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尊法师论文-刘毅

法尊法师论文-刘毅

导读:本文包含了法尊法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尊法师,历史,文化

法尊法师论文文献综述

刘毅[1](2015)在《基于法尊法师背景下的历史文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时期,由于连年军阀混战,使得国运微衰,社会混乱,汉传佛教事业更是一落千丈。汉传佛教界人士面对佛教的颓势与衰败,试图探寻佛教发展空间。中央政府在风雨摇曳中,保持着对西藏的主权管辖,这一切都将成为汉藏佛教界深化文化交流,促进共同发展的政策要素,这些因素为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和法律遵循。时势培养了法尊法师等一批增进汉藏交流的僧人,他们在推进汉藏佛教发展的同时,也见证了英帝国主义挑拨分裂西藏的历史事实。中央政府通过上层交流与民间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逐渐促进了与西藏地方关系的冰融。法尊法师做为最早入藏学习佛法的僧侣,对中央政府缓和与西藏地方不正常关系,提供了政策上的借鉴,促进了一系列支持民间交流政策的出台。这些政策,时至今日仍有借鉴意义。法尊法师勤勉的一生贡献卓着,这种贡献不仅体现在他促进了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文化上的交流,还体现在他历经千辛万险的求法的精神上,更体现在尽管出世,但却胸怀满腔爱国热情。他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深思与学习。《基于法尊法师视角之下的历史文化研究》一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法尊法师进藏前汉藏佛学交流背景。(主要围绕民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民国时期汉藏佛学交流的情况、政策因素和当时的汉藏僧侣游学情况进行了分析)法尊法师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行为和思想作为时代的产物,不能脱离背景仅仅分析他的个人行为。第二章,法尊法师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从法尊法师的毅志品格,护国卫教思想,还有传承发展了太虚大师“人生佛教”的构想方向展开了论述。法尊法师的一生对我们来说影响至深,他带给我们的启示小到个人的成功必备要素,大到僧人的培养教育、促进汉藏文化交流,这诸多方面时至今日教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第叁章,从法尊法师两次旅藏经历探析英国分裂西藏之行径。主要是以法尊法师的两次赴藏历程为主线,围绕法尊法师的路线选择、路途经历,见证英国分裂西藏的历史。第四章,从法尊法师与刘曼卿的旅藏经历对比看国民政府在蒙藏委员会框架下与西藏地方关系立体式交流策略的雏形。法尊法师赴藏学法促进了中央政府鼓励民间交流的开始,法尊法师与刘曼卿两种不同的赴藏经历,促进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交流方式的拓展,交流方式不再仅仅局限于上层官员的交流,开始以政府名义资助民间学员的交流。第五章,法尊法师书信研究。此章对法尊法师与太虚大师的书信、法尊法师与法舫大师的信以及致全国同学书进行了研究,通过书信研究,更接近历史人物法尊法师在本真。结论对论文主旨进行了提炼括。(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5-04-01)

方兰[2](2011)在《五台高僧法尊法师与次第思想在学僧教育中的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台高僧法尊法师将"戒为根本为基础为前导"的次第思想付诸于学僧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师徒授受模式转为学堂形式;教育内容由传统的经典诵读、仪轨因袭转为以传统佛学为主、新知世学为辅;教育理念由培养潜心清修的悟道高僧转为培养知识全面的僧才等,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佛教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2011年02期)

李尚全[3](2010)在《法尊法师在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民国以来,藏汉佛教文化交流频繁,汉僧到西藏求法的人很多,其中以法尊法师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延续了北宋以来的汉传佛教翻译史,架起了汉藏佛教文化交流的桥梁,在现代中国佛教史上应该享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来源于《南京晓庄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方兰[4](2009)在《法尊法师思想主要特征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法尊法师思想是对宗喀巴与太虚大师思想的继承与发扬藏传佛教格鲁派以菩提道次第实现菩萨利生济世的行愿、密宗道次第践行速疾成佛的目标。《菩提道次第广论》、《菩提道次第略论》等是对阿底峡(本文来源于《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叁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9-12-19)

