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温脱毒论文-李经纬

超低温脱毒论文-李经纬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低温脱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病原体保存,超低温疗法,茎尖超低温保存,马铃薯

超低温脱毒论文文献综述

李经纬[1](2019)在《马铃薯茎尖与病毒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及超低温疗法脱毒试管苗的耐盐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色马铃薯是重要的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为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提供了理想的方法。紫色马铃薯茎尖的超低温保存尚未见报道。目前,生产上主要通过栽培无毒种薯防止马铃薯病毒病害。生产无毒种苗是无毒种薯栽培的关键技术。茎尖超低温疗法是马铃薯脱毒的有效方法,但缺乏对脱毒苗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评价。病毒与类病毒的研究需要带毒材料,建立高效,长期的病毒与类病毒保存技术能确保上述研究,但相关研究甚少。(1)紫色马铃薯芽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和再生苗生长、微型薯形成及遗传稳定性的评价:以试管苗为试材,建立了两种紫色马铃薯品种‘E03-2677’和‘Blue Congo’的包埋玻璃化法(encapsulation-vitrification)和小滴玻璃化法(droplet-vitrification)超低温保存技术。包埋玻璃化法保存‘E03-2677’和‘Blue Congo’的再生率分别为81.8%和58.2%,小滴玻璃化法保存的再生率分别为77.8%和72.6%。包埋玻璃化法保存‘E03-2677’和‘Blue Congo’的最佳PVS2处理时间分别为5-7 h和6 h,小滴玻璃化法分别为30-50 min和40 min。包埋玻璃化法保存‘E03-2677’和‘Blue Congo’最佳芽大小分别为1.0-1.4 mm(带2-3片叶原基)和1.5-2.0 mm(带4-5片叶原基);小滴玻璃化法分别为1.5-2.0 mm(带4-5片叶原基)和1.0-1.4 mm(带2-3片叶原基)。包埋玻璃化法保存‘E03-2677’芽再生1个茎;而小滴玻璃化法再生多个茎。两种方法保存‘Blue Congo’后,只能再生单个茎。组织切片对超低温保存后芽的成活细胞定位结果表明,包埋玻璃化法保存后的‘E03-2677’只有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成活,而小滴玻璃化法保存后顶芽和侧芽细胞均成活。再生试管苗3周后的营养生长量显着低于对照,6周后显着高于对照;微型薯产量显着高于对照,大于3 mm的微型薯数量也显着高于对照。ISSR和RAPD对两种超低温方法保存后的再生试管苗检测后,均没有发现特异性条带。(2)超低温疗法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耐盐性评价:以小滴玻璃化超低温疗法获得的马铃薯‘紫花白’脱毒试管苗为试材,以带毒试管苗为对照,用含有不同浓度的NaCl胁迫的MS培养基上培养脱毒与不同带毒状况的试管苗,评价脱毒苗对盐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无论盐胁迫存在与否,脱毒试管苗的营养生长和微型薯产量都明显高于带毒试管苗;复合感染对营养生长和微型薯产量影响最为严重。与脱毒苗比较,盐胁迫引起带毒苗丙二醛及氧自由基(O~-_(2.)和H_2O_2)含量明显上升,对植株造成氧化伤害。同时,盐胁迫影响带毒苗生理代谢,引起总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升高及叶绿素含量下降。盐胁迫引起的氧化伤害及生理代谢的改变可能导致带毒苗营养生长降低与微型薯产量下降。(3)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和马铃薯纺锤体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PSTVd)茎尖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以单感PLRV、PVS病毒、PSTVd的马铃薯‘紫花白’试管苗为试材,建立了马铃薯病毒与类病茎尖毒超低温保存技术。超低温处理后,1.5 mm(含5-6个叶原基)和0.5 mm(含2-3个叶原基)茎尖的再生率分别为52-60%和30-38%。用RT-PCR对再生苗的带毒状况检测表明,0.5 mm茎尖对PVS和PSTVd的保存率为100%,对PLRV的保存率为0%。1.5 mm茎尖对PLRV、PVS和PSVTd的保存率分别为35%、100%和100%。病毒定位结果表明:PLRV存在于韧皮部,不能感染茎尖分生组织和第1-3叶原基,仅能感染第4叶原基及其它组织。组织切片对成活细胞定位的结果表明,超低温处理后,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和第1-3个叶原基中大量的细胞成活,而在第4叶原基中仅有少量细胞成活。超低温保存后的再生带毒试管苗在继代培养前6周,增殖率显着低于对照,18周继代后,增殖率显着高于对照植株。qRT-PCR对不同继代周期后的带毒再生植株检测发现,植株内的病原含量在继代培养前6周明显低于对照,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18周后与对照相似。利用嫁接传毒和摩擦传毒对再生苗病毒的传毒能力进行测试,发现超低温保存不会影响病毒的转染能力。上述研究结果为建立紫色马铃薯超低温基因库建立提供了技术平台;为超低温疗法脱毒苗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茎尖超低温保存马铃薯病毒与类病毒为植物病毒的长期有效保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李艳林,渠慎春,栾雨婷,高志红[2](2019)在《苹果茎尖超低温脱毒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病毒病是苹果栽培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严重损坏苹果品质,还给树体带来毁灭性灾害。超低温脱毒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对果树脱毒苗的培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试验研究出新型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体系并成功脱除苹果病毒ACLSV和ApMV。试验选取‘烟富3号’、‘烟富10号’、‘M9’、‘M9T337’四种苹果及砧木材料,提取总RNA进行RT-PCR病毒检测,发现‘烟富3号’携带ACLSV和ApMV,苹果砧木‘M9’和‘M9T337’携带ACLSV。对携带病毒材料进行初代、继代扩繁培养,然后取2 mm茎尖进行超低温处理,并用多重RT-PCR检测再生植株,获取脱毒苗后进行生根培养与炼苗移栽。结果表明,最佳玻璃化超低温处理为:预培养采用0.5 mol/L蔗糖浓度处理2 d,25℃下装载60 min,0℃下PVS2溶液处理90 min,液氮冷冻1 h,40℃水浴2 min解冻,苹果茎尖的存活率为78.33%,脱毒率可达95.74%。玻璃化超低温处理是产生脱毒效果的直接原因,运用超低温处理可以有效脱除苹果病毒ACLSV和ApMV。(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09期)

