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机会公平

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机会公平

马会琼昭通师范专科学校

【摘要】昭通民族基础教育的不均衡表现,是由于自然经济条件、城乡二元制、家庭原因、传统教育体制等因素所造成的。实现教育均衡、教育公平对昭通民族基础教育持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意义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1)06-0076-02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战略,也是昭通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富民强市目标的客观要求。2009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刘延东在庆祝第25个教师节上的讲话《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保证群众享有公平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2010年七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强调:要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促进教育公平。并把“教育公平”作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之一。昭通的民族基础教育在国家“两免一补”“九年义务教育”的政策下,教育均衡发展有所收效。但目前事实上还是存在教育不均衡发展现状。

一教育均衡、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当前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在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共享教育的资源、享受教育的成果等方面具有相对均等的条件和公平的待遇。它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教育属于公共领域,具有公益性质,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手段。倡导教育公平理念、实现教育公平价值,是教育公共属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公平发展与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二昭通民族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2009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12%,初中入学率为97.48%。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由2000年的5.24年增加到7年,成人文盲率降低到1%以下。“两基”巩固提高成效明显,初中学生巩固率大幅上升,2008年的在校学生由289272人增加到301620人,增加了12348人,增长率为4.2%。以上说明我市的各级各类教育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是,教育依然在事实上存在不公平问题,主要是:

1.城乡教育的不公平

首先,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过度集中于市区,农村从起点、过程到结果都不能享受到城市同等待遇。昭通市学校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学校不多,其主要集中在市区。全市区有一级完中2所,二级完中22所;小学6所;幼儿园有市幼儿园,育苗幼儿园、画苑幼儿园、民办华语幼儿园等具有特色的几所幼儿园。家长在“望子成龙”的思想下,想方设法挤进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导致近几年市区学校一个班学生数量(90个人左右甚至100多人)远远超过国家每班60人的计划,而农村学校教师、校舍等教育资源严重出现了浪费现象。其次,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昭通市“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指出: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严重缺编,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教师的严重不足。按现有在校学生及最低师生比标准(小学师生比1:23,初中师生比1:16.5,高中师生比1:13)计算,尚差教师数量为13735人,其中小学8267人,初中4108人,高中1360人。按现有的缺编教师数和规划目标所需教师数,共需增加教师24127人。而且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骨干教师不稳定,教师流失现象较严重。特岗教师由于待遇低,也不安心扎根艰苦的农村工作。

2.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

首先是昭通市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可以简单分为城市重点、城市普通学校、农村学校,形成从高到低的差序格局。他们获得的生源不同,融资难易不一,教师资源不一,导致学校之间出现两极分化。其次是教育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有的学校办公设施十分简陋、破旧不堪;学校100多人挤在一个班,有的学校仍在D级危房中上课,有的学校没有学生食堂,学生只能靠从家中自备午饭;有的学校甚至连厕所都没有。有的学校学生宿舍采光、通风差,甚至10多人住在一间宿舍,2、3个学生挤在一张床上。大部分学校在低层次、低水平上维持学校的基本运转。

3.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的不公平

通常情况下,社会地位较低、经济相对贫困、身体有缺陷的社会群体和女性群体在社会竞争中经常处于弱势,在获得教育机会时也是如此。昭通仅有一所特殊学校,生源不足500人。由于各种原因,一些残疾人基本实现不了九年义务教育;有的家长有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不送女孩子到学校读书;有的因为家庭困难没有条件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流动人口子女、城中村人口子女就近入学需要缴纳很高的借读费。特别是中考、高考学籍的限制,流动人口子女读完小学就回到自己的家乡;有的变成“借读生”的身份。这些都造成学生身份有等级的观念,影响社会的和谐。

4.民族之间教育不公平

昭通有回、彝、苗等24种民族共532358人。其中苗族175740人,彝族171111人,回族170838人,其他少数民族14394人,全市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1%。各个民族经济发展不一样,居住地理条件不一样,教育也不均衡发展。仅有的几所民族中学除市民族中学办学条件较好外,其他学校条件都较差;有些民族乡、民族村现有的学校连起码的教室、桌椅、场地等设施也没有。更不要说图书、体育、电脑、音像等高等教育资源了。尤其是昭通苗族的教育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小学入学率低,中学在校生少,升大学的更是寥寥无几。

