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轴气浮台论文-余维,何益康,周连文,谢任远

单轴气浮台论文-余维,何益康,周连文,谢任远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轴气浮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惯量成像部件,干扰力矩,姿态稳定度,单轴气浮台

单轴气浮台论文文献综述

余维,何益康,周连文,谢任远[1](2018)在《基于单轴气浮台的航天器运动部件干扰力矩地面标定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卫星为实现宽视场和高分辨率,一般搭载含可往复转动大惯量成像部件的载荷,然而其转动产生的干扰给卫星姿态控制带来的影响,往往超出载荷成像所必须的姿态稳定度和指向精度要求,卫星平台需要采取措施对干扰力矩进行抑制;但由于加工、装配等原因,载荷干扰力矩与设计值一般均存在差异,给补偿方案设计、参数装订及地面验证置信度等带来不确定性;介绍了一种利用单轴气浮台实现航天器运动部件干扰力矩标定的方法,设计试验对该技术在实验室非真空条件下的实现、天地差情况进行说明,并对影响标定结果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8年06期)

张之万,刘杨,徐加彦,强盛[2](2015)在《单轴气浮台机械及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可以利用气浮台做充分的全物理仿真实验,这对于空间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气浮台依靠压缩空气在气浮轴承与轴承座之间形成的气膜,从而实现失重和近似无摩擦的相对运动条件,以模拟卫星在外层空间的力学环境。本文确定了气浮台的主要尺寸,结构以及材料的选择,经过加载惯量后的形变仿真,以及固有频率的仿真分析,证明了系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在测控方面,完成了系统结构的设计、主要元器件的选型以及软件模块的设计。(本文来源于《自动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5年01期)

田留德,赵建科,薛勋,张周峰,龙江波[3](2011)在《基于单轴气浮台的角动量输出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星载转动部件的角动量输出测量是卫星姿态控制系统设计的必要环节,该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单轴气浮平台测量转动部件角动量输出的系统和方法。通过对系统转动惯量和角速度的测量,得到转动部件输出角动量的大小及变化,最后以实例形式给出测试步骤、数据处理方法、测试结果及精度分析。与直接测量法相比,该方法测试设备简单,测量精度高,测量误差小于5%,尤其对具有多转动单元、多自由度转动部件的耦合测量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11年06期)

王经宇[4](2011)在《单轴气浮台控制系统测试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来自某转台项目。论文在完成转台控制系统实现基础上,解决了转台控制系统设计中遇到的两个问题:一是系统输入信号的光滑性问题。本文采用四阶S曲线轨迹规划方法,以转台的速度和加速度为边界条件,规划了平滑的速度和加速度曲线,从信号角度考虑S曲线轨迹规划减少输入信号高频部分能量,仿真说明S曲线作为输入信号能提高转台低速性能,文章并对比梯形法,得了时间最优下最小误差跟踪曲线。针对码盘输出信号毛刺,设计了巴特沃斯滤波器,并给出了仿真结果。一是手工整定PID参数的盲目性。本文采用一种无模型迭代反馈整定方法(IFT)离线优化转台控制器参数。首先给出了IFT的一种理论模型,分析了参数的收敛性和算法的适用范围,给出了基于I /O驱动求取输出对控制器参数无偏导数的一种试验方法和离散模型,然后以S曲线轨迹规划获得曲线作为系统输入,以第叁章设计的控制器参数为IFT迭代初始值,仿真得出经IFT优化后的控制器性能优于手工参数整定策略。在第五章给出了经IFT优化后的控制系统实测低速伺服曲线。在转台设计过程中,实现了基于windowsRTX的实时软件控制界面的分析和设计,标定了系统测角精度,设计了转动惯量的测试方法并测试记录了系统的干扰力矩。(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1-07-01)

刘飞,董云峰[5](2010)在《基于单轴气浮台的空间跟瞄地面试验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验证通过调整卫星本体姿态而实现精确跟瞄的可行性,设计出基于单轴气浮转台,以反作用轮和精密轮为执行机构,CCD摄像机与DSP图像处理器为光学系统,以PID算法为跟踪控制器算法的跟瞄地面实验系统,提出了跟踪控制方案;并以一个典型工况为例,测试出了跟瞄实验系统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当摄像机距离目标2.5m,而目标视线以1mrad/s的速度转动时,跟瞄实验系统的跟踪误差小于0.051mrad,从而验证了通过调整卫星本体姿态实现精跟瞄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期刊2010年03期)

林振华,董云峰[6](2010)在《基于单轴气浮台摆动特性的调节平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轴气浮台不平衡产生的阻力矩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真实性。手动调节的缺点是需采用多次测试反复调节。本研究提出一个有效的简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得到气浮台空气轴承的倾角大小和方向与其摆动特性的关系。由所得关系推出一种快捷有效的调节方法:控制空气轴承为微摆状态,测量气浮台调节前空气轴承的摆动周期和摆动静平衡位置;保证气浮台不发生变形,调节气浮台立柱的长度,控制空气轴承为微摆状态,测量气浮台调节后空气轴承的摆动周期和摆动静平衡位置的角度变化;求出空气轴承达到水平状态时各立柱所需调节的长度;根据计算结果调节各立柱的长度。实验验证了该调节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0年02期)

