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

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

■刘莉莉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英语教学中,课堂是师生直接沟通,互相交流信息的前言阵地。此中,师者得以传道、授业和解惑,学生能够及时接受、反馈与提高,而课堂笔记是连接此种关系的一条不容忽视的纽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及促进作用,无论是对于已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还是对新授知识的速记、整理,很大程度决定着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可以说,任何一所学校的任何一位学生,几乎都拥有自己的课堂笔记本,但对于如何使其更加有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还需要任课老师加强指导、点拨,使课堂笔记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加强思想认识,做好后备工作

十八世纪著名作家塞谬尔·约翰逊称作笔记为“必要的痛苦”。做笔记是比较痛苦的事情,但非常有必要,因为记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策略和技能,是对在课堂上感知到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信息进行联想、分析、综合,再转化为文字表达的思维过程。记笔记的过程就是对信息筛选、浓缩的过程,有利于锻炼思维、提高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提高浓缩信息的加工能力。课堂笔记中的内容,通常都是教师课堂中所受某项语言知识的精华,一般在授课之前,依据教纲及众多考察要求,斟酌再三,去粗取精,适而即止,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记好这些知识点有利于减轻学生不必要的额外负担,使他们记得实在,学得到位,用得合理。

1.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

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同时,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

2.课堂笔记对于学生后期的复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俗话说,“心记不如带墨”,“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老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再有条理性,学生只是用大脑当时短时记住,并没有达到长时记忆或永久性记忆的过程。如果学生不用笔记下来,时间一长也会忘记。因此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可以给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

3.记好笔记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

教师课堂所授新知识,学生任凭大脑记忆而不动手,或许一两节课内容还可以接受,若积累太多,就会逐渐被遗忘,而意欲再次复习,却无课堂笔记供自己参考翻阅,最终是一无所获。况且,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单靠一时、一遍的记忆很难奏效。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

4.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备本及保存工作

这里也就是说笔记本要规范。不少学生在新学期开学初,对于课堂笔记本的选用,草率从事,随便拿出一个练习本,记了一段时间,不是纸页丢掉,就是纸张全无,于是换本再记,一学期结束,有了几个课堂笔记,不便于复习和保存。还有的同学做笔记非常随意。今天用这个本,明天用那个本;今天记书上,明天记本上,甚至一本笔记上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科目应有尽有,最后笔记记得乱七八糟,到复习时东翻西找,没有头绪。因此,笔者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备好一本精致而长久耐用的笔记本,最好能供一个科目一学年使用。这样,无论是查找已学知识,还是后期的全面复习,都会为学生提供便利的服务,且便于保存。同时,要持之以恒,绝不能高兴就记,不高兴就不记。另外,还要提醒的是要用笔记,而不要依靠录音机或MP3之类的电子工具。使用这些,虽然能将老师讲课内容全部记录下来,但自己没有参与记的过程,做笔记的好处已无法体现。录下来的内容整理起来也太费时、费力,找不到重点。

二、注重方法引导,做好指导工作

1.课堂以思为主,兼顾速记训练

记课堂笔记的最终目的是便于复习记忆,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课堂授课,并非全部是新知识,也非全盘说出,而是经常采用各种方法,循序渐进,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所以,教育学生课堂上应以思考为主,做好各个知识点的超前思维。当教师针对某项语言知识提出问题,最好是在讲解之前,答案就已驻留脑海,而不应被动的再次当作新知识去接受。确定属于自己难以思考且易出错之处,应做到迅速记下,课余进一步加强巩固和记忆。所以,课堂笔记何时记、记什么、怎么记,应该由学生根据自身水平自己决定。总的来说,主要注意:一是基础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二是重点和难点;三是对知识点分析讲解的文字;四是对知识进行讲解时所列举的联想材料;五是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六是关键字词的理解;七是自己和同学回答问题时失误的知识;八是听课过程中的疑难问题;九是老师强调的其他注意点。

