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黄瓜论文-宋佳泽,李明,胡云,王雪玉,陈静

设施黄瓜论文-宋佳泽,李明,胡云,王雪玉,陈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设施黄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秸秆还田,设施黄瓜,生长影响

设施黄瓜论文文献综述

宋佳泽,李明,胡云,王雪玉,陈静[1](2019)在《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黄瓜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津优35号黄瓜品种为实验材料,在设施内以秸秆粉碎、覆盖、碳化、过腹及菌化5种不同的转化还田方式为研究对象,测量及分析各种秸秆转化形式对黄瓜的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一二级侧根、根冠比、根体积及产量的影响,并对其产量效果作出综合评价。5种秸秆还田方式对黄瓜的各种生长因素的影响都高于对照处理。其中粉碎还田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产量高出了61. 96%,其次为过腹还田、菌渣还田、覆盖还田及炭化还田。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不但促进了各项生长因素的发展,还提高了黄瓜产量。(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9年23期)

姜林杰,耿岳,王璐,彭祎,刘海军[2](2019)在《设施番茄和黄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及其对蚯蚓的急性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设施蔬菜田土壤中残留农药对蚯蚓的急性危害风险,在山东省济阳县蔬菜基地,分别选择番茄和黄瓜连作种植区,于产中、产后及后茬产中叁个时期采集耕层土壤,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评估土样中噻虫嗪、噻虫胺、多菌灵、吡虫啉、阿维菌素、噻唑膦、甲基异柳磷、克百威和叁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并通过风险商值法评价其对蚯蚓的急性风险。结果表明:在39个设施番茄土壤中,噻虫嗪、噻虫胺和吡虫啉的检出率(检出浓度均值)均较高,分别为90%(0.107 mg·kg~(-1)dw)、79%(0.100 mg·kg~(-1)dw)和49%(0.233 mg·kg~(-1)dw);在30个设施黄瓜土壤中,噻虫嗪(63%,1.18 mg·kg~(-1)dw)和吡虫啉(57%,0.126 mg·kg~(-1)dw)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均值均较高。在95%的番茄土样及97%的黄瓜土样中,目标农药对蚯蚓的急性风险商值小于1。在3例土壤中发现风险商值大于1,包括2例吡虫啉和1例噻虫胺,应用风险商值逆推,吡虫啉和噻虫胺对蚯蚓的土壤安全阈值分别为1.07和0.593 mg·kg~(-1)dw。研究表明,所调查区域设施蔬菜土壤中目标农药对蚯蚓的急性风险总体较低,对于高风险农药应监测其土壤残留浓度,确保低于安全阈值。(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郑艾宝[3](2019)在《设施黄瓜苦瓜套种绿色栽培管理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黄瓜栽培1、选苗(1)选苗原则根据种植茬口选择适宜的品种。冬春茬旱黄瓜定植时间是12月8日~12月31日。品种选择大苞田骄七,长白条四季丰品种(青岛硕丰源生产)。要求秧苗无病虫害,生长健壮。壮苗标准:叶片翠绿,大小适中,根系好,实行小苗定植(商品苗两叶一心)。(2)苗期管理(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期刊2019年10期)

张功臣,赵征宇,王波,李磊,秦玉红[4](2019)在《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设施土壤理化特性及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单施小麦秸秆炭(T_1)、单施微生物菌剂"宁盾"(T_2)、小麦秸秆炭和微生物菌剂配施(T_3)对连作土壤理化性状及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不进行任何处理的黄瓜连作土壤作对照(T_0)。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剂配施条件下,土壤速效氮含量、速效钾含量、全氮含量、全钾含量与对照相比显着增加,而各处理间速效磷含量、全磷含量差异不显着;在T_2、T_3处理条件下,土壤蔗糖酶活性显着高于对照,而土壤脲酶活性显着低于对照。与对照相比,T_3处理条件下黄瓜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显着增加,真菌数量显着降低。小麦秸秆炭和"宁盾"配施可显着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春季、秋季两季黄瓜的总产量分别为114.41、85.80 t/hm~2,比对照分别增加15.89%、12.36%;黄瓜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与对照相比增加21.22%,而硝酸盐含量与对照相比降低37.63%。因此,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可增加连作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菌群结构,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亢菊侠,赵家奇,吴雅茹,胡祖庆[5](2019)在《设施黄瓜霜霉病高光谱特征选择及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基于高光谱参数的设施黄瓜霜霉病发生级别预测模型,使用手持光谱仪ASD FieldSpec HandHeld检测不同黄瓜霜霉病为害下黄瓜叶片高光谱反射率,并分析400~900 nm波段内的光谱反射率参数与黄瓜霜霉病发生级别的相关关系和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在400~718 nm波段范围内,随着霜霉病级别的增加,黄瓜光谱反射率均有明显上升,并在568~687 nm波段范围内达到极显着相关水平;在825~900 nm波段范围内,随着霜霉病级别的增加,黄瓜光谱反射率均有明显下降,在837~895 nm波段范围内达到极显着相关水平。利用可见光区特征波长点679 nm、近红外区特征波长点861 nm的光谱反射率以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系统比值植被指数(RVI)构建黄瓜霜霉病发生级别监测预警方程,其中前3个预测模型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因此,可以利用高光谱信息数据来预测设施黄瓜霜霉病发生的级别。(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7期)

