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火证论文-张炜,申广生,张亚,全惜春,王娟

风火证论文-张炜,申广生,张亚,全惜春,王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风火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奔豚冲剂,上呼吸道感染,阴虚风火证,小儿

风火证论文文献综述

张炜,申广生,张亚,全惜春,王娟[1](2011)在《奔豚冲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阴虚风火证60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药奔豚冲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阴虚风火证的退热疗效。方法将120例上呼吸道感染阴虚风火证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奔豚冲剂,对照组应用克拉霉素、阿昔洛韦、臣功再欣口服,疗程为3d。结果 2组体温恢复时间和反复发热次数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为80%,差异显着(P<0.05)。结论奔豚冲剂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阴虚风火证有较好的疗效,退热效果确切。(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1年18期)

庄卫生[2](2008)在《头风病阳虚寒凝证与风火证中医临床特征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头痛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头痛同时也是多种疾患的一种症状。据报道统计人一生中有96%的人经历过头痛,40岁以上的人几乎均经历过一次严重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偏头痛的患病率在欧美国家为1500~2000/10万人,发病率为10%~15%;在中国,1986年流行病学资料为患病率为732.1/10万人,发病率为0.06%,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4。本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实际数据远不止此。而临床上成年人最常见慢性的头痛则是紧张性头痛,约90%以上头痛的属于紧张性头痛。这两种头痛病目前西医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无客观定位体征,并且缺乏特异性症状,辅助检查多正常,诊断较为困难,无特效治疗手段,因此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中医学2000多年前就对头痛病有了认识,对头痛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今后中医仍将以辨证论治的思想,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整体的调理,继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服务广大病患。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头风病阳虚证与风火证两种证候的中医临床特征,两种证候有无特异性症状;探讨阳虚寒凝证与风火证与脑TCD血流速度之间有无相关性;对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头风病的经验总结。研究方法:临床观察部分,采取横断面调查性研究,收集2007.3月—2008.3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头痛病人,填写头风病调查问卷,并在服药前进行多普勒(TCD)检查,记录其数据资料;名老中医经验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名老中医本人及弟子对其治疗头风病经验总结的文献,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的规律性。结果:共收集合格病人105例,填写头风病调查问卷105份,其中阳虚寒凝组55份,风火组50份,偏头痛患者55例,并对55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TCD检查,收集到TCD资料85份,其中阳虚证27份,风火证28例,健康对照组30例;收集了100篇总结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头风病的经验的文献,并对54名老中医治疗头风病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系统总结。结论:1头风病阳虚寒凝证临床特征:女性患者居多;平均年龄为41.51±9.80岁,平均病程为11.44±6.53年;最常见的症状是遇风寒后发作或加重,头痛日久,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TCD数据分析显示阳虚寒凝证患者脑血流速度以增快为主2病风火证临床特征男性患者居多,平均年龄为32.7±9.25岁,平均病程为4.1±2.88年,最常见的症状是头胀痛,饮酒后发作或加重,大便秘,口干口苦,舌红;TCD特征以脑血流速度减慢或正常为主。3老中医治疗头痛(风)病的经验大多数(83.3%)名中医认为头痛病与风邪有关,其次为为瘀血、痰浊、热邪、血虚;大多数名老中医认为头风病主要与肝(81.5%)有关,其次为脾(40.7%)、肾(40.7%),与心关联较小,与肺无关;对头痛病的治法主要是为祛风,活血化瘀、祛痰、清热、养血;所用的主要方剂是个人经验方(59.80%),四物汤类方(22.2%);使用频次超过50%的药物,依次为川芎、甘草、白芍、白芷、当归、细辛、蔓荆子、半夏、柴胡、菊花、茯苓、黄芩、生地、羌活、赤芍。(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08-04-01)

风火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背景:头痛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头痛同时也是多种疾患的一种症状。据报道统计人一生中有96%的人经历过头痛,40岁以上的人几乎均经历过一次严重头痛,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偏头痛的患病率在欧美国家为1500~2000/10万人,发病率为10%~15%;在中国,1986年流行病学资料为患病率为732.1/10万人,发病率为0.06%,30岁以下发病者逐年增长,男女患病率之比为1:4。本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实际数据远不止此。而临床上成年人最常见慢性的头痛则是紧张性头痛,约90%以上头痛的属于紧张性头痛。这两种头痛病目前西医病因尚不明确,临床上无客观定位体征,并且缺乏特异性症状,辅助检查多正常,诊断较为困难,无特效治疗手段,因此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中医学2000多年前就对头痛病有了认识,对头痛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今后中医仍将以辨证论治的思想,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对患者整体的调理,继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服务广大病患。研究目的:初步探讨头风病阳虚证与风火证两种证候的中医临床特征,两种证候有无特异性症状;探讨阳虚寒凝证与风火证与脑TCD血流速度之间有无相关性;对近现代名老中医治疗头风病的经验总结。研究方法:临床观察部分,采取横断面调查性研究,收集2007.3月—2008.3月,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中心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头痛病人,填写头风病调查问卷,并在服药前进行多普勒(TCD)检查,记录其数据资料;名老中医经验部分,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名老中医本人及弟子对其治疗头风病经验总结的文献,总结名老中医经验的规律性。结果:共收集合格病人105例,填写头风病调查问卷105份,其中阳虚寒凝组55份,风火组50份,偏头痛患者55例,并对55例偏头痛患者进行了TCD检查,收集到TCD资料85份,其中阳虚证27份,风火证28例,健康对照组30例;收集了100篇总结当代名老中医治疗头风病的经验的文献,并对54名老中医治疗头风病的经验进行了初步系统总结。结论:1头风病阳虚寒凝证临床特征:女性患者居多;平均年龄为41.51±9.80岁,平均病程为11.44±6.53年;最常见的症状是遇风寒后发作或加重,头痛日久,畏寒肢冷,舌质淡苔白;TCD数据分析显示阳虚寒凝证患者脑血流速度以增快为主2病风火证临床特征男性患者居多,平均年龄为32.7±9.25岁,平均病程为4.1±2.88年,最常见的症状是头胀痛,饮酒后发作或加重,大便秘,口干口苦,舌红;TCD特征以脑血流速度减慢或正常为主。3老中医治疗头痛(风)病的经验大多数(83.3%)名中医认为头痛病与风邪有关,其次为为瘀血、痰浊、热邪、血虚;大多数名老中医认为头风病主要与肝(81.5%)有关,其次为脾(40.7%)、肾(40.7%),与心关联较小,与肺无关;对头痛病的治法主要是为祛风,活血化瘀、祛痰、清热、养血;所用的主要方剂是个人经验方(59.80%),四物汤类方(22.2%);使用频次超过50%的药物,依次为川芎、甘草、白芍、白芷、当归、细辛、蔓荆子、半夏、柴胡、菊花、茯苓、黄芩、生地、羌活、赤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风火证论文参考文献

[1].张炜,申广生,张亚,全惜春,王娟.奔豚冲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阴虚风火证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

[2].庄卫生.头风病阳虚寒凝证与风火证中医临床特征的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8

标签:;  ;  ;  ;  

风火证论文-张炜,申广生,张亚,全惜春,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