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臂臂综合征2例报告

桥臂臂综合征2例报告

一、Report of 2 cases with brachium potine syndrome(论文文献综述)

冯硕[1](2021)在《山东地区26例CADASIL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基因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erebral autosomal dominant arteriopathy with subcortical infarcts and leucoencephalopathy,CADASIL)是由位于19号染色体的NOTCH3基因突变引起的脑小血管病。其典型症状包括伴先兆偏头痛、反复的皮质下缺血事件、血管性痴呆和精神症状,突变类型多样并存在地域差异,临床表现也有明显不同。山东地区人口基数大,但关于CADASIL病例的文献极少,且均为个案报道,对该病尚缺乏足够认识。目的:对山东地区CADASIL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型异质性及与人口统计学特征、突变类型之间的关系,总结山东地区CADASIL的特征,丰富该疾病的基因突变和表型谱,加深对该病的理解,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20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及山东省立医院收治并诊断为CADASIL的病例,以及同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符合CADASIL典型临床表现的非CADASIL病例,收集上述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表现,血清学,影像学及基因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并通过文献复习,将既往报道的山东地区病例资料一并纳入,总结CADASIL患者基因突变、人口学、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并进行各项特征间的统计学分析。最后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比较分析 CADASIL 筛查量表的应用价值。结果:1.一般情况共纳入基因检测确诊的患者26例,均来自不同的家系。发病年龄范围12-74岁,平均年龄37.62±12.92岁,中位年龄为37岁,其中女性14例(53.85%),男性 12 例(46.15%)。在23例有病史资料的患者中,自首次发病至明确诊断的平均时间间隔为7.22±10.17年,8例患者首次发病即得到确诊(34.78%),15例患者被漏诊或误诊(65.22%),其中3例被诊断为多发性硬化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13例患者有脑血管病家族史(56.52%),其中5例未能在首诊时确诊。12例患者有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52.17%),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7例,30.43%),血脂异常(5例,21.74%),高血压病(3例,13.04%),糖尿病(2例,8.70%),高尿酸血症(1例,4.35%),吸烟史(3例,13.04%),饮酒史(2例,8.70%)。2.临床表现最常见的首发表现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包括言语不利,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或上述症状的叠加(10例,43.48%),其次为偏头痛或非特异性头痛症状(6例,26.09%),以及非旋转性头晕(6例,26.09%),另有1例(4.35%)患者表现为帕金森综合征。