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土壤

保护土壤

保护土壤

聂志缨

1.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土壤与植物》的最后一课。土壤与人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多来自于土壤。在本课学生将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成了什么危害,设计实验分析造成危害的原因,并由此引发学生的行为变化,引发学生为保护土壤而行动。培养学生对土壤的感激之情,使学生感受到土壤母亲的伟大。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对身边的科学现象已有一定的观察和体验,对于土壤与植物、人的关系也有丰富的体验。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已深入研究了土壤的构成、种类,能初步设计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但对土壤的现实状况了解得较少,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自主提出探究思路,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3.教学目标:

3.1会查阅书刊以及其他信息源,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认识保护土壤的意义,并提出保护土壤的建议。

3.2乐于参加探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讨论、交流中,意识到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树立保护土壤的意识。

3.3教学重、难点:能设计实验探究水土保持的方法。

4.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烧杯等。

5.教学过程:

5.1教学准备阶段。

活动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查阅有关土地资源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土地资源状况,引起学生对土地资源状况的关注,让学生对土地资源有初步的了解。

5.2具体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来关注土壤的现实状况

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植物与土壤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同样,土壤与人类也是息息相关的,你了解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吗?

(学生小组讨论:你认为土壤为人们做了什么?讨论后,汇报交流。)

[讨论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土壤能为人类提供什么?土壤里的哪些被动物们利用了?我们生活中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意识到土壤与人类息息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大多来自于土壤,感知土壤的重要性。]

师: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植物又为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动物又为食肉动物提供了食物。动植物死后,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将它们的尸体还原成土壤中的养料,土壤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为生命提供着无尽的营养,正是有了土壤,才有这美丽可爱的世界。现在地球上土地资源的状况是怎样的呢?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下面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分组交流、整理资料,交流后进行汇报。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出示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进行补充,并阅读讲解资料卡内容。)

师:听了同学们的资料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通过教师展示多媒体视频资料,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在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由此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发展经济的行为,让学生体会到土壤与人类关系密切,理解保护土壤势在必行。]

活动二:为什么会造成水土流失?

师:你认为人类的哪些活动破坏了土壤?

(学生汇报。)

师:现在我国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出示相关图片),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猜测。)

师:你能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吗?

(学生分组讨论实验计划,并填写实验方案。)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实验计划?

(学生汇报研究计划,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完善计划。)

师:下面,我们开始动手实验,实验中要及时记录下你们的发现。

(学生分组进行对比实验,实验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及时记录、整理研究结果。)

师:通过实验,请你说一说水、土、植物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

[学生设计实验时,教师应特别强调对比实验的几个条件。提示性的问题:①盒中的土和草表示什么?喷壶洒下的水表示什么?盒子应平放还是斜放?②实验中相同的条件是什么?不同的条件是什么?怎样能控制喷洒的水量一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设计实验中,学生无论如何设计,只要能说明理由即可,并让学生记录研究成果。在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耐心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意见,反思和完善自己的观点。]

活动三:行动起来!做保护土壤的小卫士。

师:我们能为保护土壤做些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制定保护土壤计划。)

展示学生计划:①承包公共绿地,做“护绿小队”队员。

②给垃圾分类,积极回收垃圾。

③办一分手抄报,进行保护土壤的宣传。

┅┅

[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提出保护土壤的措施和方法,激发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提高他们的信心和能力。提出的方法要切实可行,解决问题的思路要正确。]

活动四:拓展活动

师:同学们都想争做保护土壤的小卫士,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改善校园土壤的质量做起吧!(出示、讲解做绿肥的方法。)

6.课后反思:

本课着重探讨了土壤和人类的关系,教学中我按照“了解土壤的现实状况——设计实验寻找水土流失的原因——做保护土壤的小卫士”的思路展开教学。通过学生查阅、交流资料和自主设计、亲自动手模拟水土流失实验,使学生了解土壤对生命、对人类的贡献,了解人类的某些行为会对土壤产生危害,从而激发学生对土壤的珍爱之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1充分挖掘学生资源,做好课前准备。

充分的准备是上好科学课的保障,科学课是孩子们的探究课,丰富的实验材料,开放的教学环境,才能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的开展探究活动。

课前我让每位学生收集、采访关于土壤的图片、录音等资料,第二天回到课堂进行反馈,这样做节省了时间,又为探究土壤和我们的关系提供了时间。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各种资料和自己设计的“保护土壤”的小报进行汇报,使学生个体在其他环境中获得的知识得到了重视,并能激发学生在课后开展后续探究活动,同时又和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做到有较强的开放性。

课前我在做模拟水土流失现象的实验时,感觉这个实验操作性不强,效果也不明显,根据网上资料就试着对实验进行了改进:用木板将实验箱一分为二,使两部分容积相等。在侧面钻两个大小相同的孔作为出水口。将采取的两种土壤分别置于两格内,两部分土壤高度保持一致。课堂上学生使用,感觉装置简单易操作,直观性强,实验效果明显。我还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定量分析,收集数据,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并且与数学等学科相联系,使学生所学知识综合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收到较好效果。

6.2重视引导、聆听、参与学生交流。

科学必须要通过交流,现在的科学研究没有一个人能闭门造车,必须和同伴进行交流,互相沟通信息,这是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我们讲科学探究从表面意义上讲就是探索研究,探索是你去寻找证据,寻找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研究是和同伴一起切磋交流,甚至是激烈辩论,这个交流的过程,就是探究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我在课堂上非常重视孩子的交流,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如果课堂上有不同意见,我还组织他们进行一些延伸性的讨论和辩论。他们通过探究活动,会发现新知,通过学生的互动交流更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交流时,我尽量做到语言要少而精,这使我想起特级教师李子平说过的一句话:“教师无言的课是上好科学课的最佳境界。”在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扮演一个学习矛盾的挑起者;问题情景的创造者;探究活动的促进者;良好氛围的营造者;课堂方向的调控者。只有教师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才会为学生创设宽松的探究气氛。

收稿日期:2009-03-26

作者地址:青岛文登路小学266003

标签:;  ;  ;  

保护土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