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多相论文-茆汉军,张婷婷,杨静晖,张楠,黄婷

电多相论文-茆汉军,张婷婷,杨静晖,张楠,黄婷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多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混物,碳纳米管,介电性能

电多相论文文献综述

茆汉军,张婷婷,杨静晖,张楠,黄婷[1](2016)在《高介电多相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导电纳米粒子碳纳米管(CNTs)引入共混物中,基于微电容的介电理论,通过调整共混物的微观结构获得介电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本论文以相容共混物聚偏二氟乙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VDF/PBS)作为聚合物基体,分别利用熔融共混和等温退火处理制备了碳纳米管改性的叁元纳米复合材料,研究CNT分散行为以及共混物微观结构对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二元PVDF/CNT复合材料相比,PBS的引入大幅度改善了碳纳米管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基于复合材料的逾渗理论,叁元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成倍增长。进一步将样品在150℃和90℃等温退火处理后,PVDF和PBS先后结晶形成较为完善的晶体,在PVDF结晶过程中PBS熔体被排斥到PVDF球晶外缘,因此CNTs主要吸附PBS并分散在PVDF球晶外缘,更易形成逾渗网络结构,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6-11-01)

班福忱,孙晓昕,刘鑫,李美然[2](2016)在《电解电压对电多相催化法去除偶氮染料废水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电解电压对电多相催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染料废水质量浓度为300mg/L,pH为6.8,反应时间为1 h,极板间距为6 cm,曝气量为0.08 m~3/h,Na_2SO_4投加质量浓度为800 mg/L的条件下,染料脱色率最高可达到94.36%,COD_(Cr)最大去除率为43.6%。电解电压是电多相催化氧化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电解电压对于提高电流效率、降低能耗、加快有机物去除率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6年07期)

刘畅,杨朝宽,王宪沛,高传玉[3](2016)在《心电多相信息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治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心电多相信息分析诊断技术,从而对心脏缺血性疾病做出早期诊断。方法对492例确诊、疑诊缺血性心脏病及正常人群进行十二导联心电图及心脏负荷试验等项目检查和分析。结果缺血性改变的阳性率S-T段异常组98.34%、运动试验组92.00%、临床疑诊组72.16%、确诊治疗组73.52%、疑诊治疗组16%。对照组4.30%,功能谱阳性率呈阶梯式变化。结论心电图可以观察心肌缺血的程度,还可以通过心电图和运动试验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方向。(本文来源于《临床心电学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赵晓彤[4](2013)在《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法处理活性艳橙X-GN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电化学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废水治理领域崭露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叁维粒子电极的出现开创了电化学处理废水的新时期。同时,多相催化氧化法作为一种新型水处理技术,它是利用固体催化剂加快氧化剂分解产生氧化性更强的氧化基团,强化有机物的去除,由于该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固体催化剂可回收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将电化学技术与多相催化氧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以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为反应器,用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多相催化剂取代传统反应器中的绝缘填料,构建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体系。以偶氮染料活性艳橙X-GN为电解底物,系统地研究了该法去除活性艳橙X-GN的作用机理及工艺条件,并且考察了水样中活性艳橙X-GN的去除规律,为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法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提供技术依据。本研究的试验装置为自制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对象为模拟染料废水活性艳橙X-GN,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多相催化剂的研制;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法处理活性艳橙X-GN单因素影响及响应曲面研究;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法和复极性叁维电极法对活性艳橙X-GN处理效果及能耗的对比研究;活性艳橙X-GN降解动力学及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以活性艳橙X-GN脱色率为评价标准,采用浸渍法进行制备,分别对γ-Al2O3,13X,3A、4A、5A分子筛5种催化剂载体和CuO、Fe2O3、NiO2、ZnO4种活性组分进行筛选,得出CuO/γ-Al2O3为考察范围内性能最优催化剂。并进一步优化CuO/γ-Al2O3制备条件,得出结论:浸渍时间 20h,浸渍温度25℃,浸渍液Cu含量7%,焙烧温度500℃,参杂助剂Ce质量分数为3%时,制得的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在SEM表征下晶型明显,结构牢固,比表面积和表面粗糙度均较大,符合催化剂多孔的要求。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槽电压对染料脱色效果存在最佳值,超过最佳值,能耗显着提高;pH值为酸性条件时有利于反应发生,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体系对pH值的适应性较强;进水染料浓度不宜过高,过高的浓度会污染催化剂,超出反应器处理极限,对反应不利;电解质投加浓度在一定稳压条件下,投加量越大,处理效果越好;适当的曝气可以提高传质速率、强化搅拌效果;粒子电极投加量存在最佳值,过多的投加量对染料的去除效果不明显。根据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模型方程脱色率=80.83570+3.49894×槽电压-5.77×pH值+0.12412×槽电压×pH值-0.1176×(槽电压)2+0.19469×(pH值)2;各因素对脱色率影响大小为:槽电压>pH值>电解质投加浓度;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脱色率的影响大小为槽电压&pH值>槽电压&电解质投加浓度>pH值&电解质投加浓度。最佳操作条件为:槽电压为17.84V,pH值为7.0,电解质投加浓度为966mg/L,在此条件下脱色率最高可达95.5%。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法和复极性叁维电极法处理活性艳橙X-GN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去除效果方面,前者比后者高10%以上,就能耗而言,脱色率越高,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法的优势越明显,当脱色率为90%时,比复极性叁维电极法节能近50%左右。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法降解活性艳橙X-GN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可知,活性艳橙X-GN在氧化降解中浓度不断降低,降解效果较好,其分子中的偶氮共轭发色体系和萘环结构均遭到了破坏,而且偶氮共轭发色体系更容易被破坏并最终均被矿化为CO2和H2O2。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法对活性艳橙X-GN去除效果显着,操作简单,占地面积小,与传统复极性叁维电极法相比,更佳高效节能,通过进一步研究与完善,可以用于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3-12-01)

