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鼻指综合征论文-姜婵媛

发鼻指综合征论文-姜婵媛

导读:本文包含了发鼻指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全外显子组测序,第一副张力线组,有限元分析

发鼻指综合征论文文献综述

姜婵媛[1](2018)在《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我国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及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修复方案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基因编码区和调控区的变异位点,寻找我国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易感基因。2.通过在其他非综合型唇腭裂家系样本中寻找候选基因的变异位点,确定该基因的可靠性。3.应用叁维有限元分析技术进行第一副张力线组与唇鼻畸形之间的关系解析,探究第一副张力线组修复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可行性。4.回顾性分析第一副张力线组重建修复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手术效果,确定该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以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为研究对象,采集流行病学信息并绘制家系图,提取血液样本的基因组DNA,使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获取变异位点。基于人类基因组参考序列 hg19,通过 Cutadapt、FastQC、BWA、SAMtools、PICARD和GATK等软件获取变异位点;通过SnpEff、SeattleSeq、SIFT、DAVID、clinvar和cadd等进行变异位点功能注释;以及通过NCBI dbSNP、HapMap、ESP、ExAC等数据库进行过滤和筛选,根据突变所在的位置、位点的保守性及危害度、等位基因频率、相关基因的功能、与颅面部发育的相关性、与唇腭裂的相关性等进一步筛选并获得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相关的候选基因。2.将候选基因在其他家系的全外显子组测序数据中进行验证,寻找相关基因在其他家系中是否存在符合遗传模型的变异位点,验证候选基因的可靠性。3.选取1名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患者拍摄多个角度的照片并进行面部激光扫描获得唇鼻部叁维模型,选择合适的材料属性和单元类型建立叁维有限元模型。参照唇鼻肌肉纤维叁维组态模型,沿着肌纤维的大致走行方向在模型内部描绘线条,按第一副张力线组方向进行力的加载,运算模型的形变。4.回顾性分析第一副张力线组重建修复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手术效果,通过主观量表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用叁维激光扫描获取面部图像并用Mimics软件进行对称性分析。结果1.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共完成了 3个家系(M1、M2、M3)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分析,发现了 3个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候选致病位点,包括M1家系的TFAP2A基因转录因子结合位点(TFBS)上的变异位点(6:10406995,C>T),M2家系AXIN2基因上的错义突变位点(c.2018G>A,p.S673F),以及M3家系的C5orf42基因上的错义突变位点(c.3548G>A,p.T1183M)。2.在15个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中进行验证,其中6个家系找到相关基因的变异位点,并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型。TFAP2A和AXIN2在1个家系中可以找到变异位点,C5orf42基因在可以在5个家系中可以找到变异位点,其中包括(c.3548G>A,p.T1183M),最终确定TFA 2A、AXI 2和C5orf4 为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的易感基因。3.按第一副张力线组方向对叁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力的加载之后,模型最大位移发生在鼻翼外侧脚,鼻底及鼻翼在各个方向上均发生了位移;从宏观上看,鼻底抬高,鼻翼外侧脚向内上方移位并向内卷。4.从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有437名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完成鼻槛畸形矫正手术。术后6个月至3年,378名患者完成了调查表,84%的患者认为鼻槛形态得到明显或适度地改善,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随机选择24名患者进行叁维测量分析,鼻翼基底部及鼻翼最外侧点的位置在患侧及健侧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术后患者的鼻部对称性好。结论1.本研究发现了TFAP2A AXIN2和C5orf42基因为我国非综合型唇腭裂的易感基因,为阐明唇腭裂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遗传学依据。2.本研究证实了第一副张力线组重建是修复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的有效方法,能够极大地恢复鼻部对称性,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了证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8-03-29)

