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磁检测论文-余方林,于润桥,廖连文,刘雷

弱磁检测论文-余方林,于润桥,廖连文,刘雷

导读:本文包含了弱磁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玻璃纤维,被动式,二维成像,微磁检测

弱磁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余方林,于润桥,廖连文,刘雷[1](2019)在《弱磁检测技术在玻璃纤维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玻璃纤维极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各种缺陷和材料内部损伤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地磁场环境下的弱磁检测法。首先分析了玻璃纤维弱磁检测的可行性,然后在地磁场环境没有任何激励的情况下,用实验室开发的阵列型磁性探伤仪对玻璃纤维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与切割验证后的实际缺陷位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弱磁检测法对玻璃纤维中孔洞检测效果很好,检测结果的二维成像可以将母体中缺陷以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试件检测结果的判定更加直观。(本文来源于《失效分析与预防》期刊2019年04期)

余方林,于润桥,廖连文,汪路路[2](2019)在《埋地管道非开挖弱磁腐蚀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埋地管道的腐蚀泄漏等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检测方法,即埋地管道非开挖弱磁检测。通过对弱磁检测原理和缺陷定位算法的简要描述,验证了弱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利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弱磁检测仪对预置人工缺陷管道进行了试验,并对管体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埋地管道缺陷的识别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能确保管道在非开挖方式下和任何时期均可进行安全检测,实现了管体缺陷的二维成像。(本文来源于《无损检测》期刊2019年07期)

奂光润,谢良魁,张豪,邓高鹏[3](2019)在《基于弱磁无损检测技术的钢丝绳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以往采用人工方法测量钢丝绳,检查不到钢丝绳内部损伤程度,测量精度不高,误差大,一旦钢丝绳内部损伤超标,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矿井提升运输安全,甚至造成事故的发生等问题。采用基于弱磁无损检测技术的检测方法,结合计算机软件技术,对矿井副井提升机提升钢丝绳实施在线监测,进行了弱磁无损检测原理及钢丝绳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能够测量出副井提升钢丝绳内外部断丝、锈蚀、磨损、断面变形等情况,使钢丝绳测量准确、便捷、高效,改变了靠人工监测钢丝绳落后的检修工艺的现状,提高了检修效率,并在现场得到了实践,具有推广使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06期)

黄雄枫,于润桥,夏桂锁,周宇轩[4](2019)在《螺栓根部裂纹的弱磁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无损检测方法很难解决火电厂高温螺栓根部裂纹的在役检测问题。本文应用弱磁检测技术采用中孔穿过法对火电厂高温螺栓根部的预制人工裂纹进行检测,计算检测磁信号梯度值,并运用概率统计中3σ法判断裂纹缺陷。结果表明:对于内外径差值达34 mm的高温螺栓,高精度测磁传感器对其根部裂纹有较好的检测效果,验证了弱磁检测技术在高温螺栓根部裂纹在役检测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卫星[5](2019)在《焊缝熔核形貌弱磁检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焊接作为一种常见的金属连接手段,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等各类工业制造领域。熔深、焊宽、焊高作为焊缝熔核的重要几何参数,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焊缝区域结构复杂、形貌不规则,目前针对焊缝熔核参数进行检测的研究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了基于弱磁技术的焊缝熔核尺寸检测方法,并研制了相关设备。本文首先阐述了焊缝熔核尺寸弱磁检测原理,结合毕奥-萨伐尔定律提出焊缝熔核尺寸计算方法;其次,以钝角焊缝、直角焊缝及搭接焊缝为研究对象,在焊缝横截面建立检测坐标系,根据不同焊缝的几何尺寸特点建立焊缝熔核参数求解的数学模型;再次,根据焊缝熔核尺寸检测的整体功能需求,设计熔核尺寸检测系统总体方案。在硬件方面,设计阵列传感器采集焊缝表面的弱磁信号,设计倾角传感器测量焊缝表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在软件方面,采用移动最小二乘法拟合熔核轮廓的曲线,结合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熔核尺寸,并使用坐标转换的方法绘制熔核轮廓曲线,编写了检测系统软件,实现了数据采集、处理、保存、尺寸可视化等功能。最后,利用夹角为120度、105度的Q235材料钝角焊缝及高强钢材料的直角、搭接焊缝,进行了熔核尺寸检测试验,并与宏观金相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方法适用于不同种类焊缝熔核尺寸的测量,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本课题为焊缝熔核尺寸的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今后焊缝熔核尺寸的自动化检测奠定了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怡[6](2019)在《基于力磁效应的奥氏体不锈钢弱磁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奥氏体不锈钢构件在工作环境中会发生各种机械损伤,为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必须对服役过程中奥氏体不锈钢构件进行检测和评价。目前针对奥氏体不锈钢的各种无损检测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尚不能实现其机械损伤程度的有效评估。近年发展起来一种弱磁检测技术,可表征多种铁磁性材料和非铁磁性材料的内外部缺陷,有望为奥氏体不锈钢机械损伤检测提供一种新途径。但奥氏体不锈钢机械损伤诱发磁化现象的机理还不明确,弱磁信号与损伤之间的关联性还缺乏系统研究。针对以上背景,本文以304不锈钢为例,开展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地磁场环境下力磁耦合模型,通过磁化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分析不同形变程度的304不锈钢磁化曲线和磁性参量变化规律。其次,结合有限元正演和试验研究奥氏体不锈钢不同机械损伤形成的磁场信号,探索评价应力、应变、疲劳和裂纹缺陷的磁场特征量,为弱磁检测技术在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最后,对不同变形程度的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微观结构分析,明确力磁变化机理,进一步验证试验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形变对304不锈钢的饱和磁化强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和矫顽力均有影响;对于奥氏体不锈钢早期机械损伤,弱磁信号与应力应变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主要表现为应力集中区的磁感应强度切向分量出现峰值,法线分量出现反向过零双峰,磁感应强度随应力应变呈非线性变化;可利用磁感应强度梯度最大值作为评价奥氏体不锈钢疲劳损伤程度的参数,该参数在试件断裂前激增,可对疲劳断裂作出预警;304不锈钢表面裂纹处的磁异常表现为磁感应强度出现谷值,随着裂纹宽度和深度的增加,磁异常幅值均近似呈线性增大,弱磁信号能对304不锈钢表面裂纹准确定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定量;304和309S两种奥氏体不锈钢应力作用下的磁性参量变化均与马氏体相变有关,马氏体组织作为一种铁磁性载体,是奥氏体不锈钢机械损伤诱发磁化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综上所述,本文探索了奥氏体不锈钢损伤诱发磁化的机理,建立了机械损伤与弱磁信号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弱磁检测技术在奥氏体不锈钢机械损伤表征中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9-06-01)

