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宁酸氯化铁论文-陈忠林,牛艳君,徐贞贞,王海鸥,王晓荣

单宁酸氯化铁论文-陈忠林,牛艳君,徐贞贞,王海鸥,王晓荣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宁酸氯化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单宁酸,氯,卤乙酸,饮用水

单宁酸氯化铁论文文献综述

陈忠林,牛艳君,徐贞贞,王海鸥,王晓荣[1](2008)在《单宁酸氯化过程中卤乙酸产物鉴定及生成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考察天然水体在氯化过程中卤乙酸类致癌物的产生及生成规律,对以单宁酸模拟水中天然有机物的水体进行氯化消毒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水溶液中单宁酸与氯消毒剂作用生成的卤乙酸类产物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氯与单宁酸作用主要生成致癌风险很高的二氯乙酸和叁氯乙酸,反应初始2 h内,单宁酸与氯反应生成卤乙酸的速率较快,之后呈现一定程度降低的趋势;增加初始单宁酸质量浓度、氯消毒剂投量和反应温度都会导致卤乙酸生成量的升高,提高水溶液的pH可以抑制卤乙酸的生成,水中Br-质量浓度对卤乙酸的形态和生成量也有重要影响.降低氯投量或提高pH可以控制实际水体氯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08年08期)

牛艳君[2](2006)在《单宁酸氯化过程中卤乙酸产物的鉴定及生成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饮用水供水系统中,氯消毒是最主要的消毒方式,然而8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在饮用水中发现了一种非挥发性的氯消毒副产物——卤乙酸(HAAs),有调查研究表明HAAs的致癌风险占DBPs致癌风险的91.9%以上,而且HAAs的致癌风险与其浓度间近似于完全线性。目前HAAs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以往对卤乙酸的研究多是以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分子式不清晰的天然有机物腐殖酸和富里酸作研究对象,无法深入探讨氯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历程与机制。从而难以有效的优化控制HAAs生成。针对此现状,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参考美国USEPA552.3法,建立了卤乙酸的测定方法,即采用液液微萃取联合酸性甲醇酯化法。并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了一些优化改进,使实验操作更为简便有效。以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分子结构简单清晰的单宁酸为研究对象,对单宁酸氯化过程中卤乙酸产物作了鉴定分析,用GC/MS把单宁酸氯化产物总离子流图与四种卤乙酸标准物质总离子流图中各物质的保留时间加以对比,再在标准谱库检索二氯乙酸和叁氯乙酸的离子碎片图,把其与单宁酸氯化产物中该位置出峰的物质的离子碎片峰棒图加以对比。结果表明,在单宁酸的氯化产物中确实存在二氯乙酸、叁氯乙酸。对单宁酸氯化生成卤乙酸的过程作了动力学分析:单宁酸氯化生成HAAs的反应是二级反应,相对于单宁酸是一级反应,对于氯也是一级反应,总反应是二级的。考察了不同水质条件下氯与单宁酸反应生成卤乙酸规律,结果表明在氯化的前8个小时内卤乙酸生成速率较快,之后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经过24h氯化后总卤乙酸生成量高达134μg/L/TOC。总卤乙酸产量在25℃时相较4℃时增加了72%,其中DCAA增加了53%,TCAA增加了10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氯消毒工艺中消毒副产物(HAAs)生成的优化控制条件。以神经网络为工具,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单宁酸与氯反应生成卤乙酸的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的对单宁酸氯化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进行预测。从而在以(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06-06-01)

