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横径论文-毛晓玲,费晓璐,刘薇,孙潇君,刘榕娟

小脑横径论文-毛晓玲,费晓璐,刘薇,孙潇君,刘榕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脑横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脑横径,小脑前后径,小脑发育不良,产前诊断

小脑横径论文文献综述

毛晓玲,费晓璐,刘薇,孙潇君,刘榕娟[1](2019)在《超声小脑前后径与小脑横径比值诊断小脑发育不良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确定正常胎儿小脑半球超声测量的参考范围,包括小脑横径(TCD)、小脑前后径(APCD)和APCD/TCD比值,并分析各参数对小脑发育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4月到2018年1月分娩的340例单胎妊娠和52例18-叁体征胎儿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胎龄14至40周之间时对所有胎儿进行小脑超声测定,测定指标包括TCD、APCD和APCD/TCD比值。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CD与孕龄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0.771,P<0.01),其次为APCD(r=0.624,P<0.01),而APCD/TCD比值与孕龄之间无显着相关性(r=0.068,P=0.249)。在52例18-叁体胎儿中,APCD的中位值为11.8 mm(范围:5.2~17.7 mm),APCD/TCD的中位比值为0.39(范围:0.29~0.54),而TCD的中位值为30.2 mm(范围:13.3~43.4 mm)。其中,有40例的APCD和48例的APCD/TCD比值低于正常胎儿参考范围。当将APCD/TCD比值的阈值设定为0.43时,其诊断18-叁体征的灵敏度为92.6%,特异性为72.4%,AUC为0.78。结论 18-叁体征胎儿的APCD/TCD比值比正常胎儿低。识别低APCD/TCD比值较单独评估TCD和APCD对18-叁体征的诊断更为方便和有效,其在整个妊娠期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阈值(低于0.43)。(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09期)

殷隽[2](2011)在《小脑横径的测量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胎儿小脑横径的测量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7~12月来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其孕周28~41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35例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及35例对照组胎儿的小脑横径及常规胎儿测量径线。结果:(1)FGR组胎儿小脑横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正常发育胎儿小脑横径与孕周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940,P<0.001);(3)胎儿小脑横径与胎儿体质量呈正相关(r=0.884,P<0.001);(4)与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相比,小脑横径在单径线预测FGR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其他径线佳。结论:单个胎儿测量径线以小脑横径对预测FGR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1年21期)

常彤,曾敏,张权,郑毅,何敏[3](2011)在《超声测量胎儿小脑横径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超声测量不同孕周胎儿小脑横径,分析正常胎儿小脑横径与孕龄的关系,排除中枢神经发育畸形,并制定了正常生长参数值。方法:在获得丘脑平面后声束略向尾侧旋转,即可获得小脑横切面,此切面的标准切面要求同时显示清晰的小脑半球且左右对称,以及前方的透明隔腔。在此切面上测量小脑横径,观察其周围结构。结果:胎儿小脑横径测值表明随孕龄的增加而增长,因此,可作为估测胎龄的又一指标。同时小脑横径的检测可排除小脑发育不良,小脑蚓部缺失等先天性小脑发育畸形。结论:胎儿小脑横径增长速度恒定,与孕周呈正相关,因此,能很好的反应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小脑发育不良可以单独出现,亦可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畸形,如小脑蚓部缺失(Dandy-walker畸形),小头畸形。除小脑形态异常外,还可发现颅后窝池消失;小脑紧贴颅后窝;第四脑室不能显示等中枢神经发育畸形,及时为临床提供依据,提高优生优育。(本文来源于《现代医药卫生》期刊2011年17期)

高成珍[4](2009)在《胎儿主动脉峡部血流及小脑横径的测定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中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胎儿主动脉峡部(aortic isthmus)各血流参数在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中的变化趋势及其临床意义;胎儿小脑横径(TCD)对于预测FGR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材料和方法2008年1月至12月苏大附一院及苏州第二人民医院产科门诊就诊的孕28~41周孕妇70例,其中FGR组35例,对照35例,病例与对照组孕妇孕周一一对应。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SIEMENS ACUSON Antares,ALOKA SSD 4000+测得每例研究对象主动脉峡部各血流参数、小脑横径及常规胎儿测量径线和胎儿血流。结果1、胎儿主动脉峡部血流①FGR组胎儿的主动脉峡部血流参数,包括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胎儿(P<0.05);②对于正常妊娠组,胎儿主动脉峡部血管的PSV与孕周呈正相关(r=0.660,P <0.001),随着孕周的增加,正常妊娠组的胎儿主动脉峡部血管的PSV也加快;③胎儿主动脉峡部的PSV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r=0.699,P <0.001);④根据ROC曲线以主动脉峡部血管的PSV小于107.2cm/s作为预测胎儿生长受限的指标较该部位的其他参数有较高的敏感性(91.2%)及特异性(90.4%),其曲线下面积为0.926;2、胎儿小脑横径①实验组胎儿小脑横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②正常发育胎儿小脑横径与孕周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940,P <0.001),随着孕周的增加,胎儿小脑横径逐渐增加;③胎儿小脑横径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r=0.884,P <0.001);④与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相比,小脑横径在单径线预测FGR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其他径线佳;3、胎儿小脑横径与胎儿的主动脉峡部血管的PSV呈正相关(r=0.706,P <0.001),所以两者诊断胎儿生长受限的结果是一致的。结论FGR主动脉峡部血流的PSV,Vmean,S/D,及RI均较正常胎儿下降,PSV小于107.2cm/s应高度怀疑胎儿生长受限;对于单个胎儿测量径线以小脑横径对预测FGR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佳。(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09-05-01)

