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论文-许易琦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论文-许易琦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论文文献综述

许易琦[1](2019)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5期)

王朝雅,杨培,王波,彭艳琼[2](2019)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优势植物假海桐的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叁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着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着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李强,王彬,邓云,林露湘,达佤扎喜[3](2019)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林窗作为森林群落中一种重要的干扰方式,对林下物种构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林窗空间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关系研究对于探讨林窗对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群落动态,在物种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具有指导作用。本研究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随机选取3块大小为1 ha的热带雨林为研究样地,采用轻小型六旋翼无人机搭载Sony ILCE-A7r可见光传感器,分别获取各个样地的高清数字影像,结合数字表面高程模型以及各个样地的地形数据用以确定各样区的林窗分布格局,并进一步提取出各林窗的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地面样方基础调查数据,对各样地各林窗下植物多样性情况进行统计,旨在分析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林窗下植物多样性对各林窗空间格局特征的响应情况。研究表明,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林窗呈大而分散的空间分布,林窗空间格局特征指数如林窗形状复杂性指数、林窗面积都与林下植物多样性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在面积小的林窗下,较之林窗形状复杂性因子,林窗面积大小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更显着;在面积达到一定程度后,相对于面积因子,林窗形状复杂性指数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更显着,各样地林窗皆趋于向各自所处样地顶极群落发展。(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19年03期)

张晶,宋清海,张一平,邓云,武传胜[4](2018)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利用PWS100天气现象仪获取两种森林类型的能见度数据。基于2014年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能见度数据,对两种森林类型雾的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为196 d,占全年的53.7%,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全年雾日数为100 d,占全年的27.4%,热带雨林全年雾日数几乎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日数的两倍;(2)热带雨林雨季和干季各占28.06%和71.94%,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雨季和干季各占72%和28%;(3)热带雨林一日内雾持续的最长时间为10.5 h,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生成和消散时间不定,一日内雾最长持续时间可达24 h,但雾发生的频率低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两种森林类型全年雾日特征有明显的差异性,通过定量评价地处过渡带上的两种多雾森林生态系统雾特征,可为未来气候变化对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水交换影响提供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24期)

刘明航,李盼畔,陈萍,文彬[5](2018)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土壤种子库与雨林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发育在水分、热量的极限条件下,相较世界其他地区的热带雨林十分特殊。但是在目前全球变化加之森林锐减的大背景下,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面临严峻考验。种子是有花植物生活史的开端,对理解群落分布、开展植物保护有重要借鉴意义。根据前人对世界其他地区和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研究,笔者从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顽拗性种子的线索链上,对相关内容进行综述。讨论在西双版纳特殊的气候、地理条件下,顽拗性种子对热带雨林土壤种子库组成的影响。总结了种子应对水分亏缺的叁种萌发策略,即迅速萌发型(避性)、耐失水型(耐性)和抗失水型(抗性),且对如何更好地开展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种子研究提出3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野生植物资源》期刊2018年05期)