王缔[7](2019)在《外界磁场对应力弱磁检测信号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运输是现代能源运输的主要方法之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由于其重要的工业地位,被称为工业血液。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管道运输在成本,以及安全性能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是运输管道常年埋于地底,地面环境变化,地壳运动,以及管道的长时间运行都会引起管道损耗,老化,应力集中等缺陷,同时这些缺陷在管道运行过程中难以察觉,最终造成安全事故。同时管道在制管和施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应力集中区域,有些应力集中区域已经达到临界屈服点,导致管道投产后发生突发性事故。目前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包括磁粉、漏磁、涡流和渗透等,这些检测技术在管道的缺陷监测、事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只能发现宏观裂纹,焊缝,弯曲等缺陷,无法对因管道运行、地形变化、管道膨胀、等外界因素造成的应力集中区域实施有效的测量,从而无法预防由于应力损伤而引发的突发性事故。弱磁应力检测技术的原理是在地磁场环境下,铁磁性金属构件的应力集中区会产生微弱磁信号,通过对这种天然磁化信息的测量来判断应力集中区域和应力集中程度。由于该项技术支持非接触、动态在线检测,在管道应力内检测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但是,管道内检测环境复杂,例如管道附近的埋地电缆、漏磁内检测后的剩余磁场等,对弱磁信号产生干扰,给应力集中信号判读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明确外界磁场对管道弱磁信号的影响规律,对长输油气管道弱磁应力内检测技术的科学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JA理论建立了磁力学数学模型,对不同外界磁场强度作用下的弱磁应力内检测信号特征进行了定量化研究。计算分析了管道应力集中区与弱磁信号的对应关系、不同外界磁场强度作用下应力集中区叁维弱磁信号的变化特征、应力方向与外磁场方向对弱磁信号的影响规律;用ANSYS软件建立了油气管道磁力学检测数学模型,系统研究了不同外界磁场强度下,应力集中区域的磁力学特性;明确了外界磁场对管道弱磁内检测信号的影响规律,为管道弱磁内检测信号判读和识别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为验证仿真与理论的有效性,设计了外磁场变化情况下弱磁信号的变化趋势实验,明确了应力与磁性的关系,和外磁场在弱磁检测环境下的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9)

韩烨[8](2019)在《管道本体缺陷弱磁检测技术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在非开挖条件下,快速排查埋地长输管道中严重的局部腐蚀、变形等缺陷的技术难题,对弱磁检测技术开展了理论研究、检测试验以及在埋地管道检测中的应用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特定管道埋深下磁场强度和缺陷尺寸之间存在指数关系,因此可以依据磁场梯度变化对管道缺陷进行判断;通过现场检测应用,证明弱磁检测技术能够在非开挖条件下快速检测金属埋地管道的管体缺陷。(本文来源于《管道技术与设备》期刊2019年03期)