以头痛起病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小于其它形式起病的患者(P=0.036),而以头晕起病的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其它患者(P=0.019)。患者确诊时的体征还包括:运动、感觉或言语障碍(16例,69.57%),认知功能下降(8例,34.78%),锥体束征阳性(7例,30.43%),假性球麻痹(7例,30.43%),精神异常(4 例,17.39%)。3.影像学检查20例完善颅脑MRI常规序列检查的患者均有基本对称分布的脑室旁和深部白质病变,其中14例累及颞极(70.00%),14例累及外囊(70.00%),10例同时累及颞极和外囊(50.00%),12例累及幕下结构(60.00%),最常见部位为脑桥。患者脑白质病变的Fazekas量表得分范围2-6分,中位数5.5分。白质病变得分在青年和中老年患者之间没有明显差异(P=0.315),在有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两组患者间也没有明显差异(P=0.656)。11例患者完善SWI序列检查,4例患者有双侧基底节区顺磁性物质沉积表现(36.36%),4例患者有皮质下及幕下结构微出血表现(36.36%),最常见部位为脑桥和延髓。16例患者完善MRA或DSA检查,4例有颅内血管轻到中度狭窄(25.00%),3例有脑动脉轻度硬化表现(18.75%)。4.基因突变与表型在26例患者中,检出NOTCH3基因的18个突变位点,最常见于3号(5个)、4号(5个)和11号外显子(3个),另有位于2号、5号、18号、20号、25号外显子突变各1个。有20例患者突变位点位于热区,包括外显子3突变者8例,外显子4突变者9例及外显子11突变者3例;6例患者突变位点位于非热区,包括20号外显子突变2例,2号、5号、18号、25号外显子突变各1例。基因突变位于非热区的患者均未见颞极白质高信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19例患者的突变发生于NOTCH3蛋白胞外结构域的前6个EGFR序列,7例患者的突变位于第7-34个EGFR序列,后者颞极白质高信号出现率明显偏低(P=0.037)。有4例患者携带非半胱氨酸突变,均位于3号外显子。携带非半胱氨酸突变的患者均没有累及幕下结构的白质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5.CADASIL筛查量表评价19例CADASIL患者及10例类CADASIL对照接受量表筛查,CADASIL Scale和CADASIL Scale-J在患者中的灵敏度分别为52.63%(10/19)和68.42%(13/19),在对照组中的特异度为100%(10/10)。结论:1.CADASIL患者多在青年期起病,个别患者在青少年期或老年晚期起病,本研究中合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颅内大血管病变者并不少见。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是CADASIL患者常见的首发症状,青年至老年均可出现,本研究中以头痛起病患者明显年轻,以头晕起病者年龄较大。3.CADASIL患者最常见的白质病变结构在幕上和幕下分别是脑室周围深部白质和脑桥。4.本研究中CADASIL患者的NOTCH3基因突变类型多样,4号外显子突变最常见;双侧颞极白质受累可能是突变位于热区外显子或EGFR1-6序列患者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5.本研究中的CADASIL患者首次发病时,被漏诊或误诊者近半,CADASIL Scale-J量表较CADASIL Scale量表更适合对其进行初步筛查。