尹明华,廖玉,万志庭[3](2019)在《红芽芋超低温疗法脱毒苗基因组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红芽芋超低温疗法脱毒苗的基因组DNA甲基化进行MSAP分析。结果表明,红芽芋超低温疗法脱毒苗总甲基化率提高10.27%,全甲基化率提高12.98%,但半甲基化率下降2.71%。红芽芋超低温疗法脱毒苗去甲基化模式和甲基化模式并存,但去甲基化模式高于甲基化模式,说明较多基因被激活。(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陈曦,黄铭奇,陈铣,花秀凤,陈庚[4](2018)在《‘福莓1号’草莓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低温脱毒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本文以‘福莓1号’为试材,阐述了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外植体低温锻炼2周、茎尖在预培养基上暗培养3 d,1/2浓度PVS2溶液及全浓度PVS2溶液冰上2次处理,液氮冷冻1 h以上,39℃的水浴中快速化冻2 min,卸载后茎尖先暗培养3 d后转入正常光照培养,再生培养成活率约30%,病毒脱除率为100%。试验为大规模的繁育草莓脱毒组培苗提供新的方法技术。(本文来源于《东南园艺》期刊2018年06期)

潘辰[5](2018)在《百合(Lilium)茎尖超低温保存新技术的建立与超低温疗法脱毒、病毒检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百合是多年生鳞茎植物,属百合科(Liliaccae)百合属(Lilium)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为新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提供了基因资源。病毒病害是制约百合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病毒检测是病毒病防治、无毒苗生产和海关检验检疫的必备技术。本研究以百合试管苗为试材,旨在(1)创建百合茎尖超低温保存的新技术,为百合种质资源超低温基因库的建立提供了技术平台;(2)初步建立了百合茎尖超低温疗法脱毒技术;(3)建立百合病毒的TAS-ELISA、RT-PCR、直接微样RT-PCR(microtissue direct RT-PCR,MD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法等多种病毒检测技术。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以‘西伯利亚’百合(Lilium Oriental hybrid‘Siberia’)为试材,建立了带不定芽叶片小块超低温保存技术。将百合的叶片外植体培养在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培养12天后,从叶片外植体上切取至少携带一个不定芽的叶方形小块(Small leaf squares,SLS,3×4mm)。将SLSs培养在含有0.5 M蔗糖的预培养基上培养1天,用有加载溶液处理20分钟,随后在0°C条件下,将加载处理过的SLSs用PVS2溶液脱水7小时。将材料置于铝箔条上,直接投入液氮保存。液氮保存1个小时后,将材料取出,立即投入含有1.2M蔗糖的卸载液之中复温及解冻20分钟。解冻后的材料培养在再生培养基上,这种方法超低温保存后的成活率为85%,再生率为72%。2.以感染黄瓜花叶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L.Oriental hybrid‘Siberia’,L.Asiatic hybrids‘Elite’和L.longiflorum Oriental‘Triumphator’为试材,利用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处理茎尖,叁个材料的生活率分别为95%,73%和60%,再生率分别85%,72%和43%。超低温疗法对CMV的脱毒率初步检测结果分别为85%、80%和73%,上述结果待进一步确定待测定。3.以带CMV的‘西伯利亚’百合(L.Oriental hybrid‘Siberia’)为试材,建立了TAS-ELISA、RT-PCR、直接微样RT-PCR(MD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法技术。MD RT-PCR和RT-PCR的灵敏性一致。上述研究为建立百合种质资源超低温基因库搭建了技术平台,为百合无毒苗生产开辟新途径,百合病毒病检测提供了新技术。(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杨智,陈春伶,徐美隆[6](2018)在《超低温处理植物脱毒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低温处理是新兴的植物脱毒技术,以超低温保存和植物组织培养为基础。该方法不受茎尖大小的限制,具有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脱毒效率高等优点。利用该方法,人们已成功脱除马铃薯卷叶病病毒、马铃薯Y病毒、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褪绿矮化病毒、香蕉条斑病毒、葡萄病毒A、木莓丛矮病毒等病原。超低温处理不需要额外的仪器设备,一般的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都可以胜任,使其成为易于推广的新一代植物脱毒技术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宁夏林业》期刊2018年02期)

李涵,陆琳,瞿素萍,田敏,邹凌[7](2018)在《杂交兰种苗超低温脱毒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携带建兰花叶病毒(Cy 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的杂交兰根状茎为试材,采用包埋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法对杂交兰病毒脱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炼苗21 d的茎尖,在0.5 mol/L的蔗糖浓度预培养基中培养3 d,然后浸入0.4 mol/L高糖液体培养基中加载90 min,之后转入玻璃化溶液PVS2(protect vitrification solution 2)中冰上处理6 h,再液氮保存1 h,最后于37℃水浴中解冻2~3 min,1.2 mol/L高糖液体培养基中卸载20 min,待恢复培养后,杂交兰茎尖成活率为64%以上,随机检测30个样品,两种病毒脱毒率均为100%。研究为杂交兰种苗脱毒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8年01期)

周洁,温亮,周黎,王方,矫振彪[8](2017)在《超低温疗法在薯芋类蔬菜脱毒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低温疗法相对传统脱毒方法具有操作相对容易、时间周期短、脱毒率高等优势。从超低温疗法原理、种类及优势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展望了通过处理材料不同生理状态研究、优化预培养因子等技术,可有效提高超低温疗法在薯芋类蔬菜脱毒上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24期)