赵淑敏,韩莉,马泉,马卫军,刘胜[3](2003)在《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鼠嗅球微血管构筑》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光镜下观察大鼠嗅球微血管构筑及其形态结构。方法 :应用单宁酸 -氯化铁媒染法 (TA- Fe法 )显示嗅球微血管。结果 :嗅球内微动脉系呈树状分支 ,大致分为叁层血管网 ;毛细血管网的网眼形状、大小不一 ;第一层和第六层血管较稀疏 ,中间四层血管密度高。结论 :TA- Fe法可清晰地显示嗅球微血管 ,神经元集中的部位血管亦密集(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魏晓芬,宋成军,赵淑敏,马卫军,韩莉[4](2002)在《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卵巢、输卵管微血管的光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2%戊二醛、2%多聚甲醛、2%-3%单宁酸配制的混合媒染固定液灌流雌性成年未孕Wistar大鼠,取卵巢,冰冻连续切片,片厚30~60μm,隔两片取1片,经双蒸水漂洗后,入2%叁氯化铁反应呈色,于1%明胶液中浸泡贴片,自然干燥,光镜观察。结果:卵巢形状不规则,呈不完全的分叶状,周边为较厚的皮(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期刊2002-06-30)

杨振江,张世红,孔祥玉[5](2002)在《单宁酸—氯化铁媒染前列腺组织微血管构筑的观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列腺是人体内的重要器官,且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又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前列腺增生被认为是人体器官衰老的一个信息。为了能准确、及时判断人体器官的功能状态,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准确而又清晰的形态学基础;在改进原有诸多观察方法的基础上,应用2%单宁酸、2%多聚甲醛、2%戊二醛混合液(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期刊2002-06-30)

赵淑敏,孔祥玉[6](2001)在《一种媒染血管的新方法——单宁酸氯化铁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宁酸 氯化铁联用媒染组织中的糖蛋白早在1 896年已有文献报道 ,此后许多学者在探讨单宁酸媒染机制及拓宽其使用范围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 5] 。实验已证明 ,单宁酸与生物体内糖蛋白、胶原、硫酸粘蛋白 (乙酰肝素、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 ) [6 ](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01年01期)

赵淑敏,孔祥玉,张一模[7](1999)在《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肝微血管的光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镜下观察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的肝内微血管构筑。方法:用单宁酸配制的混合媒染固定液灌流大鼠,取肝脏冰冻切片,入氯化铁溶液中呈色。结果:肝小叶中央静脉、肝血窦以及小叶间动、静脉、小叶下静脉均显示良好,肝小叶周边有很多横断面的血窦,肝板较饱满,窦壁上有许多细丝缠绕。结论:单宁酸——氯化铁法可很好地显示肝内微血管构筑,小叶周边存在与中央静脉平行的血窦。(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赵淑敏,孔祥玉[8](1999)在《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肾微血管的光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光镜下观察用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的肾微血管形态结构特点及分布。方法:应用单宁酸、多聚甲醛、戊二醛混合媒染固定液灌流大鼠,取肾做冰冻连续切片,再入氯化铁溶液中呈色。结果:肾皮质、髓质部分血管被显示,血管球及肾小管周围球后毛细血管呈蓝黑色,亦有部分肾血管球未显色。结论:单宁酸———氯化铁法为肾微血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入球小动脉可能存在括约肌。(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2期)

杜金凯,赵淑敏,杜少杰,孔祥玉[9](1999)在《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肾上腺血管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用2%多聚甲醛、2%戊二醛、2%单宁酸配制的媒染固定液灌流大鼠,取肾上腺做冰冻切片放入2—3%氯化铁溶液中呈色,成功地显示了肾上腺皮质、髓质血窦的形貌。高倍镜下可见血窦呈空心管道状,其管壁为细纤维丝状结构编织而成,具有较强立体感。(本文来源于《解剖科学进展》期刊1999年02期)