林永静[6](2018)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化学计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类活动频繁(如:化石燃料燃烧、农业施肥等),导致过量的营养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退化。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日益显着,位于北回归线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呈现斑块化特征。本文以西双版纳的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C、N、P含量及其比值,探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氮添加实验,探究影响西双版纳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因素,以期在全球变化和氮沉降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为保护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热带雨林提供基础数据。(1)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内TOC、TN、TP平均含量分别为21.66mg/g、2.34mg/g、0.63 mg/g,其中TN平均含量高于全国陆地自然土壤中TN平均含量,而TOC与TP平均含量与全国陆地自然土壤的平均含量相近。各营养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C:P(126.53)、N:P(12.49)明显高于全国陆地自然土壤C:P(52.70)、N:P(3.9),土壤中各营养元素因受到小区域环境因子影响,而显示出显着的地域特点。(2)季节变化(干季与湿季)对季节性雨林土壤中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变化影响不明显,而对山地雨林土壤中各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影响较为显着(p<0.05),山地雨林土壤中各营养元素含量在旱季时期的变异性大小为TP>TOC>TN,雨季时期的变异性大小为TP>TN>TOC,土壤TP含量受到旱雨季变化影响最大,土壤TOC、TN平均含量均表现为雨季高于旱季,导致土壤内各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异性大小为N:P>C:P>C:N,且旱季时期的变异程度略大于雨季时期的变异程度,这与降水量多少有着密切的联系。(3)在空间(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分布的影响下,土壤中TOC平均含量表现为山地雨林高于季节雨林;TN、TP平均含量在旱季时期表现为季节性雨林高于山地雨林;与之相反,雨季时期TN、TP平均含量表现为季节性雨林低于山地雨林,表明土壤元素含量变化除受到季节变化影响外,还受空间分布影响,这可能与区域内植被对营养的利用策略有关,导致土壤元素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呈现出显着的空间异质性。(4)土壤中TOC含量受外界环境变化(大气氮沉降)影响较小,TN、TP受到的影响较为明显。添加LN时,土壤中TN、TP平均含量最高,添加MN时,土壤中TN、TP含量减少,表明土壤可以接受氮沉降阈值存在于LN-MN范围之内,即在20-40kg.N.hm~(-2).a~(-1)之间,揭示了热带雨林土壤内养分元素含量变化会受到大气氮沉降的影响。(5)进行氮添加试验后,土壤中常量元素Mg、Ca、Na、K含量发生变化,其变化规律为常量元素含量总体上随土壤N元素含量增加而减少,其原因是随着氮添加量增加,导致土壤中H~+积累量增加,土壤PH值下降,出现严重酸化现象,为了缓解这种现象,土壤内的一些碱性阳离子(Ca~(2+)、Mg~(2+)、K~+)等会被释放出来,缓解由于过多氮沉降而引起的H~+离子集聚效应,从而导致土壤中常量元素含量下降。(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16)

邹鹏[7](2018)在《神秘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占地面积397公顷,其中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150公顷,其余为西双版纳地区面积最大的水域——望天湖,由南腊河、南沙河、南杭河叁条河流汇集而成公园内分布着多个少数民族村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里保存有我国内陆唯一的热带雨林植被,生长着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训5000多种,占全国植物种类总数的六分之一,占云南植物种类总数的叁分之一其中,属国家(本文来源于《云岭先锋》期刊2018年03期)