王娟[2](2021)在《急性桥臂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文中认为目的 分析急性桥臂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进一步探讨其病因及相关机制,增强对可累及桥臂的相关疾病的认识,提高急性桥臂病变诊断准确率。资料和方法 采用大连市中心医院院影像查询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核磁弥散成像(DWI)存在桥臂高信号的住院患者,共有82例患者。运用电子病案查询系统回顾性记录这些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化验指标、影像学特点、诊断。对于诊断脑梗死的患者,其梗死机制由2位主任医师共同确认。统计分析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起病形式、临床表现、诊断,并进一步进行病因及相关机制探讨。结果 1.一般资料:82例患者中,男41例,女41例,年龄33-90岁,平均年龄65.65+1.68岁,其中67例(81.7%)合并高血压病,40例(48.8%)合并糖尿病,26例(31.7%)有陈旧性脑梗死病史,1例(1.2%)有脑干出血病史,7例(8.5%)合并冠心病,8例(9.8%)合并心律失常(其中5例为房颤,3例为频发性室性早搏)。25例(30.5%)有吸烟史,15例(18.3%)有饮酒史。2.临床特点:(1)82例患者均为急性起病。(2)63例(76.8%)患者以头晕/眩晕为主要症状(其中41例伴恶心、呕吐),21例(25.6%)有走路不稳,23例(28.0%)伴单侧肢体无力,21例(25.6%)构音障碍,7例(8.5%)面部麻木,6例(7.3%)复视,4例(4.9%)单侧肢体麻木。(3)体征:43例(52.5%)共济失调(40例为单侧,3例为双侧),38例(46.3%)单侧肢体偏瘫,37例(45.1%)构音障碍,25例(30.5%)水平凝视诱发眼震,21例(25.6%)中枢性面舌瘫,17例(20.7%)面部感觉减退,16例(19.5%)动眼神经麻痹,10例(12.2%)周围性面瘫,4例(4.9%)面部感觉过敏,3例(3.7%)意识障碍。3.化验指标:38例(46.3%)血糖升高,37例(45.1%)高脂血症,29例(35.4%)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8例(22.0%)高纤维蛋白原血症,10例(2.2%)高尿酸血症。4.影像学表现:82例患者中68例(82.9%)为单侧桥臂病变,其中21(30.8%)例为孤立的单侧桥臂病变,47例(69.1%)合并其它部位病变;14例(17.1%)双侧桥臂病变,其中9例(64.3%)为孤立的双侧桥臂病变,5例(35.7%)合并其它部位病变。5.诊断:82例患者中,共72例(87.8%)诊断急性脑梗死,7例(8.5%)诊断为华勒氏变性,1例(1.2%)诊断为免疫相关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可能性大;1例(1.2%)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可能性大,1例(1.2%)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6.血管评估:82例患者中,42例(51.2%)存在大血管狭窄,21例(25.6%)后循环动脉存在先天变异(12例存在胚胎性大脑后动脉,8例单侧椎动脉发育纤细,1例单侧椎动脉走形异常);41例(50.0%)提示脑动脉粥样硬化;7例(8.5%)脑血管未见异常。7.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20例孤立单侧桥臂梗死中,14例(70.0%)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例(10.0%)为小动脉闭塞型,4例(20.0%)为未明原因型;45例单侧桥臂合并其它部位梗死中,31例(68.9%)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例(8.9%)为心源性脑栓塞,10例(22.2%)为未明原因型;2例(2.8%)孤立的双侧桥臂梗死和5例(6.9%)双侧桥臂合并其它部位梗死的机制均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8.治疗及预后:72例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及5例诊断为华勒氏变性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改善脑循环、神经保护、脑血管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出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例诊断为原发性中枢系统淋巴瘤的患者,反复出现神经系统缺失症状加重,放弃治疗。1例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患者,经治疗后症状缓解,预后良好。1例诊断为免疫相关中枢性神经系统脱髓鞘的患者,经激素治疗后,症状改善。33例(45.8%)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出现进展。结论 1.桥臂病变多急性起病,病情容易进展加重,临床症状以头晕/眩晕最为多见,可伴有肢体无力或麻木、构音障碍、走路不稳等,病因以脑梗死最多见;2.无论是孤立单侧桥臂梗死还是单侧桥臂合并其它部位梗死,或孤立双侧桥臂梗死还是双侧桥臂合并其它部位梗死,病因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多见;3.桥臂梗死多合并其它部位梗死,孤立桥臂梗死及双侧桥臂梗死临床相对少见。

