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论文-徐超,岳丽霞,王磊,郝季春,马东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论文-徐超,岳丽霞,王磊,郝季春,马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论文文献综述

徐超,岳丽霞,王磊,郝季春,马东[1](2019)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和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此项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患者,共计100例,回顾分析对患者术后护理的情况,予以总结。结果 100例患者中,85(85.00%)例有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心律失常72例,一过性低血压63例,心功能不全52例,ST段异常29例,经过有效的治疗以及针对性护理后已经出院。结论医护人员应该严格观察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若是出现异常应该及时予以处理,确保患者心肌供血充足。(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1期)

武俊,余苏,邸亮,袁炜,孙香友[2](2019)在《RT-3DE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RT-3DE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早期及中期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接受OPCABG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OPCABG观察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测量其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参数(LAD、E/A、E/e’)、左心房容积相关参数(LAVmax、LAVmin、LAVp)以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APEF、LAAEF)。另外选取年龄匹配的30例正常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OPCABG观察组各个不同时期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并对OPCABG观察组左心房容积变化率与△E/e’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OPCABG患者术前LAD、E/e’与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P<0.05),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OPCABG患者手术前、后LAAEF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OPCABG患者手术前LAPEF较对照组下降(P<0.05),术后6个月LAPEF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AVmax、LAVmin、LAVp在术前显着增高(P<0.05),OPCABG术后(1个月、6个月)显着下降(P<0.05),观察组OPCABG患者术后6个月的LAVmax、LAVmin及LAVp变化率与△E/e’均呈正相关(r=0.718、0.751、0.601,P<0.01),其中LAVmin变化率与△E/e’的相关性最好。结论 OPCABG术后早期及中期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显着改善,左心房功能可以作为评价OPCABG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程国栋,朱春磊,李小芳,黄伟[3](2019)在《37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行OPCABG术的冠心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术后出现低氧血症者37例作为低氧血症组,其余65例作为非低氧血症组。回顾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分级、合并症、冠脉搭桥支数、术前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压(LVDP)]、吸烟史、输血量、围术期心梗、术前血肌酐水平、术后48 h内开胸止血、C-反应蛋白水平等,分析OPCABG术后低氧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冠状动脉搭桥支数、术前血肌酐、术前LVEF、LVDP、输血量、C-反应蛋白水平、NYHA分级>I级、高脂血症、吸烟史、围术期心肌梗死、术后48 h开胸止血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术前LVEF、冠状动脉搭桥支数、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48 h内开胸止血均为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低氧血症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术前LVEF、冠状动脉搭桥支数、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48 h内开胸止血均为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以重视,及时予以对应措施,预防低氧血症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陈现杰,王圣,陆国庆,程兆云,葛振伟[4](2019)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65例重症冠心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OPCABG治疗;观察组30例,在IABP辅助下进行OPCABG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相关指标,心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呼吸支持、手术及ICU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冠心病在IABP辅助下进行OPCABG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徐玫[5](2019)在《循证护理对降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并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降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并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施以传统护理和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与满意度评分。结果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显着(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8期)

黄?,李颖[6](2019)在《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方式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基于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调查两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住ICU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为95.12%,高于对照组患者及其家属的7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9例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仅2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有助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被广大患者及家属认可。(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24期)

蔡佳玲,邓露[7](2019)在《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30例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手术配合。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熟知手术操作步骤,密切配合术中桥血管游离和吻合,缩短手术时间。术中温度的维持与生命体征的稳定对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天津护理》期刊2019年04期)