赵淑敏,杜金凯,杜少杰,孔祥玉[10](1999)在《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心脏微血管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大鼠心脏微血管,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学特点。结果:左、右心室及室间隔、心房的微血管得到了良好的显示。左、右冠状动脉细小分支在心外膜层、心肌层及心内膜层形成了叁层血管网,内、外两层微血管互相吻合成网;心肌层微血管则与心肌纤维平行,很少吻合。各级微血管的形态自然真实,有明显立体感。因此,单宁酸—氯化铁法是显示心脏微血管的理想方法。(本文来源于《承德医学院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单宁酸氯化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市饮用水供水系统中,氯消毒是最主要的消毒方式,然而80年代中期研究人员在饮用水中发现了一种非挥发性的氯消毒副产物——卤乙酸(HAAs),有调查研究表明HAAs的致癌风险占DBPs致癌风险的91.9%以上,而且HAAs的致癌风险与其浓度间近似于完全线性。目前HAAs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以往对卤乙酸的研究多是以结构比较复杂而且分子式不清晰的天然有机物腐殖酸和富里酸作研究对象,无法深入探讨氯消毒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历程与机制。从而难以有效的优化控制HAAs生成。针对此现状,本研究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参考美国USEPA552.3法,建立了卤乙酸的测定方法,即采用液液微萃取联合酸性甲醇酯化法。并结合实验室条件进行了一些优化改进,使实验操作更为简便有效。以自然界广泛存在且分子结构简单清晰的单宁酸为研究对象,对单宁酸氯化过程中卤乙酸产物作了鉴定分析,用GC/MS把单宁酸氯化产物总离子流图与四种卤乙酸标准物质总离子流图中各物质的保留时间加以对比,再在标准谱库检索二氯乙酸和叁氯乙酸的离子碎片图,把其与单宁酸氯化产物中该位置出峰的物质的离子碎片峰棒图加以对比。结果表明,在单宁酸的氯化产物中确实存在二氯乙酸、叁氯乙酸。对单宁酸氯化生成卤乙酸的过程作了动力学分析:单宁酸氯化生成HAAs的反应是二级反应,相对于单宁酸是一级反应,对于氯也是一级反应,总反应是二级的。考察了不同水质条件下氯与单宁酸反应生成卤乙酸规律,结果表明在氯化的前8个小时内卤乙酸生成速率较快,之后呈现一定程度的降低。经过24h氯化后总卤乙酸生成量高达134μg/L/TOC。总卤乙酸产量在25℃时相较4℃时增加了72%,其中DCAA增加了53%,TCAA增加了106%。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氯消毒工艺中消毒副产物(HAAs)生成的优化控制条件。以神经网络为工具,用系统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单宁酸与氯反应生成卤乙酸的系统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准确的对单宁酸氯化过程中卤乙酸的生成进行预测。从而在以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宁酸氯化铁论文参考文献

[1].陈忠林,牛艳君,徐贞贞,王海鸥,王晓荣.单宁酸氯化过程中卤乙酸产物鉴定及生成规律[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

[2].牛艳君.单宁酸氯化过程中卤乙酸产物的鉴定及生成规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3].赵淑敏,韩莉,马泉,马卫军,刘胜.单宁酸-氯化铁媒染法显示大鼠嗅球微血管构筑[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

[4].魏晓芬,宋成军,赵淑敏,马卫军,韩莉.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卵巢、输卵管微血管的光镜研究[C].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2002

[5].杨振江,张世红,孔祥玉.单宁酸—氯化铁媒染前列腺组织微血管构筑的观察研究[C].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2002

[6].赵淑敏,孔祥玉.一种媒染血管的新方法——单宁酸氯化铁法[J].解剖学杂志.2001

[7].赵淑敏,孔祥玉,张一模.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肝微血管的光镜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

[8].赵淑敏,孔祥玉.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肾微血管的光镜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

[9].杜金凯,赵淑敏,杜少杰,孔祥玉.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肾上腺血管的观察[J].解剖科学进展.1999

[10].赵淑敏,杜金凯,杜少杰,孔祥玉.单宁酸—氯化铁法媒染心脏微血管的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9

标签:;  ;  ;  ;  

单宁酸氯化铁论文-陈忠林,牛艳君,徐贞贞,王海鸥,王晓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