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产率论文-姜金仲,杨鹏鸣,罗建红,罗光毅,王自布

油产率论文-姜金仲,杨鹏鸣,罗建红,罗光毅,王自布

导读:本文包含了油产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酵,农产品,质量控制,茶叶籽油

油产率论文文献综述

姜金仲,杨鹏鸣,罗建红,罗光毅,王自布[1](2018)在《茶叶籽贮藏时间对毛油产率与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茶叶籽贮藏时间对发酵法茶叶籽毛油产率与质量的影响,每2周从贮藏的茶叶籽中取样,利用茶叶籽油发酵法生产工艺进行茶叶籽毛油生产,并对工艺中各项剩余物的含油量及毛油的重要质量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室温条件下,茶叶籽贮藏47周后,毛油产率下降了23.5%、酸值及过氧化值分别升高了44.88%及69.4%,毛油色泽基本没有变化。滤渣、发酵沉淀的质量分别升高了20.27%及23.35%;淀粉、油渣质量分别降低了6.13%及3.64%。滤渣、发酵沉淀、淀粉及油渣含油率分别升高了15.63%、22.77%、206%及12.88%。发酵沉淀质量对毛油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淀粉、油渣及滤渣质量对毛油产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发酵沉淀及滤渣含油率对毛油产率的影响是正向的,淀粉及油渣含油量对毛油产率的影响是负向的,影响大小的排序为:油渣>淀粉>滤渣>发酵沉淀。综合分析表明,滤渣是通过滤渣质量的增加导致毛油产率随贮藏时间下降的,其下降作用的贡献占全部下降因素的79.28%。贮藏47周后的茶叶籽仁,利用发酵法生产工艺仍然具有毛油生产价值。该研究可为茶叶籽油合理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姜金仲,杨鹏鸣,吴杰,刘娟,韩焓[2](2018)在《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法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油茶籽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优化油茶籽油发酵生产工艺参数;通过设置浸泡时间、温度梯度及测定不同梯度条件下滤渣、油渣和发酵沉淀的产率、残油率、残油量、以及毛油产率等指标,对浸泡梯度的综合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浸泡时间及温度均能改变油茶籽水浆发酵分层状态,浸泡时间16 h、浸泡温度35℃时,发酵分层状态最适合毛油生产。不同浸泡时间条件下,剩余物产率、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大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时间为16 h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各种剩余物产率对毛油产率影响效果不明显;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温度为35℃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毛油过氧化值在35℃时最小,毛油酸值在30~45℃区间数值非常接近,毛油颜色及折光率均无变化。较好的浸泡时间及温度分别为16 h及35℃,在此条件下,毛油的产率、酸值、过氧化值、折光率、黄色及红色分别为31.1%、3.737 mg KOH/kg、0.492 8 mmol/kg、1.469、19.2及0.8。(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唐初阳[3](2017)在《影响生物质和煤共热解油产率和品质的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秸秆的露天焚烧和燃煤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共热解能够将中国丰富的生物质和中低阶煤炭资源清洁转化为液态燃料和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可以保护环境,促进低碳发展。以提高共热解油的产率和品质为目标,开展热解产物与其影响因素的关联研究。进而采用自由基调控理论探究共热解产物的生成机理与反应途径,然后从热解物料结构和性质层面研究共热解交互作用提高共热解油产率和品质的机理,这不但能够拓展生物燃料油的来源,也将切实推动含碳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本文选择棉杆(CS)、稻壳(RH)、木屑(SD)、小球藻(GA)等多种生物质和淮南煤(HN)、神木煤(SM)、黑山煤(HS)、大柳塔煤(DLT)、内蒙褐煤(NM)等中低阶煤为共热解原料,通过管式干馏炉研究温和热解条件下不同种类和配比的原料共热解对产物分布的影响。发现在适宜条件下共热解的交互作用能够提高热解油的产率和品质;进一步比较棉杆、脱灰棉杆和神木煤的共热解发现,棉杆中赋存的矿物质能够催化共热解反应,提高热解油和正己烷可溶物产率。对共热解油中正己烷可溶物的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棉杆作为添加物能够明显促进棉杆/神木煤共热解过程中脂肪烃和芳烃的生成及稳定。为进一步研究共热解产物生成机理,引入微晶纤维素作为模型化合物,分析比较棉杆热解、神木煤热解、棉杆/神木煤共热解和微晶纤维素/神木煤共热解产生的正己烷可溶物中组分变化。发现热解油中的脂肪烃是由原料热解生成的烷基自由基经自由基反应生成的。生物质和煤热解产生的单环芳烃自由基是苯、酚化合物的来源。单环芳烃自由基同时能够与煤芳香核裂解生成芳香自由基形成多环芳烃化合物。对上述热解油中与水互溶组分的GC/MS分析发现,来自于神木煤热解的烷基自由基促进了热解油中吡啶的生成,阻断了酰胺的产生;这些烷基自由基还提高了热解油中酮、醇类化合物含量,同时抑制了醛的产生。棉杆/神木煤共热解的交互作用阻断了乙酸的生成,同时促进了共热解油中酯的生成和稳定,本质上共热解油中小分子化合物的生成与脂肪烃、芳烃和热解气的生成存在竞争关系。还利用气相色谱结果分析了共热解交互作用对热解气组成的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推衍了共热解过程中脂肪烃、芳烃和含氧小分子化合物生成的自由基反应途径。为验证煤中碳结构与其热解产物分布关系,研究了 4种中低阶煤的碳结构,发现这些生物质和煤的共热解油与煤的碳结构存在一定的关联。煤的烷基结构影响热解油中脂肪烃的含量,煤的芳香结构则影响热解油中的芳烃组分和热解水的生成。煤中的含氧官能团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共热解油品质。另外,基于对共热解交互作用的认识,利用MATLAB软件的RBF神经网络工具箱,建立了以生物质和煤的理化性质为输入特征量的共热解产物预测神经网络模型。该神经网络模型达到了较好的预测精度,最大平均泛化误差仅为1.41%。(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7-03-21)

