮凝工艺,在原有加药方式基础上增加了沉淀后二次投药点,以期改善过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FeCl3作为二次微絮凝混凝剂,在投加量为4~6 mg/L的条件下能保证出厂水浊度≤0.2 NTU。在实际应用中,二次微絮凝工艺可使滤后水浊度降低40%,同时制水药剂单耗较一次加药方式可降低18%左右。由于该絮凝方式对滤池的运行周期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加强滤池运行及反冲洗优化管理,以保持水质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二次微絮凝论文参考文献

[1].刘圣,娄华君,王秋阳,娄俊鹏,丛麟.二次微絮凝与常规絮凝的对比试验[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

[2].龚淑艳,郑君,王晓红,宋庆原.二次微絮凝工艺在饮用水生产中的应用[J].供水技术.2014

[3].孔宇.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净水工艺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2011

[4].陈有军,李涛,王东升,杨敏,杨杨.两种混凝剂的二次微絮凝过滤效果对比研究[J].供水技术.2011

[5].熊跃国.二次微絮凝强化过滤效果研究[J].山西建筑.2011

[6].齐玉玲,黄晓东,张金松,全继萍.二次微絮凝改善过滤效果的试验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5

标签:;  ;  ;  ;  

二次微絮凝论文-刘圣,娄华君,王秋阳,娄俊鹏,丛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