王廷涛,司徒夏映,高永花,潘跃平[5](2000)在《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小脑横径预测胎儿体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超声测量胎儿腹围 (AC)、小脑横径 (TCD)预测胎儿体重(FW)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B超测量 30 0例胎儿的AC、TCD、双顶径 (BPD)及股骨长度 (FL) ,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分析 ,经二元线性回归导出AC、TCD预测FW的方程式。并对 4 0 0例胎儿用此方程式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AC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最好 ,TCD次之 ,其简单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6435(P <0 0 0 1)、0 61718(P<0 0 0 1) ;偏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8955(P <0 0 0 1)、0 162 90 (P <0 0 0 1)。以这二项指标预测FW的方程式为 :FW =190 .6×AC +332 8×TCD - 4 4 91 5,经 4 0 0例临床验证 ,符合率达 86 5% ,相对误差 <10 %者占 92 5%。结论 :超声测量胎儿AC、TCD预测FW ,方法简便 ,且较准确 ,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00年02期)

柳莉莎,董雁[6](1996)在《小脑横径/腹围比率对宫内生长迟缓的诊断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超声检测87例有宫内生长迟缓(IUGR)倾向的孕妇,为评价TCD/AC比率对IU-GR的诊断可靠性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敏感性为81%,特异性为87%,阳性预测值84%,阴性预测值76%。TCD/AC比率能脱离孕周计算独立评估IUGR,有其特殊价值。但在严重病例时可能有误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1996年05期)

焦英华,崔爱平[7](1996)在《100例IUGR胎儿小脑横径超声测量的价值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100例临床诊断为IUGR(30~40周)的胎儿进行超声测量小脑横径(CD)、双顶径(BPD)和股骨长(FL),用统计分析得出:CD、BPD和FL与胎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310,r=6316和r=0.5986(P<0.01)。CD与孕周的相关最密切,其回归方程为y=8.7983+0.6110x(x为CD,y为孕周)。经临床验证表明:75%的病例绝对误差在1~6天之间,25%的病例绝对误差在7~10天之间。(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1996年01期)

王爱华,林雨琴,邵良兰[8](1995)在《正常胎儿小脑横径及前后径的超声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2年10月检测了705例不同孕周正、常胎儿的小脑横径及前后径,分析其与孕龄的关系,并制定了正常生长参数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705例检测对象均为我院产科门诊及住院的正常孕妇。选择月经规则、停经史明确、受孕后无阴道流血等并发症的孕妇作为统计对象。孕妇年龄最小23(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期刊1995年06期)

胡淑君[9](1994)在《胎儿小脑横径与孕龄的相关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应用实时线阵超声对750例妊娠16~40周的正常孕妇的胎儿小脑横径(CTI))、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及股骨长度(FL)进行测量,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TI)、BPD、HC、AC及FL均与孕龄(MA)呈高度的正相关,以CTD的相关性最好,小脑位于后颅窝内,因后颅窝特定的解剖特点,使小脑形状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故用CTD推算孕龄更为准确,并能在胎儿期及早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对围产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超声测量胎儿小脑横径可作为估计孕龄的可靠指标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超声医学杂志》期刊1994年09期)

沈巧珍,潘琢如,蔡秋艳[10](1994)在《胎儿小脑横径预测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B超对222例正常孕妇在分娩前一周内测量胎儿小脑横径(CD)、双顶径(BPD)、腹围(AC)、股骨长度(FL),并计算与胎儿体重的关系。结果:CD与体重的对数值相关性最好,其次分别为AC、BPD,FL。逐步回归分析中,CD的F值最大,其次分别为AC,BPD,P值<0.05,经一元,二元,叁元方程回代与临床验证,CD进入方程预测胎儿体重的正确率高于AC,BPD,平均误差率低于AC,BPD。提示:小脑横径可作为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可靠指标。(本文来源于《中华妇产科杂志》期刊1994年05期)

小脑横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胎儿小脑横径的测量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7~12月来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孕妇,其孕周28~41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35例胎儿生长受限(FGR)组及35例对照组胎儿的小脑横径及常规胎儿测量径线。结果:(1)FGR组胎儿小脑横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极有统计学意义(P<0.001);(2)正常发育胎儿小脑横径与孕周有较好的正相关性(r=0.940,P<0.001);(3)胎儿小脑横径与胎儿体质量呈正相关(r=0.884,P<0.001);(4)与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相比,小脑横径在单径线预测FGR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其他径线佳。结论:单个胎儿测量径线以小脑横径对预测FGR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脑横径论文参考文献

[1].毛晓玲,费晓璐,刘薇,孙潇君,刘榕娟.超声小脑前后径与小脑横径比值诊断小脑发育不良的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9

[2].殷隽.小脑横径的测量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

[3].常彤,曾敏,张权,郑毅,何敏.超声测量胎儿小脑横径的诊断价值[J].现代医药卫生.2011

[4].高成珍.胎儿主动脉峡部血流及小脑横径的测定在预测胎儿生长受限中的意义[D].苏州大学.2009

[5].王廷涛,司徒夏映,高永花,潘跃平.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小脑横径预测胎儿体重的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0

[6].柳莉莎,董雁.小脑横径/腹围比率对宫内生长迟缓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1996

[7].焦英华,崔爱平.100例IUGR胎儿小脑横径超声测量的价值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

[8].王爱华,林雨琴,邵良兰.正常胎儿小脑横径及前后径的超声测量[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5

[9].胡淑君.胎儿小脑横径与孕龄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4

[10].沈巧珍,潘琢如,蔡秋艳.胎儿小脑横径预测出生体重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

标签:;  ;  ;  ;  

小脑横径论文-毛晓玲,费晓璐,刘薇,孙潇君,刘榕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