朱沈嘉,刘运权,王夺,叶跃元,李水荣[4](2015)在《热过滤对流化床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产率和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 kg/h的小型鼓泡流化床热解反应装置中增设一热过滤装置,对杉木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热过滤装置对生物油产率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油(未经热过滤)和过滤油(经过热过滤)的产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并都在475℃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8.1%和50.7%。热过滤装置的引入降低了生物油的产率(下降5%~10%),且热解温度越高,过滤油产率下降越明显。相比于热解油Ⅰ,过滤油Ⅰ的含水率从13.77%增加到15.83%,p H值从2.18上升到2.23,热值由20.47 MJ/kg降低到19.53 MJ/kg,但固体含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均有显着下降,总体下降约75%,减少了生物油中自聚反应的发生。在老化实验过程中,过滤油Ⅰ的含水率、黏度分别增加了10.2%和57.6%,但较热解油Ⅰ变化幅度小;通过GC-MS分析其组成变化,发现过滤油Ⅰ中各组分含量变化幅度较热解油Ⅰ小,表明热过滤使其中不利反应的发生得到了抑制,稳定性较好,显示出热过滤装置对生物油品质提升的良好促进作用,有利于生物油的储存、运输和使用。(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5年03期)

樊永胜,蔡忆昔,李小华,赵卫东,俞宁[5](2014)在《真空热解工艺参数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油菜秸秆为原料,采用真空热解系统作为生物质热解液化试验装置,以热解终温、体系压力、升温速率和保温时间为试验因子,生物油产率为试验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生物油产率进行进一步优化,利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分析得出生物油产率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方程,对热解工艺参数进行寻优,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热解终温、体系压力和升温速率是影响生物油产率的主要因素,而保温时间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较小;最佳热解工艺参数为:热解终温494.0℃,体系压力5.0 kPa,升温速率18.4℃/min,保温时间60.0 min,在此条件下,生物油产率可达43.50%,与预测值43.63%较为接近。(本文来源于《林产化学与工业》期刊2014年01期)

韩放,高健[6](2014)在《油页岩干馏炉提高油产率技术方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油页岩资源的基本情况及抚顺式干馏工艺的特点,对影响抚顺式干馏炉页岩油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影响因素进行了改变干馏机理、确定最佳工况参数的半工业化试验。试验证明,对抚顺式干馏炉可通过改变工艺配量的方式,使其达到最佳工作状态,从而保证干馏炉得到较高的页岩油产率。(本文来源于《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期刊2014年02期)

费国萍[7](2011)在《安庆石化高标油产率高》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庆石化储运部通过科学操作,强化各个生产环节质量关,精心调合,全力提高汽油产量,保证高标号汽油产率,满足周边市场的需求。8月份该部97号汽油调合出厂达1.38万吨,创今年月度最好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期刊2011年20期)