张勇,孙宁,曹国华[7](2009)在《单轴气浮台低速自由转动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单轴气浮台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对单轴气浮台核心部件静压气体轴承摩擦力矩和功率的分析,得出单轴气浮台的摩擦力矩和功率;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单轴气浮台在不计外界空气阻尼条件下的低速自由转动规律,即单轴气浮台旋转的角速度及转速是一个随时间衰减的单指数函数;并通过运用Matlab曲线拟合工具箱将实验采集到的离散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拟合曲线完全符合单轴气浮台低速自由转动规律.该规律对单轴气浮台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宁德金[8](2009)在《单轴气浮台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气浮台作为一个数控转台主要用于仿真卫星在外层空间的失重和低摩擦条件下的运动来实现卫星控制系统的全物理仿真。气浮台依靠压缩空气在气浮轴承与轴承座之间形成的气膜,从而实现失重和近似无摩擦的相对运动条件,以模拟卫星在外层空间所受力矩很小的力学环境。本课题主要研究单轴气浮台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论述了单轴气浮台的总体设计结构,给出了各个部件的描述,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单轴气浮台测控系统的两个关键性问题:单轴气浮转台控制算法的研究;上位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在单轴气浮转台控制算法研究上,针对单轴气浮台测控系统的高精度和低速度要求,常规PID控制在此转台控制中无法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复合闭环的智能PID控制算法。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智能PID控制算法主要将神经网络应用于常规PID控制算法,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在线调整能力,反映了PID控制的参数随系统状态变化的规律,根据系统当前的状态来动态调节系统的控制参数,使系统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更高的控制精度。通过对两种方法的仿真实验,证明基于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智能PID控制算法能够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在作为人机接口的单轴气浮台测控系统的上位机控制软件的设计上,本文提出了基于SOCKET网络编程和多线程技术的C/S架构。这种架构通过多线程技术达到了数据实时响应和并行处理的能力;通过C/S架构使任务分离,软件功能划分清晰明了,实现了多客户的操作;通过SOCKET网络编程的TCP/IP面向连接的通信和自定义协议实现了数据的可靠和正确传输。(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杨辉,洪嘉振,余征跃[9](2001)在《测量单轴气浮台转动惯量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利用扭振法测量单轴气浮台转动惯量的新方法。该方法与叁线扭摆法比较 ,无需知道气浮台的质量 ,具有设计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推而广之 ,还可借助浮台来测量任意复杂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 ,是一种很实用的转动惯量测量方法。(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01年02期)

孙庆,吴宏鑫[10](1997)在《挠性结构卫星单轴气浮台的模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在线变动模糊划分的模糊控制应用在挠性结构卫星单轴气浮台全物理仿真实验中,实现挠性结构的大角度机动控制,获得了机动性能好、稳态精度高的结果。在模糊控制中,模糊集合的划分在控制过程中在线变动,自动确定模糊集合隶属函数的参数,需人工设置的控制器参数很少,只需调整一个控制能量分配参数,易于应用到实际控制过程中。(本文来源于《航天控制》期刊1997年02期)

单轴气浮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卫星的研制过程中,可以利用气浮台做充分的全物理仿真实验,这对于空间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气浮台依靠压缩空气在气浮轴承与轴承座之间形成的气膜,从而实现失重和近似无摩擦的相对运动条件,以模拟卫星在外层空间的力学环境。本文确定了气浮台的主要尺寸,结构以及材料的选择,经过加载惯量后的形变仿真,以及固有频率的仿真分析,证明了系统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在测控方面,完成了系统结构的设计、主要元器件的选型以及软件模块的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轴气浮台论文参考文献

[1].余维,何益康,周连文,谢任远.基于单轴气浮台的航天器运动部件干扰力矩地面标定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8

[2].张之万,刘杨,徐加彦,强盛.单轴气浮台机械及测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5

[3].田留德,赵建科,薛勋,张周峰,龙江波.基于单轴气浮台的角动量输出测量方法[J].中国测试.2011

[4].王经宇.单轴气浮台控制系统测试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5].刘飞,董云峰.基于单轴气浮台的空间跟瞄地面试验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

[6].林振华,董云峰.基于单轴气浮台摆动特性的调节平衡方法[J].科技导报.2010

[7].张勇,孙宁,曹国华.单轴气浮台低速自由转动规律分析[J].工程设计学报.2009

[8].宁德金.单轴气浮台测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9].杨辉,洪嘉振,余征跃.测量单轴气浮台转动惯量的新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1

[10].孙庆,吴宏鑫.挠性结构卫星单轴气浮台的模糊控制[J].航天控制.1997

标签:;  ;  ;  ;  

单轴气浮台论文-余维,何益康,周连文,谢任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