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雀麦论文-井乐,伊风艳,石凤翎,高翠萍

沙地雀麦论文-井乐,伊风艳,石凤翎,高翠萍

导读:本文包含了沙地雀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地雀麦,种子萌发,土壤含水量,温度

沙地雀麦论文文献综述

井乐,伊风艳,石凤翎,高翠萍[1](2015)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的萌发生长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沙地雀麦(Bromus ircutensis Kom.)为材料,设置25℃的恒温和15~35℃的变温、不同土壤类型(河床砂、壤土、盐碱土、沙土)、不同土壤含水量(5%、10%、15%、20%)等处理条件,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的长势,从中选择适宜种子萌发的土壤条件,为沙地雀麦引种驯化和沙地植被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河床砂和浑善达克沙土较适宜沙地雀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其次是壤土,较差是盐碱土。其中沙地雀麦种子在河床砂中适宜萌发的土壤含水量:恒温25℃下为5%、变温下为15%;壤土中适宜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15%~20%;盐碱土中适宜萌发的土壤含水量为20%。变温(15~35℃)条件下的种子萌发优于恒温(25℃)条件。幼苗生长在沙土中随水分含量增加长势减弱,而壤土与盐碱土则不然,随水分含量增加长势增强。(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5年06期)

井乐[2](2015)在《沙地雀麦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沙地雀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无芒雀麦和缘毛雀麦为对照,测定其物候期、分蘖数、茎叶比以及离体花序在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活力的影响,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其光合指标,同时还探讨了不同土壤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萌发生长特性,分析各材料的主要生长特性,比较沙地雀麦与对照材料的主要区别;进一步采用根尖体细胞压片法对沙地雀麦的染色体数进行分析,为沙地雀麦的杂交改良及雀麦属牧草种质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河床砂和浑善达克沙土较适宜沙地雀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其次是壤土,较差是盐碱土。其中在河床砂中适宜萌发的土壤水分是,恒温(25-C)条件下为5%、变温(15℃~35℃)条件下为15%;壤土中是15%~20%;盐碱土中20%。变温条件下的种子萌发优于恒温条件。2.沙地雀麦各物候期均晚于缘毛雀麦和无芒雀麦;在拔节前3种雀麦植株生长较为缓慢,沙地雀麦分蘖数(仅6个)明显少于对照(65个);抽穗期茎叶比沙地雀麦最小,缘毛雀麦最大,无芒雀麦居中;沙地雀麦与另2种多年生雀麦在拔节期的光合日动态均呈现“双峰”曲线,其中沙地雀麦光合午休现象较为明显。3.沙地雀麦和无芒雀麦的花粉在4-6.4℃条件下贮藏花粉活力持续时间最长;缘毛雀麦花粉在低温0~2℃下贮藏活力较长,两个温度均较常温(25~30℃)的花粉寿命长。4.在沙地雀麦根尖体细胞中,25-31条染色体的细胞个数占89.7%,初步确定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条,属于四倍体(2n=4x=28)植物。(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佳佳[3](2012)在《沙地雀麦质膜水孔蛋白基因(BiPIP)和Actin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水孔蛋白在植物体内形成水分选择性运输通道,介导胞内或胞间的水分跨膜运输,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对于提高克隆植物水分生理整合及抗盐、抗旱性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以沙地雀麦(Bromus ircutensis Kom.)为材料,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快速分离cDNA末端技术(RACE),克隆得到沙地雀麦的BiPIP1-1基因和Actin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主要结论如下:BiPIP1-1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077bp,包含54bp的5’端非编码区(5' UTR),156bp的3’端非编码区(3'UTR),867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88个氨基酸。BiPIP1-1具有MIP家族的信号序列和质膜水孔蛋白基因的特征信号序列。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BiPIP1-1属于PIP1亚家族成员,与大麦水孔蛋白(HvPIP1-1)的亲缘关系最近。推测的BiPIP1-1基因叁级结构中包含6个跨膜结构域(Ⅰ~Ⅵ,通过五个亲水环相连),B环和E环各形成半个跨膜螺旋(HB.HE),分别从膜的两侧折向膜内,2个NPA基序位于中心。对沙地雀麦质膜水孔蛋白基因的克隆有助于从分子水平研究其在横走根茎中的表达及水分在沙地雀麦生理整合过程中的影响机理。BiAct基因全长cDNA序列为1310bp,包含44bp的5’端非编码区(5'UTR),135bp的3’端非编码区(3' UTR),1131bp的完整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76个氨基酸。BiAct中含有多个Actin基因家族的特异性结合位点,包括ATP结合位点、凝溶胶结合蛋白位点、抑制结合蛋白位点等。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沙地雀麦肌动蛋白(BiAct)与高梁肌动蛋白(ZmAct)的亲缘关系最近。沙地雀麦Actin基因的分离为沙地雀麦其它基因的表达和调控研究提供了内参基因。(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郝晓红,田青松,于涛,韩冰,高敏[4](2011)在《沙地雀麦根系的发育及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沙地雀麦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的发育状况。在温室种植幼苗,以3d为时间步长进行洗根取样。用扫描仪进行全根扫描,然后对扫描后的根系图片用EZ-Rhizo根系分析软件进行根系形态分析及数据输出,最后应用SAS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显微染色成像法,对根系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沙地雀麦幼苗初期,根系的发育主要表现在根的伸长生长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动态变化。沙地雀麦属于单子叶植物,根的基本构造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根中维管束为四原型和五原型。侧根的发生起源于中柱鞘细胞,为内起源。(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ine and Engineering(ISBE 2011 V4)》期刊2011-08-04)

