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病灶性论文-李伟,李雯,张林启,张汝森

非病灶性论文-李伟,李雯,张林启,张汝森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病灶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骶骨,放射性核素显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非病灶性论文文献综述

李伟,李雯,张林启,张汝森[1](2018)在《平面骨显像骶骨非病灶性放射性浓集影与第1骶椎下缘倾斜角度值间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平面骨显像与SPECT/CT矢状位图像,分析平面骨显像出现的骶骨非病灶性放射性浓集影与骶骨生理性体位的关系。方法:对93例在同一天行全身平面骨显像及腰骶部SPECT/CT检查且排除骶骨器质性病变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平面骨显像是否出现骶骨放射性浓集影而分为浓集组和非浓集组。再通过SPECT/CT矢状位图像测量第1骶椎下缘与检查床面之间的角度值。对比分析2组间的角度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结果:93例分为浓集组26例,其角度值为80.6°±3.0°;非浓集组67例,其角度值为64.5°±5.2°。2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t=14.917,P=0.000)。结论:第1骶椎下缘的倾斜度过大是造成平面骨显像出现骶骨非病灶性放射性浓集现象的真正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Elson,L.So[2](2015)在《先进的SPECT在非病灶性癫痫外科评估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病灶性癫痫是指在专为癫痫病人设计的MRI检查中没有发现明确异常病理的癫痫。对没有明确MRI病灶的癫痫,外科治疗是更加困难的。因为1)相比较于有MRI病灶的癫痫,这类癫痫发作的起源和原因不明确;2)这部分癫痫病人往往更常用颅内电极的方法做术前评估;3)颅内电极植入需覆盖的范围更大;4)没有病灶也往往缺乏可见的解剖标示来指导手术切除的范围和安全性;5)非病灶性癫痫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往往不如有病灶的癫痫。(本文来源于《第六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摘要集》期刊2015-10-29)

常鹏飞,苏崇德,梁英魁[3](2011)在《PET/CT在非病灶性癫癎外科评估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PET/CT在癫癎外科评估中的作用,更好地利用PET/CT以提高癫癎外科的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已经进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局灶性癫癎46例。所有病例在术前都经PET/CT检查(发作间期),并随访6~24个月。结果颞叶癫癎24例PET/CT阳性,与头皮EEG结果、MRI及颅内电极检查结果有高度的一致性;24例均行颞前叶海马切除术,结果 Engel Ⅰ-Ⅱ级者22例。非颞叶癫癎22例,行致癎皮层切除术,15例达Engel Ⅰ-Ⅱ级。结论对于颞叶癫癎PET/CT检查能协助判断侧别。对于非颞叶癫癎,它可以帮助确定癫癎源的范围,指导颅内电极的植入。(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1年03期)

常鹏飞,苏崇德,梁英魁[4](2011)在《PET/CT在非病灶性癫痫外科评估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PET/CT近年来在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然而,它在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的作用,存在分歧和争议。虽然有多数的研究证实PET或PET/CT对癫痫的定位有帮助,但是,由于癫痫分类不明确,PET/CT对术前评估的价值不同。对有病灶的癫痫,PET/CT也许没有必要,但是对非病(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1-04-15)

常鹏飞,苏崇德,梁颖魁[5](2010)在《PET/CT在非病灶性癫痫外科评估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PET-CT在癫痫外科评估中的作用,更好地利用PET-/CT以提高癫痫外科的治疗水平。方法总结分析已经进行手术治疗的难治性局灶性癫痫46例。所有这些病例在术前都经PET-CT检查(发作间期),(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0)

陈礼刚,张苓,明扬,刘洛同[6](2010)在《儿童非病灶性癫痫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拟对儿童NLE致痫灶功能定位、手术治疗策略、手术疗效和手术前后其认知功能改变的情况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005年2月~2008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NLE患儿21例,全组患儿均于术前行视频脑电图(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0-09-10)