课堂记笔记还要注意,有的学生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老师讲什么,他就记什么,甚至连老师“插科打诨”的玩笑话,也照记不误,成了名副其实的“录音机”。他们把课堂上的时间全都用在了记录上,没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思考问题。他们把知识从老师的口中转移到了自己的本子上,却没有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任何痕迹。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有的学生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听,很少做笔记,甚至是不做笔记,笔在他们手中似乎成了多余的东西。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出于傲气,这些学生过分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完全忽视了“烂笔头”的作用;二是不懂方法,做笔记不知如何下手,结果既没拣到“芝麻”,也丢掉了“西瓜”。课堂上在学习知识点过程中,笔者建议最好让学生备草稿纸使用。因为课堂有时往往容量大,节奏快,特别是复习已学的知识,如若学生非常工整地记在笔记本上,速度会很慢,那将会影响听课效率,成了纯粹的纸面书写。所以,使用草稿纸优点很多,一是可以节省书写时间,便于课堂上集中精力听教师讲课及全身心地思考问题;二是课余根据草稿纸上内容进行整理撰写时,起到了再次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且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三是听课当中,学生可根据自身对于某项知识掌握的不同程度,进行有选择的速记。

2.加强方法指导,力求美观醒目

课堂笔记整理工作最好能在当天完成,其中应该注意整理方法。

(1)最好隔行书写。通常教师授课时,对于所授知识皆以数字作为标记,学生多数使用的是两线格笔记本,所以最好能在各知识点之间留有一行空格。还有每页笔记的右侧画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这样做,不但显得整洁美观,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而且醒目,便于日后查找。

(2)做好勤问多查。在整理过程中,要求学生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请教成绩好的同学或直接询问老师,也可自己动手查阅资料,坚持当天解决,切忌拖延懈怠。切忌抄袭别人的笔记。

(3)侧重疑难点。教师授课时,用彩笔进行着重标记,其意在于提醒学生此处的重要性。所以,学生整理完毕,教师应要求其根据课堂上自己的反应水平及课余的掌握程度,在重难点上用不同的颜色的笔作醒目的标记,因为这些是日后复习中有待于进一步巩固加强的疑难之处。

(4)要慎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具有形象、生动等优点,但是多媒体课件是事先做好的,呈现速度特别快,往往同学们还没有看全就翻到下一页,在这种情况下,要记下重难点就很困难了。另外,学生往往容易被多媒体所呈现的新鲜的画面所吸引,大脑的思维容易受到抑制,往往会忽视记笔记。所以,教师要慎重使用多媒体教学,应该用的时候用,不应该用的时候切不可盲目地用。

3.及时搞好复习,加强方法指导

有些同学的笔记本好比过期期刊,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许多中考优胜者的经验之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重要的复习资料。课堂中教师授过的知识记在笔记本上,就应要求学生课余不断地加大复习记忆的力度,做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直至彻底牢固的掌握。

(1)学会借鉴。复习过程中,除了看自己的笔记本外,也可以借那些成绩好的同学笔记本来参阅。因为这些学生的自主思维被调动起来,往往不满足于所学知识的现状,他们的课堂笔记中不光有课堂上教师所授的某些知识,而且有许多是同学在整理过程中,依据某项知识而联想出的相关的知识点。并且,依靠这种借鉴,还可以学会他们的某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时间长了,会无形中带来良好的影响,培养自身求异、求新、求奇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此要提醒的是不能因此而产生懒惰思想,自己在课堂上不做笔记,下了课直接袭抄别人的笔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不利于锻炼自己的总结综合能力。只有自己做笔记才会有学习效果和意义。

(2)注意方法。教师授课时,对于某些知识之所以能够拓展引申,最主要的在于其掌握的熟练程度。所以,才知如何出题,又该从哪个角度进行解答。由此,也应要求学生真正的掌握,而非翻开笔记本,一条一条地看完,感觉都会,合上后做题,又无从着手。对此,可让学生采取“遮盖法”,即在复习中,不要急于去看各个项目内容,而应用一实体盖住,只显出统领之处,然后,让自己的思维扩展,测试自己根据这一项目提示究竟能联想思考出多少相关内容,然后再复习该项内容,核对还有哪些未能想到的,是否属于不会之列。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养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解题时,也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去考虑,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水平。

三、结论

课堂笔记在学生学习中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还需任课教师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勤记笔记,而且要具体引导怎么记,怎样更科学地记,尤其是学生入学开始,就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记笔记的习惯,教会他们记笔记的格式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当今的中学生课业负担很重,往往是被动学习,忙于应付,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要教师反复强调、不断督促才能养成。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标签:;  ;  ;  

笔记是永恒的备忘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