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内酯论文-孙彤彤,武春成,宋士清

油菜内酯论文-孙彤彤,武春成,宋士清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菜内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瓜,水杨酸,油菜素内酯,Ca(NO_3)_2胁迫

油菜内酯论文文献综述

孙彤彤,武春成,宋士清[1](2019)在《外源水杨酸(SA)、油菜素内酯(BR)浸种对Ca(NO_3)_2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对黄瓜幼苗Ca(NO_3)_2胁迫的诱抗作用,以绿岛7号为试材,采用基质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源SA浸种、BR浸种、SA+BR复配浸种对60 mmol/L Ca(NO_3)_2胁迫下黄瓜幼苗生长、光合特性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SA浸种、BR浸种、SA+BR复配浸种均增加了黄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提高了光合速率,促进了气孔开放,提升了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比值。说明SA和BR浸种都能诱导黄瓜幼苗产生耐盐性,缓解Ca(NO_3)_2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以SA浸种处理作用效果最明显。(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杰,张金宝,罗江宏,王田涛,杨萍[2](2019)在《油菜素内酯对自毒作用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是一种在植物中的类似动物和昆虫甾醇类激素的天然化合物,有着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的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有利于细胞伸长,植株加速营养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油菜素内酯还参与了植物的生理过程,施用适宜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油菜素内酯能促进根的伸长与不定根的形成,还能促进根毛的生长发育,且低浓度时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油菜素内酯还具有提高植物的抗热性、抗寒性、抗旱性、抗湿性和抗盐性等作用。但是目前有关油菜素内酯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研究的报道还比较少,特别是关于油菜素内酯对自毒作用下黄瓜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还鲜见报道。本试验通过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对自毒作用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改善黄瓜生长发育以及利用油菜素内酯缓解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和技术途径。以黄瓜品种‘长绿1号’为试材,待黄瓜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加入肉桂酸(CA)模拟自毒胁迫,研究0.15μmol·L-1外源油菜素内酯对黄瓜幼苗鲜质量、干质量、根系形态及活力、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光合作用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加入外源油菜素内酯鲜质量、干质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均高于对照。自毒作用下,干质量、鲜质量、根表面积、总根长、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着上升,而经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后的植株中均显着增加。外源油菜素内酯还提高黄瓜幼苗叶片单位面积的气孔开度。加入外源油菜素内酯增加了黄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提高了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气孔开度,从而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和植株干物质积累,缓解了自毒作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1)

武国凡,梁少珍,吴旺泽,张丽娜,郑晟[3](2019)在《谷子SiBAK1在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及细胞死亡信号调控通路中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SiBAK1是否参与到BR信号通路以及细胞死亡调控通路中.【方法】克隆了谷子(Setaria italica)SiBAK1基因,并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信号受体突变体bri1-5和细胞死亡突变体bak1-3/bkk1-1中过表达.【结果】SiBAK1定位于细胞质膜上,在植物的真叶和子叶的维管束及根、茎中均有表达;过表达SiBAK1能显着恢复BR受体突变体bri1-5植株矮小、叶片皱缩及下胚轴、根长缩短的表型,并且能够部分恢复bri1-5对外源BL(Brassinolide,BL)不敏感的表型;在bak1-3/bkk1-1背景下过表达SiBAK1能够显着抑制其细胞死亡表型.【结论】SiBAK1既参与到BR信号通路中,也参与到细胞死亡信号调控通路中.(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国杰,李舒雯,荆红利[4](2019)在《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菜玉米根系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菜玉米的营养价值极高,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现如今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难以保证菜玉米良好生长,相应的营养价值也受到了影响。本研究通过用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菜玉米种子做浸种处理,提高菜玉米幼苗根系对不同浓度的氯化钠胁迫的抗性。结果表明:在0、50、100 mmol/L氯化钠胁迫的条件下,菜玉米根系的各项生长指标及保护酶的活性依次降低,而用浓度分别为0.1、0.2、0.3 mg/L的油菜素内酯浸种处理过的菜玉米种子可以缓解这种胁迫作用,其中0.1 mg/L油菜素内酯的效果最为显着,主要表现为根系各项生长指标及抗氧化酶活性提高。上述结果说明油菜素内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下对氯化钠胁迫条件下菜玉米根系具有缓解伤害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28期)

