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小说论文-杨志平,陈崇军

文人小说论文-杨志平,陈崇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评点,功能,传播,认识

文人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平,陈崇军[1](2019)在《论明清文人对小说“评点”传播功能的认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代小说中的评点,是具有小说文本的阐释与校订编正、作者苦心精神的揭示与发扬、阅读者鉴赏导读、评点者倾心娱乐排遣、促进小说的广泛传播等功能的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批评形式。而评点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传播功能,一是评点家对小说文本进行的深入细致、极具价值的解读与阐释,发常人所不能见,解读者之不明,起到一定的文本导读作用,从而促进小说文本的流传;二是书坊出版商通过给通俗小说加以评点以求射利,评点从而变成了小说文本在其传播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商业促销手段。(本文来源于《南昌工程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管新福[2](2019)在《现代文人对林译小说的叁种态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译小说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但也存不少争议。当时的文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林译小说的影响。总起来看,现代文人对林译小说抱有叁种态度:一是批评和否定,二是赞扬和肯定,叁是矛盾和中性。这些接受心态一方面说明林译小说在清末民初的多元化影响及成就得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生成和变迁的复杂过程。(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朱泽宝[3](2019)在《“兴味派”文人与小说话关系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小说话这一传统的话体批评形式虽由梁启超提出并定名,但使其真正兼备话体批评诸种特质的,是"兴味派"文人。"兴味派"文人有自觉的小说话写作意识,利用报刊专栏等方式扩大小说话的影响,并初步萌生了为小说话立"史"的概念。"资闲谈"这一话体批评的本质属性,也是由"兴味派"文人最初正式引入小说话的。同时,"兴味派"文人在小说话中规范小说边界,重构小说经典谱系,并以渲染轶事来塑造群体认同,以广泛的类比来确立流派格调。最终,小说话成为"兴味派"群体建构的重要工具,两者由此呈现出双向塑造的关联。(本文来源于《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刘璇[4](2019)在《试论朝鲜李朝文人通俗小说观念的演进过程——以小说序跋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朝时期,朝鲜文人在阅读中国通俗小说及本国汉文小说后,常以序跋形式抒发其阅读感受,它们便成为集中展示朝鲜文人通俗小说观念的重要材料。朝鲜文人最初对中国通俗小说的认识,在中国通俗小说观念与本国儒学观念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颇为矛盾的面貌。李朝中期,朝鲜读者逐渐形成以道德劝诫价值、社会实际作用为评价标准的小说观念,并开始探讨小说类别、虚构性质等问题。发展至李朝后期,朝鲜文人的小说观念进一步成熟,逐渐摒弃了仅以道德训诫作为通俗小说唯一评价标准的旧有观念,开始对通俗小说的创作目的、文体特质等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此过程中,朝鲜文人逐渐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重视通俗小说的创作与批评,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通俗小说观念。(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9年04期)

彭佳艳[5](2019)在《论阿城小说的中国文人画底蕴》一文中研究指出阿城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他于198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棋王》,甫一亮相,便名动文坛。至今,不少论者已从思想内容、语言修辞艺术等方面对阿城进行了研究,但未有人专门从绘画角度对其小说进行分析。其实,阿城与绘画的联系不可不谓密切,中国文人画在一定程度影响了阿城的美学观和小说创作。本文从中国文人画和阿城小说作品、美学出发,试图探讨阿城小说的中国文人画底蕴。全文由绪论、引子、正文、结语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首先对中国文人画的概念、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进行简单阐述,然后介绍阿城小说创作概况,最后综述研究现状。引子部分将阿城的小说《峡谷》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棋王》与倪瓒的《渔庄秋霁图》进行比较,呈现阿城小说背后的中国文人画底蕴,并引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从结构布局、笔墨技法、“诗”“书”“印”因素的融入这叁方面探讨“阿城小说形式与中国文人画”。阿城认为,一篇小说,最重要的是“怎么写”,而非“写什么”,所以,笔者首先探讨的是阿城小说的“形式”。第二章从庄学、禅宗角度研究“阿城小说意味与中国文人画”。“形式”是重要的,但“形式”背后的“内容”,即“意味”也不可忽视。通读阿城小说内容,可以发现,其最明显的特征来源于文人画中的庄学、禅宗意味。第叁章深入到观念中,探讨“阿城小说美学与中国文人画画论”。研究发现,阿城主张的“不求发表”、“表达状态”、反对“文艺腔”分别与中国文人画论中的“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无法之法”有共通之处。余论部分从“异质性元素的引入”角度对前叁章内容进行补充。虽然阿城小说具有中国文人画底蕴,但其对文人画也是有所选择和发展的。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姜安琳,王列耀[6](2019)在《黄锦树小说中的中国文人形象》一文中研究指出身为旅台马华新生代作家,黄锦树在马华文学现代性未竟之途中,企图摆脱传统的重负,寻求马华文学的新生。他多次将中国文人纳入其小说创作中,譬如郁达夫、林徽因、章太炎、康有为、鲁迅……小说中的中国文人作为影射、观照、反思马华文坛的他者,显示出马华文学经典缺席、主体性缺乏、中国性泛滥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郁达夫被黄锦树抽空为一个可供阐发的象征符号,以郁达夫为主人公的后设小说构成了黄锦树重写马华文学的初步实践。郁达夫的流离及其特殊的悲剧被演绎为一个关于马华文学起源的新的象征点,黄锦树由此得以展开其重写马华文学史的理论建构。(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9年01期)