刘臣亮[5](2009)在《基于流化床结构的电—多相催化装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初始浓度为200 mg/L水相2,4-二氯酚(2,4-DCP)降解为评价指标,开展了基于流化床结构的筒式无隔膜电.多相催化反应器研究,着重考察了粒子密度、粒子电极膨胀率、反应器有效高径比、流化介质等因素对有机物分解效率的影响,为一种新型的膨化床电解装置及其用于水相有机物分解的处理工艺提供了数据支撑。实验结果表明,γ/-Al_2O_3/Sb_2O_4+SnO_2作为复极性叁维电极对反应器的运行效果具有较显着的影响,填充粒子量的增多,可以增加复极化的粒子电极数量从而提高反应器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证明64 mL/L~80 mL/L为最佳粒子电极密度;对不同粒子电极床层膨胀率考察发现,当膨胀率增大到1时,反应器对水相2,4-DCP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后去除效果受膨胀率增大影响变小;通过叁组不同高径比的反应器实验比较,综合考虑水相2,4-DCP去除速率及能耗,以高径比为6的反应器为最优,反应60 min有85.8%2,4-DCP被去除,能耗为40.6 kWh/kg2,4-DCP;在同一反应器中,以空气和水流为流化介质时,2,4-DCP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气流流化的能耗远高于水流流化,并且曝气对2,4-DCP有吹脱作用,造成污染转移。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形成一种膨化床电分解装置,以及相应的处理工艺,克服了粒子电极污染及堵塞,粒子及其表面活性物质流失,流化动力不足等现有电-多相反应器中存在的问题。对两种实际工业废水小试,获得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及很高的电流效率。(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9-05-01)

梅瑜[6](2008)在《电多相催化降解氯苯的生物效应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氯苯(CB)是一种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本文采用电多相催化降解水相氯苯,研究了宏观操作条件对电多相催化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获得以氯苯去除率、TOC去除率为评价指标的优化降解工艺。以普通小球藻96h-EC_(50)值为评价指标,考察电多相催化降解氯苯工艺的生物效应。电流密度、溶液pH、电解质浓度等宏观操作参数影响着电多相催化降解氯苯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CB初始浓度为50mg/L,电流密度为15mA/cm~2,pH值为10.0,电解质浓度0.10 mol/L,降解90min,CB去除率为100%,速率常数为0.0118min~(-1),TOC去除率为84.3%;相同条件下,降解时间为120min,TOC去除率达到100%。气质联用、离子色谱检测结果显示,氯苯降解经历了中间产物苯酚、亚联苯、乙酸、甲酸等过程。由此推测,水相氯苯电多相催化降解途径可能是氯苯脱氯生成苯自由基,苯自由基之间相互碰撞易生成亚联苯,亚联苯在羟基自由基等作用下转化为邻乙烯基苯甲酸,并进一步氧化成小分子有机酸如甲酸、乙酸等,最终彻底氧化。普通小球藻半抑制量EC_(50)值监测结果表明,针对模拟水相氯苯初始浓度50mg/L,电流密度15mA/cm~2、pH值10.0、Na_2SO_4浓度0.15mol/L的电多相催化工艺条件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最小。此工艺条件下,降解90min水样在加样浓度为0.5mL/100mL、1.0mL/100mL、1.5mL/100mL、2.0mL/100mL下,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率分别为34.1%、41.0%、45.2%、48.3%;降解120min的样水样在加样浓度为0.5mL/100mL,1.0mL/100mL,1.5mL/100mL,2.0mL/100mL下,对普通小球藻的抑制率分别为29.2%、35.3%、38.2%、40.0%,这时的EC_(50)相对比较大,毒性比较小。由此可知,从生物效应角度评价,电多相催化降解水相氯苯技术是一种相对环境友好的工艺。(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8-06-01)