毕文璐[9](2017)在《葡萄茎尖超低温保存及超低温疗法脱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葡萄(Vitis)是世界范围内最具经济价值的果树之一,城市化、工业化、土壤盐碱化和沙漠化等原因导致葡萄许多野生种与栽培种濒临灭绝。建立高效、简易的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技术能有效地保护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最为理想的方法。病毒病是制约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栽培无毒苗是生产上防治病毒病害最为有效的措施。生产无毒苗是栽培无毒苗的核心技术。近年来建立的超低温疗法,为葡萄无毒苗生产提供了一种新技术。本研究以葡萄(Vitis)试管苗为试材,建立了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为葡萄种植资源超低温库的建立提供了高效、广谱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建立了超低温疗法,有效的脱除了葡萄卷叶相关病毒-3(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3,GLRaV-3),为葡萄脱毒苗的生产提供了核心技术。同时,试管指示植物法、微样直接RT-PCR、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病毒检测为脱毒和病毒检疫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优化影响葡萄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关键因素,建立了简易、高效、光谱的葡萄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含5-6片叶原基的腋芽(尺寸约1.0 mm)取自8周苗龄欧洲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Cabernet Sauvignon’)试管苗,在预培养基(0.3 M蔗糖+0.16μM还原型谷胱甘肽+0.14μM L-抗坏血酸,pH=5.7)上暗培养3 d。加载液(2 M甘油+0.4 M蔗糖)常温处理20 min,再用1/2浓度植物玻璃化溶液(PVS2)和全浓度PVS2冰上分别处理30 min和25-50 min,然后将茎尖放置于铝箔条上的PVS2小滴(2.5μL)中,直接投入液氮中保存。保存后的携带茎尖的铝箔条迅速转移到卸载液(1.2 M蔗糖)中常温解冻20 min,培养于含0.6 M蔗糖的恢复培养基中恢复24 h。再将茎尖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中获得再生植株。再生培养基含1/2 MS+0.5 mg L-1 BA+7 g L-1琼脂,培养6周后可获得正常发育的植株。将该技术应用于其他7个葡萄基因型,包括5个欧洲葡萄和2个华东葡萄(V.pseudoreticulata),获得50.5%的平均再生率。再生率最高的是‘赤霞珠’(71.7%),最低的是‘白河35-1’(V.pseudoreticulata‘Baihe 35-1’,21.7%)。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加入预培养基,解决了超低温保存后不再生的问题。比较腋芽着生部位和芽的类型对超低温保存再生率的影响,发现对于葡萄,腋芽比顶芽更适合用于超低温保存。通过组织学定位观察成活细胞的分布和数目探究PVS2处理不同时间对超低温保存成活率和再生率的影响,揭示超低温保存的茎尖成活模式。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内部简单序列重复)和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随机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用于检测葡萄茎尖超低温保存后得到的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未发现异常条带。