李传哲,马洪波,杨苏,许仙菊,张永春[6](2019)在《滴灌减量施肥对设施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滴灌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当地施肥量为参考,开展温室大棚滴灌施肥试验,设计9个肥料处理,分别为对照(滴灌不施肥,CK1)、常规畦灌施肥(CK2)、滴灌平衡施肥(NPK)、缺氮(PK)处理、缺磷(NK)处理、缺钾(NP)处理、滴灌施肥减量(-N20%、-P20%、-NP20%)处理。试验结果表明,(1)在肥料等量情况下,CK2处理的黄瓜产量比NPK处理增加6.7%,生物量和黄瓜品质高于NPK处理。(2)在滴灌缺素(PK、NK、PK)处理之间,黄瓜前期长势无显着性差异,缺氮处理黄瓜生物量、产量和品质最佳;(3)在肥料减施处理之间,-NP20%、-N20%、-P20%与NPK处理相比黄瓜分别增产15.19%、10.95%、1.79%;-NP20%黄瓜品质也显着高于其他处理。最后结合产投比,综合分析表明在各施肥处理中,以-NP20%(滴灌氮磷各减20%)处理效果更佳,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大棚蔬菜滴灌条件下合理施肥和区域减肥增效技术实施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王站付,张蓉,陈宇佳,蒋杭峰,张逸鸣[7](2019)在《不同叶面肥对设施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9~11月,在上海市嘉定区绿望蔬菜产销合作社开展叶面肥对设施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满春有机叶面肥增产效果较显着;喷施冠鼎有机叶面肥可以促进黄瓜维生素C含量的提高;喷施汇林氨基酸叶面肥能明显促进苹果酸含量的积累,对改善黄瓜的口感,增加黄瓜的营养价值有提高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08期)

张沛[8](2019)在《设施黄瓜无公害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北方寒冷地区设施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要求,笔者从地块选择、定植前准备、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对设施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进行详细阐述,为进一步提高黄瓜果品、获得较高收益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9年08期)

靳芙蓉[9](2019)在《西宁地区设施水果黄瓜新品种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个水果黄瓜品种为试材,开展了设施黄瓜栽培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西宁地区温室主栽的水果黄瓜品种为津美2号和博美特,其特点是长势强、茎粗壮、瓜条短粗且直、瓜色绿、口感好、产量高。(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韩庆典,李宝庆,谢宝东,刘钰,韩玉涛[10](2019)在《不同栽培基质对设施水果黄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果黄瓜心灵为试验材料,研究3种不同栽培基质对水果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基质配方栽培条件下,水果黄瓜心灵的长势及果实品质均优于土壤栽培。其中菌渣、兔粪及骨粉等混合发酵基质∶土壤=3∶1(体积比,处理2)时的栽培效果最好,菌渣、兔粪及骨粉混合发酵基质∶土壤=1∶1(体积比,处理1)时次之,土壤栽培(对照)效果最差。与对照处理相比,处理2栽培条件下,水果黄瓜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分别提高了29.47%、15.42%和12.09%;单株平均产量、果实个数分别提高47.19%、29.79%;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20.99%、5.58%,而硝酸盐含量则降低了25.75%。(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设施黄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价设施蔬菜田土壤中残留农药对蚯蚓的急性危害风险,在山东省济阳县蔬菜基地,分别选择番茄和黄瓜连作种植区,于产中、产后及后茬产中叁个时期采集耕层土壤,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评估土样中噻虫嗪、噻虫胺、多菌灵、吡虫啉、阿维菌素、噻唑膦、甲基异柳磷、克百威和叁羟基克百威的残留,并通过风险商值法评价其对蚯蚓的急性风险。结果表明:在39个设施番茄土壤中,噻虫嗪、噻虫胺和吡虫啉的检出率(检出浓度均值)均较高,分别为90%(0.107 mg·kg~(-1)dw)、79%(0.100 mg·kg~(-1)dw)和49%(0.233 mg·kg~(-1)dw);在30个设施黄瓜土壤中,噻虫嗪(63%,1.18 mg·kg~(-1)dw)和吡虫啉(57%,0.126 mg·kg~(-1)dw)的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均值均较高。在95%的番茄土样及97%的黄瓜土样中,目标农药对蚯蚓的急性风险商值小于1。在3例土壤中发现风险商值大于1,包括2例吡虫啉和1例噻虫胺,应用风险商值逆推,吡虫啉和噻虫胺对蚯蚓的土壤安全阈值分别为1.07和0.593 mg·kg~(-1)dw。研究表明,所调查区域设施蔬菜土壤中目标农药对蚯蚓的急性风险总体较低,对于高风险农药应监测其土壤残留浓度,确保低于安全阈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设施黄瓜论文参考文献

[1].宋佳泽,李明,胡云,王雪玉,陈静.秸秆还田方式对设施黄瓜生长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

[2].姜林杰,耿岳,王璐,彭祎,刘海军.设施番茄和黄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及其对蚯蚓的急性风险[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3].郑艾宝.设施黄瓜苦瓜套种绿色栽培管理技术[J].河北农业.2019

[4].张功臣,赵征宇,王波,李磊,秦玉红.生物质炭和微生物菌剂配施对设施土壤理化特性及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5].亢菊侠,赵家奇,吴雅茹,胡祖庆.设施黄瓜霜霉病高光谱特征选择及预测模型[J].江苏农业科学.2019

[6].李传哲,马洪波,杨苏,许仙菊,张永春.滴灌减量施肥对设施黄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7].王站付,张蓉,陈宇佳,蒋杭峰,张逸鸣.不同叶面肥对设施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中国农技推广.2019

[8].张沛.设施黄瓜无公害栽培及病虫害防控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9

[9].靳芙蓉.西宁地区设施水果黄瓜新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9

[10].韩庆典,李宝庆,谢宝东,刘钰,韩玉涛.不同栽培基质对设施水果黄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标签:;  ;  ;  

设施黄瓜论文-宋佳泽,李明,胡云,王雪玉,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