郝晓红,田青松,于涛,韩冰,高敏[5](2010)在《沙地雀麦根系的发育及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沙地雀麦幼苗生长过程中根系的发育状况。在温室种植幼苗,以3d为时间步长进行洗根取样。用扫描仪进行全根扫描,然后对扫描后的根系图片用EZ-Rhizo根系分析软件进行根系形态分析及数据输出,最后应用SAS和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显微染色成像法,对根系的解剖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沙地雀麦幼苗初期,根系的发育主要表现在根的伸长生长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动态变化。沙地雀麦属于单子叶植物,根的基本构造由表皮、皮层、维管柱组成。根中维管束为四原型和五原型。侧根的发生起源于中柱鞘细胞,为内起源。(本文来源于《Proceedings of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ellular,Molecular Biology, Biophysics and Bioengineering(Volume 7)》期刊2010-12-25)

米艳杰,石凤翎,田青松,蒙荣[6](2009)在《沙地雀麦种子土表萌发条件及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沙地雀麦土壤表面播种种子萌发的因素及适宜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地雀麦种子在25℃、20%土壤水分、100%相对湿度、回干处理、播后镇压条件下的萌发成苗能力较好。其中,对种子萌发成苗影响较大的因素是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水分,其次是种子回干处理和播后镇压。(本文来源于《中国草地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刘娟,石凤翎,田青松,焦玉龙[7](2008)在《沙地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水分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不同土壤含水量(2.5%、5.0%、7.50%、10.0%、12.5%、15.0%、17.5%、20.0%、22.5%、25.0%)对沙地雀麦Bromus ircutensis Kom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旨在探索沙地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为沙地雀麦合理利用和沙地植被恢复提供基本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明显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在恒温25℃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在土壤含水量为2.5%时就可以萌发,土壤含水量15%时萌发率达到最大,此时发芽势也达到最大为34%;从土壤水分对幼苗根系影响来看,沙地雀麦最适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水分过高或高低均不利于根系生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草业》期刊2008年03期)

沙地雀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以沙地雀麦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无芒雀麦和缘毛雀麦为对照,测定其物候期、分蘖数、茎叶比以及离体花序在不同贮藏条件对花粉活力的影响,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其光合指标,同时还探讨了不同土壤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萌发生长特性,分析各材料的主要生长特性,比较沙地雀麦与对照材料的主要区别;进一步采用根尖体细胞压片法对沙地雀麦的染色体数进行分析,为沙地雀麦的杂交改良及雀麦属牧草种质的创新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河床砂和浑善达克沙土较适宜沙地雀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其次是壤土,较差是盐碱土。其中在河床砂中适宜萌发的土壤水分是,恒温(25-C)条件下为5%、变温(15℃~35℃)条件下为15%;壤土中是15%~20%;盐碱土中20%。变温条件下的种子萌发优于恒温条件。2.沙地雀麦各物候期均晚于缘毛雀麦和无芒雀麦;在拔节前3种雀麦植株生长较为缓慢,沙地雀麦分蘖数(仅6个)明显少于对照(65个);抽穗期茎叶比沙地雀麦最小,缘毛雀麦最大,无芒雀麦居中;沙地雀麦与另2种多年生雀麦在拔节期的光合日动态均呈现“双峰”曲线,其中沙地雀麦光合午休现象较为明显。3.沙地雀麦和无芒雀麦的花粉在4-6.4℃条件下贮藏花粉活力持续时间最长;缘毛雀麦花粉在低温0~2℃下贮藏活力较长,两个温度均较常温(25~30℃)的花粉寿命长。4.在沙地雀麦根尖体细胞中,25-31条染色体的细胞个数占89.7%,初步确定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8条,属于四倍体(2n=4x=28)植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沙地雀麦论文参考文献

[1].井乐,伊风艳,石凤翎,高翠萍.不同土壤条件下沙地雀麦种子的萌发生长特性[J].种子.2015

[2].井乐.沙地雀麦主要生物学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5

[3].张佳佳.沙地雀麦质膜水孔蛋白基因(BiPIP)和Actin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4].郝晓红,田青松,于涛,韩冰,高敏.沙地雀麦根系的发育及结构研究[C].Proceedingsof201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BiomedicineandEngineering(ISBE2011V4).2011

[5].郝晓红,田青松,于涛,韩冰,高敏.沙地雀麦根系的发育及结构研究[C].Proceedingsof2010First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ellular,MolecularBiology,BiophysicsandBioengineering(Volume7).2010

[6].米艳杰,石凤翎,田青松,蒙荣.沙地雀麦种子土表萌发条件及其对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草地学报.2009

[7].刘娟,石凤翎,田青松,焦玉龙.沙地雀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对水分的响应[J].内蒙古草业.2008

标签:;  ;  ;  ;  

沙地雀麦论文-井乐,伊风艳,石凤翎,高翠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