潘伟伟[7](2008)在《电—多相催化降解2-氯酚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酚类有机物是典型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其毒性大、环境停留时间长。电-多相催化氧化综合了电氧化和多相催化的特点,具有面体比大、传质效果好及电流效率高等优点,克服了浓差极化现象和多相催化反应条件高的缺陷,是一种极具工业化应用的废水处理新技术。本文从2-氯酚(2-CP)的降解效率入手,重点考察了羟基自由基(·OH)产率、降解途径等方面内容,试图阐明电-多相催化降解2-CP的机理。以Ti/SnO_2+Sb_2O_4为阳极、不锈钢板为阴极、γ-Al_2O_3/Sb_2O_4+SnO_2为粒子电极的电-多相体系能快速降解2-CP和TOC。不同初始pH值对2-CP及TOC的降解速率略有影响,碱性环境下降解速率相对较快,本文实验条件下,90min后2-CP去除率达97%,TOC去除率达58.9%。粒子电极在反应前期能使反应器电流效率提高70%。电-多相体系产生的活性基团主要是·OH。以对羟基苯甲酸作为·OH捕获剂,实验表明,与中性或碱性环境相比,初始溶液为酸性的·OH产率更高。随着电流密度的提高,·OH产率也得到提高,但电流效率下降。在恒流条件下,电解质Na_2SO_4浓度为0.02 mol/L时,·OH产率最高,之后随电解质浓度升高,·OH产率下降;然而,低电解质浓度需要较高的电源输出电压才能达到指定的电流密度,能耗偏大。在电解质浓度为0.05 mol/L、曝气速率0.4 m~3/h和pH值3.56的电-多相体系中,输入电流为0.5 A时,·OH产率与输入反应器能量之间的关系式为:k_(·OH)=0.109×10~(-7)mol/(L·s·W)。研究表明,电.多相体系对2-CP的降解过程可分为叁个阶段,在降解初期,2-CP通过电子转移和被·OH攻击形成2-氯-对(邻)苯二酚,并进一步被氧化生成2-氯-对(邻)苯醌;在降解中期,2-氯-对(邻)苯醌在开环后形成脂肪烃类物质,同时完成脱氯,继而生成丁二酸、乙酸等小分子有机酸;最后,有机酸进一步氧化形成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08-04-01)

宋晓锐[8](2006)在《复极性电—多相催化处理硝基芳香类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化学技术在有机废水治理方面的优势,使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将电化学与多相催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用催化剂催化H_2O_2氧化有机物方法模拟复极性电-多相催化反应器中催化剂的筛选过程,在多相催化过程中筛选出了活性和稳定性较佳的催化剂,并由此构建了复极性电-多相催化反应器。分别以对硝基苯酚和硝基苯为底物,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存在情况下,有机物在复极性电-多相催化体系中的降解情况。 以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为评价标准,在多相催化体系中研究了γ-Al_2O_3、13X分子筛、NaY分子筛、炉渣四种载体负载活性金属的制备条件,得出以四种材料为载体时对应的最佳活性组分和最佳制备条件,其中CuO/γ-Al_2O_3为考察范围内性能最优催化剂,并对其进行SEM和XRD表征。对CuO/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其构成的多相催化体系的操作条件进行了考察,得出了各自的优化条件,在优化条件下,多相催化体系对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 载体的溶出会引起浸渍液pH值的上升和电导率的增大,Fe~(3+)在浸渍过程中受载体溶出影响而水解,影响了催化剂性能。以乙醇替代去离子水做溶剂制备出的催化剂可以使对硝基苯酚去除率由55.2%提高到58.1%,且稳定性良好。 对不同填料构成的间歇静态复极性电-多相催化反应器的操作条件进行了考察,优化了操作条件,并推测了对硝基苯酚可能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在电解时间1 h,电解电压30 V,Na_2SO_4浓度1000 mg/L,pH值5.2的优化操作条件下,各反应器对对硝基苯酚的去除效果为:电/CuO-γ-Al_2O_3>电/Fe_2O_3-炉渣>电/炉渣>电/Fe_2O_3-γ-Al_2O_3>电/石英砂>电/γ-Al_2O_3,其中电/CuO-γ-Al_2O_3反应器对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达到78.7%。未负载活性金属的电/炉渣反应器效果也较佳,对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达到66.5%。以γ-Al_2O_3和炉渣为绝缘填料时,其电耗明显低于石英砂电化学体系,负载催化剂后,电耗进一步降低,电流效率均明显优于石英砂电化学体系。经复极性电.多相催化反应器处理后,对硝基苯酚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明显提高。 在间歇循环电/CuO-γ-Al_2O_3反应器中,优化了影响硝基苯去除率的操作条件,并对反应器稳定性及硝基苯降解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表明:在pH值10,电解电压40 V,Na_2SO_4浓度1000 mg/L时硝基苯去除率为65.7%。(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12-01)