李水奎[5](2009)在《论法尊法师的生平及其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1912年,随着清王朝的垮台,内地军阀混战的肇始,汉地佛教处在风雨飘零之中,汉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也出现了很大的障碍。同时随着西方文明的咄咄逼近,本土新文化思潮的涌起,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强而有力的挑战。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和飘摇不定的政局,汉藏僧人加强内地与西藏的交流,从宗教层面上沟通汉藏文化与情感,共同抵御外来文化的挑战。民国时期,不少藏地高僧来到汉地传授佛法,与之对应的是众多的汉地僧侣入藏学习藏传佛教,法尊法师(洛桑却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本文试图从研究法尊法师的生平入手,通过展现法尊法师丰富而充满坎坷的人生历程,从而论述法尊法师在佛学研究领域内的突出成就以及为沟通汉藏文化关系,融合汉藏民族情感方面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全文共分六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从目前学术界对法尊法师的研究状况和汉藏文化交流研究的现状来叙述本选题的立足点及论文要达到的预期目标。本论文拟从研究法尊法师的生平、翻译佛经等方面来论述法尊法师对汉藏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法尊法师出家为僧的因缘,拜见太虚大师、大勇法师的经过,以及在武昌佛学院学习过程和随同大勇法师组织的“留藏学法团”入藏学习佛法的经过和生活,及第二次入藏区求法的经历。第叁章,主要论述法尊法师执教汉藏教理院时期为培养汉藏文化交流僧才所做出的贡献。分为管理汉藏教理院教务和翻译藏传佛教典籍两部分进行论述。第四章,论述法尊法师在解放以后,到北京菩提学会和民族出版社翻译涉藏文件,任职中国佛学院以及其圆寂情况。第五章,主要从翻译藏文佛教典籍、翻译汉文佛教典籍、迎藏传佛教高僧、培养僧才四个方面论述了法尊法师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第六章,阐述法尊法师对汉藏文化交流贡献的意义。主要从法尊法师翻译佛经,延续了历史上的汉藏佛教文化的交流传统;法尊法师为代表的入藏学法僧人,沟通了汉藏文化、联络了汉藏感情;法尊法师的“护国卫教”思想和培养僧才模式,为佛教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同时也加强了汉藏文化交流的基础等叁个方面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9-05-07)

李隆瀚[6](2009)在《法尊法师在沟通汉藏佛教交流方面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汉传佛教的发展如同当时中国的社会一样,面临着重大危机,经历了重重磨难。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佛教界人士力图振兴佛教,重现佛教的魅力,在当时涌现出了许多高僧大德,他们在近代振兴中国佛教的事业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汉传佛教在近代有了复兴之象,法尊法师就是其中卓有成绩的一位。法尊法师最大的功绩就是翻译了大量的藏传佛教典籍,尤其是把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佛学思想系统地翻译、介绍到了内地,为内地佛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对汉传佛教在近代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汉藏佛教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翻译成果被后人广泛使用,影响深远。在翻译藏传佛教典籍的同时,法尊法师写了大量的与西藏佛教有关的佛学着作,他的着作为当时及以后人们正确认识藏传佛教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他的一些独创性的见解被人们所接受和引用。从学术的角度看,法尊法师的着作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另外,法尊法师曾长期主持汉藏教理院,为佛教界培养了大量的佛学人才,这些人才在以后的汉藏佛教交流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论文力图从以上叁个方面对法尊法师在沟通汉藏佛教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来做以阐述,希望学术界有更多的人重视、研究法尊法师。(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期刊2009-04-01)