何进祥[8](2018)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有组织、高水平、大规模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其研究及开发利用取得多方面的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事业,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新成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研究亟待加快和深入。本文主要介绍了西双版纳丰富多样的热带雨林植物资源,阐述了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卢同平,王艳飞,王黎明,林永静,武梦娟[9](2018)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与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干湿度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地理格局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干湿度梯度效应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思路,结合野外试验监测和室内分析,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植物系统元素化学计量特征对海拔和干湿度效应响应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发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和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均不同程度的受到海拔和干湿季影响。季雨林与山地雨林的水热梯度受海拔梯度重要影响,随海拔梯度升高,土壤含水率变化显着,且含水率在干湿季均对土壤有机碳(SOC)存在显着影响(P<0.01),雨季其对土壤全氮(STN)和土壤全磷(STP)的影响要显着于干季;叶片全磷(TP)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升高,而叶片全氮(TN)在干季会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大,雨季含水率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TN含量的增加并出现单峰现象;而土壤C/P与海拔和干季土壤含水率的极显着相关性(P<0.01)及干季叶片C/N与叶片含水率的显着相关关系(P<0.05)说明,干季水分匮乏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影响土壤P的矿化度和植物对P的吸收利用水平,而且叶片C/N对反馈植物水分含量具有明显指示作用。因此,水热梯度是土壤-叶片系统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此外,全球变化区域响应方面,多雨高温可能会削弱季雨林叶片C的同化能力,且叶N含量降低,但受氮沉降的影响,对C/N的影响尚无法确定;由于P循环对其他元素的耦合作用,雨林土壤-叶片系统的元素循环周期将会被缩短,但干季山地雨林植物生态系统P的限制作用有可能会减弱。(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许彧[10](2017)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功能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热带雨林具有极丰富的物种组成及复杂结构,使得生态学研究难度非常大。与物种丰富度相比,以大量软性的功能性状和功能多样性为基础开展生态学研究,不仅能更直接地反映生态系统过程及功能,而且能大大地降低难度。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国际上也被认为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本文以西双版纳热带沟谷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雨林植物群落及其刀耕火种后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次生演替系列作为研究对象,对68个样地进行了群落学调查以及主要植物功能性状(共12个功能性状,包括叶片特性——大树和小苗的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的落叶性、叶片氮、磷、钾、碳等叶片营养;立木性状——最大潜在高度和木材密度;更新特性——果实和种子的大小等)和环境因子(共11个环境因子,包括海拔高度、林冠开阔度、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测定,应用指示种分析法研究了各种植物群落类型的物种组成及其所指示的生态学意义;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筛选出关键的功能性状;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植物功能性状、物种多样性、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随不同植被类型及次生演替的变化差异,并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研究它们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以功能性状、功能多样性和谱系多样性为基础,应用零模型重建植物群落的变化,分析其驱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在沟谷雨林中,40年次生林的指示种为青藤公Ficuuulangkokensis和印度栲Castanopsi;indica60年次生林的指示种为野荔枝Litchi chinnensis和柴桂Cinnamomum tmala;老龄林的指示种为望天树Parashoreaa chinensiis,白颜Gironniera subaequalis,葱臭木 Dysoxyhm excelsum 和大叶红光 Knema linifolia。这些树种均为对水分要求比较高的物种,常生长于沟谷湿润林中。并且望天树的所在地大部分为原始沟谷雨林。在山地雨林中,60年次生林的指示种为西南桦Betulaalnoides;老龄林的指示种为细毛樟Cinnamomumtenuipilum。这些树种喜光,不耐荫蔽,对土壤肥力要求不严,具一定的耐贫瘠能力。并且,西南桦为常绿阔叶林区次生林的先锋物种。在季雨林中,10年次生林的指示种为中平Macaranga denticulata,猴耳环Pithecellobium clyparia和鹅掌柴Schefflera octophylla;老龄林的指示种为第伦桃Dilleniaturbinata,余甘子Phoebe puweneniss,绒毛番龙眼Pometiatomentosa,暗罗 Polyalthiacheliensis,长裂藤黄 Garcinialancilimba和核实Dr petesinndica。