刘玥[2](2016)在《毛发—鼻—指(趾)综合征蛋白-1在小鼠植入前胚的表达和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毛发-鼻-指(趾)综合征蛋白-1(Tricho-rhino-phalangeal syndrome 1,TRPS1)在小鼠植入前胚不同阶段的定位及m RNA水平的变化,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特异性地抑制其基因的表达,研究TRPS1在小鼠植入前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探索TRPS1与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之间的关系。方法:1.分别取KM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KM×♂KM)交配所得的不同阶段的植入前胚。经免疫荧光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RPS1蛋白在植入前胚各阶段中的定位分布;2.收集KM小鼠各个阶段的植入前胚,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TRPS1m RNA的表达情况。3.分别取KM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的卵巢和睾丸,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认TRPS1蛋白在成熟卵巢和睾丸组织中的定位情况。4.收集KM小鼠1-细胞胚(h CG后18h),置于KSOM培养液中培养3h,收集具有双原核的1-细胞胚,利用显微操作技术,注射trps1-si RNA,置于KSOM培养液中继续培养。1)观察注射后的植入前胚发育情况;2)于h CG后43h,收集KSOM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si RNA组(阴性对照组)和trps1-si RNA组2-细胞胚,利用Real-Time PCR检测TRPS1、ERα以及合子基因组相关基因e IF1A、Mu ERV-L、Zscan4d、Hsp70.1m RNA水平的表达。结果: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RPS1蛋白主要定位于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的胞核内,而胞质着色极浅;GV卵呈强阳性表达,MII卵和1-细胞胚表达明显下降。而2-细胞胚和4-细胞胚又呈现TRPS1蛋白强阳性表达;8-细胞胚至囊胚阶段,TRPS1蛋白表达显着减少并消失。2.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TRPS1 m RNA。结果显示TRPS1 m RNA在1-细胞胚时期表达最高,随后明显降低。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小鼠卵巢中,TRPS1蛋白主要定位于卵母细胞的胞质中;而在小鼠睾丸组织中,则是定位于未成熟精子和及睾丸间质细胞的胞质中。4.培养结果显示,trps1-si RNA注射组囊胚过渡率与KSOM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约30%的植入前胚被抑制在4-细胞胚之前,且大部分停滞在2-细胞胚时期(P<0.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注射了trps1-si RNA后,TRPS1 m RNA水平明显低于KSOM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01),而Mu ERV-L、Zscan4d m RNA水平则显着上升(P<0.01)。结论:TRPS1主要表达在8-细胞胚前卵裂球的胞核中,提示TRPS1主要在植入前胚的前期发挥作用,且TRPS1 m RNA在1-细胞胚时期大量合成。通过利用trps1-si RNA干扰其基因的表达,合子型基因组激活相关基因Mu ERV-L和Zscan4d m RNA随着TRPS1 m RNA的减少而显着升高,提示TRPS1可能通过负性调控Mu ERV-L和Zscan4d的转录活性,参与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调控母型-合子型过渡。(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刘霜,孟岩,施惠萍,邱正庆[3](2012)在《TRPS1基因2个新突变致发鼻指综合征Ⅰ型2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发鼻指综合征(TRP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特征为出生不久即出现的毛发稀疏细软,生长缓慢,鼻尖球形膨大(梨形鼻),人中长而扁平,双耳前突,掌指骨粗短,指间关节偏曲,粗大以及身材矮小等。发鼻指综合征分为叁个亚型,其致病原因均为TRPS1基因突变相关。其中TRPSⅠ型患者以典型面容为特征。研究表明,TRPSⅠ型患者多由TRPS1基因的无义突变或完(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期刊2012-09-13)

邵聪[4](2009)在《一发鼻指综合征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发鼻指综合征(Tricho-rhino-phalangeal syndrome,TRPS)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病,发病率约为0.05-0.1‰,多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少数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特征为头发稀疏细软,生长缓慢,眉毛中间粗而多,外侧细而稀少,鼻尖呈球形膨大,人中长而扁平,上唇薄,双耳前突、卷曲(招风耳)。此外,其骨骼异常包括掌指(趾)骨粗短(轻—重度),指(趾)间关节偏屈、粗大,身材矮小等,可有髋关节畸形。X线表现为锥形骨骺,主要见于中间指(趾)骨基底部。发鼻指综合征分为叁个亚型,均与TRPS1基因突变或缺失相关。Momeni等人将TRPS1基因定位于8q24.1,长度为260500bp,编码一个由9个锌指结构域组成的转录因子。以往资料显示,发鼻指综合征国外报道近200例,国内报道22例,其中台湾14例,大陆8例,这8例均为影像学报道。目前大陆尚未有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目的研究一发鼻指综合征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11位家系成员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清晨空腹抽取外周血。一部分经枸橼酸钠抗凝,剩余部分待凝固后取血清,两部分均置于—80℃冰箱保存。随后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相应的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使用TIANGEN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11位家系成员的全血基因组DNA。针对TRPS1基因第2—7外显子(其中第3—7外显子为编码区)分别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目的扩增产物用于纯化、测序。结果查体发现先证者具有发鼻指综合征的特征性面容。先证者和先证者母亲均具有双侧短拇趾畸形;先证者母亲同时还有双侧髋臼发育不良。先证者的2个哥哥均有多生齿。实验室检查发现先证者存在严重骨质疏松以及生长激素完全缺乏。经对PCR产物纯化、测序、突变分析,结果显示先证者TRPS1基因第4外显子有一移码突变:1095-1096insA,即在第1095与1096位碱基之间有一个碱基A插入,导致终止密码子提早出现(位于第383位),从而产生截短的蛋白质。先证者TRPS1基因其他外显子序列经与NCBI GeneBank中相应序列比对,未发现突变。家系中其他成员该基因所有被测序列经与NCBI GeneBank中相应序列比对,未发现突变,第4外显子无碱基插入。结论先证者TRPS1基因第4外显子有一移码突变:1095-1096insA,从而产生一个截短的、无功能的RTPS1蛋白。先证者存在严重骨质疏松以及生长激素完全缺乏。先证者母亲存在双侧短拇趾畸形,但无TRPS1基因异常,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基因的变化,导致短趾畸形。这种现象可能是偶然的,也可能是伴随发鼻指综合征发生的,即TRPS1基因并不是引起发鼻指综合征的唯一致病基因。(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09-04-13)

