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性负载均衡论文-冯斯详

恢复性负载均衡论文-冯斯详

导读:本文包含了恢复性负载均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件定义网络,故障恢复,减少备份资源消耗,负载均衡

恢复性负载均衡论文文献综述

冯斯详[1](2019)在《基于共享环路与流量负载均衡的SDN数据平面故障恢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传统网络架构在面向新兴技术时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传统网络架构的缺陷也逐渐显现。例如,底层网络遍布大量复杂隔离的网络协议,网络维护成本过高;基于传统网络架构,底层网络的流量传输规则难以实时配置,因此难以实时实现上层应用所需的网络行为。针对传统网络架构的缺陷和瓶颈问题,学术界提出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的概念并进行了深入研究。SDN将传统网络节点的数据转发功能和控制功能相分离,控制功能集中于控制器,基于控制器,运维人员可以通过编程管理数据平面的转发设备,从而实现网络可编程化。在SDN发展的过程中,SDN数据平面故障是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因为数据平面承担着数据转发的作用,数据平面发生组件故障将造成网络小范围瘫痪,并直接影响用户通信。大体上SDN数据平面故障恢复方案可以分为两类:反应式故障恢复方案和主动式故障恢复方案。相比起前者,后者在恢复时延方面的表现更加优越,也因此主动式恢复方案是当前故障恢复研究领域的主流。但是目前大部分主动式恢复方案存在两个缺陷:(a)主动式恢复方案消耗大量备份资源,本文的备份资源指的是备份路径流表项(b)网络流量变化影响备份路径性能,从而造成数据流重定向后备份路径拥塞。针对这两个缺陷我们提出两种故障恢复方案:(1)为了在保证恢复时延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备份资源消耗,我们提出基于共享环路的主动式单链路故障恢复方案,通过规划备份路径和设计相应流表来提高备份路径流表项利用率,从而减少备份资源消耗。(2)为了尽可能避免网络流量变化影响备份路径性能,以期实现数据流重定向后备份路径不发生拥塞,均衡网络各链路负载。我们提出基于流量负载均衡的主动式单链路故障恢复方案,将流量预测和故障恢复相结合,对流量进行预测,并且将预测值用于备份路径选取。除此以外,基于预测值定期更新备份路径来尽可能保证备份路径的性能。(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淑娟,王颖,邱雪松,何其超[2](2016)在《基于负载均衡的SDN数据平面故障恢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关SDN数据平面故障恢复方法的主要目标是在实现故障恢复的同时,保证时延在可容忍范围内或确保数据包不丢失,但现有的故障恢复方法并未考虑备份路径可能给网络带来的负载,以及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为了在满足故障恢复时延的同时,均衡备份路径给网络带来的负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SDN数据平面故障恢复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流根据其对时延的要求进行分类;然后,确定具有负载调节功能的备份路径选取策略,并提出了基于负载均衡的故障恢复算法。仿真实验表明,当预配置的备份路径上负载加重时,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均衡该负载,确保在故障恢复的同时实现链路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程序册与交流文集》期刊2016-06-24)

张碧胜[3](2013)在《江津城区智能配电网负载均衡故障恢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津城区输电线路发生故障隔离时,需要人工恢复,提出了基于江津城区智能配电网负载均衡云计算搜索的快速江津城区智能配电网恢复方法 ,并利用本论文提出的方法以处理停电负载江津城区网络和馈线江津城区负载均衡网络故障为目标,提高馈线江津城区负载能力,避免江津城区智能配电网大面积停电事故。(本文来源于《电子制作》期刊2013年23期)

郑小兵,郭磊,张愉,王雪葵[4](2008)在《WDM光网络中基于负载均衡和备份资源共享的恢复增强型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增强型共享路径保护(Enhaneed Shared-Path Protection,ESPP)算法以解决WDM光网络多链路失效的问题。在计算工作路径时。ESPP利用负载均衡以减少阻塞率。在计算保护路径时,ESPP采用资源共享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多链路失效,ESPP利用恢复增强机制为受影响的业务建立新的路由。与传统算法比较,ESPP具有更好的资源利用率、更低的阻塞率和更高的保护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来源于《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期刊2008-10-01)

杨晓宁,伍卫国,刘爱华,董小社,胡雷钧[5](2004)在《多负载均衡器集群系统中负载均衡器故障恢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LVS的基础上,设计了多负载均衡器的集群系统。在负载均衡器间采用了一种新的环形备份方法;负载均衡器均处于工作状态 ,互相提供备份;不需要专门的备份负载均衡器,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采用实时同步连接表的方法,在负载均衡器出现故障时可以不间断已有的网络连接,从而提高了集群系统的可用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4年23期)

恢复性负载均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有关SDN数据平面故障恢复方法的主要目标是在实现故障恢复的同时,保证时延在可容忍范围内或确保数据包不丢失,但现有的故障恢复方法并未考虑备份路径可能给网络带来的负载,以及对网络整体性能的影响。为了在满足故障恢复时延的同时,均衡备份路径给网络带来的负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SDN数据平面故障恢复方法,该方法首先将网络中传输的数据流根据其对时延的要求进行分类;然后,确定具有负载调节功能的备份路径选取策略,并提出了基于负载均衡的故障恢复算法。仿真实验表明,当预配置的备份路径上负载加重时,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均衡该负载,确保在故障恢复的同时实现链路资源的有效利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恢复性负载均衡论文参考文献

[1].冯斯详.基于共享环路与流量负载均衡的SDN数据平面故障恢复方法[D].北京邮电大学.2019

[2].张淑娟,王颖,邱雪松,何其超.基于负载均衡的SDN数据平面故障恢复方法[C].2016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程序册与交流文集.2016

[3].张碧胜.江津城区智能配电网负载均衡故障恢复方法研究[J].电子制作.2013

[4].郑小兵,郭磊,张愉,王雪葵.WDM光网络中基于负载均衡和备份资源共享的恢复增强型算法[C].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2008

[5].杨晓宁,伍卫国,刘爱华,董小社,胡雷钧.多负载均衡器集群系统中负载均衡器故障恢复机制[J].计算机工程.2004

标签:;  ;  ;  ;  

恢复性负载均衡论文-冯斯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