三制约教育不公平的原因

1.自然、经济条件原因

(1)昭通居于云岭高原与四川盆地的结合部,属典型的山地构造地形,山高谷深,地理条件复杂,有坝区、二半山区、高寒山区。二半山区、高寒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学校布局分散、规模小、师生较少、交通困难、信息闭塞、管理水平低、师资力量弱、学生贫困面大等因素限制。诸多因素导致教育的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坝区。坝区学校由于历史悠久、融资渠道多,在政府、社会、家庭的多方力量关注下,教师的教学水平、教育新理念、硬件设施、课程多样化等都高于二半山区和高寒山区。比如英语课、计算机、美术、音乐课,坝区学校具备条件已经开课,但二半山区、高寒山区的学校没有那个条件。现在中考科目增加了体育的篮球考试,昭通大部分学校连篮球场地都不具备。

(2)由于市、县区财政困难,每年应安排的改善办学条件的教育专款基本未安排,上级要求的专项配套资金也基本没有落实;绝大部分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公用经费,正常办公经费和生均经费更没有保障,投入的严重不足,以此制约着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2.传统教育体制

1977年恢复的高考制度,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长期以来各个学校、家长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学校和社会存在片面求升学率的价值偏向。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现实用人制度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的部分领导、学校、家长认为,只有考分才能体现学生的素质,才能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为了提高升学率,教育出现的不公平直至形成了现在教育的诸多问题,如重点学校、示范校、重点班、名师的出现。条件好的可以读好学校,选择名师;没有条件的就不能享有同样的待遇,这不仅容易造成对社会的仇视,而且容易产生对金钱的崇拜。

3.学校分布不均衡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按《教育法》的规定一律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就区域入学。可是从昭阳区学校分布的方位来看,大部分学校都集中在南部,2009年之前还有一部分居民缴纳择校费入学。到2009年市教委实施划片区入学后,南部学校也不可能容纳下所属区域的适龄学生了。因而实施起来行政教育部门、学校、家长都感到困难大。

四实现教育均衡、教育机会公平是昭通民族基础教育的意义

1.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而基础教育公平是整个教育公平的基础。只有教育发展的均衡,教育机会的公平,基础教育持续发展才会有保证。因为城乡学校教育体制一元化,教育资源配置一样,受教育者不分有钱或无钱从教育起跑线就一致,从而使整个教育公平。

2.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教育目标是提高国民的素质。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大家都想把孩子送进去,并对市区学校带来很大压力,教师工作量大幅度增加,身体超负荷工作,学校活动场地越来越小,孩子拥挤着上课,连老师上课都用扩音器。而农村教师由此产生消极心态,不安心在农村教书。结果上学难解决了,但上好学又成了新问题。

3.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保证。

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对全体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现在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如果教育不均衡、教育不公平,则办学条件好的越来越强,弱的学校越来越弱;弱势群体的起点低,不仅有地区差距,而且人与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贫困程度也会加深,那么和谐社会这个目标也无法实现。

现在的时代处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教育处在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的地位。地处西部的昭通受自然、历史因素影响,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一些长期的教育发展问题也日益凸显。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目标。只有教育均衡,教育公平,才是昭通民族基础教育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盘点2009年昭通教育,http://press.idoican.com

[2]苏烨.昭通市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7(12)

[3]孝感人事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农村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http://www.xjgy.cn.

[4]刘延东.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在教师[J].中广教育,2009(10)

[5]平锦.昭通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http://www.

ynjy.cn

[6]常永才.文化变迁与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革新[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0)

[7]王凌、方敏等.冲突与变革:社会转型期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家庭教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

[8]青连斌.十七大精神深度解读:社会建设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

标签:;  ;  ;  

如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机会公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