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折减系数法论文-方宏伟,吴建勋,侯振坤

强度折减系数法论文-方宏伟,吴建勋,侯振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强度折减系数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边坡稳定性,双折减系数强度折减法,滑移线场理论,失稳判据

强度折减系数法论文文献综述

方宏伟,吴建勋,侯振坤[1](2019)在《基于SLFT边坡双折减系数强度失稳判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滑移线场理论(SLFT),提出了一种边坡双折减系数强度折减法失稳判据:当由滑移线场理论计算得到的极限状态下的边坡坡面(简称"极限稳定坡面")与原坡面相交于坡脚时,判断边坡处于极限状态。基于提出的失稳判据构建了双折减系数倒数空间的临界曲线,并推导了整体安全系数计算公式。边坡算例计算结果表明:初始点和临界曲线的3种相对位置关系(点在曲线上方,点属于曲线,点在曲线下方)对应3类边坡整体安全系数(FS>1,FS=1,FS<1),整体安全系数计算结果与边坡状态相符合,确定的临界滑裂面形状以及在边坡中的位置都与已有结论一致。提出的失稳判据适用于计算配套系数和整体安全系数,实现了失稳判据的客观标准定量化。(本文来源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5期)

王杰,陈思状[2](2019)在《边坡渐进破坏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中最广泛的一种,从本构关系、屈服准则、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等方面综合呈现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本质,针对其在折减范围选取与折减系数设置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双折减系数动态整体强度折减法。丰富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边坡安全性评价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8期)

苏永华,李帅,方砚兵[3](2019)在《基于突变特征的边坡双强度折减系数量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失稳是一个由渐变演化至突变破坏的过程,过程中土体的强度参数c和φ发挥作用的路径和衰减程度不同。目前,双强度折减策略DRM在边坡稳定性评估中已逐渐形成共识,但双强度参数间的真实折减关系或折减关系的求解方法难以准确定义。以坡体抵抗外部环境能力最大值原理为依据,引入非线性分析突变理论,以坡体的极限承载力为考察量,建立其与双强度折减比的突变模型函数来考察边坡整体稳定性,进而量化折减过程中c和φ的折减比。结合算例,通过与已有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并探究了c和φ以及坡度与折减比间的演化规律及机理。研究的执行思路可为双强度折减技术的探讨提供有益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发林,王安礼,袁维[4](2019)在《基于双折减系数的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的强度折减法中,黏结力和摩擦系数均采用相同的折减系数进行折减,边坡处于临界状态的折减系数即为边坡的安全系数。但是,传统的单参数折减法仅仅是寻找临界状态方法中的一种折减形式,并不一定就是最优的折减方式。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折减系数的强度折减法分别对黏结力和摩擦系数进行折减。首先,基于极限定理的上限法,建立任意边坡处于临界状态时坡高、坡角、岩体容重、黏结力和摩擦系数应满足的临界曲线方程;其次,假设岩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系数在衰减破坏的过程中应沿着距离临界曲线最短的路径折减,进而建立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配套折减原则;最后,通过两个算例比较了传统单参数强度折减法与本文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传统的单参数折减法和双参数强度折减法得到的边坡临界状态并不相同,后者得到的临界滑动面更合理。(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6期)

潘峰,陈文翰,初金良,王谦,张辰[5](2019)在《大规格角钢轴压杆局部屈曲稳定强度折减系数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规格角钢的等效宽厚比较大,轴压构件边缘有可能会发生局部失稳而丧失承载力,国内外规范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强度折减系数对设计强度进行适当的折减,从而防止发生构件的局部屈曲。为此,对铁塔设计规范(包括DL/T5154、ASCE74-2009、AISC、BS8100、EN50341及CSA)中关于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原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到了一套适应我国规范的大规格角钢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计算方法;同时,根据国内外规范对大规格角钢稳定强度折减系数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相应的国外规范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分布特点,且与我国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大规格角钢稳定强度折减系数的取值要点,并可作为输电铁塔构件设计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电力》期刊2019年01期)

童第科,冯登,黄诗渊[6](2018)在《基于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的滑坡灾变过程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模拟滑坡的灾变过程,提出了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实现了对滑坡折减系数的合理分布,通过对李家湾滑坡灾变过程的模拟,分析了各个位移分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位移突变以破积土前缘最为突出,依据应变累积速率的不同,可以将整个灾变过程划分为稳定状态、欠稳定状态和失稳状态。通过失稳判别和双折减系数的处理,对李家湾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评价滑坡稳定性偏于安全,经过处理得到的滑坡综合安全储备都要小于整体强度折减法的结果,但两者的结果相近,说明动态双折减系数折减在用于滑坡的灾变过程模拟和稳定性评价都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4期)