宋晓锐,张爱丽,贾保军,刘伟丽,万莹[9](2006)在《固定床电—多相催化反应器处理硝基苯废水》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固定床电—多相催化反应器氧化处理硝基苯废水的性能,分别考察了电解电压、Na2SO4浓度、pH值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各因素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大小,并得出了去除硝基苯的最佳条件:进水初始pH值为10、电解电压为40 V、Na2SO4浓度为1 000 mg/L。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考察了各因素对硝基苯去除率的影响规律,并通过长期运行试验考察了反应器的稳定性,反应器在连续重复运行40次内稳定性较佳。通过对中间产物的GC—MS分析,探讨了反应器降解硝基苯的机理。(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6年15期)

刘伟丽[10](2006)在《电—多相催化耦合氧化处理苯胺废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电极电化学方法用于环境污染治理领域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水的治理,但是电流效率仍然很低。本论文将多相催化技术引入到电化学反应器中,通过电化学和多相催化耦合氧化作用,强化电化学反应器降解有机物的效率,提高反应器的电流效率。 分别以CuO-γ-Al_2O_3、Fe_2O_3-γ-Al_2O_3、Fe_2O_3-13X分子筛催化剂作为绝缘填料,在间歇运行的条件下,以COD为800mg/L的苯胺模拟废水为处理对象,考察此反应体系对高浓度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表征了多相催化剂的结构和组成,并初步探讨了苯胺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叁种催化剂为绝缘填料的电-多相催化反应器对COD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优化条件为电解时间1h,外加电压30V,初始pH值7.3,支持电解质浓度800mg/L时,去除率依次为36.53%、30.36%和29.54%。优化条件下对比不同反应器的去除效果,得到绝缘填料上负载催化剂后对反应器的去除有一定的强化作用。通过对比活性成分为Fe_2O_3、催化剂载体不同的电-多相催化体系发现,γ-Al_2O_3作为催化剂载体时,其助催化作用更加明显。不同绝缘填料的电化学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有如下规律:CuO-γ-Al_2O_3>Fe_2O_3-γ-Al_2O_3>Fe_2O_3-13X分子筛>γ-Al_2O_3>13X分子筛>石英砂。能量衡算表明,电-多相催化体系的电耗明显降低。电流效率明显提高。 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以CuO-γ-Al_2O_3为考察对象,以苯胺为底物,在常温常压下,得出催化剂活性最佳时的制备条件为活性组分含量5%、浸渍时间24h、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5h,此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对苯胺的去除率可达87.28%。 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CuO-γ-Al_2O_3催化剂用于循环间歇式电-多相催化体系。分别考察了外加电压,流速及苯胺初始浓度对反应器去除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对苯胺降解速率曲线进行了拟合,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方程和反应速率常数。(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6-06-01)

电多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了电解电压对电多相催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模拟染料废水质量浓度为300mg/L,pH为6.8,反应时间为1 h,极板间距为6 cm,曝气量为0.08 m~3/h,Na_2SO_4投加质量浓度为800 mg/L的条件下,染料脱色率最高可达到94.36%,COD_(Cr)最大去除率为43.6%。电解电压是电多相催化氧化法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选择电解电压对于提高电流效率、降低能耗、加快有机物去除率尤为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多相论文参考文献

[1].茆汉军,张婷婷,杨静晖,张楠,黄婷.高介电多相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C].201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6

[2].班福忱,孙晓昕,刘鑫,李美然.电解电压对电多相催化法去除偶氮染料废水的影响[J].工业水处理.2016

[3].刘畅,杨朝宽,王宪沛,高传玉.心电多相信息在缺血性心脏病诊治中的价值[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6

[4].赵晓彤.复极性电—多相催化氧化法处理活性艳橙X-GN的试验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3

[5].刘臣亮.基于流化床结构的电—多相催化装置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

[6].梅瑜.电多相催化降解氯苯的生物效应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08

[7].潘伟伟.电—多相催化降解2-氯酚的机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8

[8].宋晓锐.复极性电—多相催化处理硝基芳香类废水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9].宋晓锐,张爱丽,贾保军,刘伟丽,万莹.固定床电—多相催化反应器处理硝基苯废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6

[10].刘伟丽.电—多相催化耦合氧化处理苯胺废水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电多相论文-茆汉军,张婷婷,杨静晖,张楠,黄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