刘凯,田军[5](2006)在《毛发—鼻—指(趾)综合征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14岁,发现双手小关节略肿胀、活动不灵一年半,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一年无效来我院就诊。患者发育营养可,身高1.66米,面容特殊。头发和眉毛及睫毛稀疏、卷曲。鼻子呈梨状,鼻翼小,嘴宽、人中长,鼻唇沟延长但变浅。耳大竖立,腭部变窄,下(本文来源于《医学影像学杂志》期刊2006年10期)

杨海庆,肖志军,王效恩,高国栋,任国兴[6](2000)在《发鼻指综合征合并黄韧带钙化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例女 ,42岁。因双下肢渐进性行走困难、疼痛无力3年余 ,来我院检查。智力正常 ,身材矮小(146cm) ,头发稀疏 ,眼眉外1/3缺失 ,鼻子呈梨形。下颌发育较小。双手发育小 ,指短粗 ,双手3、4指向尺侧偏斜 ,指甲呈勺状。患者有一儿一女 ,其女儿(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00年06期)

彭振全,程秀珍,王悦[7](1998)在《儿童发鼻指(趾)综合征(附2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儿童发鼻指(趾)综合征(附2例报告)华北煤炭医学院附院(063000)放射科彭振全河北医学院第叁医院放射科程秀珍赤峰市元宝山区第叁医院王悦发鼻指(趾)综合征(Frichorhinophalangealsyndrome)属一种软骨和外胚层发育异常的体...(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1998年01期)

钟仕森,伍筱梅,梁荣光[8](1995)在《发鼻指(趾)综合征(附一家族四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报告了一家族2代4例发鼻指(趾)综合征的临床X线表现。本综合征的病理基础是干骺软骨形成障碍伴外胚层发育不良。软骨发育障碍主要累及指(趾)骨的骨骺软骨板,导致锥形骨骺的形成及骺线早闭,肢端短粗畸形。结合文献讨论了本病的基本X线表现与病理基础。提出诊断要点和两髂骨耳状面叁角形或月牙形骨质致密硬化可能是X线诊断的重要线索。(本文来源于《中华放射学杂志》期刊1995年12期)

张绪仓[9](1994)在《毛发、鼻、指(趾)综合征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发、鼻、指(趾)综合征一例张绪仓陕西岐山县中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722400)毛发、鼻、指(趾)综合征(Tricho-Rhino-PhalansealSyndrome)较为少见,现将作者所见一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0岁。因毛发稀疏不长20年于19...(本文来源于《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期刊1994年01期)

侯显曾,冯惠明,张绍景,况学敏,汤冰[10](1992)在《毛发—鼻—指趾综合征两代四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发—鼻—指趾综合征(Tricho—rhino—Phalangeal,TRPS)为罕见的遗传性综合征,国内曾有孪生姐妹同患及个案报告,但未见在同一家族两代同患报告。本文报告的4例其中先证者为男性20岁,先证者的父亲、大妹、二妹均有类似症状、体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头部的脱发(全秃样、男型秃发样或妇女男秃样)、鼻形的异常(梨形或鹦嘴样)、指趾的粗短(双侧手指、足趾均缩短增粗(见图)。X线检查,主要是双手双足短管状骨星发(本文来源于《广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92年01期)