桑庆庆,梁晓莉,桑道乾[3](2020)在《孤立的单侧脑桥臂梗死1例报告》文中认为随着我国人口老年化,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升高,现占据我国居民死亡原因之首;其中,脑梗死为脑血管疾病的最常见类型[1]。在临床工作中,会发现一些少见的梗死-桥臂梗死。脑桥臂(pontine brachium,PBL)位于多血管支配交界区,很少发生梗死,PBL 梗死约占急性脑梗死的 0.9%,而孤立性的PBL梗死临床罕见[2-3],单纯的单侧脑桥臂梗死更少见。现报道1例孤立的单侧脑桥臂梗死,并结合相关文献加以总结,探讨单侧脑桥臂梗死的临

宋方方[4](2019)在《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讨桥臂梗死的核磁影像学、临床表现、颅神经损伤特征。2探讨单侧桥臂梗死与双侧桥臂梗死的近期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8年5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神经内科二、四病区行颅脑核磁影像学检查诊断为桥臂梗死的患者,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并记录研究对象的颅脑核磁影像、责任血管特点、临床表现及颅神经损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同时收集并记录研究对象入院时和第7天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修正的Ranking量表(Modified Ranking Scale,mRS)评分,探讨其近期预后的特点。结果1按标准纳入桥臂梗死患者共53例,桥臂梗死在MRI上的信号,T1WI多显示低信号;T2WI上多显示高信号;FLAIR稍高、高信号,53例均提示DWI高信号。其中单侧梗死44例(83.02%),双侧梗死9例(16.98%),伴桥臂以外部位脱髓鞘病变22例(41.51%),伴小脑梗死10例(18.87%)。根据MRA检查结果,桥臂梗死累及责任血管涉及基底动脉41例(77.36%),椎动脉40例(75.47%),小脑前下动脉35例(66.04%),颈内动脉25例(47.17%)。将桥臂梗死不同受累血管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可以认为桥臂梗死狭窄/闭塞的不同种类血管之间存在差别。本研究桥臂梗死的临床表现,40例(75.5%)首发症状为眩晕所占比例最高,其中7例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29例为旋转性眩晕;其次为共济障碍34例(64.2%)和面部感觉减退31例(58.5%);2例患者首发症状为突发性耳聋,11例(20.8%)患者首发症状为耳鸣、听力下降;5例同时伴有眩晕、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瘫和耳鸣。53例患者中损伤的颅神经主要包括第Ⅴ、Ⅵ、Ⅶ、Ⅷ,受累最多的是Ⅶ47例,所占比例最高88.68%,仅发现双侧桥臂梗死患者第Ⅸ、Ⅹ对颅神经同时受累2例(3.77%)。入院7天前后桥臂梗死恢复颅神经占入院时受累颅神经的百分比作条形图,结果提示单侧桥臂梗死患者的第Ⅴ、Ⅵ、Ⅶ、Ⅷ颅神经恢复比双侧桥臂梗死快。双侧桥臂梗死受累颅神经Ⅸ、Ⅹ共有2例,入院后并未恢复所以恢复颅神经占比为0,见图4。2对单双侧桥臂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单双侧桥臂梗死的危险因素高脂血症、入院时NIHSS≤5、入院时mRS≤3、低灌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时与7天时,桥臂梗死的NIHSS评分比较,可以认为桥臂梗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天时桥臂梗死NIHSS评分(sx±)比入院时低;在入院时与7天,桥臂梗死的mRS评分比较,可以认为桥臂梗死功能状态、日常生活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天时的桥臂梗死mRS评分(sx±)比入院时降低。在第7天,单双侧桥臂梗死的NIHS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单双侧桥臂梗死在7天时的NIHSS评分有差别(P<0.05),单侧桥臂梗死的NIHSS评分(sx±)低于双侧桥臂梗死;第7天,单双侧桥臂梗死的mRS评分比较,结果提示单侧桥臂梗死与双侧桥臂梗死在7天时的mRS评分有差别(P<0.05),单侧桥臂梗死的mRS评分(sx±)比双侧桥臂梗死低。结论1桥臂梗死患者以单侧病灶多见,责任血管主要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其中基底动脉主干病变占77.36%,47.17%合并了前循环病变。临床表现特征:首发症状以眩晕最多见,可仅表现为孤立性眩晕;其次是共济障碍和面部感觉障碍。颅神经受累常见,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Ⅶ(88.68%)、Ⅷ(71.70%)、Ⅴ(66.04%)、Ⅵ(41.17%)。2在预后方面,入院7天时大部分预后情况好。单侧桥臂梗死的预后较双侧好。图4幅;表7个;参60篇。

殷建瑞,张文胜,杨新光,梁建峰,姬云翔,曾思铭,李文锋,张世峰,解龙昌,龙友明[5](2018)在《桥臂梗死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桥臂梗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治疗。方法收集2010-01—2017-09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科收治的26例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文献复习。结果桥臂梗死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眩晕、视物旋转、耳鸣、听力损害、行走不稳、周围性或中枢性面瘫、构音欠清、水平眼震等,其中双侧桥臂梗死4例。治疗后大部分病例预后相对较好,2例合并前循环和其他区域后循环梗死者死亡。结论桥臂梗死在后循环梗死中并不少见,临床表现复杂,头颅MRI检查可明确诊断。经改善循环、抗血小板等治疗后,多数病人症状可缓解。对于合并前后循环梗死患者,详细的脑血管检查,如全脑血管造影等有助于完善治疗方案。