张苓[7](2009)在《儿童非病灶性癫痫的外科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非病灶性癫痫(Non-lesional epilepsy,NLE)是指通过影像学检查(MRI/CT)未发现明确的病灶或脑结构改变的一类癫痫,此类癫痫由于致痫灶定位困难,是癫痫手术的一个难点,同时儿童癫痫发作后引起其认知功能的全面损害,当应用2-3种最适合的抗癫痫药物仍无法控制其临床发作时,希望更换其它药物来控制癫痫发作的可能性非常小,此时手术是最佳选择。本研究拟联合应用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 MRI,fMRI)、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tomigraphy,SPECT)来探讨儿童NLE致痫灶功能定位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5年2月~2007年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正规、系统使用抗癫痫药物2年以上,服药状态下发作仍频繁,生活学习受到明显影响,且经EEG、CT和MRI证实为NLE的患儿21例,全组患儿均于术前行VEEG、fMRI及SPECT检查以联合确定致痫灶,术中行皮层电极精确定位。结合病人不同临床发作类型及致痫灶定位情况,将患者分为显微痫灶切除组(A组)8例;多处软脑膜下横切除术(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MSTs)或低功率电凝热灼术组(B组)3例;显微痫灶切除+MSTs组(C组)4例;显微痫灶切除+前颞叶切除组(D组)6例,以Engle分级作为手术效果的评判标准,分析致痫灶定位情况与手术方式及手术效果叁者关系。同时选择20例身体健康、精神正常、智力完好的学龄儿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及学习障碍筛查量表(The pupilRating Sale Screening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PRS)测定,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致痫灶定位情况:a.VEEG、fMRI、SPECT在致痫灶定位中的阳性率,其在发作间期的定性率和定侧率分别为66.67%(14/21)/95.24%(20/21)、80.95%(1 7/21)/76.19%(16/21)、85.71%(18/21)/80.95%(17/21),而在发作期分别为85.71%(18/21)/90.48%(19/21)、71.43%(15/21)/61.90%(13/21)、76.19%(16/21)/66.67%(14/21);b.术前VEEG、fMRI、PET检查均为阳性共12例。其中致痫灶定位一致10例术后Engle分级Ⅰ级7例,Ⅱ级3例;而致痫灶定位不一致有2例,术后分级Ⅱ、Ⅲ级各1例。术前EEG、fMRI和SPECT仅二者阳性共7例,二者一致有5例,术后Engle分级Ⅰ级4例,Ⅱ级1例;二者不一致有2例,术后分级Ⅲ级1例,Ⅳ级1例。叁者只一者阳性2例,术后Engle分级Ⅲ级1例,Ⅳ级1例;2、开颅病例术中应用皮层电极验证及确定病理波灶位置及范围,21例均为阳性,与术前确定的致痫灶位置基本一致,范围大致相同;3、手术方式与手术效果的关系:A、B、C、D四组术后按Engle分级Ⅰ、Ⅱ、Ⅲ、Ⅳ级的人数分别为Ⅰ级6/0/2/5,Ⅱ级1/1/1/1,Ⅲ级1/1/1/0,Ⅳ级0/1/0/0;4、手术前后认知功能指标变化:a.ERPS测定结果:术前组、术后组、对照组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分别为352.19±43.42、310.16±21.12、312.16±25.43 ms和11.75±3.94、11.98±3.62、12.96±3.41μV,术前组与对照组、术后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术后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而波幅叁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b.PRS量表测试结果:术前、术后、对照组的总分、言语分、非言语分分别为术前组:72.16±14.38、27.01±5.33、45.42±9.46。术后组:88.16±9.83、31.12±4.17、50.16±6.42。对照组:90.42±10.16、33.42±4.70、56.06±6.84。术前组患儿量表总分、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儿童,而术后组则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c.P300潜伏期、波幅和PRS量表总分、言语分和非言语分的相关性(γ值)分别为-0.395、-0.266、-0.427和0.242、0.236、0.213。术前组P300潜伏期与量表总分、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均呈负相关,P300波幅与量表总分、言语得分、非言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手术效果:术后无颅内出血及感染,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0天后恢复。按Engle标准随访1年后Ⅰ级13例(61.90%),Ⅱ级4例(19.04%),Ⅲ级3例(14.29%),Ⅳ级1例(4.76%)。手术均未造成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1、儿童NLE术前发作期EEG阳性率最高,而发作间期SPECT最高,在致痫灶定位方法中,首选发作期的EEG和发作间期的SPECT,而联合应用VEEG、fMRI、SPECT对儿童NLE致痫灶能进行明确的功能定位,当叁者均一致时手术效果最好;2、术前联合定位结合痫灶分布情况从而决定手术方式可取的良好的手术疗效(Engel分级);3、术前NLE患儿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而手术能明显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障碍;4、手术效果(Engel分级)与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呈正相关,即手术疗效越好,认知功能障碍改善得越好;5、术前联合VEEG、fMRI、SPECT对致痫灶进行明确功能定位,结合其临床特点及术中使用皮层电极监测,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式是治疗儿童NLE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泸州医学院》期刊2009-05-01)