陈榕,张云砚,曾滋,孙涛,丁可[8](2019)在《PICCO监测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的指导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CCO)与中心静脉压(CVP)监测指导下的围术期液体管理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3例,动态随机分为CVP组与PICCO组,两组分别根据术中CVP与PICCO相关参数指导液体管理,所有患者从颈内静脉置入叁腔中心静脉导管,CVP组患者从股动脉置入动脉导管,PICCO组患者的股动脉置入PICCO导管。CVP组在CVP监测目标8~12 cmH2O压力导向下进行液体管理;PICCO组在容量指标EVLWI 3~7 mL/kg、ITBVI 850~1 000 mL/m2导向下进行液体管理。分别检测2组术前(T0)、搭桥后1 h(T1)、术后0 h(T2)、6 h(T3)、12 h(T4)、24 h(T5)的乳酸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心率(HR)、平均动脉压和CVP,记录不同时间点PICCO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ICU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术前心率、血压、平均动脉压、乳酸、BNP值、CVP均无统计学差异;与CVP组比较,PICCO组患者T1、T2、T3、T4时间点乳酸和BNP水平及HR均显着降低(P<0. 05);PICCO组术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两组MODS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PICCO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CVP组(P<0. 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PICCO监测指导液体管理及用药优于CVP监测,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价值。(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但家朋,张鲲,王力甚,朱冠华,龚晓丹[9](2019)在《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择期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在预充以及开放主动脉时泵入丹红注射液1.5 ml/kg,对照组患者接受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手术开始前(T1)、复温至36℃时(T2)、停体外循环后30 min(T3)、停体外循环后6 h(T4)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清醒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P <0.05),T2、T3、T4时间点血浆SOD水平均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血浆MDA水平均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T3、T4时间点TNF-α、IL-6、IL-8水平均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均P <0.05),T4时间点IL-10水平显着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具有显着的脑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6期)

傅建学,王锦鹤,田发莲,李得霞[10](2019)在《西宁地区非体外循环常温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影响非体外循环下常温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因素,保持心肌氧供需平衡的措施。方法:麻醉诱导明视单腔气管插管,麻醉维持为异丙酚、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间断推注,维持BIS(40~60)。容量维持为羟乙基淀粉、平衡液,维持中心静脉压(CVP)(7~10)mmHg,保持患者体温。结果:手术时间(317.33±34.94)min,总输液量为(2 613.33±413.81)mL,失血量(666.67±187.72)mL,尿量(826.67±428.40)mL,所有患者均未输血。入室诱导后,患者心率下降,在搬动心脏吻合血管时,心率增加,MAP有不同程度下降。在吻合右冠状动脉、回旋支时,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有明显增加。结论:冠心病患者由于生理储备有限而导致左心室功能恶化,在做不停跳搭桥手术时心脏在搬动期间,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剧烈波动,麻醉维持避免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本文来源于《高原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应用RT-3DE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G)术后早期及中期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接受OPCABG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作为OPCABG观察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测量其左心室舒张功能相关参数(LAD、E/A、E/e’)、左心房容积相关参数(LAVmax、LAVmin、LAVp)以及左心房射血分数(LAPEF、LAAEF)。另外选取年龄匹配的30例正常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OPCABG观察组各个不同时期与对照组之间各项指标间的差异,并对OPCABG观察组左心房容积变化率与△E/e’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OPCABG患者术前LAD、E/e’与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P<0.05),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OPCABG患者手术前、后LAAEF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OPCABG患者手术前LAPEF较对照组下降(P<0.05),术后6个月LAPEF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LAVmax、LAVmin、LAVp在术前显着增高(P<0.05),OPCABG术后(1个月、6个月)显着下降(P<0.05),观察组OPCABG患者术后6个月的LAVmax、LAVmin及LAVp变化率与△E/e’均呈正相关(r=0.718、0.751、0.601,P<0.01),其中LAVmin变化率与△E/e’的相关性最好。结论 OPCABG术后早期及中期冠心病患者左心房功能及左室舒张功能得到显着改善,左心房功能可以作为评价OPCABG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论文参考文献

[1].徐超,岳丽霞,王磊,郝季春,马东.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观察和护理[J].心理月刊.2019

[2].武俊,余苏,邸亮,袁炜,孙香友.RT-3DE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左心房功能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9

[3].程国栋,朱春磊,李小芳,黄伟.37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学.2019

[4].陈现杰,王圣,陆国庆,程兆云,葛振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效果[J].临床医学.2019

[5].徐玫.循证护理对降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并发症临床疗效的影响[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6].黄?,李颖.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

[7].蔡佳玲,邓露.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J].天津护理.2019

[8].陈榕,张云砚,曾滋,孙涛,丁可.PICCO监测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的指导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9].但家朋,张鲲,王力甚,朱冠华,龚晓丹.丹红注射液对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9

[10].傅建学,王锦鹤,田发莲,李得霞.西宁地区非体外循环常温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管理[J].高原医学杂志.2019

标签:;  ;  ;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论文-徐超,岳丽霞,王磊,郝季春,马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