荆国宪[6](2016)在《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与方法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临床病理报道非常罕见,目前仅有数例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临床报道。本项研究通过收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收治的4例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并回顾分析已经发表的16例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病例资料,共20例,就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的病因、病理生理解剖、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讨论,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诊治。结果研究的20例均为双侧小脑中脚梗死,孤立性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12例,占60%;男性16例,占80%,女性4例,占20%;年龄在5187岁,平均为(62.1±9.93)岁。均存在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19例,占95%;吸烟7例,占35%;糖尿病4例,占20%;血脂异常5例,占25%;饮酒2例,占10%;脑梗死、心房颤动、冠心病、心肌梗死、高尿酸血症、抑郁症各1例。病因:动脉粥样硬化18例,占90%;血管发育不全+动脉夹层1例,外伤致动脉夹层1例。临床表现:眩晕17例,占85%;构音障碍17例,占85%;共济失调17例,占85%;耳聋/耳鸣13例,占65%;眼震9例,占45%;肢体无力6例,占30%;恶心/呕吐6例,占30%;面部感觉异常、病理征阳性各3例;视觉障碍、面瘫、头痛、复视、咽反射减退各2例;吞咽困难、眼球外展受限、四肢反射减退及感觉异常个1例。患者脑梗死分布:双侧小脑中脚100%受累;小脑受累8例,占40%;脑桥受累2例。脑血管检查均存在椎基底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双侧椎动脉病变12例,占60%(其中一侧椎动脉闭塞和对侧椎动脉狭窄8例,双侧椎动脉闭塞4例);椎基底动脉病变、基底动脉病变2例,双侧AICA显影6例,占30%。多数病例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清除氧自由基,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神经及对症支持等治疗,经过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我院收治的病例1、2还给予狭窄动脉支架植入治疗,治疗效果显着。结论小脑中脚为小脑下前动脉供血的核心区域,小脑中脚梗死以眩晕和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常合并颅神经受累。在高血压病等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双侧小脑中脚梗死的主要原因。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可能是由于两根血管病变引起,如一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病变,或双侧椎动脉病变,低灌注也可能参与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的发生。除脑梗死外,多种原因也可引起双侧小脑中脚损伤。双侧小脑中脚梗死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基本相同,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血管内介入治疗也可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来供患者和医生选择。

项正兵,吴晓牧[7](2015)在《桥臂梗死18例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桥臂梗死的临床、影像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4年8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18例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及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病例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共济失调性步态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障碍、听力下降、Horner综合征,部分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球麻痹,少数有锥体束受累表现。头颅MRI检查主要表现单侧桥臂伴或不伴其他后循环区长T1WI、长T2WI、弥散加权像高信号的梗死灶,其中1例为孤立的双侧桥臂梗死。本组病例经治疗后大部分预后良好,但桥臂梗死伴其他后循环区梗死预后较差。结论桥臂梗死在后循环梗死中少见,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及时的头颅MRI有助于确诊,经积极的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曹恒恩,牛平,苏岑,孙凡,朱瑜龄[8](2014)在《桥臂梗死16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桥臂梗死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6例桥臂梗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急性起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听力障碍、眩晕伴或不伴恶心呕吐、小脑性共济失调、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减退及Horner综合征等。突发听力障碍是特异性临床表现。头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表现为孤立的单侧或双侧桥臂梗死、单侧或双侧桥臂梗死伴其他后循环区梗死。经治疗痊愈2例,症状改善10例,病情加重3例,死亡1例。孤立的单侧、双侧桥臂梗死预后较好;桥臂梗死伴其他后循环区梗死预后较差。结论桥臂梗死在小脑梗死中并非罕见,结合临床特点和磁共振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临床需警惕桥臂梗死伴其他后循环区梗死,有进展性加重,甚至危及生命的风险。

赵媛,马文平[9](2013)在《急性桥臂梗死的临床特点》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急性桥臂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7例急性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表现为头晕20例,其中伴行走不稳9例;恶心、呕吐10例,耳鸣4例,听力减退5例,水平性眼震5例,一侧眼球外展受限2例,中枢性面瘫2例,周围性面瘫3例,一侧肢体中枢性瘫痪5例,四肢瘫痪1例,一侧面部痛觉减退4例,共济失调9例。头颅CT检查示桥臂梗死10例(37%)。头颅MRI检查23例患者,均示桥臂长T1、长T2、DWI高信号的新梗死灶(100%),其中21例为单侧、2例为双侧桥臂梗死。结论急性桥臂梗死以前庭神经和小脑损害的表现为主,以及存在三叉神经、面神经、展神经和锥体束受累的表现。MRI对其诊断的准确性很高,应作为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陈珍,马春燕,孙莉[10](2012)在《MRI主要表现为双侧桥臂对称性病变的多系统萎缩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一组原因不明的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影像学上常有脑实质的萎缩,尤以脑桥出现十字征为特异性表现,但我们最近收治的2例患者未出现明显十字征,主要出现桥臂对称性异常信号,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41岁。患者于半年前情绪激动后出现头痛,表现为持续闷痛,无发热,1个月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