陈燕华,王亚梁,朱德峰,石庆华,陈惠哲[5](2019)在《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明确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下喷施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对穗生长及颖花形成的影响,并探究其生理机制。【方法】以热敏感型水稻IR36为材料,在幼穗分化期设置40℃高温和32℃适温两个处理,并喷施EBR,研究幼穗碳水化合物供应、蔗糖代谢、细胞分裂素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1)高温和适温喷施EBR,水稻每穗粒数分别比不喷施的对照增加13.7%和45.7%,其中以喷施0.15 mg/L效果最好,缓解了高温对水稻幼穗生长的抑制,增加颖花分化数和降低颖花退化率。2)喷施EBR对叶片净光合速率无显着影响,但促进幼穗中干物质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EBR喷施增加高温下幼穗中蔗糖转运基因OsSUT1、OsSUT2和OsSUT4的表达,并显着提高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EBR对高温下碳水化合物利用的促进作用大于适温处理。3)喷施EBR降低高温下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OsCKX5和OsCKX9的表达量,同时促进细胞分裂素合成和信号调节相关基因的表达,并在适温下也表现出类似的效应。4)喷施EBR降低高温下超氧阴离子含量,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结论】高温下,喷施适宜浓度的EBR促进碳水化合物向幼穗的转运,抑制细胞分裂素分解,同时降低高温引起的过氧化伤害,进而缓解了高温对颖花形成的伤害。适温条件喷施EBR也对颖花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刚[6](2019)在《油菜素内酯有增强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能力》一文中研究指出茎(基)腐病是造成玉米倒伏减产的主要病害,禾谷镰孢菌是引起茎(基)腐病的主要病原真菌。为明确油菜素内酯(BR)增强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的作用及机制,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人员以玉米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分设喷施BR和未喷施BR的处理,在玉米喷施BR 10天后,接种禾谷镰孢菌,调查比较喷施BR后玉米感染禾谷镰孢菌的发(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9年17期)

夏原野,杜志敏,杨宇尘,宫彦龙,闫志强[7](2019)在《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籼稻和粳稻花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个籼稻品种和6个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当日6∶00及8∶00分别喷施低浓度(0.01mg/L)、中浓度(0.10mg/L)和高浓度(1.00mg/L)的2,4-表油菜素内酯(epi-BR),以喷施不含epi-BR的水溶液为对照,调查6个与花时有关的性状在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包括始花时、盛花时、终花时、从始花时到盛花时的时间(简称始-盛时间)、从盛花时到终花时的时间(简称盛-终时间)、开花持续时间(简称始-终时间)。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epi-BR对供试品种的始花时、盛花时和终花时提前均有促进作用。籼稻品种中,0.10mg/L浓度的epi-BR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明显,而粳稻品种中,1.00mg/L浓度的epi-BR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明显。籼稻上施用高浓度(1.00mg/L)、中浓度(0.10mg/L)的epiBR可显着缩短始-盛时间;粳稻上只有施用高浓度(1.00mg/L)的epi-BR才能缩短始-盛时间。与对照相比,施用epi-BR可显着延长盛-终时间和始-终时间。供试籼稻品种以调查花时性状的当日6∶00喷施epiBR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为明显,供试粳稻品种以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喷施促进花时提前的效果最好。供试籼稻品种比粳稻品种对epi-BR的响应更为敏感。促进籼稻花时提前的最佳处理是调查花时性状的当日6∶00喷施中浓度(0.10mg/L)的epi-BR,促进粳稻花时提前的最佳处理是调查花时性状的前日17∶00喷施高浓度(1.00mg/L)的epi-BR。(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徐彗渊,尚阳阳,李珏,张凤义,刘磊[8](2019)在《小麦油菜素内酯合成基因TaD11的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s,BRs)是一种新型的植物内源激素,在促进作物生长和增加作物产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D11/CPB1是水稻中BR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在调控水稻株高、穗型及籽粒大小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分子手段操控该基因的表达,能够在不影响水稻其它优良农艺性状的条件下提高单株产量。然而,小麦中关于该基因的功能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克隆了小麦中TaD11基因:TaD11-A1,TaD11-B1和TaD11-D1表达分析发现,TaD11基因在根部和穗部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其中TaD11-A1表达量高于TaD11-B1和TaD11-D1,同时受到干旱胁迫的显着诱导。亚细胞定位表明,TaD11在小麦原生质体中具有明显的内质网定位信号。遗传转化结果表明,TaD11可以恢复水稻枝梗簇生突变体cpb1的缺陷表型,同时提高水稻籽粒大小和千粒重。对四倍体小麦Kronos突变体库进行鉴定,发现TaD11-A1和TaD11-B1位点存在SNP变异,导致氨基酸水平的变化,相应突变体表现为株高矮化、籽粒变小和产量下降。本研究结果将为TaD11基因在分子设计育种上提供基因资源和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马杰,郑好,周平,陈春艳,吴瑞[9](2019)在《马铃薯油菜素内酯信号激酶基因StBSK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油菜素内酯是一种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环境抗性的植物激素,BSKs是BR信号通路中重要的信号转导激酶。以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通过同源序列检索分析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克隆得到BSK基因家族的7个基因,分别命名为StBSK1、StBSK2、StBSK3、StBSK4、StBSK5、StBSK6和StBSK7。其CDS全长分别为1 497、1 479、1 464、1 461、1 476、1 476和1 476 bp,分别编码498、492、487、486、491、491和49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StBSKs蛋白的等电点为5.14~6.37,均呈弱酸性;这7个蛋白均无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StBSKs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在N端存在较大差异。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StBSKs蛋白与同科物种的亲缘关系更近。本研究结果丰富了对马铃薯油菜素内酯信号激酶StBSKs基因的认知,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tBSKs的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玉珺,吴玥,马德志,吕金莹,贺韵涵[10](2019)在《外源油菜素内酯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外源油菜素内酯(BR)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以天农九号和天和1号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用BR浸种和喷施处理后,对2个玉米品种低温处理下的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外源BR处理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玉米生长的抑制程度。其中0.1 mg/L BR处理效果最好,主要表现在玉米发芽率、幼苗地上及地下部生物量和SPAD值的增加;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的降低;SOD、POD和CAT活性的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增加;与低温对照比较,玉米杂交种天农九号和天和1号起始发芽率分别提高18.89,11.10百分点,终发芽率分别提高6.67,18.89百分点;地上部干质量增加55.92%,49.15%,地下部干质量增加38.79%,14.26%,相对电导率降低7.33%,6.80%,CAT活性增加110.58%,120.43%,脯氨酸含量增加66.59%,54.63%。说明低温胁迫下喷施适宜浓度的BR对2个玉米品种缓解抑制能力不同,表现为天农九号>天和1号;抗冷性强弱不同的玉米品种对不同浓度BR的适应性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油菜内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是一种在植物中的类似动物和昆虫甾醇类激素的天然化合物,有着促进细胞分裂和伸长的作用,从而促进植物的新陈代谢及生长发育,有利于细胞伸长,植株加速营养生长,提高作物的产量。油菜素内酯还参与了植物的生理过程,施用适宜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可以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运输。油菜素内酯能促进根的伸长与不定根的形成,还能促进根毛的生长发育,且低浓度时促进作用更明显。此外,油菜素内酯还具有提高植物的抗热性、抗寒性、抗旱性、抗湿性和抗盐性等作用。但是目前有关油菜素内酯促进植物生长机理研究的报道还比较少,特别是关于油菜素内酯对自毒作用下黄瓜生长发育及光合作用的影响还鲜见报道。本试验通过探讨外源油菜素内酯对自毒作用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改善黄瓜生长发育以及利用油菜素内酯缓解连作障碍提供科学依据、探索和技术途径。以黄瓜品种‘长绿1号’为试材,待黄瓜幼苗长至两叶一心时,加入肉桂酸(CA)模拟自毒胁迫,研究0.15μmol·L-1外源油菜素内酯对黄瓜幼苗鲜质量、干质量、根系形态及活力、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光合作用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加入外源油菜素内酯鲜质量、干质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均高于对照。自毒作用下,干质量、鲜质量、根表面积、总根长、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均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着上升,而经外源油菜素内酯处理后的植株中均显着增加。外源油菜素内酯还提高黄瓜幼苗叶片单位面积的气孔开度。加入外源油菜素内酯增加了黄瓜幼苗光合色素含量,提高了光合作用强度,增加了单位面积的气孔开度,从而促进了黄瓜幼苗的生长和植株干物质积累,缓解了自毒作用对黄瓜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菜内酯论文参考文献