张春梅,赵凤芹,刘庆玉,易维明,孙清[8](2011)在《流化床系统参数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进一步探明流化床系统参数对生物质热裂解产物生物油产率的影响规律而进行了热裂解液化试验。该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山东理工大学研制的以氩气等离子体作为主热源的生物质快速热裂解液化流化床试验装置,以输入功率、氩气流量、压差和进料率为试验因子,生物油产率为试验指标,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的方法进行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利用Rada软件分析得出热裂解生物油产率的二次回归方程及该试验条件下生物油得最大产率的参数组合,即当输入功率为38.5kW,氩气流量为2.0m3/h,压差为200mm,进料率为0.87kg/h时,最高生物油产率为58.45%。在试验条件下,可得压差和进料率是影响生物油产率的主要因素,而输入功率和氩气流量对其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弱。(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张伟清[9](2011)在《采用聚丙烯酸模板制备的Pt/Re催化剂可增加重整油产率》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原油储量日益减少以及空气污染法规的日趋严格,对生产高质量汽油调合组分的石脑油催化重整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更高的原油使用效率,不但要提高催化重整的产率,还要求生产的汽油具有更高的辛烷值;为了满足环保法规对芳烃和苯的限制,要求在保持高辛烷值的同时,降低重整油中芳烃和苯的含量。(本文来源于《石油炼制与化工》期刊2011年04期)

徐广成[10](2010)在《科学利用煤焦油资源 提高深加工及碳黑油产率》一文中研究指出2009年我国生产焦炭35500万t,回收煤焦油约940万t。目前煤焦油加工的沥青产品滞销,限制了煤焦油加工量,而碳黑行业原料—碳黑油紧缺又烧掉了大量的煤焦油,浪费了宝贵的化工产品资源。煤焦油加工应压缩沥青产率,多提取碳黑油,并下大力量对煤焦油进行深加工,提取精细化工产品,科学利用煤焦油资源。(本文来源于《山东冶金》期刊2010年06期)

油产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索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油茶籽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优化油茶籽油发酵生产工艺参数;通过设置浸泡时间、温度梯度及测定不同梯度条件下滤渣、油渣和发酵沉淀的产率、残油率、残油量、以及毛油产率等指标,对浸泡梯度的综合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浸泡时间及温度均能改变油茶籽水浆发酵分层状态,浸泡时间16 h、浸泡温度35℃时,发酵分层状态最适合毛油生产。不同浸泡时间条件下,剩余物产率、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大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时间为16 h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各种剩余物产率对毛油产率影响效果不明显;滤渣与发酵沉淀残油率、滤渣残油量及剩余物总残油量是影响毛油产率的主要因素;以残油量对其影响的排序为:滤渣>油渣>发酵沉淀;浸泡温度为35℃时,影响毛油产率的各种因素综合处于较好状态。不同浸泡温度条件下,毛油过氧化值在35℃时最小,毛油酸值在30~45℃区间数值非常接近,毛油颜色及折光率均无变化。较好的浸泡时间及温度分别为16 h及35℃,在此条件下,毛油的产率、酸值、过氧化值、折光率、黄色及红色分别为31.1%、3.737 mg KOH/kg、0.492 8 mmol/kg、1.469、19.2及0.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油产率论文参考文献

[1].姜金仲,杨鹏鸣,罗建红,罗光毅,王自布.茶叶籽贮藏时间对毛油产率与质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8

[2].姜金仲,杨鹏鸣,吴杰,刘娟,韩焓.油茶籽浸泡温度及时间对发酵法毛油产率及质量的影响[J].中国粮油学报.2018

[3].唐初阳.影响生物质和煤共热解油产率和品质的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7

[4].朱沈嘉,刘运权,王夺,叶跃元,李水荣.热过滤对流化床快速热解制取生物油产率和品质的影响[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5

[5].樊永胜,蔡忆昔,李小华,赵卫东,俞宁.真空热解工艺参数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4

[6].韩放,高健.油页岩干馏炉提高油产率技术方案的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4

[7].费国萍.安庆石化高标油产率高[J].中国石油石化.2011

[8].张春梅,赵凤芹,刘庆玉,易维明,孙清.流化床系统参数对生物油产率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

[9].张伟清.采用聚丙烯酸模板制备的Pt/Re催化剂可增加重整油产率[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

[10].徐广成.科学利用煤焦油资源提高深加工及碳黑油产率[J].山东冶金.2010

标签:;  ;  ;  ;  

油产率论文-姜金仲,杨鹏鸣,罗建红,罗光毅,王自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