任敬文[7](2019)在《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看文人的创作自觉》一文中研究指出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魏晋南北朝文学代表体裁之一。从目前所见志怪小说来看,其题材大多来源于先秦神话、史传杂记、民间传闻以及宗教故事等,但经由文人加工润色,呈现出独具魅力、富有精神蕴涵的文学体裁。首先,志怪小说作者大多为文人学士,文人的积极参与,影响到创作观念,而创作观念的新变、文学模拟风气以及对着述价值的追求又催生志怪小说大量产生;文人对典籍的整理注疏既影响到志怪小说创作模式,也丰富了志怪小说的创作题材。其次,志怪小说题材选择倾向、创作手法多样化,充分展现了文人志趣在志怪小说中的表达;“游心寓目”类志怪题材既有鬼怪形象的世俗化、趣味化倾向,也有与“戏谈”风气相呼应的谐隐创作手法以及为娱乐的创作意图。第叁,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集体创作”痕迹鲜明,多有前后承袭的志怪题材,并形成几类常见主题;但文人多能在承袭中有所突破,呈现出自觉加工改造的创作倾向。总体来看,虽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多为“丛残小语”,尚未完全脱离“发明神道不诬”、“释氏辅教”或杂记异闻等范畴,但有很多作品已初具小说规模,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可看出作者创作过程中的有意加工痕迹。这种有意加工反映出文人由搜集记录奇事异闻向主动创作志怪小说的转变,为唐传奇作者“有意为小说”奠定了坚实基础。故研究志怪小说中的文人创作自觉,有助我们更为全面理解由“无意为小说”到“有意为小说”的自然过渡环节,以及更为连续的嬗变轨迹。(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5)

王科威[8](2019)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武侠小说流行溯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任务群究竟如何开发及实践,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新课标的"生根"。针对学习任务群"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以武侠文学为专题内容,选择武侠小说为何会流行为切入点,以选文定篇的专题教学模式,从读者阅读、文体衍变、文本研读和文化反思的角度引导学生去研讨武侠小说流行背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苗怀明[9](2019)在《从适意阅读到专门研究——从《徐兆玮日记》看近代文人的小说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徐兆玮日记》中有关小说的记载颇多,且以原生态的形式呈现,可以作为一个样本,探讨近代一位普通文人的小说情结。在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徐兆玮是一位亲历者,也是一位参与者。他通过日记从个人角度记载了这一过程,为我们观照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从传统小说到翻译小说,从新小说到小说研究论着,徐兆玮的阅读伴随着晚清到民国时期小说创作与研究的全过程。其日记中还有一些对小说作品及现象的探讨和评价,其中有些颇为值得关注。它们经受了时间的检验,与学界今天的认知大体吻合,由此可见其不俗的学术眼光。(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丽军[10](2018)在《《黄花吟》:当代新文人武侠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孙志保长篇小说《黄花吟》是一部具有独特人文情怀、鲜明人物形象谱系和独树一帜语言风格的长篇小说,是集爱情、官场、武侠、传奇叙述元素与琴、棋、书、画、剑、酒传统文化物事于一炉的当代新文人武侠小说。《黄花吟》开始读起来感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深入下去却(本文来源于《文艺报》期刊2018-11-23)

文人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译小说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有较高地位,但也存不少争议。当时的文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林译小说的影响。总起来看,现代文人对林译小说抱有叁种态度:一是批评和否定,二是赞扬和肯定,叁是矛盾和中性。这些接受心态一方面说明林译小说在清末民初的多元化影响及成就得失,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生成和变迁的复杂过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人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杨志平,陈崇军.论明清文人对小说“评点”传播功能的认识[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9

[2].管新福.现代文人对林译小说的叁种态度[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朱泽宝.“兴味派”文人与小说话关系探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刘璇.试论朝鲜李朝文人通俗小说观念的演进过程——以小说序跋为中心[J].华文文学.2019

[5].彭佳艳.论阿城小说的中国文人画底蕴[D].扬州大学.2019

[6].姜安琳,王列耀.黄锦树小说中的中国文人形象[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9

[7].任敬文.从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看文人的创作自觉[D].四川师范大学.2019

[8].王科威.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武侠小说流行溯因[J].语文教学通讯.2019

[9].苗怀明.从适意阅读到专门研究——从《徐兆玮日记》看近代文人的小说情结[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张丽军.《黄花吟》:当代新文人武侠小说[N].文艺报.2018

标签:;  ;  ;  ;  

文人小说论文-杨志平,陈崇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