李春[8](2009)在《非病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35例手术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手术治疗对非病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的疗效。方法对35例非病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的手术效果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年,疗效按Engel的标准评定,35例中I级23例(65.7%),Ⅱ级4例(11.4%),Ⅲ级5例(14.3%),Ⅳ级3例(8.6%)。总有效率为91.4%,效果优良率为77.1%。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致痫灶的精确定位和彻底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09年03期)

苏长保,杨义,吴立文,任祖渊,金丽日[9](2007)在《非病灶性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的致痫源定位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病灶性颞叶癫痫致痫源的定位并分析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方法收治的25例患者经临床表现、脑电图(EEG)/动态脑电图(VEEG)、MRI海马相、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诊断为非病灶性颞叶癫痫,均正规服用药物2年以上,但癫痫发作症状均未有效地控制。其中18例行标准前颞叶及海马杏仁核切除术,7例行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结果随诊观察7~53个月,按照Engel术后疗效分级标准:Ⅰ级17例,Ⅱ级2例,Ⅲ级5例,Ⅳ级1例。结论致痫源的准确定位并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本文来源于《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期刊2007年06期)

陈礼刚,李定君,董劲虎,杨福兵,明扬[10](2006)在《非病灶性癫痫致痫灶EEG、fMRI、PET定位及手术治疗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病灶性癫痫(non-lesionalepilepsy,NLE)致痫灶功能定位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在术前综合评估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EG、fMRI、PET等确定非病灶性致痫灶,采用显微痫灶切除、多处软脑膜下横切除术、胼胝体前部潜行切开术、选择性前颞叶切除术和联合手术以及立体定向脑核团毁损术等微创方式治疗37例NLE,随访复查,评价临床效果。结果37例NLE致痫灶定位情况EEG及PET阳性发现均为27例(72.97%),fMRI阳性30例(81.08%);其中叁者均为阳性19例,叁者中仅二者阳性12例,叁者中仅一者阳性6例,除4例定位不一致外,余均确切定位。术后近期内1例出现一过性肢体肌力下降,余病例均无并发症。随访12~31个月,按Engle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判断,Ⅰ级24例(64.9%),Ⅱ级7例(18.9%),Ⅲ级4例(10.8%),Ⅳ级2例(5.4%),手术总有效率为94.6%。手术前后神经心理各项评估及智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1例(83.78%)病人生活质量改善。结论术前联合应用EEG、fMRI、PET等对NLE致痫灶能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根据临床特点和术前定位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是治疗NLE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非病灶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非病灶性癫痫是指在专为癫痫病人设计的MRI检查中没有发现明确异常病理的癫痫。对没有明确MRI病灶的癫痫,外科治疗是更加困难的。因为1)相比较于有MRI病灶的癫痫,这类癫痫发作的起源和原因不明确;2)这部分癫痫病人往往更常用颅内电极的方法做术前评估;3)颅内电极植入需覆盖的范围更大;4)没有病灶也往往缺乏可见的解剖标示来指导手术切除的范围和安全性;5)非病灶性癫痫手术治疗的效果也往往不如有病灶的癫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病灶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李伟,李雯,张林启,张汝森.平面骨显像骶骨非病灶性放射性浓集影与第1骶椎下缘倾斜角度值间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8

[2].Elson,L.So.先进的SPECT在非病灶性癫痫外科评估中的应用[C].第六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摘要集.2015

[3].常鹏飞,苏崇德,梁英魁.PET/CT在非病灶性癫癎外科评估中的作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1

[4].常鹏飞,苏崇德,梁英魁.PET/CT在非病灶性癫痫外科评估中的作用[C].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2011

[5].常鹏飞,苏崇德,梁颖魁.PET/CT在非病灶性癫痫外科评估中的作用[C].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6].陈礼刚,张苓,明扬,刘洛同.儿童非病灶性癫痫的临床研究[C].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0

[7].张苓.儿童非病灶性癫痫的外科治疗[D].泸州医学院.2009

[8].李春.非病灶性难治性颞叶癫痫35例手术疗效分析[J].临床医学.2009

[9].苏长保,杨义,吴立文,任祖渊,金丽日.非病灶性药物难治性颞叶癫痫的致痫源定位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7

[10].陈礼刚,李定君,董劲虎,杨福兵,明扬.非病灶性癫痫致痫灶EEG、fMRI、PET定位及手术治疗的初步研究[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06

标签:;  ;  ;  ;  

非病灶性论文-李伟,李雯,张林启,张汝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