发鼻指综合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毛发-鼻-指(趾)综合征蛋白-1(Tricho-rhino-phalangeal syndrome 1,TRPS1)在小鼠植入前胚不同阶段的定位及m RNA水平的变化,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特异性地抑制其基因的表达,研究TRPS1在小鼠植入前胚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探索TRPS1与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之间的关系。方法:1.分别取KM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KM×♂KM)交配所得的不同阶段的植入前胚。经免疫荧光染色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RPS1蛋白在植入前胚各阶段中的定位分布;2.收集KM小鼠各个阶段的植入前胚,用Real time-PCR技术检测TRPS1m RNA的表达情况。3.分别取KM雌性小鼠和雄性小鼠的卵巢和睾丸,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确认TRPS1蛋白在成熟卵巢和睾丸组织中的定位情况。4.收集KM小鼠1-细胞胚(h CG后18h),置于KSOM培养液中培养3h,收集具有双原核的1-细胞胚,利用显微操作技术,注射trps1-si RNA,置于KSOM培养液中继续培养。1)观察注射后的植入前胚发育情况;2)于h CG后43h,收集KSOM空白对照组、negative control-si RNA组(阴性对照组)和trps1-si RNA组2-细胞胚,利用Real-Time PCR检测TRPS1、ERα以及合子基因组相关基因e IF1A、Mu ERV-L、Zscan4d、Hsp70.1m RNA水平的表达。结果: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RPS1蛋白主要定位于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的胞核内,而胞质着色极浅;GV卵呈强阳性表达,MII卵和1-细胞胚表达明显下降。而2-细胞胚和4-细胞胚又呈现TRPS1蛋白强阳性表达;8-细胞胚至囊胚阶段,TRPS1蛋白表达显着减少并消失。2.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TRPS1 m RNA。结果显示TRPS1 m RNA在1-细胞胚时期表达最高,随后明显降低。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在小鼠卵巢中,TRPS1蛋白主要定位于卵母细胞的胞质中;而在小鼠睾丸组织中,则是定位于未成熟精子和及睾丸间质细胞的胞质中。4.培养结果显示,trps1-si RNA注射组囊胚过渡率与KSOM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01),约30%的植入前胚被抑制在4-细胞胚之前,且大部分停滞在2-细胞胚时期(P<0.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注射了trps1-si RNA后,TRPS1 m RNA水平明显低于KSOM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01),而Mu ERV-L、Zscan4d m RNA水平则显着上升(P<0.01)。结论:TRPS1主要表达在8-细胞胚前卵裂球的胞核中,提示TRPS1主要在植入前胚的前期发挥作用,且TRPS1 m RNA在1-细胞胚时期大量合成。通过利用trps1-si RNA干扰其基因的表达,合子型基因组激活相关基因Mu ERV-L和Zscan4d m RNA随着TRPS1 m RNA的减少而显着升高,提示TRPS1可能通过负性调控Mu ERV-L和Zscan4d的转录活性,参与小鼠合子基因组激活,调控母型-合子型过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发鼻指综合征论文参考文献

[1].姜婵媛.全外显子组测序鉴定我国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基因及唇裂术后继发鼻槛畸形修复方案分析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8

[2].刘玥.毛发—鼻—指(趾)综合征蛋白-1在小鼠植入前胚的表达和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6

[3].刘霜,孟岩,施惠萍,邱正庆.TRPS1基因2个新突变致发鼻指综合征Ⅰ型2例临床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2012

[4].邵聪.一发鼻指综合征家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

[5].刘凯,田军.毛发—鼻—指(趾)综合征1例[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

[6].杨海庆,肖志军,王效恩,高国栋,任国兴.发鼻指综合征合并黄韧带钙化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

[7].彭振全,程秀珍,王悦.儿童发鼻指(趾)综合征(附2例报告)[J].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998

[8].钟仕森,伍筱梅,梁荣光.发鼻指(趾)综合征(附一家族四例报告)[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

[9].张绪仓.毛发、鼻、指(趾)综合征一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

[10].侯显曾,冯惠明,张绍景,况学敏,汤冰.毛发—鼻—指趾综合征两代四例[J].广州医学院学报.1992

标签:;  ;  ;  ;  

发鼻指综合征论文-姜婵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