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表剂论文-陈小龙,李宜强,高文彬,陈诚,张世祥

聚表剂论文-陈小龙,李宜强,高文彬,陈诚,张世祥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表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表剂,静态性能,粘度,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聚表剂论文文献综述

陈小龙,李宜强,高文彬,陈诚,张世祥[1](2019)在《基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聚表剂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表剂凭借其良好的增黏性,抗盐性以及乳化特性成为陆相油田潜在的优势驱替剂.以华鼎Ⅰ、海博BI和DG聚表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聚表剂溶液黏度性质的单因素指标,基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叁种聚表剂的粘度性能进行优选;通过并联岩心模型驱油实验对优选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华鼎Ⅰ的粘度性能最优,DG聚表剂的粘度性能最差;并联岩心驱油实验中以改善剖面能力为验证指标与模糊评价结果相吻合;以采出程度为验证指标与模糊评价结果不吻合,原因在于不同聚表剂之间的洗油能力存在差异.综合来看,改进的模糊数学评判方法对于聚表剂的优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20期)

杨钊,韩爽,徐泰喜[2](2019)在《不同渗透率条件下聚表剂驱适应性评价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聚表剂驱在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适应性规律,改善其在驱油领域中的运用,采用与天然岩心孔隙结构无明显的差异的贝雷岩心模型,开展驱洗型A、驱洗型B两种聚表剂体系与不同渗透率油层的匹配关系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聚表剂在不同渗透率岩心条件下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驱油体系在贝雷岩心中的采收率、注入压力变化以及采出液黏度和浓度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K=272×10~(-3)μm~2条件下,驱洗A采收率增幅较大。岩心渗透率K=625×10~(-3)μm~2条件下,驱洗B采收率增幅较大,因此,与驱洗A相比,驱洗B适应的岩心渗透率更高;在注入PV数相同条件下,岩心渗透率越高,采出液黏度越大,化学剂浓度也升高。(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付国强,陈立群,杨雪,许睿,张宁[3](2019)在《油田用聚表剂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途径,本文对华鼎鸿基采油技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的两种聚表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聚表剂的黏度、界面性能、乳化性能能均优于一般的聚合物,并且具有良好的注入性能及抗剪切性能,HD1801-1经岩心剪切后的黏度保留率可达52.1%。(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刘登元[4](2019)在《多种测试方法在某聚表剂试验区中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庆油田在萨尔图某试验区开展了二类油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驱油试验。该试验区大量注入井吸水剖面测试资料与地质静态资料不相符。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多种测试资料解释和分析确定了高渗透层和验证封堵层,并制定了综合调整措施和效果评价测试方法。调整效果评价表明:措施调整后异常吸水层位得到了有效调整,油层动用程度得到了提高。(本文来源于《石油管材与仪器》期刊2019年03期)

王贵江,张杰,苑光宇,刘哲宇[5](2019)在《中高矿化度聚表剂乳化性能及稳定乳状液驱油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不同类型聚表剂乳化作用差异明显的问题,选取4种常用聚表剂,考察了多种因素对聚表剂乳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微观模型研究了聚表剂乳化驱油机理。结果表明:聚表剂乳化性能受油水比、聚表剂浓度和黏度影响,油水比越大,乳状液粒径越小,聚表剂黏度、浓度越大,乳状液稳定性越强,选用的调驱型聚表剂(HD-Ⅰ、HB-BI和DG)和驱洗型聚表剂(HDⅡ)均易于形成O/W型乳状液;聚表剂形成的乳状液可通过乳化携带作用、乳化封堵液流转向作用驱替残余油,这是聚表剂驱油的重要机理之一。该研究明确了不同类型聚表剂的乳化特点与驱油机理,为现场聚表剂的筛选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9年04期)

张鹏,吴景春,王思妮[6](2019)在《SN-1聚表剂的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好的评价SN-1聚表剂、SN-2聚表剂的性能,采用室内实验法研究了其增粘性能、稳定性能以及流动性能,研究表明:与SN-2聚表剂溶液相比,SN-1聚表剂溶液具有更好的稳定性,粘损率较低,且在小岩心柱水测渗透率接近的条件下,相同浓度的SN-1聚表剂比SN-2聚表剂阻力系数、残余阻力系数要小,不易发生堵塞现象。(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5期)