这些树种喜生于地形阴蔽,热量条件较高,干湿季分明的环境中。并且,绒毛番龙眼中国云南南部季雨林中上层优势树种之一。②影响植物群落空间分布的功能性状主要为最大潜在高度和叶片特性(主要包括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氮、磷、钾、碳含量),其次是植物更新特性(主要包括种子重量、种子大小和果实大小),而木材密度和落叶性的贡献较小。在沟谷雨林次生演替系列中,最大潜在高度和种子重量在老龄林中高于40年次生林和60年次生林。比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氮含量、叶片磷含量、叶片钾含量、叶片碳含量、果实大小、种子大小、木材密度、落叶性在各演替阶段差异不显着。在山地雨林次生演替系列中,比叶面积和叶片磷含量在60年次生林显着低于老龄林,而叶片干物质含量则较高。叶片氮含量、种子重量、种子大小和果实大小在老龄林中显着高于次生林。最大潜在高度、叶片钾含量、叶片碳含量、木材密度、落叶性在各演替阶段差异不显着。在季雨林次生演替系列中,比叶面积、果实大小在10年次生林和老龄林中显着高于40年次生林和60年次生林,而叶片干物质含量较低。叶片氮、磷、钾含量在老龄林中显着高于次生林。木材密度在老龄林中显着高于10年次生林。种子大小在10年次生林中显着高于40年次生林、60年次生林和老龄林。最大潜在高度、叶片碳含量、种子重量、落叶性在各演替阶段差异不显着。从叁种不同群落类型来看,在次生林中,比叶面积、叶片氮、磷、钾含量、果实大小在沟谷雨林显着高于季雨林和山地雨林,而叶片干物质含量较低。在老龄林中,最大潜在高度在沟谷雨林显着高于季雨林和山地雨林,种子大小在山地雨林显着高于季雨林和沟谷雨林,种子重量在季雨林显着低于沟谷雨林和山地雨林。叶片碳含量、木材密度在叁种不同群落类型中差异不显着。③在沟谷雨林次生演替系列中,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在老龄林显着高于40年次生林,而功能分散度较低。香农威纳指数、Pielou's均匀度、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离散度、Rao的二次熵在各演替阶段差异不显着。在山地雨林次生演替系列中,香农威纳指数、Pielou's均匀度、功能分散度在老龄林显着高于60年次生林。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功能分散度、Rao的二次熵、谱系多样性在各演替阶段差异不显着。在季雨林次生演替系列中,物种丰富度、谱系多样性在老龄林显着高于10年次生林。香农威纳指数、Pielou's均匀度、功能分散度和功能离散度在10年次生林和老龄林显着高于40年次生林和60年次生林。功能均匀度和Rao的二次熵在10年次生林显着高于40年次生林、60年次生林和老龄林。功能丰富度在各演替阶段差异不显着。从叁种不同群落类型来看,在次生林中,香农威纳指数、Pielou's均匀度、功能分散度、功能离散度和Rao的二次熵在沟谷雨林显着高于季雨林和山地雨林。仅在60年次生林中,谱系多样性在沟谷雨林显着高于季雨林和山地雨林。物种丰富度、功能丰富度、功能均匀度在叁种不同群落类型中差异不显着。④在沟谷雨林次生演替系列中,贡献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海拔高度、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氮;在山地雨林次生演替系列中,贡献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海拔高度、林冠开阔度、土壤pH值、有机质、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在季雨林次生演替系列中,贡献较大的环境因子包括土壤pH值、全氮、全磷、全钾和速效钾。⑤在叁个群落类型的群落构建过程中,功能丰富度均受到生境过滤的驱动作用,功能均匀度受到随机作用的驱动,功能分散度和谱系多样性受到竞争抑制的驱动作用。在沟谷雨林中,功能离散度受到竞争抑制的驱动作用,Rao的二次熵受到的驱动由竞争抑制过渡到生境过滤。在山地雨林中,功能离散度和Rao的二次熵受到生境过滤的驱动作用。在季雨林的群落构建过程中,功能离散度和Rao的二次熵受到的驱动因子由竞争抑制过渡到生境过滤。(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7-06-30)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叁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着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着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论文参考文献

[1].许易琦.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风光[J].林业调查规划.2019

[2].王朝雅,杨培,王波,彭艳琼.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优势植物假海桐的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J].绿色科技.2019

[3].李强,王彬,邓云,林露湘,达佤扎喜.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窗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特征指数与林窗下植物多样性的相关性[J].生物多样性.2019

[4].张晶,宋清海,张一平,邓云,武传胜.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雾特征研究[J].生态学报.2018

[5].刘明航,李盼畔,陈萍,文彬.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土壤种子库与雨林保护[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8

[6].林永静.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化学计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7].邹鹏.神秘的西双版纳热带雨林[J].云岭先锋.2018

[8].何进祥.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

[9].卢同平,王艳飞,王黎明,林永静,武梦娟.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土壤与叶片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干湿度效应[J].生态学报.2018

[10].许彧.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功能多样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7

标签:;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论文-许易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