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庄凹陷论文-颜少权,许亚坤,张鹏

谭庄凹陷论文-颜少权,许亚坤,张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谭庄凹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济源凹陷,谭庄组,储层特征

谭庄凹陷论文文献综述

颜少权,许亚坤,张鹏[1](2019)在《河南省济源凹陷上叁迭统谭庄组烃源岩储层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济源凹陷谭庄组烃源岩储层特征,开展了一系列的分析测试工作,获得了该组烃源岩的有机地化以及储层物性等参数。基于实验结果综合分析,济源凹陷谭庄组具备形成泥页岩气的成藏条件,具有较大的泥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司庆红,司马献章,张超,孙伟志,李中明[2](2017)在《洛伊凹陷上叁迭统谭庄组致密油成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前人研究发现,洛伊凹陷上叁迭统谭庄组致密岩层均有明显油迹显示,但均未获得工业油流,当属于中国典型陆相致密油藏。目前中国陆相致密油勘探程度低,新区致密油藏勘探迫切。研究洛伊凹陷谭庄组致密油成藏特征可为微-纳米级储集层油气理论提供有力的地质依据,对中国新区新层系致密油勘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期刊2017-04-18)

李秋博,常大宇,胡俊卿,侯娟,邓晓梅[3](2016)在《谭庄-沈丘凹陷精细油源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谭庄-沈丘凹陷油气显示活跃,具有显示井多、层位全的特点,区内22口探井中有16口井在石炭-二迭系、下白垩统、古近系和新近系见到不同级别的油气显示。根据原油的宏观物理特征、化合物组成、原油与石炭二迭系、下白垩统烃源岩的轻烃组分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认为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原油具有混源特征,其中原油重烃组分来自下白垩统永丰组下段暗色泥岩,原油轻烃组分来自于上古生界煤层和暗色泥岩。研究表明下白垩统和石炭二迭系是本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下白垩统自生自储型和古生中储型成藏组合是重要的勘探领域,对下步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地质与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张琴,朱筱敏,刘畅,季汉成,陈祥[4](2014)在《周口坳陷谭庄凹陷下白垩统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确定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平均孔隙度为6.1%,平均渗透率为10.5 mD,为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除巴1井外,其他各井从上部商水组向下到巴村组,随着埋藏深度增大,孔隙度和渗透率基本呈下降趋势。下白垩统储层质量主要受沉积条件、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的影响。较低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较强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以及较弱的溶蚀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根本原因,而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均被矿物充填,对储层物性改善不大。(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4年04期)

倪春华,徐良发,周小进,严永新,蒋永福[5](2012)在《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下白垩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原油来自于下白垩统烃源岩,为自生自储型油藏。结合埋藏史—热演化史模拟结果分析,推测该原油经历了至少早(K1)、晚(N+Q)2期充注过程。油气成藏条件综合研究表明,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烃源岩品质较好、盖层封闭能力强、局部圈闭发育、匹配关系良好,但由于下白垩统砂岩为低孔低渗储层,物性整体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突破。建议开展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和沉积相精细刻画,预测相对有利的储层砂体。(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2年05期)

白森舒,周小进,倪春华,严永新,蒋永福[6](2011)在《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下白垩统原油成因及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下白垩统原油的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证实该原油属下白垩统的自生自储,由早期遭受降解的低熟油和晚期生成的高熟油混合而成。早期原油的改造主要与晚白垩世的隆升剥蚀和古近纪拉张断层的切割改造有关,晚期大量高成熟油的充注应与古近纪晚期以来下白垩统再次埋藏发生的二次生烃作用和构筑的良好保存条件有关,反映谭庄凹陷下白垩统不仅具有良好的生油潜能,而且具有晚期成藏的有利条件,是南华北地区较现实的勘探层系。(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1年06期)

严丽萍[7](2011)在《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综合利用钻井、岩芯、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开展钻井-测井层序划分与标定,解释了下白垩统地震层序,建立地震层序剖面格架,最终建立集钻井-地震-测井为一体的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研究了下白垩统沉积相及其展布特征。在岩石地层单元划分、地震层位标定及测井特征识别的基础上,将研究区钻遇下白垩统的所有井纳入地层对比格架,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对比,重新厘定了下白垩统的顶底界面及内部组段界线;依据岩电特征和地震标定结果,研究区下白垩统从巴村组到商水组,顶底界面分别与上覆和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构成一个完整的二级层序。其内部商水组和永丰组上段和永丰组下段及巴村组之间没有明显的不整合标志。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和7个叁级层序,重点研究了永丰组层序地层特征;首次建立以永丰组下段和永丰组上段为重点的、包含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发育和展布在内的层序地层格架。谭庄-沈丘凹陷内,下白垩统岩性以细碎屑成分的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岩为主,富含火山岩碎屑;砂岩成份和结构成熟度中等-偏低;属浅水叁角洲和湖泊沉积,垂向上构成2个巨型沉积序列,发育有正常叁角洲相、辫状河叁角洲和湖泊相(滨浅湖)等3种沉积相,以及曲流河叁角洲平原、前缘和前叁角洲亚相,辫状河叁角洲平原、前缘和前叁角洲亚相和滨浅湖、半深湖亚相等8种亚相和25种微相。下白垩统沉积相时空分布与演化主要受物源供给的控制;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南部造山带,但早中期有少许来自北面物源,到后期逐渐减弱;盆地内沉积相展布表现为早中期半深湖或深湖稍有发育,中晚期以滨浅湖为主。平面上沉积相带和亚相南北向迁移,东西向展布,沉积和沉降中心偏南部,由早到晚有北移趋势。谭庄凹陷下白垩统落实和新发现断鼻、断块、断背斜构造等各类圈闭累计18个、层圈闭37个,层圈闭总面积363.8km~2,沈丘凹陷各类圈闭4个,层圈闭12个,层圈闭总面积为71.19km~2。综合评价认为,谭庄凹陷双楼田鼻状构造带和东部断阶带是近期勘探有利区带(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1-05-01)