韩伟宁,赵春森[7](2019)在《聚表剂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聚表剂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性聚合物,在各大油田和科研机构进行试验应用,聚表剂能够有效地开发水驱和聚驱过后的残余油,比一般其他化学驱效果更好,能够实现地层水油流度比控制和原油快速增溶等作用,通过提高驱替液的粘度,从而扩大波及效率。由于聚表剂具有耐高温和耐盐等特性,能够在低渗透和高温高矿化度地层中使用。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聚表剂优点特性,分析聚表剂的驱油机理,总结了聚表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以后油田开发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师》期刊2019年05期)

李梅[8](2019)在《聚表剂乳化增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N试验区聚表剂驱合理注入参数,开展了聚表剂乳化增黏特性研究。聚表剂浓度大于1200mg/L时,黏度增幅可达到50%;尽管聚表剂从配制到井口沿程黏损达到60%以上,注入黏度仅为2.0mPa.s,但聚表剂与原油乳化后形成的乳状液黏度增大2倍以上,见效井采出液乳化明显,增油降水效果显着。通过统计分析室内和现场试验的动、静态数据,绘制了聚表剂乳化强度与药剂浓度及含水的关系图版,为现场试验聚表剂注入浓度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4期)

闫欣[9](2019)在《聚表剂驱注聚泵后粘度偏低原因分析及治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X聚表剂驱注聚泵泵后母液粘度低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泵后高压取样器、泵前过滤器、泵阀对注入泵泵后母液粘度偏低的影响情况,根据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确定了相应的治理方法。(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张兴广,宋文玲,王顺,刘凯新,纪江[10](2019)在《功能型聚表剂对大庆原油乳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乳化性能是反映功能型聚表剂提高采收率能力的重要参数。为确定功能型聚合物对大庆原油的乳化性能,进行了乳化实验。实验用的聚合物为大庆油田常用的海博Ⅰ型聚表剂、炼化Ⅰ型聚表剂和普通中分聚合物,原油、清水和污水取自大庆采油一厂。通过乳化设备制备不同聚合物浓度、不同剂油比条件下的乳状液,测量不同条件下乳状液的析水量,对3种聚合物的乳化能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普通中分聚合物,聚表剂具有较好乳化原油能力;随着聚表剂浓度的增加,析水率逐渐降低,乳状液越来越稳定;当聚表剂浓度大于临界浓度时,黏度上升的趋势非常明显,相应的乳状液聚并速度明显变慢;乳化能力最好的聚合物为聚表剂海博Ⅰ型。(本文来源于《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期刊2019年01期)

聚表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聚表剂驱在不同渗透率条件下的适应性规律,改善其在驱油领域中的运用,采用与天然岩心孔隙结构无明显的差异的贝雷岩心模型,开展驱洗型A、驱洗型B两种聚表剂体系与不同渗透率油层的匹配关系实验,研究了不同类型聚表剂在不同渗透率岩心条件下对驱油效果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驱油体系在贝雷岩心中的采收率、注入压力变化以及采出液黏度和浓度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岩心渗透率K=272×10~(-3)μm~2条件下,驱洗A采收率增幅较大。岩心渗透率K=625×10~(-3)μm~2条件下,驱洗B采收率增幅较大,因此,与驱洗A相比,驱洗B适应的岩心渗透率更高;在注入PV数相同条件下,岩心渗透率越高,采出液黏度越大,化学剂浓度也升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表剂论文参考文献

[1].陈小龙,李宜强,高文彬,陈诚,张世祥.基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聚表剂性能评价[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2].杨钊,韩爽,徐泰喜.不同渗透率条件下聚表剂驱适应性评价实验[J].当代化工.2019

[3].付国强,陈立群,杨雪,许睿,张宁.油田用聚表剂性能研究[J].辽宁化工.2019

[4].刘登元.多种测试方法在某聚表剂试验区中的应用分析[J].石油管材与仪器.2019

[5].王贵江,张杰,苑光宇,刘哲宇.中高矿化度聚表剂乳化性能及稳定乳状液驱油机理[J].特种油气藏.2019

[6].张鹏,吴景春,王思妮.SN-1聚表剂的性能评价[J].化学工程师.2019

[7].韩伟宁,赵春森.聚表剂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发展前景[J].化学工程师.2019

[8].李梅.聚表剂乳化增黏特性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9].闫欣.聚表剂驱注聚泵后粘度偏低原因分析及治理[J].化工管理.2019

[10].张兴广,宋文玲,王顺,刘凯新,纪江.功能型聚表剂对大庆原油乳化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9

标签:;  ;  ;  ;  

聚表剂论文-陈小龙,李宜强,高文彬,陈诚,张世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