方兰[7](2009)在《法尊法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尊法师是太虚大师座下弘法干将,又是藏语及藏文佛学专家,被誉为当代玄奘。他青年时期即誓愿为法捐躯,二次入藏共逾十年,在内地先后住持汉藏教理院、中国佛学院等,终其一生笔耕不辍,共遗译着、论着、讲记一百二十余部(篇),促进了汉藏文化交流,更推动了汉传佛教的发展。本文对法尊法师的思想认识、翻译思想、次第思想、教判思想、因明思想进行了剖析,并对其生平及时代背景进行了概述,填补了长期以来整体研究法尊法师之空白。本文通过大量的文本比较,指出法尊法师思想认识具有考据精实、广征博引、无征不信、言必有本等特征,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亦决定了他在史地学、翻译学、佛学上所达到的高度。本文认为法尊法师对宗喀巴大师的修持次第思想进行了有选择的继承与进一步发挥,并指出两种修持次第思想之异即在于法尊法师认为密乘修习并非成佛必经之途。他将利益众生视为成佛目标,要成佛则须经思维皈依、出离解脱及以菩提心、菩萨行济世利他之过程,此中戒定慧叁学不可偏废,但更强调戒学更为重中之重、一切功德之基,因此,他对皈依叁宝之理解与禅宗无相叁皈依思想亦有甚大差异。法尊法师认为教因法兴,人为法本亦由法成,修法之人应以大悲心贯穿于道次第始终。因此,本文结合法尊法师身体力行之爱国、忧民、护法,将其所倡导的菩提心、菩萨行与太虚大师主张之今菩萨行关系进行了梳理,并对法尊法师这种次第修持、解行并重的思想在学僧教育中的实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本文提出法尊法师对于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之深入体认正是其教判思想之基础,而其绝待圆融特色首先体现在四宗判摄中。其次,虽然法尊法师以中观应成为了义,亦遍摄二乘、融通显密,调和空有,提出一切皆以现实的需要为佛法指归,说法须应机而对。而这种带有历史唯物色彩的理性正是在对现实的独特感受和思考上交织着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及警醒而产生的。本文通过对其藏汉翻译作品的评析,归纳出法尊法师翻译思想特征为撷取众家之长重组原本以资正源、尊重佛教传统、直译为主义译为辅,并保留了经论偈颂体的特色等。本文对《止观章》的叁个主要译本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法尊法师《止观章》两个译本中对于“禅”的有意回避正是其对格义方式的摈弃、忠实原文的体现,更是其对于止观理解的独到之处,并基于菩提道次第止观与摩诃止观的比较,提出其对止观的理解与汉传佛教之止观法门深异其趣,其重止重定之特色远袭宗喀巴大师、近契当时汉传佛教亟待整顿之局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本文还对法尊法师的因明思想及其贡献进行研究,并分析其对玄奘、法称二系因明异同之体认。法尊法师亲历了现代汉传佛教由衰而兴的进程。时势造就了法尊法师等佛门龙象,他们亦推动了汉传佛教的发展。他们的思想作为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自然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他虽是入藏求法四众中的翘楚,但亦未建立起融汉藏佛学为一体的新体系,而是停留在对藏传佛教典籍及修持的解读、诠释、翻译、传播阶段。然而,一种思想体系的建立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能苛求于入藏求法者在短短几十年内做出创造性的贡献,今日佛学研究的欣欣向荣正是由他们置生死于度外坚持不懈的奋斗而垒就。法尊法师在中国现代佛教的发展建设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生平及思想进行深入的整体化探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不但有助于就中国现代佛教发展得出反思性的结论,也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09-03-01)

于光[8](2007)在《“第二届法尊法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五台山广宗寺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尊法师(1902-1980)是当代着名高僧、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佛经翻译家。2008年8月5日,法尊法师纪念馆暨法尊法师德像开光法会在其灵骨所在地五台山广宗寺举行,"第二届法尊法师(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研究》期刊2007年03期)

周祝英[9](2005)在《现代五台山着名高僧法尊法师》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尊法师是五台山现代着名高僧、佛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法师两度入藏,遍访名师,广学经论,译经着书,为汉藏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法尊法师还特别重视僧才的培养,从事佛教教育工作28年,为佛教培养出许多解行并重的僧才,从而形成了一套佛教教育思想。(本文来源于《五台山研究》期刊2005年02期)

白正梅[10](2004)在《法尊法师与汉藏文化交流》一文中研究指出法尊法师(1902~1980)河北深州人。俗姓温。1920年春,投五台山玉皇庙瑞普法师座下出家。法名妙贵,字法尊。是年秋,恰逢大勇(1892~1929)法师朝礼五台山,被邀于本寺开讲《八大人觉经)),次又讲《佛遗教经》,法尊法师遂对听经发生浓厚兴趣。1921年夏,在五台山广济茅蓬再听大勇法师讲《弥陀经》等。秋日,太虚大师(1889~1947)应北京佛教界邀请在广济寺讲《法华经》,大勇法师至北京听经,而法尊法师也要去受(本文来源于《佛教文化》期刊2004年06期)

法尊法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五台高僧法尊法师将"戒为根本为基础为前导"的次第思想付诸于学僧教育实践,推动教育模式由传统的师徒授受模式转为学堂形式;教育内容由传统的经典诵读、仪轨因袭转为以传统佛学为主、新知世学为辅;教育理念由培养潜心清修的悟道高僧转为培养知识全面的僧才等,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佛教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法尊法师论文参考文献

[1].刘毅.基于法尊法师背景下的历史文化研究[D].西藏大学.2015

[2].方兰.五台高僧法尊法师与次第思想在学僧教育中的实践[J].五台山研究.2011

[3].李尚全.法尊法师在现代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

[4].方兰.法尊法师思想主要特征与价值[C].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叁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5].李水奎.论法尊法师的生平及其对汉藏文化交流的贡献[D].中央民族大学.2009

[6].李隆瀚.法尊法师在沟通汉藏佛教交流方面的贡献[D].西北民族大学.2009

[7].方兰.法尊法师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

[8].于光.“第二届法尊法师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五台山广宗寺召开[J].世界宗教研究.2007

[9].周祝英.现代五台山着名高僧法尊法师[J].五台山研究.2005

[10].白正梅.法尊法师与汉藏文化交流[J].佛教文化.2004

标签:;  ;  ;  

法尊法师论文-刘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