超低温保存后的再生苗经过7次继代培养,其营养生长逐渐优于普通组培苗。2.建立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疗法以脱除GLRaV-3。从6周苗龄的‘赤霞珠’试管苗上取包含1个腋芽的单茎段,每个单茎段长约1.0 cm,培养于1/2 MS培养基中促进顶芽萌发。2周后,取顶芽(1.0 mm,含5-6片叶原基),置于预培养基(0.3 M蔗糖+0.16μM还原型谷胱甘肽+0.14μM L-抗坏血酸的)上暗培养3 d。用加载液常温处理20 min,再用1/2 PVS2冰上处理30 min,之后在PVS2中处理不同75 min。然后将茎尖转移至铝箔条上的PVS2小滴(2.5μL)中,直接投入液氮中。处理后的茎尖用卸载液常温处理20 min,培养于恢复培养基中恢复24 h。再将茎尖转移至再生培养基中培养6周后可获得正常发育的脱毒苗。超低温疗法对GLRa V-3的脱毒率为100%,茎尖大小或PVS2处理时间不影响脱毒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GLRaV-3在茎尖中的分布,GLRaV-3在顶端分生组织和第1-4片叶原基没有分布,在距离顶端分生组织约0.2 mm处和第5片叶原基及更老组织有分布。超低温疗法后,第5片叶原基的细胞全部死亡。超低温疗法处理后的茎尖成活细胞分布,结合病毒定位结果,解释了超低温疗法能够脱除GLRaV-3的原因。3.优化、建立了微样直接RT-PCR(microtissue direct RT-PCR)法、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试管指示植物和微嫁接四种技术对GLRaV-3进行检测和定位。以欧洲葡萄‘赤霞珠’为试材检测GLRaV-3时,微样直接RT-PCR使用注射针刺穿植株叶片或茎段,将针头剪断,置于反转录反应混合物PCR管中,加盖等待15 min,然后进行PCR扩增。该方法成功的应用到超低温疗法脱除GLRaV-3的脱毒苗检测,与RT-PCR检测结果比较,没有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GLRa V-3在组织中的分布,并成功的应用到葡萄茎段、茎尖组织的GLRa V-3定位,进一步证实GLRa V-3是维管束限制性病毒,并且不能够侵染到顶端分生组织和幼嫩的第1-4片叶原基。试管指示植物法,将感染GLRaV-3的试管苗茎段(约3 cm长,带2-3片叶)培养在含150 mM NaCl胁迫培养基中,最早在5 d即可观察到典型的卷叶病症状:叶片红色、叶缘向内卷曲,培养4周时有86%的症状显示比例。将其应用到其他叁个基因型上,150 mM NaCl在杂交砧木‘6-12-2’(V.pseudoreticulata‘Baihe-35-1’×V.vinifera‘Carinena’)上显示症状最早,为4d,4周时症状占比为100%;在‘巨峰’显示症状最晚最轻,为8 d,显示症状占比为70%。(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康俊,刘海英[10](2016)在《超低温冷冻技术在马铃薯脱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是超低温保存种质资源方法在脱毒领域一个新的应用,为今后解决马铃薯病毒病、生产优质脱毒马铃薯种薯提供一条崭新的高效利用途径。本文详细阐述了超低温冷冻技术在马铃薯脱毒中的发展过程、应用技术原理、常用操作方法,明确指出目前马铃薯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在国内还处在探索研究阶段,今后还需在冷冻材料选择、冷冻时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完善马铃薯茎尖超低温冷冻脱毒技术体系。(本文来源于《天津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8期)