董鹏飞[9](2019)在《基于弱磁检测的煤层气管道缺陷识别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作为一种运输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铁磁性装置,大量应用在化工物质运输系统为主的工业管道系统中。其中,由于煤层气管道敷设于潮湿的土壤环境下以及长期使用,不可避免地出现管道发生腐蚀穿孔等问题,而且各处管道的防腐层老化程度不尽相同,管道破损严重的地方可能会出现煤层气泄露、气量损失、加大输出的情况,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运输系统出现重大事故,危及管道运输沿线附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对于管道缺陷识别判断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工作迫在眉睫。目前,针对管道进行检测的方法包括透射检测法、应力应变测量法、声波/超声波反射法、光纤检测法等,但这些检测方法对于埋地管道来说存在检测距离有限和造价较高的缺点。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针对金属天然磁记忆现象进行检测的方式将极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检测精确度,但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去指导相应的实践工作。因此,本文在弱磁检测的理论知识和一般工况条件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为了实现复杂结构下的管道缺陷检测以及强干扰环境下检测信息的有效传输、处理与识别分类,本文在已有的金属磁记忆理论基础之上,使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模拟地磁场下管道存在缺陷的物理环境,并对缺陷处的磁信号进行多方面的特征分析,验证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分析了当前磁场信号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确定系统对于磁信号的采集机理,对包括小波变换、小波消噪在内的磁信号处理方法展开研究,并结合多种缺陷识别分类方法设计了基于KNN识别的算法。最后,在理论研究基础之上,进行了系统整体设计工作,包括硬件电路设计、PCB制作、下位机程序编写、上位机软件设计等,将硬件与软件结合起来搭载实验平台,并将算法思想转换为程序结合软硬件平台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实验平台对样品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TMR检测传感器可以很好地采集管道在地磁场环境下的缺陷特征信号,硬件降噪和软件降噪结合的办法可以很好地去除噪声干扰,采用基于KNN算法的识别分类方法可以很好的表征缺陷位置。因此,该系统对复杂结构下的管道缺陷识别具有较强的辨识能力,且能够实现信号在强干扰环境下的信号处理与识别判断,对于管道缺陷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罗宁,刘斌,何璐瑶,陈翠翠,高富超[10](2019)在《基于弱磁法的管道裂纹内检测技术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管道弱磁应力内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检测管道上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应力集中,管道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伴随着裂纹周围的应力集中变化。为研究弱磁内检测技术在检测管道裂纹方面的适用性,建立了管道裂纹受力模型及力磁耦合模型,通过模拟管道裂纹扩展过程中的应力分布及裂纹的磁信号特征,得出结论:管道上的裂纹在受到拉伸载荷后,裂纹尖端的应力值逐渐增大,在管材弹性形变阶段,弱磁信号呈线性变化,裂纹信号特征为出现峰值。该方法可作为漏磁检测技术的补充,辅助排查裂纹缺陷。(本文来源于《石油规划设计》期刊2019年02期)

弱磁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埋地管道的腐蚀泄漏等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检测方法,即埋地管道非开挖弱磁检测。通过对弱磁检测原理和缺陷定位算法的简要描述,验证了弱磁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利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弱磁检测仪对预置人工缺陷管道进行了试验,并对管体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埋地管道缺陷的识别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能确保管道在非开挖方式下和任何时期均可进行安全检测,实现了管体缺陷的二维成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弱磁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余方林,于润桥,廖连文,刘雷.弱磁检测技术在玻璃纤维中的应用研究[J].失效分析与预防.2019

[2].余方林,于润桥,廖连文,汪路路.埋地管道非开挖弱磁腐蚀检测[J].无损检测.2019

[3].奂光润,谢良魁,张豪,邓高鹏.基于弱磁无损检测技术的钢丝绳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与实践[J].能源与环保.2019

[4].黄雄枫,于润桥,夏桂锁,周宇轩.螺栓根部裂纹的弱磁检测技术研究[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赵卫星.焊缝熔核形貌弱磁检测技术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6].刘怡.基于力磁效应的奥氏体不锈钢弱磁检测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9

[7].王缔.外界磁场对应力弱磁检测信号影响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8].韩烨.管道本体缺陷弱磁检测技术及应用[J].管道技术与设备.2019

[9].董鹏飞.基于弱磁检测的煤层气管道缺陷识别系统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

[10].罗宁,刘斌,何璐瑶,陈翠翠,高富超.基于弱磁法的管道裂纹内检测技术探索[J].石油规划设计.2019

标签:;  ;  ;  ;  

弱磁检测论文-余方林,于润桥,廖连文,刘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