[1].孙彤彤,武春成,宋士清.外源水杨酸(SA)、油菜素内酯(BR)浸种对Ca(NO_3)_2胁迫下黄瓜幼苗光合特性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19

[2].李杰,张金宝,罗江宏,王田涛,杨萍.油菜素内酯对自毒作用下黄瓜幼苗生长和光合生理的影响[C].中国园艺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摘要集.2019

[3].武国凡,梁少珍,吴旺泽,张丽娜,郑晟.谷子SiBAK1在油菜素内酯信号通路及细胞死亡信号调控通路中的功能[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4].王国杰,李舒雯,荆红利.油菜素内酯对盐胁迫下菜玉米根系生长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J].乡村科技.2019

[5].陈燕华,王亚梁,朱德峰,石庆华,陈惠哲.外源油菜素内酯缓解水稻穗分化期高温伤害的机理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2019

[6].刘刚.油菜素内酯有增强玉米抗禾谷镰孢侵染能力[J].农药市场信息.2019

[7].夏原野,杜志敏,杨宇尘,宫彦龙,闫志强.喷施表油菜素内酯对籼稻和粳稻花时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9

[8].徐彗渊,尚阳阳,李珏,张凤义,刘磊.小麦油菜素内酯合成基因TaD11的功能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9].马杰,郑好,周平,陈春艳,吴瑞.马铃薯油菜素内酯信号激酶基因StBSKs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浙江农业学报.2019

[10].孙玉珺,吴玥,马德志,吕金莹,贺韵涵.外源油菜素内酯对低温胁迫下玉米发芽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

标签:;  ;  ;  ;  

油菜内酯论文-孙彤彤,武春成,宋士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