超低温脱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病毒病是苹果栽培亟待解决的问题,不仅严重损坏苹果品质,还给树体带来毁灭性灾害。超低温脱毒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对果树脱毒苗的培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试验研究出新型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体系并成功脱除苹果病毒ACLSV和ApMV。试验选取‘烟富3号’、‘烟富10号’、‘M9’、‘M9T337’四种苹果及砧木材料,提取总RNA进行RT-PCR病毒检测,发现‘烟富3号’携带ACLSV和ApMV,苹果砧木‘M9’和‘M9T337’携带ACLSV。对携带病毒材料进行初代、继代扩繁培养,然后取2 mm茎尖进行超低温处理,并用多重RT-PCR检测再生植株,获取脱毒苗后进行生根培养与炼苗移栽。结果表明,最佳玻璃化超低温处理为:预培养采用0.5 mol/L蔗糖浓度处理2 d,25℃下装载60 min,0℃下PVS2溶液处理90 min,液氮冷冻1 h,40℃水浴2 min解冻,苹果茎尖的存活率为78.33%,脱毒率可达95.74%。玻璃化超低温处理是产生脱毒效果的直接原因,运用超低温处理可以有效脱除苹果病毒ACLSV和ApMV。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低温脱毒论文参考文献

[1].李经纬.马铃薯茎尖与病毒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及超低温疗法脱毒试管苗的耐盐性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2].李艳林,渠慎春,栾雨婷,高志红.苹果茎尖超低温脱毒体系的建立[J].分子植物育种.2019

[3].尹明华,廖玉,万志庭.红芽芋超低温疗法脱毒苗基因组DNA甲基化的MSAP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19

[4].陈曦,黄铭奇,陈铣,花秀凤,陈庚.‘福莓1号’草莓茎尖超低温脱毒技术[J].东南园艺.2018

[5].潘辰.百合(Lilium)茎尖超低温保存新技术的建立与超低温疗法脱毒、病毒检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6].杨智,陈春伶,徐美隆.超低温处理植物脱毒研究进展[J].宁夏林业.2018

[7].李涵,陆琳,瞿素萍,田敏,邹凌.杂交兰种苗超低温脱毒技术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8

[8].周洁,温亮,周黎,王方,矫振彪.超低温疗法在薯芋类蔬菜脱毒中的应用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7

[9].毕文璐.葡萄茎尖超低温保存及超低温疗法脱毒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10].康俊,刘海英.超低温冷冻技术在马铃薯脱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天津农业科学.2016

标签:;  ;  ;  ;  

超低温脱毒论文-李经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