彭晓波,高日胜,胡小强[8](2011)在《周口坳陷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断裂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谭庄-沈丘凹陷的地震剖面、钻井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了下白垩统断裂的发育和活动特征。按照走向可划分为3组,NWW-NW向、NNE-EW向及近SN向断裂系统。叶鲁断裂和商水断裂分别是谭庄-沈丘凹陷南、北边界的主控断裂,控制着凹陷内下白垩统和新生界的沉积与保存。主要有4期断裂活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巴村期-永丰早期断裂活动期;早白垩世末期断裂活动期;新近纪断裂活动期;古近纪断裂活动期。(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1年01期)

谢其锋,周立发,何明喜,常大宇[9](2010)在《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谭庄凹陷下白垩统砂岩的储层特征,预测有利储层发育井段和深度。方法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碳酸盐含量、测井解释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巴村组、永丰组下段、永丰组上段和商水组储层物性依次变好,巴村组为IV类储层,永丰组下段为V类储层,永丰组上段为III类储层,商水组以II类储层为主。结论谭庄凹陷发育原生、次生孔隙,除个别井的个别层段发育较好的剩余原生粒间孔外,大部分井以次生孔隙中的粒内溶蚀孔隙为主,具备较好的连通性。(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张琴,朱筱敏,陈祥,朱世发,季汉成[10](2010)在《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成岩相分布及优质储层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影响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物性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强度进行了定量计算,得出了不同井和不同层段的视压实率、视胶结率和视溶蚀孔隙度,厘定了成岩强度划分标准。将下白垩统储层划分为5种成岩相类型,其中Ⅰ和Ⅱ类成岩相为较好的储集相带,Ⅲ类为中等储集相带,Ⅳ和Ⅴ类为差的储集相带。通过成岩相分布预测,结合沉积体系及次生孔隙发育分布规律,认为谭庄凹陷南部扇叁角洲的北部区域、北部叁角洲的南部区域处于中等-较强压实强胶结中等溶蚀成岩相带,为各层段的有利储集相带。(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期刊2010年04期)

谭庄凹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前人研究发现,洛伊凹陷上叁迭统谭庄组致密岩层均有明显油迹显示,但均未获得工业油流,当属于中国典型陆相致密油藏。目前中国陆相致密油勘探程度低,新区致密油藏勘探迫切。研究洛伊凹陷谭庄组致密油成藏特征可为微-纳米级储集层油气理论提供有力的地质依据,对中国新区新层系致密油勘探也具有重要意义。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谭庄凹陷论文参考文献

[1].颜少权,许亚坤,张鹏.河南省济源凹陷上叁迭统谭庄组烃源岩储层特征[J].煤炭技术.2019

[2].司庆红,司马献章,张超,孙伟志,李中明.洛伊凹陷上叁迭统谭庄组致密油成藏特征分析[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2017

[3].李秋博,常大宇,胡俊卿,侯娟,邓晓梅.谭庄-沈丘凹陷精细油源对比[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6

[4].张琴,朱筱敏,刘畅,季汉成,陈祥.周口坳陷谭庄凹陷下白垩统低孔低渗碎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分析[J].岩性油气藏.2014

[5].倪春华,徐良发,周小进,严永新,蒋永福.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条件[J].石油实验地质.2012

[6].白森舒,周小进,倪春华,严永新,蒋永福.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巴1井下白垩统原油成因及地质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1

[7].严丽萍.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8].彭晓波,高日胜,胡小强.周口坳陷谭庄-沈丘凹陷下白垩统断裂特征分析[J].煤炭技术.2011

[9].谢其锋,周立发,何明喜,常大宇.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储层特征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10].张琴,朱筱敏,陈祥,朱世发,季汉成.南华北盆地谭庄凹陷下白垩统成岩相分布及优质储层预测[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

标签:;  ;  ;  

谭庄凹陷论文-颜少权,许亚坤,张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