杨晓林,王睿[7](2018)在《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在土质边坡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际公路工程中边坡设计安全问题,提出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研究高速公路高边坡在不同的折减强度下的安全性,并采用瑞典条分法验证其结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与计算机可视化技术结合可以更加直观地反映边坡的滑动面及稳定系数;采用传统分析方法与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所得的滑动面相似,但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更为精准;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计算得到的稳定系数高于传统计算结果的3.35%,说明强度折减系数法在土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及精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13期)

孙国华,李坤明,魏鑫,王跃[8](2018)在《考虑材料变异性的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合理评估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简称PSRCW)的延性及强度折减系数,文中利用Latin超立方抽样方法考虑PSRCW结构中型钢、钢筋及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随机性,提出一种基于Pushover方法评估PSRCW结构延性及强度折减系数的概率方法。根据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设计4组160个PSRCW算例样本,重点考察了层数、抗震设防烈度、水平荷载分布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利用Pushover方法确定160个PSRCW算例的抗侧能力曲线,基于概率方法按置信水平为95%的单侧置信下限确定PSRCW结构的延性及强度折减系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层数的增加,PSRCW结构的延性及强度折减系数均呈降低趋势;设防烈度对PSRCW结构的延性折减系数影响不明显,但对强度折减系数影响较大;均匀分布模式作用下确定的PSRCW结构的延性及强度折减系数均显着大于按广义乘方分布模式的分析结果。(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陈愿成[9](2018)在《考虑残余强度的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岩体材料具有非均质、各向异性和不连续性等特性,导致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存在诸多待完善的地方.本文通过对岩体的强度折减系数—SRFi和SRFj间的关系进行理论研究,以实现将双折减系数法转换为由其中某一个折减系数控制的单折减系数法,极大的简化了数值模拟的操作过程.为了分析岩质边坡的稳定性,本文提出了考虑残余强度的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来动态观察边坡潜在滑带的拓展过程.本文的研究成果可解决边坡稳定性预测问题、为岩质边坡工程的设计提供基础和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西水利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肖瑶,邓华锋,李建林,张吟钗,王伟[10](2017)在《考虑岩土体力学特性自然劣化规律的双折减系数强度折减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强度折减法为边坡稳定分析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在传统的强度折减法中,对边坡岩土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采用相同的折减系数,但岩土体力学参数在劣化过程中有其自然规律,不一定是同步折减的,也就是说同步折减的思路不一定满足岩土体参数本身的劣化规律。基于此,以黏性土边坡为研究对象,以含水率变化导致其力学参数劣化规律为例,收集整理了大量试验资料,分析得到了含水率变化情况下黏性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劣化统计规律,并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岩土体力学参数自然劣化规律的双折减系数强度折减法和综合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标准边坡和实例边坡的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双折减系数强度折减法可以较好地反映边坡的实际安全稳定情况。(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7年12期)

强度折减系数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作为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中最广泛的一种,从本构关系、屈服准则、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等方面综合呈现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本质,针对其在折减范围选取与折减系数设置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双折减系数动态整体强度折减法。丰富了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边坡安全性评价存在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强度折减系数法论文参考文献

[1].方宏伟,吴建勋,侯振坤.基于SLFT边坡双折减系数强度失稳判据[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9

[2].王杰,陈思状.边坡渐进破坏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概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9

[3].苏永华,李帅,方砚兵.基于突变特征的边坡双强度折减系数量化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19

[4].黄发林,王安礼,袁维.基于双折减系数的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5].潘峰,陈文翰,初金良,王谦,张辰.大规格角钢轴压杆局部屈曲稳定强度折减系数对比[J].广东电力.2019

[6].童第科,冯登,黄诗渊.基于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的滑坡灾变过程模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7].杨晓林,王睿.有限元强度折减系数法在土质边坡的应用[J].中国科技论文.2018

[8].孙国华,李坤明,魏鑫,王跃.考虑材料变异性的半刚接钢框架内填RC墙结构的强度折减系数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

[9].陈愿成.考虑残余强度的动态强度双折减系数法研究[J].江西水利科技.2018

[10].肖瑶,邓华锋,李建林,张吟钗,王伟.考虑岩土体力学特性自然劣化规律的双折减系数强度折减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7

标签:;  ;  ;  ;  

强度折减系数法论文-方宏伟,吴建勋,侯振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