二、Report of 2 cases with brachium potine syndrome(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eport of 2 cases with brachium potine syndrome(论文提纲范文)

(1)山东地区26例CADASIL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基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急性桥臂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临床特点
    3.化验指标
    4.影像学表现
    5.诊断
    6.血管评估
    7.脑梗死病因及发病机制
    8.治疗及预后
讨论
    1.桥臂的组织结构及血供特点
    2.桥臂病变临床特点及病因
        (1)急性脑梗死
        (2)脱髓鞘疾病
        (3)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
    (4)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桥臂病变的临床病因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孤立的单侧脑桥臂梗死1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历摘要
2 讨论

(4)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单双侧病灶与预后关系的分析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1.3 资料收集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
        1.2.2 桥臂梗死的预后分析
    1.3 讨论
        1.3.1 桥臂梗死临床特征特征分析
        1.3.2 桥臂梗死的预后分析
    1.4 不足与展望
    1.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关系的分析
    2.1 桥臂梗死的研究进展
        2.1.1 桥臂的供血血管特征
        2.1.2 桥臂梗死的发病机制特点
        2.1.3 桥臂梗死的的临床表现及颅神经损伤特点
        2.1.4 桥臂梗死的影像特征分析
    2.2 桥臂梗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桥臂梗死的治疗与预后
    2.4 展望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附录B 修正的Ranking量表(mRS)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桥臂梗死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既往病史
    1.3 临床表现
    1.4 实验室检查
    1.5 影像学检查
    1.6 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及经颅多普勒检查
    1.7 治疗及预后
2 讨论

(6)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方法与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桥臂梗死18例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2结果
    2.1桥臂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
    2.2桥臂梗死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
    2.3桥臂梗死患者的颈部血管彩超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
    2.4桥臂梗死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
    2.5桥臂梗死患者的治疗与预后
3讨论

(8)桥臂梗死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临床表现
    1.3实验室检查
    1.4经颅三维多普勒(TCD)及颈动脉彩超检查
    1.5电测听(A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
    1.6影像学表现
2 治疗及预后
3 讨论
    3.1桥臂解剖
    3.2临床表现
    3.3影像学特征
    3.4鉴别诊断
    3.5治疗及预后

(9)急性桥臂梗死的临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实验室检查
    1.4 影像学检查
    1.5 经颅多普勒 (TCD) 检查
    1.6 治疗与预后
2 讨 论

四、Report of 2 cases with brachium potine syndrome(论文参考文献)

  • [1]山东地区26例CADASIL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及基因分析[D]. 冯硕. 山东大学, 2021(12)
  • [2]急性桥臂病变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D]. 王娟.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孤立的单侧脑桥臂梗死1例报告[J]. 桑庆庆,梁晓莉,桑道乾. 吉林医学, 2020(01)
  • [4]桥臂梗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 宋方方.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5]桥臂梗死的临床分析[J]. 殷建瑞,张文胜,杨新光,梁建峰,姬云翔,曾思铭,李文锋,张世峰,解龙昌,龙友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09)
  • [6]对称性小脑中脚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D]. 荆国宪.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7]桥臂梗死18例临床及影像特征分析[J]. 项正兵,吴晓牧. 中国医药导报, 2015(20)
  • [8]桥臂梗死16例临床分析[J]. 曹恒恩,牛平,苏岑,孙凡,朱瑜龄.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04)
  • [9]急性桥臂梗死的临床特点[J]. 赵媛,马文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3(03)
  • [10]MRI主要表现为双侧桥臂对称性病变的多系统萎缩2例并文献复习[J]. 陈珍,马春燕,孙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11)

标签:;  ;  ;  ;  ;  

桥臂臂综合征2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